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雷神」是怎麼煉成的 揭秘進口大片中文翻譯幕後故事...

2020-12-11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特稿

進口大片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以下簡稱《復仇者聯盟2》)即將在中國下映,作為5月國內電影市場絕對的王者,這部影片在國內捲走了超過14億人民幣票房,也就是說,數以千萬計的中國觀眾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然而在這個八位數的群體中,有一部分人走出影院後,第一時間討論的不是片中的情節,而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文字幕,從他們討論時的語氣來看,很多人並不太滿意。


      進口片字幕翻譯問題已不止一次掀起過討論,從《黑衣人3》中的「坑爹」、「地溝油」,到《環太平洋》中的「天馬流星拳」,再到《復仇者聯盟2》中的「老傢伙」,不一而足。但除了網絡跟帖量增加,情況似乎沒有得到太大改觀。


      時光網就進口片字幕問題採訪了包括公映版字幕翻譯

賈秀琰

,送審版字幕翻譯田力、畢成功等業內人士,字幕翻譯這個問題確實複雜,但並非無跡可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沒有,關鍵看如何走出第一步。


      下文會提到兩種字幕,一種是送審版字幕,一種是公映版字幕。簡單來說,送審版字幕是給審查人員看的,公映版字幕是給普通觀眾看的;時間上送審版字幕在前,公映版字幕在後。


關於公映版字幕翻的幾個細節


      對於許多關心進口片字幕質量的觀眾來說,字幕翻譯流程並不陌生,但每次字幕引起爭議,討論中仍難免出現一些模稜兩可的誤解,時光網獨家採訪了《黑衣人3》、《環太平洋》、《銀河護衛隊》、《飢餓遊戲2》、《火雞總動員》、《極品飛車》等片的公映版字幕翻譯賈秀琰,簡單梳理了一下進口片字幕的翻譯流程,也就幾個容易引起爭議的細節進行了澄清。畢竟,只有當我們了解了討論的對象,才能進行真正有價值的討論。


進口片公映版字幕翻譯流程:

1、廣電總局初審

2、同意引進,中影將譯製工作分配給四大譯製廠之一

3、翻譯進行字幕翻譯

4、配音。過程中配音導和配音演員會繼續對字幕進行調整

5、字幕員裝字幕

6、最終送審


      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中有一些細節問題卻常常引起誤解,這也是關於字幕翻譯的口水戰興起的一大原因。


Q1:在把英文文本翻譯成中文文本的階段,是完全由翻譯一人做主嗎?


      字幕翻譯的初稿由翻譯一人完成,不是團隊工作。翻譯過程中,譯者如果遇到了一些不確定的地方,可以自己找朋友討論一下,賈秀琰表示她就這麼做過,但這屬於個人行為,並不是翻譯流程的一部分,譯者可以找人討論,也可以不找。


Q2:有傳言稱,有時字幕翻譯要的特別急,甚至短至三天,有過這種情況嗎?


      對於公映版字幕的翻譯來說,有時周期是挺短的,但時間最緊的情況下,留給翻譯的時間也不少於一星期。由於譯者翻譯完成之後還有配音、裝字幕等環節,基本上是不敢拖稿的。在賈秀琰看來,翻譯周期的長短和翻譯質量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是花的時間越長就能保證翻譯的越好。


Q3:正常情況下,翻譯一部電影字幕需要多長時間?


      翻譯的速度當然還是因人而異,賈秀琰透露,翻譯拿到的臺詞通常按20分鐘時長分為一本,她翻譯一本臺詞通常需要一整天,而且還是在連續工作12個小時的情況下。除去琢磨用詞要花費很多時間外,翻譯還要考慮到配音對口型的問題,時間要卡的很準,這需要花費時間反覆調整;另外,除主角外,背景中的群眾演員在配音版中也需要說中文,這部分工作也要落在翻譯肩上。總的來說,翻譯的工作量要比一般觀眾想像的大得多。


Q4:翻譯過程中能看到成片嗎?還是完全按照臺本翻譯?


      翻譯過程中是可以看到影片的,也有片方提供的專業臺本,上面有時間碼、臺詞、背景聲效,相當詳細的對語境的註解,包括一些原著的背景知識、美國俚語等,一些有可能產生誤解的地方等都會有註解。

八一廠在網上曬出的《復仇者聯盟2》部分翻譯臺本


Q5:翻譯過程中會不會參考送審版字幕?


      不會看送審版字幕。


Q6:翻譯好的字幕初稿還會不會有修改?


