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位了~1021名留守兒童可以在學校學古箏了!

2020-12-20 澎湃新聞

送到位了~1021名留守兒童可以在學校學古箏了!

2020-12-18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匯聚愛心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曾經,這句話刷遍鄉村的大街小巷,它體現了黨和政府排除萬難辦好教育的堅定信念。近年,隨著國家對於教育投入的逐年加大,很多地方的教育設施、教育裝備都已升級換代。

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第一小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阜蒙縣第一小學位於縣城教育路9號,是阜蒙縣教育局直屬的公辦寄宿制小學。學校始建於1943年,現有24個教學班,教職員工118人,學生1021名。該校是阜新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寄宿制民工子弟校。2006年被縣婦聯授予「留守兒童之家」,2019年被市婦聯授予「留守兒童之家」。

12月17日,這所小學沸騰了,每一個孩子都笑得像花兒一樣。由遼瀋晚報倡議,無限極(中國)遼寧分公司實施的「匯聚愛心情暖校園」無限極愛心助學公益捐贈活動正在這裡舉行。

"情暖校園

▎上午10時,活動正式開始。阜蒙縣第一小學常曉芳書記致歡迎詞。她說:「首先感謝領導們的多年來對第一小學的關心與關愛,更感謝社會愛心企業向學生們奉獻的愛心。這將對孩子們的成長之路起到啟明燈般的引路作用,助力其健康長大。」

隨後,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公共關係經理陸斌也說出了這樣的心裡話:「戶外寒風凜冽,屋內溫暖如春。非常高興來到美麗的阜蒙縣第一小學參加『匯聚愛心 情暖校園』公益活動。無限極深知,企業取得成功的同時需要回饋社會,無限極本著『思利及人』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履行社會責任。今天舉辦的「匯聚愛心 情暖校園」公益活動是無限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又一次實踐。無限極更希望同學們克服暫時的困難,把大家的關懷和愛心轉化為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的強大動力,堅定理想樹立遠大抱負。為建設祖國民族復興奉獻青春智慧,譜寫青春華章。」

伴隨著溫暖人心的話語,無限極志願者將所捐獻的教學物資轉交給校方,獻上了來自無限極的一份愛心。捐贈的物品包括教學古箏、實木桌椅、教室多功能學習喇叭、健身運動器材等。

同時,阜蒙縣第一小學代校長作為受捐方代表,將捐贈證書贈予無限極,以表誠摯謝意。

"聽我說謝謝你

▎孩子們的一個手語舞《聽我說謝謝你》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隨後阜新市教育服務中心副主任齊英偉對主辦方的這次善舉表達了感謝。他說:「今天的阜蒙縣第一小學師生倍感溫暖,無限極帶著對我縣留守兒童的關愛之情,樂善向上的慷慨之舉,為第一小學慷慨捐贈,我僅代表阜新教育界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深化與縣內外的教育機構合作,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今天,無限極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回饋教育,這樣的善行義舉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更彰顯了情牽師生的無私精神。在此,我也向無限極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鄭重承諾:一定會用好這批愛心物資,真正將愛心送到每一個學生手中。相信學生們也能在這樣的溫暖中努力學習,報效國家。」

作為本次公益活動的捐贈方,無限極(中國)遼寧分公司則一直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在依靠社會力量精準扶貧方面,無限極(中國)遼寧分公司走進過丹東寬甸平坨村、鐵嶺市清河區、遼陽市隆昌鎮吉祥峪村和甜水鄉陳家村……在教育愛心公益方面,無限極(中國)遼寧分公司連續多年開展主題公益夏令營活動邀請省內山區的學生到瀋陽、大連,走出大山拓展視野。

