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前不久,為進一步推動和規範健康保險發展,銀保監會發布了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這一新規也自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那麼,這一新規對行業將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又會對我們老百姓買商業健康險有什麼影響呢?
健康險新規落地 行業即將迎來重大調整
這是《健康保險管理辦法》自2006年發布以來的首次大修。相較於2006年的版本,新版《辦法》修改23條,新增22條,刪除3條,合計改動48條。之所以會有此次修改,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商業健康險在過去幾年間迅猛發展。
微保執行長 劉家明:以百萬醫療險為例,2016年只有60多萬的人去投保,到現在已經有超過3000多萬,今年應該還會再翻一番,所以中國只需要三年的時間,已經走完美國可能花了幾十年去走個人醫療保障這樣的一條路。
從2012年至2019年7年間,健康險業務原保費收入出現了爆發式增長。2012年健康險原保費收入863億元,到2018年已達5448億元,年複合增速36.0%;2019年前三季度原保費收入達5677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遠超其他險種。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策略分析師劉安坤:到2020年可能整個健康險的市場規模可能會突破萬億,今年算下來,前三季度算下來也會在7000億左右體量,整體市場空間還是比較可觀的。
在市場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健康險市場主體不斷增加,截至2018年末,可經營健康業務的主體達到了179家,其中人身險公司91家,財產險公司88家。一方面是商業健康險的規模在不斷做大,另一方面競爭激烈程度也在不斷加劇。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策略分析師劉安坤:在健康險高速發展過程中,也普遍存在一些在理賠還有各方面的問題,可能因保監會是出於對投保人的權益的考慮,會在這方面進行一定的修訂。
《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從健康保險定義分類、產品監管、銷售經營等方面作了全面修訂,規範健康保險產品設計、銷售經營和理賠行為,將健康保險定位為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健康保險的定義和業務分類,將醫療意外保險納入健康保險。新版《辦法》也在行業內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招商信諾人壽總經理兼執行長賴軍:最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是對於長期險的可調整費率,這樣一個規定,就等於放開了對長期險的產品設計方面的利好;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它把健康管理也放到了保險的提供範圍之內。
此前,由於缺乏費率調整政策的明確支持,為應對未來的醫療通脹和醫療技術進步導致的醫療費用高企,保險公司在設計開發醫療保險時,只能開發一年期或期限非常有限(如六年內)的醫療保險產品,「續保難」成為消費者對健康險的一大疑慮。此次的新版《辦法》也從政策上進行調整,表示在一定條件下,長期健康保險產品費率可進行調整,而短期的1年期及以下健康險不得有保證續保條款的表述,這也是希望保險公司推出更多長期健康險,給予投保用戶更穩定的保障。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健康管理運營官 陳龍清:新辦法與國際健康保險接軌,推出費率可調整的長期醫療保險產品,因為疾病譜變化、醫療技術進步都可能會使醫療費用上漲,這個規定可增加保險公司應對醫療通脹等風險的能力,也鼓勵保險公司在產品上向多元化發展。
商業健康險將成為社保重要補充 市場呼喚多樣化產品
伴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如何給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此次新版《辦法》,也對商業健康險給予厚望。新版《辦法》大幅提高了商業健康險的地位,將健康保險定位為國家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商業健康險還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未來又是否和醫保一起承擔居民的醫療保障重擔呢?