      字幕初稿翻譯完成後,通常譯者會自己檢查一遍,而主要給字幕提出修改意見的是配音導演和配音演員,因為翻譯好的字幕不僅要用於英文原聲,也要用於中文配音,導演和演員需要保證中文翻譯適合口語表達。賈秀琰強調,配音導演和演員不會對臺詞進行錯誤的改動,只是在相同的語意裡進行一些更適合發音的調整。


Q7:還有會有其他人幫忙做校對工作?


      會有技術審查和字幕員的存在,但他們對字幕的修改主要是除「啊、呀、呃」等無意義的詞和修改錯別字,以及時間軸的校正。

關於送審版字幕的幾個細節


      在公映版字幕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神秘的」送審版字幕,正如名字所傳達的意思一樣,送審版字幕是為影片送審而製作的字幕,能看到的人也基本局限於審查人員,這些人對文字是否優美、表意是否傳神興趣不大,有沒有哪些不宜公映的敏感內容才是他們關心的。


送審版字幕的翻譯流程相對來說更簡單一點,大致如下:

1、片方自行聯繫譯者進行翻譯

2、譯者翻譯,交稿

3、片方對字幕進行校對

4、送廣電總局初審


      總體來看,送審版字幕翻譯有點像公映版字幕翻譯的精簡版,但事實上,在一些工作細節上還是不太一樣的。例如,在翻譯環節,譯者是不一定能看到影片的,這時就需要譯者盲翻。曾給《戰馬》、《賽車總動員2》等電影翻譯過送審版字幕的畢成功告訴筆者,他就經常面對這種情況,「因為看不到影片,整個過程需要憑空想像,美國人喜歡說反話,或者話裡帶有某種比喻,翻譯難度會比較大。」


      有時翻譯送審字幕也是能看到影片的,曾給漫威出品的《復仇者聯盟》、《雷神2》、《銀河護衛隊》、《美國隊長2》等影片做過送審字幕翻譯的田力告訴筆者,他翻譯字幕時都是可以看到影片的,雖然屬於極不清晰版。「國外所有的翻譯都有一個大型的、專業的服務網站,迪士尼會把需要翻譯的臺本和很粗糙的影片視頻一起上傳到那個網站上面,網站的工作人員會把如何使用那些臺本和視頻的方法發給我,我就進行翻譯」。


      送審版字幕翻譯的周期一般來說會比翻譯公映版字幕更短,田力透露,片方給他翻譯一部電影的時間通常為三到五天,不過他認為這個時間是夠用的,只要對背景知識和英語掌握的足夠熟練。而且很多商業大片最精彩的地方都是動作場面,整個過程往往一句臺詞都沒有,所以臺詞量並沒有劇情片或文藝片那麼大。


      送審版字幕的修改校對工作相對更簡單一些,一般片方不會找作者回鍋。「他們內部有校對人員,這個人往往是他們比較高層的人,語言比較精通,對產品也比較熟悉,在我翻譯的基礎上他會做一個簡單的校對,主要是以防出現錯別字之類的問題」。田力這麼告訴筆者。


      對於很多非資深影迷來說,知道送審字幕這一回事,還要從「民間翻譯家」谷大白話的一條微博說起。今年5月12日,《復仇者聯盟2》在國內上映,有人說該片的公映版字幕是谷大白話翻譯的,谷大白話特意發微博澄清了這件事。


谷大白話微博原文


      對於公映版字幕的作者會不會參考送審版字幕這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谷大白話顯然是相信,公映版字幕是在自己翻譯的送審版字幕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田力也抱著類似的看法,「至少我敢肯定他們是看過送審版字幕的,比如《銀河護衛隊》裡我翻譯的一些專有名詞有在電影裡出現,如果不是從我的翻譯裡看到的,應該不會這麼巧和我翻譯的正好一致」。


      同樣翻譯過送審版字幕,畢成功持不同的看法,「據我所知沒有,中影的翻譯都很厲害,至少會兩門外語,一個大語種,一個小語種。所以他們一般不會用二手貨的,他們會覺得與其給你改,還不如重新來翻譯。」。


      作為八一廠的公映版字幕翻譯,賈秀琰給出的回答簡單直接,沒有參考,片方也沒給提供,「其實讓我們挺為難的,如果我們參考了,那就是抄襲;沒參考,字幕裡出了什麼問題,又全都會怪在我們頭上」。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送審版字幕相當於片方給出的「官方通稿」,譯製廠是否拿過來用作參考無關痛癢,不存在抄襲不抄襲的問題。

追本溯源 制度上存在問題


      進口片譯製的制度被很多人認為是中文字幕問題的源頭。


      在我國,所有的進口片都要通過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發行,相應的,字幕由誰翻譯,也是由進口負責方中影統一分配。中影不會就進口片的字幕翻譯展開招標,由能者得之,而是在中影集團譯製中心、上海電影集團譯製片廠、長春電影集團譯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這四家單位中做一道「單選題」。


