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紀錄片票房大幅下滑,主旋律和美食類產量最高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近日,《2020年中國紀錄片行業研究報告》發布,凹凸鏡DOC從中梳理出20條重要信息給大家。

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缺失高票房影片,總票房創下近幾年新低,僅為1.49億元,降幅達72%;我國紀錄片產量最高的主要有兩類:一是迎合國家主題主線宣傳需求的作品,二是迎合市場需求的美食紀錄片;在紀錄片類型和內容上,我國紀錄片類型依然相對單一,貼近受眾需求的紀錄片仍然缺失。

01.紀錄片行業政策推進:紀錄片產業化進程開啟於2010年

我國紀錄片產業化進程開啟於2010年。2010年,隨著《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了紀錄片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與主要任務,構建了紀錄片整體市場體系及發展戰略;2013年,「加強版限娛令」下發,為紀錄片佔領「時間」與「空間」,大大加快了我國紀錄片產業化的速度。相關政策的出臺使得我國紀錄片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02.紀錄片行業技術迭代:從攝影器材便攜化至數位技術創作

聲音的出現、輕便攝影器材、聲畫同步技術和數位技術的出現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紀錄片樣態的革新。如今,全球正處於以數位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下,數字拍攝與製作技術、計算機虛擬成像技術、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航拍、VR等新媒體技術紛紛進入到紀錄片創作領域,使當下紀錄片多元形態並存。

03.紀錄片行業受眾畫像:以我國的新中產階層為主

紀錄片蘊含高濃度知識內容和深層次內容吸引了大批高品質的受眾。調查顯示,我國紀錄片的受眾中有82%年齡在18-35歲;有74%受眾的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有55%的受眾月薪在7000-20000元之間,說明紀錄片受眾群體主要以我國的新中產階層為主。

04.紀錄片行業受眾需求:擴充知識面,內容發人思考

在受眾觀看紀錄片需求上,超過68%的受眾觀看紀錄片是以放鬆心情、擴充知識面為目的,也有66%的受眾是為了獲取社會熱點和新聞資訊;在受眾觀看紀錄片後二次傳播的主導因素上,59%的受眾認為具有社會意義才會引發二次傳播;在風格偏好上,超過60%的受眾認為內容深刻、發人思考最為重要。

05.紀錄片行業發展現狀:產業上升階段,增速趨緩平穩

中國紀錄片產業化進程自2010年開啟,經過5年的高速增長階段後,從2016年開始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長幅度是近10年來最低值。整體來看,我國紀錄片產業仍在上升階段,增速雖緩但較為平穩。

06.紀錄片行業發展現狀:投資主體多元化,新媒體後勁足

從生產投入看,2019年體量排序由高到低依然是電視臺、新媒體機構、民營公司、國家機構,但佔比再次發生了變化。2019年,我國電視臺紀錄片生產投入佔比由2018年的47.81%降為45.93%,而新媒體由2018年的23.97%增長到25.81%,新媒體平臺已經維持了2年生產投入主體第二名的位置,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整體來看,我國紀錄片生產投資主體趨於合理和多元。

07.紀錄片產業鏈:資金-製作-傳播—付費

紀錄片產業鏈清晰,上遊主要為紀錄片投資方及有廣告投放需求的廣告主對紀錄片製作提供資金支持;中遊為紀錄片製作和傳播主體,傳統的有電視臺、各級政府機構,如今有新媒體機構入局;而硬體設施服務商、營銷服務商等也為紀錄片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08.紀錄片行業盈利模式:廣告為主要來源,盈利比例不高

相對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動輒上億元的收入,紀錄片的回報往往僅有幾十萬元或者幾百萬元,能夠達到千萬元級別收入的紀錄片鳳毛麟角。2019年,中國紀錄片行業的盈利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主要以廣告銷售、版權售賣、IP授權及衍生品開發等為主,廣告銷售為主要收入來源,佔比超過50%。

09.電視紀錄片發展現狀:省級衛視電視紀錄播出區域分布不均勻

根據地理位置將各個省級衛視進行片區劃分,2018年省級衛視頻道紀錄片播出總量排在第一梯隊的有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播出總量在1200小時以上;排在第二梯隊的有廣東衛視、四川衛視、旅遊衛視,播出總量皆超過800小時;大部分衛視均在第三梯隊,播出總量在200-800小時;而第四梯隊是未達到每天必須播出至少30分鐘國產紀錄片要求的衛視頻道。