何勁松,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乳甲外科副主任,他所在的科室近年來每年接診近千名甲狀腺癌患者。甲狀腺疾病的的高發趨勢,他感受地格外明顯。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乳甲外科副主任何勁松:比如一些遠海比較發達的一些地區,包括北京、上海以及深圳、廣州這些地區,因為工作強度比較大,體檢發現的甲狀腺結節超過60%。在所有的這些甲狀腺結節裡面,惡性的是將近5~15%,當然大家也不必擔心,因為絕大多數還是良性結節。
一方面是甲狀腺疾病的高發,另一方面通過手術、藥物等的治療,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水平也飛快提升。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乳甲外科副主任何勁松:甲狀腺惡性腫瘤10年的生存率已經超過95%,20年的存活率也超過90%。30年也將近80%,可以說預後是非常好的。
除了患甲狀腺疾病的人數在增多以外,患病年齡也呈現出了年輕化。在採訪中,我們遇到很多二三十歲的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對健康格外關注的他們,也會關心出院之後是否還能購買商業健康險。
目前,絕大多數的保險公司是不會給甲狀腺疾病的術後患者保險的,甚至檢查出甲狀腺結節的人在投保中都可能會被拒保。一方面是市場需求非常明顯,但另一方面,商業保險公司也要從商業角度進行評估。
招商信諾人壽總經理兼執行長賴軍:在長期險開發或者服務方面,還是要有很小心的探索,因為畢竟保險產品特別是健康險是一個逆選擇風險非常高的產品。
根據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8年全國醫療衛生總費用達5.8萬億,其中個人支出佔比28.7%。隨著醫療衛生支出快速增長、醫療資源供需日趨緊張、人口老齡化帶來慢病人群激增等矛盾將日益突出。如果希望商業健康險真正成為社保的重要補充,商業保險公司和政府還需要共同努力,給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
東吳證券研究所非銀行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胡翔:希望保險公司自身對於風險定價和運營效率方面有所提升。另一方面,監管對於定價產品等各個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使得這些特色化的需求獲得消費者的滿意和整個行業逐步發展壯大。
健康管理費用適當提高 對保險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辦法》首次將健康管理以專章寫入,對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與健康保險的關係定位、費用列支等方面予以明確。《辦法》規定,健康保險產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其分攤的成本不得超過淨保險費的20%。這一規定又將對行業和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前一陣子由於父親住院,胡先生最近正在準備很多理賠相關的資料,希望可以更好抵抗風險的他給全家人配備了20多張商業保單。
深圳市民 胡先生:我覺得還不是很完整,但是確實有一些情況是沒辦法保的,比方家裡的老人可能有一個病,它其實已經不適合再去買醫療險,也沒有辦法,但假如可以的話,還是希望至少給家裡人把基本的健康保障能夠配齊。
由於父母不在深圳,胡先生非常希望保險公司可以提供個性體檢等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務。
深圳市民 胡先生:在老家農村這樣的地方,他們可能不太願意去三四十公裡以外的市區或者更遠的地方體檢,假如說能夠到更近的地方,可能就幾個自行車就能到的地方去體檢的話,我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因為之前要勸我家裡的父母去體檢,其實花了很大的精力,但他們其實不願意動。
不僅胡先生有這樣的需求,在採訪中,很多市民都表示,希望保險公司可以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務。
深圳市民:可能綠色通道覺得效率還挺重要的。因為我們家是比較遠,不算一線城市,當地的一醫療的水平可能不如一線城市。是不是說能夠更加優先拿到更好的醫療資源。這種陪護或是護理方面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我想我老了以後肯定不希望自己成為小孩的負擔。
新版《辦法》規定,健康保險產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其分攤的成本上限從12%提高到20%。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可以將健康保險產品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提供健康風險評估和幹預、疾病預防、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養生保健等服務,降低健康風險,減少疾病損失。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健康管理運營官陳龍清:辦法以專章寫入健康管理,為保險公司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打開了政策空間,將引導保險公司為客戶提供健康保險加健康管理的一攬子健康風險解決方案。
目前,保險公司與醫療健康產業服務方的融合依然處於初期,與醫療機構缺乏數據共享,通過健康管理來降低發病風險,以及進行精準化定價和控費較為困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品服務供給和商業模式創新。
微保執行長 劉家明:管理是分開兩個部分,第一是事前的,希望可以鼓勵大家健康生活;另一個是事後就是在護理養生,如果真的生病了怎麼去照顧好病人,所以保險公司今後應該也會在新的費率框架裡面提供更多相關的服務。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