      字幕翻譯的質量很難有統一量化的標準,但從網絡上的海量差評看似乎可以判定,這幾年確實有幾部熱門進口片的中文字幕不讓人滿意。在現行環境下,片方缺席、行業壁壘、利益至上等因素都有可能有損字幕翻譯的質量。


片方缺席 防患未然和亡羊補牢都不行


      片方是一部電影的「親媽」,理論上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把它們排除在翻譯工作之外,無疑是一大損失。


      據記者了解,其實幾年前,採用的是原聲版字幕和配音版字幕「翻譯雙軌制」,英文原聲版的字幕,中影會根據進口片方的送審版字幕進行校對和修正;而中文配音版拷貝翻譯由譯製廠負責。但最近幾年政策有了調整,官方規定原聲版字幕必須參考譯製廠的配音口型,也就是原聲版和配音版的翻譯工作都由四大譯製廠全權負責,進口片方的送審版字幕只剩下「送審」的功能。


      就在制度作出變更後,觀眾對進口片字幕的非議之聲也逐漸高漲,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一定的邏輯關係。當然,更重要的是,年輕觀眾更傾向於觀看進口片影片的原聲版,這一批觀眾英語水平也在提高,加上社交媒體的發展,對中文字幕的網絡吐槽聲更容易被發酵。


      如果說四大廠「承包式」的制度剝奪了片方防患於未然的機會,那麼嚴格的審查制度則直接按滅了片方亡羊補牢的可能。觀眾指出字幕有錯誤或不妥之處,片方撤掉這版字幕,換上一個修正版的行不行?哪怕還是交由四大廠去修正呢。答案是想得很美,實際上行不通。理由是字幕變動意味著必須由審查部門再次審查通過才能上映,在國內「坐著火箭」送審也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通過審查,而一部影片在國內的正常放映周期只有一個月。


      2012年,《復仇者聯盟》在國內送審時,在廣電總局把審查號碼和引進號碼都佔了,導演喬斯·韋登突然決定加拍片尾彩蛋,這個彩蛋最終沒有加在國內公映版裡,因為那樣的話影片就要再從新審一次,要再過一個月,就趕不上和美國同期上映了。


翻譯水平有限? 野生「能人」難以入圍


      作為直接操刀進口片字幕翻譯的人,四大譯製廠旗下的翻譯者常常成為眾矢之的,很多觀眾對他們的翻譯水平持有嚴重質疑,或至少可以認定這些翻譯的風格並不符合某一部分人的口味,於是一個問題被順理成章地提出來:為什麼不找那些真正的「能人」負責翻譯?


      作為一位美國脫口秀的業餘翻譯者,谷大白話在微博擁有500多萬的粉絲,說明很多網友對他的翻譯水平持肯定態度,另外,像國內的「人人字幕組」等「民間組織」也在影迷中享受盛譽,甚至一些進口大片的送審版字幕翻譯就出自他們之手,為什麼不能請他們參與到公映版字幕的翻譯工作中來呢,好像現在很少有。


  一方面他們不屬於「國家隊」,野生「能人」沒有入圍的資格;另一方面,由於字幕翻譯者能提前看到影片和臺本,涉及到保密問題,進口片引進和放映體系,也不太信任四大譯製廠之外的機構。



      田力就明確向筆者表示,對某些進口片公映版字幕的翻譯方式他是不認同的,在他看來,咱們國家不管從英語水平還是翻譯的專業水準上算,人才多得是,「但制度問題不解決,很難有大的提升空間,派誰去翻譯公映版字幕,好萊塢六大製片廠沒有自己的決定權,只能譯製廠出人」。


術業有專攻 再牛的翻譯也不是萬金油


      對進口片字幕翻譯的要求顯然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英文翻譯,譯者中文水平也得過硬。因為英文翻譯通常只要求語言轉換的準確性,而對於注重觀影體驗的觀眾來說,保證準確的同時又能傳達出原文的神韻,才能讓人滿意。


      想傳達出原文的神韻,僅依靠遣詞造句的能力是不夠的,像漫威出品的超級英雄電影,大多數角色和故事有具有連續性,一些人物習語、包袱、典故等可能隱藏在單部電影之外,只有對整個電影系列、甚至漫畫系列都熟悉的譯者才能精準地捕捉到那些弦外之音,這也是某些網絡上的「野翻譯」反而被網友封為大神,受四方「頂禮膜拜」的原因。


      田力曾為迪士尼旗下的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雷神2》、《銀河護衛隊》、《美國隊長2》等片做過送審版字幕翻譯,他透露,片方在選翻譯的時候,會考慮到譯者的風格,「他們對我的理解就是對超級英雄類的電影比較熟悉,對漫威的世界觀比較了解,所以我基本上只翻譯迪士尼旗下的漫威電影,他們旗下的皮克斯電影會找另外的人翻譯」。