10.紀錄電影發展現狀:2019年紀錄電影缺失高票房影片

紀錄電影作為紀錄片產業中的重要一極,2014年出現快速增長局面,隨後出現放緩但在2018年再次掀起一股小高潮。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缺失高票房影片,總票房創下近幾年新低,僅為1.49億元,降幅達72%。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生產製作合計47部。如果將北美紀錄電影市場視作參照,其紀錄電影市場發展已經進入穩定期,一般紀錄電影票房佔總票房的0.4-1.2%,那麼我國紀錄電影至少要在3-4億的基本體量。

11.紀錄電影發展現狀:國產紀錄電影票房大幅下滑

2019年,我國共24部紀錄電影獲得公映許可。其中,19部上映院線的國產紀錄電影票房為5319萬元,遠低於2018年5.25億元的票房收益。2019年,我國國產紀錄電影缺失單片票房過億元的電影,《四個春天》是2019年唯一一部票房超過1000萬元的國產紀錄電影。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票房500萬元以上的國產片共5部,成梯隊均勻分布在500-1200萬元區間之內。

12.紀錄電影發展現狀:進口紀錄電影表現優異

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進口片上映5部,票房達到9584萬元。第一名為中國臺灣的《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一部全程記錄式的演唱會電影,作為定位精準的音樂人IP衍生產品,其票房達到5022萬元;而第二名是《徒手攀巖》,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項的加持下,其票房達到3641萬元。對比2018年我國進口紀錄電影來看,2019年我國進口紀錄電影表現較好。

13.紀錄電影發展現狀:中端產品正在良性生長階段

據統計,近30年來我國紀錄電影票房在300-1000萬元區間的紀錄電影合計有18部(含進口紀錄電影),其中15部是2014年後上映的作品,10部是最近兩年上映的作品。近兩年,我國紀錄電影票房在300-1000萬元區間的紀錄片在明顯增長,說明我國紀錄電影市場中端產品正在良性生長階段,為我國紀錄電影市場勃興埋下鋪墊。

14.新媒體紀錄片發展現狀:主題主線和美食節目持續霸屏

近年來,我國紀錄片產量最高的主要有兩類:一是迎合國家主題主線宣傳需求的作品,二是迎合市場需求的美食紀錄片。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美食紀錄片在我國持續風靡,2019年依然呈高密度霸屏狀態。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至少上線18部美食紀錄片,這類題材更容易吸引網際網路用戶。

15.代表性民營公司紀錄片運營分析

2019年,我國民營企業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8.69億元,同比增長8.1%。據統計,我國有200多家民營企業以公司或工作室的組織形式製作運營紀錄片業務,但僅有少數幾家機構運營情況良好,產品營業額能達到千萬規模。目前,我國民營機構主要以紀錄片承制為主營業務,在央視或各省級衛視、紀錄片頻道作為主打節目推出。

16.紀錄片行業發展痛點:類型單一、市場化不足、人才缺失

近10年來,我國紀錄片市場規模雖然出現大幅度增長,但是以定製市場、委託製作市場為主的格局並沒有發生變化,通過節目交易(包括版權和播映權銷售、觀眾付費觀看)和廣告銷售達到盈利的紀錄片不多。在紀錄片類型和內容上,我國紀錄片類型依然相對單一,貼近受眾需求的紀錄片仍然缺失。

17.紀錄片行業發展趨勢:內容年輕化、技術精細化、盈利多元化

我國紀錄片產業的發展需要產業鏈不斷完善和升級,目前轉向質量提升的階段,通過整合進行創新,通過創新創造價值。在融媒體時代,單一渠道的絕對優勢逐漸消失,內容為王的時代將要到來。未來,我國紀錄片行業將在內容形式上、製作技術上、觀看渠道上更加年輕化、精細化、多元化,助力我國紀錄片行業走向世界。

