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什麼?還是唯物和唯心主義嗎?

2020-12-13 澎湃新聞
X

現在的哲學理論基礎是什麼?還是唯物和唯心主義嗎?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2個回答

楊慶峰 2018-08-16

你好,這個問題太泛。目前在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主導形式,其基礎是唯物主義。在其他國家,哲學主要關注問題,如心靈哲學、分析哲學(語言)、認知哲學(認知)等,這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唯物與唯心的劃分。嚴格說來,「唯物與唯心的差異」說法的哲學開端在於笛卡爾,他在論證我思問題的時候產生二元論,後來被恩格斯作為分析哲學史的原則確立起來。現在很少有人在這麼談論哲學了(對哲學流派定性),而更多是強調哲學與現實、問題的關係。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某_白 2018-08-18

明白了,謝謝教授回答。

你好,這個問題太泛。目前在中國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主導形式,其基礎是唯物主義。在其他國家,哲學主要關注問題,如心靈哲學、分析哲學(語言)、認知哲學(認知)等,這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唯物與唯心的劃分。嚴格說來,「唯物與唯心的差異」說法的哲學開端在於笛卡爾,他在論證我思問題的時候產生二元論,後來被恩格斯作為分析哲學史的原則確立起來。現在很少有人在這麼談論哲學了(對哲學流派定性),而更多是強調哲學與現實、問題的關係。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老子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哲學界一直以來,就有爭論老子的道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即老子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其實,老子的道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是什麼呢?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即宇宙的生生之元。老子的哲學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是什麼呢?是『唯道是從』的唯道論。
  • 重讀《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物和唯心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是一部重要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是恩格斯於1886年寫成,書中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尤其是馬克思主義者哲學與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係,書中詳細的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體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理論來源和自然科學基礎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本體論(Ontology) ,是探究世界的本源(頭條非要讓我把「本原」改成本源,不然就被系統認為你有錯別字,系統就說你行穩低劣)或基質的哲學理論。所以在探討世界本源的時候,你認為世界上物質是第一位的還是意識是第一位的呢?
  • 為什麼說「唯心」和「唯物」的說法,早已經過時了?
    很多人喜歡用唯心、唯物區分哲學家。如把柏拉圖稱為唯心主義者,亞裡斯多德是唯物主義者;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古代王陽明是唯心主義,東漢王充是唯物主義。唯心和唯物好像成了萬金油,哪裡都好用,隨時都有用。
  • 哲學史上的亮點:墨家學說的哲學源,流向唯物與唯心兩大陣營
    哲學史上的亮點:墨家學說的哲學源,流向唯物與唯心兩大陣營墨家之科學理論,被唯物主義所採用,「神」學理論被唯心主義神學家們所接受。墨子,是我國哲學史上一名分量級人物。墨子(墨)有人人皆曉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兩大哲學派系,兩者的區別在於,認為物質第一性,便是唯物主義;認為意識第一性,即是唯心主義。
  • 唯心嗎?還是唯物……
    自小我們就是在父母和老師,以及周圍人的「開卷有益」的教誨中成長的。儘管當時很不以為然,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感謝當時這樣的督促,否則現在哪裡會有這麼多的見解呢!所以說,我們應該保持一種求知的欲望,而不是生理的欲望。畢竟生命的價值就是在不斷的求知的過程中,得到更高級的延續。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否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大家怎麼認為呢?
    而唯心主義則由於認識有高度,表達超晦澀,則出現曲高和寡的現象。當初強行分出兩個主義來其實是一些特殊的生命用來否定什麼的。尤其極端唯物主義。極端唯物主義的狹隘性,對人類的道德有這滅絕性的毀壞力……我是批評思維人;唯物主義是近百年發明發現選就的,唯心論上千年萬年,用現代的文字話言解通的就是唯物,解釋不了的定唯心。
  • 唯心還是唯物?王陽明是對還是錯?
    問:生存和感知有矛盾嗎?答:沒有,只是釋義不同,導致行為和存在狀態不同。問:生存邏輯和感知邏輯誰優誰劣?答:生存邏輯是人主觀的、片面的和殘缺不全的邏輯體系,而感知邏輯是對於所有存在的根本的、全面的、邏輯完滿的理論體系。
  • 深層探索世界的本質,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或都是偏見!
    哲學史上把哲學派系分成兩大陣營,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派爭論的是」存在「的第一性到底是自然的物質還是人的思維意識
  • 哲學的基本問題之:唯物與唯心
    【正確答案】A【解題思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派別,劃分這兩大派別的標準是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選項C,辯證法的觀點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和永恆發展的過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內部矛盾推動而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形上學的觀點把世界的各種現象看作是孤立、靜止、片面的東西,認為世界是沒有矛盾的,變化只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純外力的結果,區分辯證法和形上學的標準是「是否用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C項與題意無關,故不選。