雖然都是迪士尼出品,漫威和皮克斯電影的風格很不一樣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謂術業有專攻,大神也不可能對所有進口電影背後的文化知識都了如指掌,所以選擇翻譯時最理想的狀況其實是找到合適的專才。四大譯製廠幾十人的翻譯隊伍即使各個都能獨當一面,但要在其中為所有的進口片配備專才,顯然也不太現實。


缺乏分級制 為大部分人犧牲小部分人


      相對於動不動就被口水淹沒的進口片字幕,國內觀眾對網絡字幕的滿意度似乎要高很多,許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不拿錢、非官方的翻譯要比拿錢的官方翻譯做得「好」?難道字幕一上了大銀幕就有了局限性?答案是肯定的。


      大銀幕的翻譯和小屏幕的翻譯差別是很大的,幾乎每個做過大銀幕字幕翻譯的人都持這種看法。谷大白話翻譯的美國脫口秀在網絡上可謂有口皆碑,他做字幕時可以用大量的網絡段子,可以用很多年輕人看得懂的俗語,可以在字幕裡加一些注釋,但是一旦認認真真地翻譯大銀幕字幕時,谷大白話自己也說過,他不可能採用網上這種想怎麼翻怎麼翻的方式,因為還是要照顧到對漫畫原著完全沒有基礎的人,而且中國沒有分級制,什麼樣的人(尤其是孩子)都會去電影院,不是你想用粗口就可以用粗口的。


      此外,大銀幕上字幕的格式也有比較嚴格的規定,通常就是一行,像網絡字幕那樣,不光下面能打兩行字,上面還能再打一行字的做法在大銀幕上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不能保證所有的觀眾都能在瞬間看清楚,囿於形式,原文中的包袱、典故等等自然也就不可能處處照顧到。


不影響掙錢 除了觀眾沒人關心字幕好壞


      既然目前的某些制度有可能有損於進口片字幕的質量,為什麼發行方和片方一直安之若素呢?除了力有不逮等客觀原因,「並不耽誤掙錢」這樣的主觀因素也真實存在。


      電影放映是商業行為,一定是和經濟利益緊密掛鈎的,如果觀眾對進口片字幕的不滿直接導致進口片票房嚴重受損,進口片片商和中影、華夏這樣的發行公司一定不會像如今這麼淡定。而實際情況是,商家接到了一部分顧客的投訴,但商品仍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管他呢!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目前似乎還沒有哪部進口片因為字幕被罵而明顯拉低票房的,以字幕爭議比較大的《黑衣人3》、《環太平洋》、《復仇者聯盟2》三部進口片為例,頂著大批觀眾的口水,它們依然從中國捲走了5.03億、6.95億和14.5億(截至目前)的票房。片商和發行商的利益都沒有受損,自然也就沒有改變現狀的動力。


      為什麼字幕問題在網絡上的批評人聲鼎沸,而票房卻不受其影響呢?答案是,相對於影片面對的數以百萬、千萬計的觀眾,熱烈地討論著字幕問題的網友實在是鳳毛麟角,他們對影片整體票房的影響非常有限,而且,從大家聲討時的嚴謹和深入程度來看,大部分人其實都看過影片了,而更多的對字幕不太滿意的觀眾選擇了保持緘默、逆來順受。


  畢成功毫不客氣地指出,在當代中國,進口大片還是賣方市場,「你對《復聯》字幕不滿意,國產電影也拍不出來啊」。


另一種思路:其實現實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糟


      在我們分析進口片字幕問題的根源在哪時,還有一種思路可供借鑑——或許,很多問題都有些誇大其詞了。


      儘管《復仇者聯盟2》的翻譯並不是賈秀琰,但電影上映後,在關於電影字幕山呼海嘯般的質疑聲中,很多網友還是把矛頭指向了她。賈秀琰告訴筆者,她和她的翻譯同事們如今已經有些「驚弓之鳥」,不太敢在媒體上隨便說話了,「因為感覺怎麼說都是錯」,而且網友們的「謾罵」已經影響到了她和她家人的生活。但是在短暫的交談中,賈秀琰還是透露了一些自己對字幕問題的看法,在她看來,很多指責都讓她覺得挺冤的。


      首先,對於一些網友的糾錯,賈秀琰並不認同。在網友挑出的關於《復仇者聯盟2》的錯譯中,有這樣一句:美國隊長對同伴說:」Even if you get killed, just walk it off.」網友指出,這句話原意應是「即使快死了,也要咬牙撐下去」,字幕卻翻成「有人要殺你,趕緊跑!」但賈秀琰指出,事實並非如此。