圖片,文字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

原標題:《2019年紀錄片票房大幅下滑,主旋律和美食類產量最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9年紀錄電影票房大滑坡 紀錄片出路在何方?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6日電(袁秀月)相比2018年,2019年的紀錄片發展可謂是多方面遇冷,從近日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就可窺一二。報告顯示,2019年紀錄片生產總值增幅為近10年來最低值,紀錄電影票房大滑坡,電視收視率和廣告大幅下滑。
  • 2019年內地票房642.66億,一京一吒組團50億出道
    全年平均每場票房為506元,較上年的549元下跌43元。2019年月均票房53.56億,較上年的50.82億增長不到3億,漲幅明顯縮小。春節檔加持的2月仍是票房最高的月份,該月票房高達111.64億,再次刷新內地影史單月大盤紀錄,也是首個分帳票房破百億的月份;9月仍是全年票房最低的月份,全月僅收32.27億票房。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作者/謝維平2019年,註定是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從年初的《流浪地球》,到國慶三部大片《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不但在票房成績上屢破紀錄,更是在社會話題和口碑上獲得巨大認可。逐漸開放的90年代電影市場,基本上是國產片、港片、好萊塢引進片三分天下的時代。比如1995年的票房前三名就是施瓦辛格的《真實的謊言》、成龍影片《紅番區》,還有姜文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 《葉問4》創功夫片最高票房紀錄
    上映第31天,《葉問4》票房已經突破11.3億,而且單日票房繼續保持在千萬左右,依舊保持較高的排片量及上座率。雖然距離春節檔越來越近,但是《葉問4》已經創造系列最佳票房紀錄,而且創造正宗功夫片最高票房紀錄!
  • 波蘭2020年小麥和油菜籽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生意社12月18日訊   外媒12月17日消息:波蘭統計局周四發布的2020年最終產量報告顯示,2020年波蘭小麥和油菜籽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2020/21年度冬季穀物播種面積和上年持平,作物狀況大多良好。
  • 海外鋼礦:美國五大湖區的鋼鐵產量大幅下滑
    美國五大湖區的鋼鐵產量大幅下滑據外媒報導,隨著美國大量汽車廠的暫停生產以及當前COVID-19危機期間的市場需求疲軟,上周美國五大湖地區(Great Lakes)的鋼鐵產量環比下降了這是該地區鋼鐵產量連續第三周下降。據美國鋼鐵協會(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稱,印第安納州西北部的五大湖地區的鋼廠上周的鋼材產量為43萬噸,低於前一周的54.9萬噸和兩周前的60.8萬噸。受到疫情影響,北美幾大汽車製造廠包括福特、通用汽車和本田等汽車製造商暫時停止生產或減產。
  • 主旋律和商業片相向而行,《我和我的祖國》代表新的路徑和速度
    43.8億——這是「史上最強國慶檔」的累計票房(本文的票房相關數據來自貓眼專業版);1.16億——這是2019年國慶檔觀影總人次。今年國慶檔成為了繼2018、2019春節檔後,第三個觀影人次破億的七日檔期。《我和我的祖國》憑藉上映8天累計22.13億的票房成績領跑,成為今年國慶檔當之無愧的冠軍。
  • 《天才槍手》票房過億元 創泰片內地票房新紀錄
    《天才槍手》票房過億元 創泰片內地票房新紀錄 2017-10-17創泰片內地票房新紀錄  上周五登陸內地院線的泰國電影《天才槍手》首周末票房輕鬆過億元。
  • 紀錄:內地影市影片票房紀錄
    統計、撰文 / 菲利克斯、坦克   票房類   1. 總票房紀錄:《戰狼2》:56.84億   2. 首日最高票房紀錄:《捉妖記2》:5.46億   3.
  • 韓抗日片《軍艦島》首周登頂票房冠軍
    這部帶有強烈的主旋律色彩的戰爭動作大片首周末在創下韓國曆年紀錄的2019塊銀幕上映,首映日就動員97萬觀影人次,刷新了韓國影史首映日票房最高紀錄。影片隨後的票房增速與韓影歷年票房冠軍《鳴梁海戰》(1700萬觀影人次)持平。首周末以251萬超高觀影人次無懸念登頂。  但就在影片票房成績一路高奏凱歌之時,卻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 電影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疫情下的電影行業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披露的相關數據,從 2014 年至 2018 年,我國電影產量由 758 部增長至 1082 部,增幅高達 143%,2019 年電影產量略微下滑。 2019 年全年生產影片 1037 部,包括故事片 850 部、動畫片 51 部、科教片 74 部、紀錄片 47 部、特種片 15 部,影片總量同比減少 45 部,下滑 4%。