用愛點燃希望

原標題:《送到位了~1021名留守兒童可以在學校學古箏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湖南衡陽:鄉村學校少年宮 留守兒童的「幸福樂園」
    音樂、舞蹈、獨唱、剪紙、鼓號演奏……在2019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中心小學、祁東縣六小等多個區縣鄉村學校少年宮舉行的「六一」兒童節文藝匯演,讓眾多的留守兒童快樂無比。圖片來源:衡陽文明網  衡陽縣渣江鎮中心小學校長劉春暉介紹,學校現有1200多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佔60%多。鄉村學校少年宮沒建之前,學校即使想開展一些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卻受限於場地和天氣等因素,無法正常開展。所以,學生的課外活動較為單一,久了學生也覺乏味。個別學生甚至翻牆出去上網、玩遊戲,讓老師和家長頭疼不已。
  • 截至2019年11月底 聊城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8名
    6日下午,全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全市基本建立了上下貫通、左右協調、運轉高效、作用發揮明顯的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協調機制,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978名,困境兒童952名。
  • 安徽含山130名留守兒童集體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2021年即將來臨之際,安徽省含山縣環峰第四小學通過集體過生日活動,彌補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幫助他們消除父母不在身邊的孤獨感、無助感,感受到社會、學校、老師對自己的關懷。雖然室外十分寒冷,但是環峰第四小學留守兒童之家裡暖意融融,學校正在開展「情暖雛鷹,愛伴成長」關愛留守兒童迎新年集體生日活動,該校130名留守兒童集體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這次活動由環峰第四小學主辦,縣關工委、教育局、民政局、婦聯、慈善協會、玉龍社區協辦,愛心企業米奇蛋糕店提供生日蛋糕。
  • ...26名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學生與留守兒童手拉手共成長
    5月30日晚,「唱響新時代 做好接班人」慶「六一」聯歡會暨和留守兒童手拉手儀式在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拉開帷幕,來自洛陽市伊川縣的26名留守兒童與該校26名學生,手拉手結對感知新時代出彩河南取得的偉大成就。下課後的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成了歡樂的海洋,處處流淌著喜悅的氣氛。18時許,伴隨著口風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聯歡會拉開了序幕。
  • 「寒冬送溫暖 把愛帶回家」 黑龍江關愛留守、困境兒童在行動
    為使廣大兒童度過一個安全、文明、祥和、溫暖的假期,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良好氛圍,黑龍江省婦聯積極響應全國婦聯部署,在全省開展「寒冬送溫暖,把愛帶回家」雙萬結對寒假特別行動,各地婦聯上下聯動,廣泛動員各類志願者與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結對關愛,幫助廣大兒童和家庭學習法治安全知識,樹立良好家風。
  • 吉安縣廬陵學校:設置「愛心教室」關愛留守兒童(多圖)
    留守兒童在愛心教室看書(劉蘇丹、劉穎供圖) 孩子在念寫給家長的信(劉蘇丹、劉穎供圖)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劉蘇丹、劉穎報導:「媽媽,我多想讓你陪著我,送我上學,給我過生日,可我知道,你需要賺錢給我念書……」吉安縣廬陵學校四(1)班的留守兒童曾慧美語帶哽咽地在教室裡念出了自己寫給媽媽地話。
  • 情暖留守兒童共築藝術夢:「未來熊貓」作品送安民村兒童畫院
    情暖留守兒童,共築藝術夢:「未來熊貓」作品送安民村兒童畫院川南網報導:12月3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中國畫藝委會人物畫專委會委員、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人物畫專委會委員、瀘州市美術家協會原主席、瀘州市詩書畫院副院長鄧光源牽頭
  • 留守兒童溺水 何時不再是夏暑之痛
    是學校監管不嚴,還是家長監督不力?留守兒童溺水事件頻繁發生,究竟是誰之過?「該做的工作都做了」,還是防不勝防一到夏暑,溺水事故就會成為避不開的沉重話題。記者梳理發現,今年4月1日到7月中旬,三個多月時間海南已有10餘名學生溺水身亡,尤其是近一個月就有7名學生溺亡,其中大多為15歲以下留守兒童。
  • 寶應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兒童關愛之家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飛速推進,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比列越來越高,留守兒童的數量也逐年遞增。在今年的寶應縣「兩會」上,部分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提案,加強關愛留守兒童陣地建設,做好祖國的「護花使者」。
