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推進農村創業創新 經濟、社會、生態...

2020-12-19 荔枝網新聞

  培養新農民、推廣新技術,推進農村創業創新,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2019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將於11月19日至22日在南京舉辦。為彰顯農業農村領域最新現代信息技術,展示「新農人」採用的先進實用技術。11月13日,記者來到江寧區,實地探訪了南京清色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秣陵街道觀音殿村、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和谷裡現代農業示範區。

  稻田套養青蛙 取長補短最大化利用空間

  南京清色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現代生態養殖技術為基礎,實行青蛙與野鴨等特禽養殖技術推廣,產品研發與初深加工為核心,集特種禽畜養殖、加工、銷售,優質水稻種植、銷售於一體的多元化生態科技企業。

  近年來,清色風經過反覆實踐論證,示範使用「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在南京首創蛙池套種果蔬水稻、稻田套養青蛙野鴨等,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全面開花。

  談到為何將水稻和蛙放在一起,南京清色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程告訴記者:「三年前我們也只種養一種,但是單獨種水稻達不到我們的預期,單純做養殖太浪費土地資源,於是我們轉變了經營模式,把種水稻和青蛙養殖綜合起來,最大化利用空間。實踐證明,青蛙非常適合在稻田裡生長,構成了一個生態鏈循環,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許多害蟲,作為青蛙的食物。青蛙活動過程中疏鬆土質,糞便也能成為天然的有機肥。整個生產過程中不需要額外的人工治草治蟲施肥。

  除了模式的轉變,設備的更新也至關重要。周程表示:「我們現在利用水質監測機器對PH值、水溫、水量進行控制,水位低了可以自動調整,水質異常可以發出提醒,工人坐在辦公室通過手機就可以精準地對園區進行管理。之前沒有這類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的時候,都是依靠人的經驗,感覺需要換水了就換一下。智能化設備幫我們解決了人力缺少這一大難題。」

  非遺文創植入村莊 特色田園鄉村吸引創業

  作為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單位之一的觀音殿村位於江寧區秣陵街道元山社區西部,是江寧西部鄉村綠道與銀杏湖旅遊道路交匯節點上一處靈秀的自然村落。基於村莊兩崗一衝地形地貌,將非遺文化整體植入生活生產生態中,打造具有非遺文化創意特色的田園鄉村。

  白牆黛瓦,木質的臺階樓梯,古樸又時尚的小鋪在路旁錯落有致。秣陵街道田園辦主任孫靜表示:「我們一開始是想打造一個文創非遺市集。因為村莊周圍聚集著有一批民間手工藝人,我們就想到這些手藝人集中起來,恢復市集文化。近三年,觀音殿村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城裡的創業者入駐到村中,這讓我們很意外。」

  同時記者了解到,觀音殿村可以為創業者提供資金的扶持、減免房租等優惠政策,給創業打開了一個通暢的渠道。目前這裡已經聚集了包括薰衣草森林、星空宿在內的一批優質業態。以蘇太醫的錦囊妙計為例,創始人是南京中醫藥大學的畢業生,通過文創大賽入駐觀音殿村,項目主要內容是開發打造一系列的中醫藥健康養生產品,最大限度的發揮傳統醫學的功效。經過幾年的沉澱,該項目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升,年收入可達10萬以上。

  自主研發生產線 傳承創新中推動行業進步

  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禽肉深加工企業。公司一直以弘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己任,在傳承和創新中不斷快速發展,只為演繹出食尚和經典的金陵鴨韻,做具有南京形象的一張城市名片。

  秦淮水脈恆久遠,金陵鴨餚香九州。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文表示:「鴨作為南京的傳統食物,一直都是手工製作。但手工製作耗時耗力,於是我們利用師傅多年的工作經驗,再加上我們對原料的把握,對產品原料的分析,自主研發了800隻/小時標準化、柔性化、自動化鹽水鴨生產線。原來一個老師傅一天只能煮四鍋共兩百多隻鴨,現在一條生產線一個臺班可以煮六千隻,只要1-2人控制。不僅僅是效率,產品質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以前是師傅的情緒控制鴨子,現在是設備識別。

