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劉浪濤):《國家寶藏》第二季啟動後,公眾對預測國寶的熱情持續高漲。12月3日,第二季9大博物館的27件國寶集體亮相。四川博物院的清代格薩爾唐卡(11幅);蜀石經6塊,包括五代周易蜀石經、五代蜀「禹貢」石經、五代後蜀石經、五代後蜀殘易經石經、五代後蜀殘石經、五代殘蜀石經;東漢製鹽畫像磚1塊,將齊亮相講述屬於它們的四川故事。
據悉,《國家寶藏》第二季將於12月9日起,每周日19:30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這次的入選文物中,格薩爾唐卡一套11幅,蜀石經6塊,製鹽畫像磚1塊,而這三件/套國寶對公眾來說是最神秘的,因為它們從來沒有在展廳向公眾長期展出過。
清格薩爾畫傳之(六)——世界雄獅大王唐卡(四川博物館 供圖)
通幅尺寸:長153釐米,寬74釐米;畫心尺寸:長83.5釐米,寬59釐米。
布本設色,中央主尊為世界雄獅大王格薩爾,他賽馬奪魁後成為嶺國國王,嶺國僧眾獻上哈達慶賀。稱王后的格薩爾為武士形象,頭戴戰盔,身穿藍色鎧甲,右手執飾旗幟的豎矛,左手放於耳邊作吟唱狀,腰系箭囊,騎在一棕色馬上。上方三尊依次為綠度母、密智空行母、白度母。畫面四周繪《格薩爾王傳》中格薩爾稱王前的準備、賽馬稱王、魔嶺大戰等故事情節。
五代後蜀殘石經(四川博物館 供圖)
殘長40釐米,殘寬21.5釐米,高7釐米。
雙面刻《詩經》。一面是《周頌》10行,包括《酌一章九句之末句》《桓一章九句》《責一章九句》之題名。有經文大字51,注文小字144。另一面《魯頌》10行,包括《駒之什首章至三章》,共有經文大字59,注文小字110。此石在殘石中最大,字亦最多。
東漢製鹽畫像磚(四川博物館 供圖)
長46.6釐米,寬36.6釐米,高5釐米。
磚,近正方形,模製。圖為製鹽場景,在起伏的山巒間,左邊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滷,有槽將鹽滷引入右下角的灶鍋內,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間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