  賈秀琰舉了一個例子,泰勒·斯威夫特有一首歌叫’shake it off」(直譯「擺脫它」),「shake it off 現在已經算是美國時下的流行詞了,意思是乾乾這樣的事情就沒事了。work it off的翻譯並不一定像大家所講的那樣一定要展現美隊的靈魂——『堅持下去就是勝利』,不是這個意思。他就是說『你們趕緊走吧,走了就沒事了』。我認識的一些口語老師,甚至一些在美國待了很多年的教授,對目前的翻譯都持肯定的態度,專門打電話來說這件事。」


      賈秀琰強調,片方所提供的電影臺本注釋非常詳盡,作為專業從事翻譯這個行業的人來說,錯譯是不太可能發生的,「除非有人把詞單拎出來,不看它的語境。比如『go』這個詞,有『去』、『走』、還有『加油』等等的意思,如果我把『go』翻譯成加油,然後你把它單拿出來說它就是『走』的意思,我也沒辦法」。賈秀琰表示,她承認字幕翻譯可以有不同的見解,「但是如果每次都直接攻擊我們翻譯者,說這就是錯譯,我覺得可能是有失公允的。」


      另外,對「四大譯製廠靠政策壟斷譯製行業」的說法賈秀琰也表示不認同,「什麼是壟斷,我覺得大家可以去百度查一查,是要有經濟利益才稱得上是壟斷的」。在進口片譯製行業,不論投資、票房多少,一部影片在翻譯字幕和配音上的總花費只有5萬元左右,翻譯者翻譯一部影片的收入大概在三四千元,顯然算不上有多大油水。


  賈秀琰認為,中影堅持把翻譯工作交給四大譯製廠是出於信任,即使放開市場,四大譯製廠仍然會是片方的首選,「這四大廠在配音上都做了二十多年,大家都是很有經驗的,是很值得信任的,我讓你譯製一個片子,百分百能完成,而且絕對不會洩露。我們有法人代表,有能正兒八經承擔責任的東西在裡面,所以請四大廠來做譯製是很正常的事情」。


      賈秀琰透露,八一廠在譯製中影分配的進口片之外,最近也參與了一些網絡電影譯製工作的招標,「這種項目是可以用非四大廠的人的,但最後還是我們中標,因為人家信任我們。」

進口片字幕問題該如何改進?


      在關於進口片字幕翻譯的這場大討論中,不論立場如何,有一批觀眾確實對目前的字幕翻譯不太滿意,這是不爭的事實。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這個群體還大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在筆者採訪的所有業內人士眼中,短時間內,「分配式」的翻譯製度是不可能改變的。在現有制度下,能不能有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也去滿足一下這部分「愛挑刺」的觀眾的觀影需求呢?


有些壁壘可以打破


      2005年,

《星球大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

在國內上映,當時負責中文字幕翻譯的同樣是八一廠(受到爭議的《復仇者聯盟2》、《環太平洋》、《黑衣人3》等影片由八一廠負責翻譯工作),當時八一廠主持翻譯工作的王進喜外請了中國傳媒大學顧鐵軍教授負責這部影片的翻譯工作。


      顧鐵軍進行翻譯工作時,採用了一種特別的方式——邀請多位「星戰」迷參與研討,為字幕翻譯提意見。媒體人鄒波當年也參與了那場研討,他透露,當時顧鐵軍給「星戰」迷們播放了電影的視頻,出於保密的考慮,視頻的解析度極低,沒人說話的時候畫面上基本上就是各種線條,有人說話的時候臉部會有一些細節,可以看看口型。顧鐵軍的手裡有臺本,會就臺詞翻譯徵詢現場「星戰」迷的意見,而且會真的改。


      《星球大戰前傳三》的翻譯過程給我們透露了這樣一些訊息:首先,即使在進口片字幕只能交給四大廠翻譯這樣的制度暫時不會改變的前提下,外援的加入也不是沒有可能。有了外援,翻譯單位就可以在更廣的範圍內選擇翻譯水準、翻譯風格、專業背景等方面更符合某部影片的譯者,「谷大白話」等野生「能人」是不是也可以在考慮範圍之內?