  櫻桃鴨在傳承和創新中積極推動鹽水鴨行業的技術進步,今年更是推出了茶香型鹽水鴨,將南京的雨花茶和鹽水鴨兩大特色產品糅合在一起,填補了南京市場的空白。他們選用在茶樹林中生長,以茶樹果為食的鴨,在醃製時加入雨花茶,口感比普通鹽水鴨更好。但由於茶鴨的生長周期比普通鴨長一倍,目前只是小批量地進行售賣。

  就地取材 廢物利用 實現農業持續性生產

  走進谷裡現代農業示範區的一處大棚,在一個個長條形的坑中,掛在繩上生長的顏色形狀各異的小番茄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南京谷裡現代果蔬產業研究院科研技術部部長夏彭飛表示:「園區所在的這塊地原來是一個經過建築垃圾回填的荒廢地,在這塊地上我們採用了槽式無土栽培模式,讓植物垂直生長,規避了土壤和外圍環境的影響,使廢棄地成為可耕作的良田。同時我們引用了循環農業的概念,就地取材,將沒有地方堆砌的食用菌廢棄物作為栽培基質,利用食用菌栽培時沒有消耗掉的養分供蔬菜使用。」

  在每株植物的底部都有一根黑色的管子,夏彭飛告訴記者這是滴灌管。他介紹到:「我們引入了精準水培一體化灌溉系統,滴灌管是這套系統的末端。所有水和肥的使用,都是通過滴灌管精準地作用到植株根部。整個肥料的使用比農民常規的方法要降低50%以上,但產量卻提高了30%多。」

  此外,夏彭飛表示他們所有的灌溉用水全部自給自足,都是設施頂部排水槽匯聚收集的雨水。整個精準水培一體化灌溉系統是一個閉環,從雨水收集池,到灌溉中心,到滴灌,到廢液回收,到循環利用,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進入環境,減免了傳統農業中因灌溉肥料使用不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實現持續性生產。

