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我們就是在父母和老師,以及周圍人的「開卷有益」的教誨中成長的。儘管當時很不以為然,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感謝當時這樣的督促,否則現在哪裡會有這麼多的見解呢!所以說,我們應該保持一種求知的欲望,而不是生理的欲望。畢竟生命的價值就是在不斷的求知的過程中,得到更高級的延續。
求知,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獲取的艱苦過程,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有一個不愛學習的惰性。畢竟學習是一個十分枯燥,而又痛苦的過程。因為,人們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學習,才能達到進步和改變自己的目的。因為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付出努力和相應的代價而取得。
當今這個時代,由於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快速化,這也給人們的求知帶來了不便。於是產生一些相對應的方式。比如,快餐式的學習方法和方式,以及碎片式的學習讀物等。而這些學習的方式,似乎和我們曾經的「開卷有益」極為類似,但卻又是大相逕庭。
「展卷有益」是在告訴我們,全面而不是片面的讀一本書,這樣的讀書方式能夠更加全面的理解書中的內容。讀書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讀書的收穫是在潛移默化之中獲得的。同時讀書也是和一個有思想的高人溝通交流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的境界更加豐富。
當我們在書籍的海洋裡遨遊的時候,我們也才能夠靜下心來,認真的反思和反省自己的不足和處世中的缺憾,從而在覺悟中努力的提高完善自我。通過「開卷有益」的學習方式,讓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通過閱讀,讓我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辨證統一性和唯物客觀性,進而更讓我產生了學習哲學的濃厚的興趣。
哲學中的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按它的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物質是第一性的,而意識是物質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識是第二性的。唯物主義經歷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機械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三個發展階段。在哲學史上,唯物主義一般是先進階級的世界觀。
唯心主義是與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唯心者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和精神的產物,意識和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所以我們把這種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做主觀唯心主義;而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則叫作是客觀唯心主義。
這兩大哲學派別,影響了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同時,唯心論和唯物論,也控制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以及人類如何發展的世界觀。所以,這也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階級立場的選擇問題。
如果我們可以拋開世界觀的階級性和立場性不說,但是我們絕對拋不開世界的客觀現實性的存在。所以,我們的世界觀、道德觀和人生觀,都體現出和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階級立場和思想覺悟。
在現實的生活中,如果說世界觀決定了我們的階級立場,那麼你的思想覺悟則是決定了你的人生態度。積極樂觀的面對世界和人生,你的追求就是一種熱愛和奉獻。這是一種大愛,是對人生意義和生命價值的追求,犧牲小我為人民。
如果在現實的生活中,你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那麼你的生活方式和社會行為等等一切的目的,則是一種個人主義至上的享樂心理,是典型的一種私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更高一級的理想和信仰的追求,生活的目標也就是眼前的利益。為了支撐自己精神和思想上的麻木和空虛,你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去賺錢掙錢,然後就是與一群狐朋狗友的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極時行樂和極時享樂。
網絡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物質就是一種幻覺。但是物質基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則是建立在對社會的高度認知和積極實踐之上。而我們所要實現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則是唯物世界觀的最大化。這就是在現實的世界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大境界,是由愛心和奉獻所累積,這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這也是客觀世界的人性所現,也顯現出了客觀世界的一種複雜性。唯心和唯物,對人生的追求大不一樣,一個自私,另一個則是大公。所以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還是應該努力的去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唯物辯證法。
本文由 智慧大中原 原創首發 感謝分享 歡迎關注 文中所選圖片 陳東浩 張東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