      另外,字幕的翻譯過程也不一定非要由一個人負責,多人討論,尤其是引入資深影迷的做法更易抓住原文的神韻。目前的公映版字幕翻譯雖然在配音過程中,配音導演和演員也會參與個別語句翻譯方式的討論,但這種討論更多的是從表演和口語表達的角度出發。像《星球大戰》、《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系列電影,已經有自己的電影文化生根發芽,哪些臺詞隱藏著弦外之音,資深影迷其實比單純的譯者更有發言權。


民間字幕組可供參考


      民間字幕組,尤其是像人人、風軟這種規模較大的字幕組,常常被很多影迷認為翻譯上比較有保障,它們的某些工作模式或許也可以被官方字幕組所借鑑。


      據幾位曾在人人字幕組工作過的譯者透露,字幕組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以翻譯美劇為例,美劇在國外播出之後,字幕組國外成員會把視頻錄下來,傳回國內,國內的譯者以團隊的形式翻譯。比如說有4個人同時翻譯《越獄》,那每個人大概領10分鐘的內容,再由校對整合,校對之後還會有專人審核,然後才能出資源。(有時也會一個人負責一整集的翻譯)


      民間字幕組的工作方式或許有這樣幾點可供借鑑:首先,團隊配合,分段翻譯的方式可以提高翻譯效率,當翻譯周期很短時,這樣的模式可以讓譯者更從容些,留下更多斟酌的時間,避免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這種不健康的工作狀態。


  另外,校對和審核有明確的職責,不光確認政治正確、排除錯別字,也對翻譯的準確性負責。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字幕組在招募翻譯時都是都是按興趣分配工作的:比如你是《冰與火之歌》的劇迷,那就把你分到「冰火」字幕組;你偏愛喜劇電影,那就把你分到主要負責翻譯喜劇的小組。這樣的方式也是針對「術業有專攻」的問題,很多時候,在某些領域,發燒友才是最專業的。


      需要反思的一點是,民間字幕組的翻譯都是沒有報酬的,但工作量不小,所以人員流動性比較大,能長期堅持下來的,一般都是工作不是特別忙的人、或者在校的學生居多。類似的,片方聘請的和四大廠僱傭的翻譯們收入也十分微薄,幾乎所有從事這類翻譯的人都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對電影的熱情,肯定不會接這樣的工作。進口片作為盈利產品,理應給翻譯們與他們的付出相匹配的報酬,這樣才能形成產業的良性循環。


題外話:

美國人怎麼應對字幕問題


      美國觀眾討厭一切形式的字幕,他們的原則是能不用就不用。


      由於處在世界電影工業的心臟,美國影院裡放映的電影大多數都是本土出品,還有很多是英語國家出品,非英語電影只佔一點點的比例。和我國在華語片放映時也打上字幕的方式不同,在美國的影院,英語片基本上都沒有字幕。如果你特別需要看字幕,可以向影院要一個提詞器安在自己的座位上。提詞器主要是給聽力不好的觀眾準備的,很多英語不太好的外國觀眾也會使用。


      對於那一小部分非英語電影,美國觀眾也更傾向於看配音版而不是原聲字幕版,恰好和國內目前的情況相反。這兩種形式各有各的好處,很難簡單地評定孰優孰劣:配音版可以讓觀眾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畫面上,畢竟這是電影表意的主體;原聲字幕版則更多保留了演員原汁原味的聲音,這也是表演中很重要的一環。當然,在美國,原聲字幕版的影片也是存在的,畢竟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在這一小部分非英語電影中,還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拉丁語系電影,法語、西班牙語等等,因為這些語言在結構、思維方式、文化背景上都與英語比較相似,所以翻譯的難度要遠遠小於中文到英文的難度。那極小部分的非英語、非拉丁語系電影,它們的翻譯工作大多由片方負責,交由專業的翻譯公司完成。

