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創新的沃土,也是創業的沃土……
「五一」剛過,一則「國字號」消息令楊凌上下倍感振奮:5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報,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楊凌示範區因「雙創」工作光榮在列,成為全國的標兵,全省的唯一。
4月20日-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
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堅定了楊凌創新創業的決心和信心,也讓投身楊凌創新創業的青年感受到了滿是憧憬的美好未來。
可喜可賀之餘,回眸楊凌「雙創」,璨若星河、繁花似錦。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全國唯一農業為主題的自貿片區,楊凌以科技為引擎、雙創為動力,以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乘風破浪勇立潮頭,驅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
創新創業之花競相綻放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2017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農業雙創工作,來到楊凌眾創田園,並寄語楊凌農業創業者:為農業插上翅膀,飛向全國,走向世界!
楊凌「雙創」不同於其他地方,自帶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光環,讓廣大青年來此創業有了更多優越性。
2016年11月,經工信部認定楊凌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為第二批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基地擁有孵化場地6個,包括眾創田園、創業工場、農創成果匯、創業大廈、創新大廈以及火炬創業園,形成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培育鏈條。
培育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技創業是創新創業園公司對「雙創」者更廣泛性的支持。
「農桑創客」朱銘強在創新創業園公司免費提供水電、辦公場所的優渥土壤裡,成立了陝西仲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如今公司發展欣欣向榮;「青年創客」姜義亮與同學選擇在眾創田園實現青春夢想,成立的西安錦華生態技術公司樂享10萬元貼息貸款,為公司發展奠定資本基礎;「大農圈」在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安家」,創業創新示範基地提供的企業發展規劃、資源對接、法務諮詢、辦公設施供給等全方位服務讓「大農圈」迅速成長。
……
不計其數的「創客」創業成功了,步子扎穩了,發展舒心了,這些都是楊凌為創業者留足空間、鼓勵創業者勇敢嘗試新事物的表現。為了讓創新創業精神生根發芽,楊凌建立起了面向各類群體的創新創業平臺,面向科技人員、大學生、職業農民、被徵地農民、返鄉人員等,建成各類創業孵化基地57萬平方米,搭建起眾創空間、創業工場、火炬創業園、農業企業孵化園、西農大青年創業園、創業基地等核心孵化區。
創新創業的熱潮有力涵養了創新創業文化,厚植了創新創業理念。年輕人已經把在楊凌創新創業,作為成就夢想、點亮人生的「優選空間」。
正如楊凌雙創者看到並感慨的那樣:實在之餘又多了幾分溫馨。也正因為如此,在楊凌,創新創業的年輕人在新建的楊凌農業創意與研發設計基地大樓,暢享咖啡書吧、路演廳、會議室、網絡、辦公等公共服務設施,通過集聚農業規劃、產品設計與研發、產品檢測、農業大數據等服務機構,為農業創業創新企業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
藉助雙創連接更多創新資源、厚植創業沃土,楊凌雙創進一步提增量,擴新量,構築創新創業新格局。2018年11月,楊凌農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成投用,真正實現了雙創成果轉化落地,主體多元、類型多樣、業態豐富的格局,成為雙創縱深發展的又一趨勢,促進技術合同年交易達1.78億元。
創業是新時代的強音,創業是楊凌的新名片。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9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評估結果,在全國30個區域類示範基地(高新區和經開區)中,楊凌示範區「雙創」示範基地以82.9分,位列第六名。各項任務指標遙遙領先,成效亮點層出不窮,為我國雙創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了可複製推廣的「楊凌模式」。
農業「雙創」大有可為
遇見「雙創」的農業將長出翅膀,從楊凌飛翔……
說起楊凌農業的創新創業,繞不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這裡是農民創新創業的孵化器,這裡是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展示、轉化、推廣的集散地,這裡更是楊凌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沿陣地。
在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精耕細作的馬新世常說,農業的科技創新就是要打破舊的,建立新的,把「不可能」變成大有「可能」。老馬說的關鍵詞「科技創新」成為賦能現代農業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有了這把「金鑰匙」,如何打開「金鎖子」?老馬在大棚裡不斷探索鑽研,發明了「3+2」技術的農業「黑科技」,實現了土地在休養中不間斷進行農業生產,既節水又降低化肥使用率,這一成果的研發,為楊凌現代農農業示範推廣吹起了強勁的新風。
「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幹、幫著農民賺」,楊凌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不斷激活內生動力,拉動發展外延,吸引了陝西、貴州安順、甘肅隴南等貧困地區的150多位農民到園區創業實訓。
未來將有更多的職業農民。為助推農業「雙創」,楊凌示範區充分發揮農科教資源優勢,建立了全國獨有的農民技術評審標準體系,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民全日制學歷教育,設立楊凌職業農民培訓管理中心,截至目前,累計已有15000多名農民獲得了楊凌示範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成為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土專家」、「田秀才」。