  • 唯物與唯心都不能自圓其說,兩個主義還在針鋒相對?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69)問:唯心主義在中國人的普遍認識裡意味著什麼?答:意味著主觀、錯誤和荒謬,這是一個不小的誤解。唯心主義是具有唯物本色的人認識上的一大突破,人終於在物質以外找到了新的認識立場,人發現了主觀意識和絕對精神,人終於將自己置於物質之上,人不但做了物質的主人,人還要為物質立法。唯心主義打破了客觀的權威,在客觀的邏輯困境中,找到了另外一條路。唯心主義的最大功績就是提出了人,重新定義了人,並將人置於物前,讓物質服從和服務於人。
  • 如何理解「唯心主義」及其存在的原因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分我們一般認為唯心主義是不好的。但是,真正研究哲學的人,一般很少關注唯心、唯物之分。大家所熟悉的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的概念,主要源自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古典哲學的終結》裡的一段話: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由此出發,一些老派的哲學教師就講: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
  • 「唯物」與「唯心」孰對孰錯?一個問題討論了上百年,結果怎樣?
    今天回答了某網友提出問題:唯物主義哲學被叔本華證明是錯的,你對此怎麼看?這裡涉及到兩個大問題,唯物和唯心,還有對與錯。是誰將唯物與唯心對立起來?唯物的說法出現之前並不存在唯心。至少需要把「唯」字去掉。應該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注重的是形而下的作用,因而無產階級革命以其為指導綱領。而大多數形而上的哲學是務虛的,重在邏輯反思層面,追究事物終極。然而,事實證明,終極不可追問。直至今日,哲學領域提出的問題,遠比他們真正解決的問題多。
  • 趙磊:唯心主義者能接受唯物史觀嗎——唯物史觀何以唯物(之二)
    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也是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分水嶺,正如恩格斯說:【「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而創世說在哲學家那裡,例如在黑格爾那裡,往往比在基督教那裡還要繁雜和荒唐得多),組成唯心主義陣營。
  • 理論與經驗 希臘哲學的源流之一
    理論與經驗 希臘哲學的源流之一當我站在愛琴海的岸邊,我突然想到,世界哲學從一開始就形成了兩個流派。當我們凝視哲學的過往,不應該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地中海的思考者們,那些被稱之為樸素自然主義哲學家的人,用自己或懷疑或理性的思維給後世的我們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在所有人把神秘的自然現象究竟從何而來賦予奧林匹斯眾神的年代,泰勒斯用水「創造」了世界,沒有諸神,沒有魔鬼,而是科學的思想。
  • 放棄二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讓我們誤解世界!
    答:這是它的高效率和高適用性所致。人的本能意識默認為唯物思維,所以人很難突破這種思維邏輯,並且,由於長期的習慣性認識,人們不自覺地就成為了唯物主義者。更由於唯物是人長期以來把握事物的方式與方法,習慣和有效如兩把枷鎖,將人鎖定於唯物思維的桎梏中,人們的意識始終無法掙脫。問:唯心主義不是人的一次反叛嗎?
  • 「唯心主義」不等於「壞理論」
    直到十多年後,我從事創新工作,對辯證法有所感悟,才知道哲學是個好東西。 受家庭的影響,我從小就不信鬼神,自認為是個唯物主義者。教科書中貶斥「唯心主義者」時,也常拿「封建迷信」說事。我們知道,迷信的人往往文化水平不高、多少有點笨。所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在過去還是有必要的。但後來卻發現:把唯心主義與「封建迷信」掛鈎,卻未必是對的。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對世界的實在性和定域性,提出了疑問。對經典牛頓力學和科學傳統上的還原主義因果論,提出了挑戰。世界上不信宗教的人只有十幾億,大多數又都在中國,那些相信宗教的人不能說他們是唯物主義者。世界七十多億人口多數都有宗教信仰,怎麼能說社會選擇了唯物主義?唯物,唯心的說法是西方哲學的核心向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將這一問題提高到史無前例的高度,成為不少人認識世界的指導思想。
  • 哲學基本問題下的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由此劃分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儘管哲學的流派眾多,大家對哲學的理解千差萬別,但目前已經很少有專業人士質疑這個基本問題。哲學的其他問題會因其對待哲學基本問題認識的不同,即使按照相同或類似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也會得出明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結論來。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是以哲學為基礎的,唯物和唯心的差別,自然而然地會從各個學科及其流派的理論演化和研究路徑中顯現出些許端倪。
  • 淵回哲學:唯心主義者客觀地看待事物,就是唯物主義者了嗎?
    回哲學:唯心主義者客觀地看待事物,就是唯物主義者了嗎?分別唯心與唯物關鍵是對世界本源的認識!唯心主義者可能客觀的去判斷問題,唯物主義者也可能主觀的區域判斷問題。唯物主義者同樣可能唯心主義的錯誤,唯心主義者同樣可以站在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去判斷分析事物。這並不是一定的!關鍵在於,分別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並不在於看問題的立場,而是在於人們對世界本源的認知。一個唯心主義者可以站在客觀的立場,甚至是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去分別判斷一件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