相關焦點

  • 揭秘進口大片的字幕翻譯:被四家單位壟斷
    但字幕卻翻譯成「有人要殺你,趕緊跑!」網友們紛紛開始「字幕捉蟲」,好不熱鬧。有人不禁要問:那些進口大片的字幕都是哪些人在翻譯?如何翻譯的呢?鳳凰江蘇小編為你揭秘關於進口大片「字幕君「的那些事……扒一扒「字幕君」的歷史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進口大片有個統一的學名叫「華語譯製片」。
  • 字幕「雷神」是怎麼煉成的
    時光網特稿 進口大片《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以下簡稱《復仇者聯盟2》)即將在中國下映,作為5月國內電影市場絕對的王者,這部影片在國內捲走了超過14億人民幣票房,也就是說,數以千萬計的中國觀眾走進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
  • "復聯2"中文字幕錯誤頻出 進口大片為何屢陷"翻譯門"
    每次好萊塢大片上映,總有人熱衷於給中文字幕「找茬」,並調侃為「神翻譯」。而譯製機構也有自己的理由:時間緊、任務重、收入低,加之需要保密,人員招募嚴格受限。有人認為,時代在進步,觀眾眼光變得更加挑剔,而固有的譯製模式難以滿足需求,二者的失衡導致爭議頻發。
  • 引進大片字幕成眾矢之的 中國電影翻譯怎麼了?
    如今,中國引進片的翻譯者卻成為眾矢之的,讓人禁不住問: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   現狀   電影翻譯頻中槍都是為配音服務   對翻譯的聲討,並不是從《復聯2》才開始。由於很多好萊塢大片的最終版本直到上映才能確定,所以很多翻譯是對著片方提供的原版臺本進行翻譯,而不是直接看影片進行聽譯,最後上字幕前還要經過校審。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的引進片是不出現翻譯人員姓名的,他們算是真正的幕後英雄。不過近些年來,出於對譯者勞動的尊重,他們的名字被放到影片結束後的片尾,排序也逐漸提前,同時也將他們推上了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翻譯們的收入並沒有得到明顯提升。
  • 熱詞流行語形成翻譯大雜燴 進口片中文字幕誰炮製?
    中國特色的詞彙眼下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進口大片的中文字幕上,鋒芒大有蓋過影片本身的勢頭。例如,美國動畫片《老雷斯的故事》男主角離家時,出現的獨白是:「這是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東西,除了一個四輪車,一匹騾子,還有阿Q精神。」又比如,不久前上映的美國影片《黑衣人3》探員K對最後一個活著的伯格羅多人說:「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進口大片翻譯屢遭吐槽 或因需為配音服務
    其實,引進機構翻譯的專業性一直是有保證的,不乏如《魂斷藍橋》《葉塞尼亞》《鐵達尼號》這樣堪稱「信達雅」的經典譯製片。如今,中國引進片的翻譯者卻成為眾矢之的,讓人禁不住問:中國電影翻譯,你們到底怎麼了?
  • 陶然:電影字幕翻譯背後的「超級英雄」
    他是陶然,加入新東方15年,   帶領無數「學渣」走過高考的黑暗時刻,   在這背後,他還有一個更神秘的身份,   就是《奇異博士》《銀河護衛隊》   《復仇者聯盟3》等影片的幕後英雄——中文字幕翻譯校對。
  • 中文字幕頻現網絡熱詞 翻譯外國電影可不可以杜撰
    由於大量使用網絡流行語、古詩詞等「中國特色」的詞彙,眼下正在各地熱映的進口電影《黑衣人3》、《馬達加斯加3》的中文字幕迅速成為聚光焦點,甚至超越了電影情節和明星等噱頭。有人說如此翻譯「好歡樂」;也有人說:「若不是眼睜睜地看著銀幕上的黑衣人和那些河馬、長頸鹿都是貨真價實的美國製造,我還以為在看哪部國產片呢。」
  •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文字幕翻譯質疑:譯者年紀大了 下次注意
    同樣在公映當天,影片的字幕翻譯問題以幾何速度成為社交網絡上熱議的焦點。儘管譯製片字幕水平問題自2012年以來已經成了每一次進口分帳大片上映時就會被撈起來的話題,《奧創紀元》的萬眾期待還是讓這個話題的展開速度超出了預期。隨著網上對翻譯劉大勇的人身攻擊愈演愈烈,八一廠譯製片製片主任王進喜打破沉默,接受專訪,對此次字幕風波的始末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 揭秘《復聯2》中文翻譯:10天譯全片薪酬2000
    原標題:揭秘《復聯2》中文翻譯:10天譯全片薪酬2000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復仇者聯盟2》終於登陸內地大銀幕,該片上映兩天票房累計3.38億,卻因為翻譯問題陷入了一場口水戰。   近日,網友「我叫三顆牙」在微博上對《復聯2》的翻譯提出質疑,美國隊長的金句沒能被翻譯,多處明顯錯漏惹人失笑。
  • 傳神語聯網語言服務亞洲第三 幾乎包攬院線進口大片翻譯
