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英語,首先要能教孩子。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就不能教好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學習並不是純粹的,是在學習中結合了孩子家庭教育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經過培訓之後,家長輔導孩子需要做得更多,而不能把眼睛一直盯著英語詞彙,或知識點本身。比如少兒英語課堂學習,家長不知道其過程;但能了解其結果,讓孩子分享的過程越詳細,孩子回憶的越全面,思考得越深入。引導是有必要的,但啟發也是講究方法的。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實踐;那就從實踐中鍛鍊孩子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如果家長不在實踐中鍛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通過簡短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鍛鍊出來了嗎?陪孩子玩是有方法的,其方法就是孩子掌握規律的思路。
比如家長在指導孩子英語學習,通過引導孩子朝哪個方向思考。通過提問來啟發孩子,提問是有方法的,回答也是有技巧的。教的過程是真誠的,輔導也是認真的。輕鬆和愉快,是思維和感知上的體驗,而不是外在的附和。所以,讓孩子快樂學習,其實是讓孩子感到學習中,學習後的充實和滿足,有自信的輕鬆。教孩子學,並不是教孩子快樂,而是教孩子知道怎麼學,掌握了方法,讓孩子體會其中的規律,在互動和實踐中驗證。
平時,在課堂上培訓中,家長可以問孩子收穫有哪些呢;回答的方式和結果會不同,這就會決定了哪些或什麼形式留下印象深刻。回答詞彙的,重在詞彙或知識量的積累;分享過程的,重視形式的模仿。提問孩子學了什麼,會引導孩子去回憶所學的印象;所以家長的提問,直接決定了孩子思考的方向,沿著方向前進,就形成了思路;思路如道路,經過即認知。在少兒英語的學習上,家長怎麼做呢?如果家長懂了英語,才輔導,是建立在老師的角度去考慮,那輔導孩子就變成了培訓了。輔導是輔助於孩子,基於教學印象,引導孩子去學習,從而鍛鍊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不是繼續接受培訓,或者說,複習過程的輔導,就是消化和鞏固。
在學習中,孩子自主活動的,往往是熟悉的。所以教孩子的過程,就是讓陌生變熟悉;從未知到已知。當家長發現孩子在少兒英語學習中,遇到不足或困難的時候,應該感到愉快。因為孩子展示出來了,家長發現了,就能夠解決。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時候;不必覺得孩子做的不合理,就覺得是不努力。一直的學,還不如片刻的思考和回顧;一直的思考,還不如尋求方法和學習。家庭環境中的孩子,有問題就會詢問,謹慎的選擇不會的。英語學習,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英語詞彙,語法,句型,音標上;就像植樹種花一樣,只盯著花朵和葉子,怎麼能獲得根本呢。要學會將所學,回歸到教學實踐中,讓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能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示。如果家長注意力不在複習,孩子怎麼能模仿好複習過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