  • 回顧2019年華語電影,形態意識下的電影主旋律必將成為風潮
    主旋律大片大賣背後2019年9月之前,其實影視導演們對於全年票房的預估並不樂觀。上半年綜合票房同比下跌2.7%,觀影人次更是同比下滑10.5%左右。但可喜的是,2019年國慶檔上映的三部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扭轉了這一局面。10月綜合票房超過81.74億元,是去年10月份的兩倍以上,甚至超過暑期黃金檔,成為今年票房最高的月份。主旋律電影拯救中國票房,上一次是《戰狼2》。該電影創造了2017年相較於2016年全年票房的56億增量。
  • 盤點2016電影市場:票房表現不佳 華語片難當大任
    深圳商報12月23日報導  截至12月20日,2016年總票房報收約437億元。總體來說,票房表現不佳,增長大幅下滑。無論是引進分帳大片,還是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國產片,基本都在票房上吃了大虧。暑假票房的冰點效應繼續蔓延至中秋國慶檔,原本是最為熱門的國慶檔期僅有一部破10億的片子《湄公河行動》,該片在上映前並沒被業內看好,題材被誤認為主旋律,宣傳啟動得也甚晚,但同期實在是沒有更為強勁的競爭對手,憑藉口碑相傳,影片最終以「黑馬」姿態突出重圍。還有幾部國產類型片值得一提。
  • 2019國產電影在北美:如何創下2049萬美元票房新紀錄?
    「除非出現好萊塢式的結局,否則2019年將會被載入恥辱史冊。」北美業界如此調侃2019年電影市場的窘境。據Box Offcie Mojo顯示,聖誕檔期來臨之際,北美票房相較去年同比下降了近4.6%,創近五年最大跌幅。
  • 《葉問4》破11億 海外票房搶眼刷新馬來西亞紀錄
    同時,影片在海外市場也屢創佳績,斬獲2019年度華語片海外票房冠軍,躋身新加坡2019年票房榜前十,更成為馬來西亞開埠以來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據悉,《葉問4》將延長放映至2月19日。《葉問4》劇照-甄子丹刷新中國功夫電影票房紀錄成為馬來西亞開埠以來票房最高的華語片《葉問4》自12月20日在內地上映以來票房表現強勁,連續11天蟬聯單日票房冠軍,首周末票房突破
  • 國家電影局:2019年國內票房最高的十大影片
    2019年我國國產電影市場快速增長,642.66億元的總票房足以說明問題。2019年國內票房最高的10大影片中,國產影片佔了8部,票房過10億元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為國產影片。2019年你最愛的國產影片是哪部?
  • 2019年影視行業的關鍵詞是什麼?絕大多數影視概念股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2019年影視行業的關鍵詞是什麼?是寒冬?根據天眼查數據,2019年,共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絕大多數影視概念股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印紀傳媒退市,長城影視掌門人被公開懸賞追債,華誼兄弟、唐德影視大股東股權高質押,企業負債驚人……還是回暖?
  • 電影《葉問4》票房破8億 刷新系列電影票房紀錄
    電影《葉問4:完結篇》自上映以來票房及口碑表現出色,連續多日蟬聯單日票房冠軍,並在貓眼、淘票票等平臺一舉拿下2019年最高分動作片、2019年口碑榜前三名的好成績。近日多部新片登陸院線,《葉問4》在排片受到擠壓的情況下,憑藉好口碑實現票房逆襲,綜合票房佔比、上座率逐漸攀升,累計票房達8.3億。同時,該票房也超過2016年《葉問3》7.69億的票房成績,刷新《葉問》系列票房最高紀錄。
  • 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億 優質內容是剛需
    暑期檔《哪吒之魔童降世》實現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十一國慶檔期間,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主旋律影片強力拉動下,電影票房突破50億元,超過1億人次觀影,呈現翻倍增長,拉動了去年檔期觀影人次的增長,也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遠超2018年的26.5億元票房。
  • 甲醇:2019年甲醇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目前國內甲醇生產主要以煤、焦爐氣及天然氣為原料,2019年我國甲醇生產企業多呈現偏弱狀態,據中宇統計,2019年甲醇企業平均利潤在80元/噸附近,而去年同期的利潤水平在750元左右,甲醇企業利潤較去年大幅下滑,年內企業利潤均出現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