    爸爸》《賽車總動員》《神偷奶爸3》《加勒比海盜5》……如今,幾乎所有院線進口譯製片的片頭或結尾,都會出現「翻譯:傳神語聯」的字樣。不為眾人熟知的是,傳神語聯是一家總部位於武漢光谷的企業。成立12年的這家語言服務機構,如今已包攬了中央4套雙語頻道、幾乎所有院線大片的譯製,其企業客戶更是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排名亞洲第三,全球第19位——傳神語聯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 潮語滿天飛字幕笑爆肚 揭秘「字幕組」工作幕後
    美劇《體操公主》的中文字幕很潮。但是,不是劇迷都知道外國劇集裡嘰裡咕嚕說的英語、日語、韓語甚至印度語、泰文是什麼意思,只好耳朵聽著外國話、眼珠子盯著字幕。但很多人還不明白,自己心愛的外劇之所以可以快速地被翻譯成又新潮又貼切的中文,完全歸功於網上一個叫「字幕組」的網友群體。他們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以翻譯國外電視劇並與大家分享為樂,網友的認可和追捧成為他們工作的動力。
  • 「甲骨易」:字幕中文翻譯備受關注,引燃《敦刻爾克》票房收入
    很多朋友其實不知道,院線電影字幕及對白本翻譯,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在譯製周期有限、委託譯製方嚴要求高標準的情況下完成一部大片翻譯以及口型稿的校正,這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每一位翻譯工作者都會為作品竭盡所能。 我二刷《敦刻爾克》除了為了再次欣賞諾神電影膠片質感畫面和獨特的戰爭視角外,另一個目的就是想再去好好看一遍中文字幕。
  • 《悲慘世界》中文字幕誤譯頻出 影響觀眾觀影情緒
    很多觀眾對歌劇版《悲慘世界》英文唱段都相當熟悉,也有不少人將英文唱段翻譯成中文。《悲慘世界》早就推出過優秀中文譯著、故事片,很多讀者和觀眾都看過。然而,此次電影版中文字幕一出,不少細心的觀眾發現,與已流傳開來的經典翻譯相比,公映版的字幕翻譯缺乏文採。   「電影版的字幕翻譯真不敢恭維,韻味全無,且誤譯多多。
  • 《悲慘世界》字幕誤譯頻出 經典名著翻譯引熱議
    很多觀眾對歌劇版《悲慘世界》英文唱段都相當熟悉,也有不少人將英文唱段翻譯成中文。《悲慘世界》早就推出過優秀中文譯著、故事片,很多讀者和觀眾都看過。然而,此次電影版中文字幕一出,不少細心的觀眾發現,與已流傳開來的經典翻譯相比,公映版的字幕翻譯缺乏文採。   「電影版的字幕翻譯真不敢恭維,韻味全無,且誤譯多多。
  • 揚州90後小夥揭秘字幕組生活:翻譯沒稿費 靠的是興趣
    而在周末和大部分空閒時間裡,他還有另一種身份——隱藏在幕後的字幕翻譯者。兩種生活本無交集,但隨著知名字幕網站「射手網」宣布關閉、「人人影視」論壇宣布暫時關閉的消息,王亮所在的這一群體格外引人關注。字幕組成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狀態?本報記者為您揭秘。字幕組都有哪些人?
  • 武漢一家語言服務公司排亞洲第三 幾乎包攬院線進口大片翻譯
    爸爸》《賽車總動員》《神偷奶爸3》《加勒比海盜5》……如今,幾乎所有院線進口譯製片的片頭或結尾,都會出現「翻譯:傳神語聯」的字樣。不為眾人熟知的是,傳神語聯是一家總部位於武漢光谷的企業。成立12年的這家語言服務機構,如今已包攬了中央4套雙語頻道、幾乎所有院線大片的譯製,其企業客戶更是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排名亞洲第三,全球第19位——傳神語聯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 進口大片渣翻譯 不怪好萊塢怪壟斷
    該片字幕翻譯水準引發不少觀眾吐槽。面對荒唐翻譯,國外廠商無計可施,因為罪魁禍首是中國電影的進口壟斷和配額制度。 中國進口電影的翻譯頗受詬病: 「外套」翻譯成「撿來的」,「每兩周一次」翻譯成「每周兩次」 近幾年進口大片的字幕和配音的翻譯讓不少中國電影觀眾蹙眉。
  • 口語搭方言字幕讓人笑爆肚 揭秘字幕組工作幕後
    但是,不是劇迷都知道外國劇集裡嘰裡咕嚕說的英語、日語、韓語甚至印度語、泰文是什麼意思,只好耳朵聽著外國話、眼珠子盯著字幕。但很多人還不明白,自己心愛的外劇之所以可以快速地被翻譯成又新潮又貼切的中文,完全歸功於網上一個叫「字幕組」的網友群體。他們常常夜以繼日地工作,以翻譯國外電視劇並與大家分享為樂,網友的認可和追捧成為他們工作的動力。
  • 電影字幕翻譯人員現狀:收入低 工作強度大
    好萊塢科幻片《環太平洋》正在熱映,在獲得近2億票房的同時,也讓影片的幕後翻譯成了吐槽對象,並且再度激發觀眾對近些年來進口片的翻譯水準、過度發揮以及理念等的討論。  業內人士坦言,除了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規定的具有電影譯製資質的4個單位外,字幕翻譯大多為具備中英文能力的電影行業相關工作人員,如媒體人、大學老師或者電影公司內部人員,只有個別是專業翻譯。正如多年兼職進口影片翻譯工作的賈秀琰曾說:「從事這個行當完全出於熱情,單純依靠它賺錢,我甚至養活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