  (官方攝影團隊供圖)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在南京舉行
    11月19日,由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和江蘇省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在南京舉行。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出席主論壇並作主旨演講,省委副書記、省長吳政隆在主論壇上致辭。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主持主論壇。
  • 在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湖南新篇章中展現株洲新作為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主持並講話,他強調,要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賦予的「三高地、四個新」的新定位新期待,全力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在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中展現株洲新作為。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天水農村「黑科技」取暖方式上線 保「暖...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天水農村「黑科技」取暖方式上線 保「暖」保「藍」 2020-12-14 1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各區兩會規劃未來5年工作目標
    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始終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將浦口培育成為南京新的經濟增長極。2025年,力爭打造1個千億級、2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地標性產業高地」再拔高。 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加快推進城鄉一體、產城融合、新老城區無縫銜接,高標準建設好南京新主城。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創業「新農人」蝦塘中養澳龍、新街口種...
    2019-11-09 09:41圖文來源:南京日報懂技術,蝦塘中養澳龍;會營銷,新街口種水稻創業「新農人」 創富「新農業」  艾津「新農人」王光告訴記者,今年豐產豐收,不僅會給公司帶來很好的效益,而且周邊的種植大戶和農民也都會跟著受益。作為公司副總,王光喜歡把自己稱作「新農人」。自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大學選擇農業院校,就是為了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在農村,改變農業產出低、效益不好的現狀,「這是我們作為『新農人』的使命」,王光說。今年9月,王光榮膺首屆全國「新農人」獎,全國一共12人獲獎,王光是江蘇省唯一的獲獎者。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各區各板塊和企業聚力抓「四新...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文雙攝  激發活力 增添動力 提升競爭力  南京各區各板塊和企業聚力抓「四新」全力穩增長  全市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四新」行動動員發布會後,南京各區各板塊和企業,緊起來、動起來、幹起來,全速推進「四新」行動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奮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牢記囑託,交出亮麗的新時代「江蘇答卷」
    一年來,江蘇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殷殷囑託,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扛起使命,真抓實幹,砥礪奮進,大力推動「兩聚一高」新實踐,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新時代「江蘇答卷」。其目的在於更好地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快高校創新力向產業競爭力的轉換。為了讓創新更好地驅動發展,江蘇一年來頻出「大動作」:出臺人才新政26條、科技創新40條,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保障以及科技創新機制,為科研人員、企業創新創業「鬆綁」「添力」。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人氣...
    2020-04-02 08: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南京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人氣聚「財氣」 風景變「錢景」  鄉村振興近日,南京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南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爭當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近年來,南京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興起,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全國首家!南京這塊國家級「試驗田」要種...
    按照「規劃一流農業園區、打造一流創新生態、集聚一流高端產業、塑造一流功能品質、展現一流使命擔當」的要求,南京國家農創園孕育的是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碩果」。國內最早獲批的農創園,要給農業插上科技創新翅膀南京國家農創園的全稱是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區。
  • 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統計調查新篇章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表示,統計人要把初心和使命轉化為新時代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使命感,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統計調查新篇章。今年統計開放日的主題是「堅守統計初心,踐行時代使命」,通過回顧共和國統計發展光輝歷程,滋養統計人的初心和使命,傳承統計精神、宣傳統計歷史、弘揚統計文化。
  • 推動農民在廣闊天地創業創新為農業農村經濟增添新動能新活力
    (一)推動農民創業創新是蓄積農業農村經濟新動能的必然選擇。隨著資源要素驅動逐步減弱,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推進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農村能人等群體,以自身資金、技術和經驗積累在農村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多要素聚集、多產業融合、多經營主體培育,有利於推動農業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不斷培植新的增長點和動力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 書寫數字時代中國經濟新篇章
    當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爆發,帶來的是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字蝶變」,從數據開發應用持續釋放新動能,到數字經濟發展不斷創造新可能,數字中國建設大步前進。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對GDP的貢獻為55%,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二。
  • 王志強:再創新優勢 展現新作為 奮力譜寫「八八戰略」磐安發展新篇章
    對比磐安復縣的「前二十年」和「後十五年」,磐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志強表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八八戰略」給磐安帶來的深刻影響和巨大變化,也更能深刻認識到「八八戰略」無窮的思想魅力、強大的實踐力量和寶貴的時代價值。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磐安如何再創新優勢,展現新作為,王志強談了他的看法。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2020-10-22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凌:小城市大創業 勇做新時代「弄潮兒」
    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全國唯一農業為主題的自貿片區,楊凌以科技為引擎、雙創為動力,以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乘風破浪勇立潮頭,驅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創新創業之花競相綻放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 南京新追求:爭雄國家創新版圖
    2021年南京市委市政府一號文件,主題依然是全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20條文件內容顯示出南京更為重視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更加注重對人才的吸引,更加強調創新鏈與現實應用、與產業鏈的融合,南京持續營造各要素相互激蕩的創新生態,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重慶豐都綠色發展邁大步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重慶豐都綠色發展邁大步經濟日報  作者:吳陸牧 冉瑞成  2019-12-18 今年是紅嘴鷗來豐都越冬的第4個年頭,數量從2016年的20多隻增加到近1000隻。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點亮「夜」城市 打造「新」名片
    夜經濟不是簡單的購物,它還能夠提供更加多元化豐富多彩的商圈、商業鏈條和商業生態。比如看完演出後,人們可能會繼續去吃飯,接著再去購物,所以夜經濟的產業關聯性、拉動效應、替代效應特別顯著。南京的夜是千變萬化的。比如「夜之金陵」,是在全市範圍內打造總數不少於500個商旅融合綜合體,提升夜間的消費品質。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全球首家!這個研究院在寧成立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線上致辭,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出席並為研究院揭牌。省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委主任、碳研院院長朱曉明出席。
  • 甘肅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立足蘭州 服務西北 共贏計算新時代
    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數字經濟正進入新的高速發展期。如果說此前數字經濟的著力點,在於推動各種數位化應用的落地,那麼新時期數字經濟的發展,則是進一步夯實數位化基礎設施,為未來的數位化應用創新奠定基礎。地處西北的甘肅早已意識到這一趨勢,並正在尋求通過超前布局,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