至此,「農民」這一詞,由對人的身份描述,轉變為對現代化農業生產中實用人才的職業描述。大批職業農民和農業科技人員的創業創新熱情被點燃,「農業創客」在楊凌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農業「雙創」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兩年,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楊凌先後舉辦農家樂、農莊等特色農產品經營創新創業培訓班,舉辦農高會創新創業專題展……一些列活動的舉辦,將楊凌農業雙創浪潮推向巔峰,構築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無限空間。
好風借力青雲上,今年初,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決定推介100個縣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200個園區為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200個基地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其中,楊凌示範區楊陵區上榜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經驗借鑑和實踐支撐。
營商環境開創美好「雙創時代」
去年年底,陝西雲博創新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邱女士通過正式上線的「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服務平臺,順利完成了企業開辦的各項審批,成為楊凌首家通過該平臺設立的企業。「通過全程網上辦,無需提交任何紙質材料,不用再來回跑各個部門,網上就能做完企業開辦所有環節,真是太方便了!」
隨著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政策體系日益完善,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支撐創新創業環境的作用越發凸顯。「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等一批便捷政務服務大量湧現,讓創新創業者們有了更多「獲得感」。
楊凌示範區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改革創新是示範區和自貿片區經濟發展的鮮活生命力,要進一步發揮「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強大功能,全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的營商創業環境,為創新創業者打造一片樂土。
新主體更加多元,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熱情不斷激發;
新科技令人鼓舞,智慧農業、生物技術、數字經濟持續推進;
新動能活力強勁,發展新空間進一步鞏固;
……
2019年以來,楊凌示範區將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上升到頭號改革工程,圍繞釋放發展活力、增強市場動力、提升服務效力,大力實施「3631」方略,推進「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審批效率更高、發展環境更佳、服務效能更優的營商環境,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企業持續發展逐漸向好,楊凌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
花開芬芳引蝶來。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雙創活力的進一步激發,楊凌示範區市場主體大量增加,新的就業形態不斷湧現。2019年,示範區全年新增市場主體3878戶,同比增長10.02%。
創新者的「天堂」,創業者的「夢工廠」
渭河水北岸、農科城中心,楊凌正高標準建設「科創中心」,高站位打造「創新創業版圖上的新坐標」。
這座匯集涉農高端創新人才、科技要素和高科技企業的綜合性開放型科技創新中心翻開了楊凌創新創業的嶄新一頁,成為展示農業科技創新的新窗口,匯聚菁英創業的蓄水池。
科創中心,創新者的「天堂」,創業者的「夢工廠」。在這裡,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陝西仲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朱軍強通過科創平臺,捧起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的金獎;陝西西瑞環境損害司法鑑定中心負責人姜義亮把土壤檢測司法鑑定融入「農業科技圈」;一些列涉農文創產品展示與交易空前活躍;一大批科創成果從這裡走出楊凌、走向全國、飛向世界……
從科研的高地到雙創的窪地,科創中心注入了更多「西農」內涵。以此為契機,楊凌示範區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了區校融合的發展理念,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通道、市場化運作通道和人才成長通道,促進科研成果就地轉化,讓「創新之花」陸續結出「創業之果」。
「我們大學生『雙創』團隊入駐楊凌示範區科創中心,這是區校深度融合的實質性一步,具有裡程碑意義,也希望楊凌示範區科創中心能夠成為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的天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委科技創新部部長陳文說。
科創中心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覆》和陝西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的生動體現,是破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打造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實現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全域「雙創」的思路,楊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出並全力推進建設「楊凌科創中心(大學科技園)」,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助推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不斷提質升級。
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未來,科創中心將充分發揮資源共享、研究開發、科技金融、成果轉化、綜合服務等環形鏈功能,打造具有前瞻性、引領性、標誌性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真正實現以高能級的平臺引領高水平的創新,以高水平的創新驅動高質量的發展。
牢記諄諄囑託、奮力追趕超越,勇做新時代創新創業的弄潮兒,不斷譜寫楊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時至今日,示範區廣大青年激情滿懷、矢志奮鬥的生動圖景美輪美奐,創新創業的熱潮此起彼伏,創業項目不斷破繭成蝶,正所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記者:侯勃
編輯:趙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