  • 南京高淳300名留守兒童領到「成長紀念冊」
    本報訊(通訊員 王琛 曹婷 記者 馬道軍) 昨天,記者從「清風徐徐花兒開」——2017年高淳區中央財政留守兒童關愛項目中期交流會上獲悉,高淳區首批300名留守兒童陸續領到了公益組織精心設計的「成長紀念冊」,記錄他們成長的印記。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都會記錄在這個紀念冊裡。」
  • 留守兒童開心學沙畫做遊戲
    中國江蘇網3月4日訊 留守兒童最缺乏的是什麼?是親情陪伴。3月3日,常年關愛留守兒童的鹽都區心語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一群女性老師,聯合市中行營業部巾幗志願者「愛心媽媽」,一起走進鹽都區北蔣實驗學校,真情陪伴這裡的留守孩子。她們教孩子沙畫、唱歌並做遊戲,開心的笑容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 暑期留守兒童夏令營:讓兒童們放飛心情
    7月31日,由南充市婦聯、市檢察院、高坪區婦聯等主辦,南充市陽光家園社區服務中心協辦的「暑期留守兒童關愛夏令營」活動順利舉行。活動為期一天,全市120名留守兒童(高坪區30名)先後接受法治教育和才藝培訓。
  • 觀湖「童心圓」家長學校 首個企業留守兒童暑期班開課
    晶報訊(記者 張定平 通訊員 孫文娟/文、圖)深圳市首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觀湖永豐源「童心圓」家長學校7月初正式開班後,7月18日,「七日樂」愛心列車暑期班在永豐源「童心圓」家長學校正式開課,來自永豐源公司的32名留守兒童在這裡開啟了他們的快樂暑期之旅,這也是家長學校迎來的首批留守兒童。
  • 「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篇」祁東留守兒童合唱團:打造心靈港灣 歌聲孕育希望
    「啟航留守兒童合唱團」是湖南省第一支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合唱團,成立於2017年4月,首批招募了66名留守兒童。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王育霖應祁東啟航學校創始人陳亮偉的邀請過來考察,王教授感動於學校對留守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視和孩子們對藝術的渴望,便志願公益擔任了合唱團團長。
  • 桃源:讓留守兒童沐浴法治的陽光
    近日,陬溪法庭的黨員志願者饒勝蘭走進扶貧點村佘家坪鎮赫曦峪村自己幫聯的貧困戶家裡,為留守兒童娟娟送上了她的微心願「四大名著」,同時還送上了衣服、書包等物。今年來,陬溪法庭黨支部結合該院開展的「圓夢微心願、實現微夢想」活動,給該村申請微心願的留守兒童們捐贈了大量的書籍、書包、文具用品以及衣物,為該村的留守兒童點亮微心願、成就大夢想。
  • 攸縣「酷暑行·愛傳遞」關愛留守兒童,讓夏天不寂寞
    「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組,他們的健康與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暑假以來,攸縣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服務載體,開展「點對點」「一對一」「面對面」教育指導,努力打通「最後一公裡」留守兒童關愛網絡。
  • 開陽縣:關愛留守兒童「一個都不能少」
    春節前夕,開陽縣委縣政府特向全縣留守老人及留守兒童發布了一封公開信,要求各鄉鎮、相關部門切實把公開信的部署要求落實到位,全力做好春節期間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工作,免除在外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開陽縣除了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社會救助保障政策以外,還充分利用資源搭建關愛保護平臺,在學校和村(社區)建設「兒童之家」,目前全縣共建「留守兒童之家」23所。
  • 貴州省威寧縣東風鎮愛心100關愛留守兒童項目---中國文明網
    一、基本情況: 東風鎮「愛心100」志願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始於2011年11月>,現有參與核心青年志願者21名(由政府事業單位青年、學校青年、村(社區)青年組成),通過倡議社會愛心人士和團體參與關愛山區留守兒童,幫助山區留守兒童解決學習生活實際困難,鼓勵山區留守兒童克服清貧、勤奮學習,堅守夢想,走出大山,奉獻社會。
  • 6000萬留守兒童與1.5萬小留學生:輸在起點,但可以贏在終點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英國1.5萬名小留學生在英國疫情日益嚴重時,英國政府提出「集體免疫」建議,學校停學,很多小留學生面臨著不能在學校住宿和被寄宿家庭趕出來的境況,回國的機票不但貴還一票難求,小留學生家長提出包機回國一事。
  • 廣東臺山華僑「留守兒童」成不可忽視問題
    廣東臺山有多少華僑「留守兒童」?記者未能從有關部門獲得確切的數據。臺山市教育局黨委委員陳劍萍表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臺山的華僑「留守兒童」呈逐年減少的趨勢。目前,臺山的華僑「留守兒童」主要分布在臺城的優質學校和各鎮的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