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近日,《2020年中國紀錄片行業研究報告》發布,凹凸鏡DOC從中梳理出20條重要信息給大家。
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缺失高票房影片,總票房創下近幾年新低,僅為1.49億元,降幅達72%;我國紀錄片產量最高的主要有兩類:一是迎合國家主題主線宣傳需求的作品,二是迎合市場需求的美食紀錄片;在紀錄片類型和內容上,我國紀錄片類型依然相對單一,貼近受眾需求的紀錄片仍然缺失。
01.紀錄片行業政策推進:紀錄片產業化進程開啟於2010年
我國紀錄片產業化進程開啟於2010年。2010年,隨著《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了紀錄片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與主要任務,構建了紀錄片整體市場體系及發展戰略;2013年,「加強版限娛令」下發,為紀錄片佔領「時間」與「空間」,大大加快了我國紀錄片產業化的速度。相關政策的出臺使得我國紀錄片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02.紀錄片行業技術迭代:從攝影器材便攜化至數位技術創作
聲音的出現、輕便攝影器材、聲畫同步技術和數位技術的出現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紀錄片樣態的革新。如今,全球正處於以數位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下,數字拍攝與製作技術、計算機虛擬成像技術、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航拍、VR等新媒體技術紛紛進入到紀錄片創作領域,使當下紀錄片多元形態並存。
03.紀錄片行業受眾畫像:以我國的新中產階層為主
紀錄片蘊含高濃度知識內容和深層次內容吸引了大批高品質的受眾。調查顯示,我國紀錄片的受眾中有82%年齡在18-35歲;有74%受眾的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有55%的受眾月薪在7000-20000元之間,說明紀錄片受眾群體主要以我國的新中產階層為主。
04.紀錄片行業受眾需求:擴充知識面,內容發人思考
在受眾觀看紀錄片需求上,超過68%的受眾觀看紀錄片是以放鬆心情、擴充知識面為目的,也有66%的受眾是為了獲取社會熱點和新聞資訊;在受眾觀看紀錄片後二次傳播的主導因素上,59%的受眾認為具有社會意義才會引發二次傳播;在風格偏好上,超過60%的受眾認為內容深刻、發人思考最為重要。
05.紀錄片行業發展現狀:產業上升階段,增速趨緩平穩
中國紀錄片產業化進程自2010年開啟,經過5年的高速增長階段後,從2016年開始進入低速增長階段。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50.36億元,同比增長9.4%;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同比增長3.3%,增長幅度是近10年來最低值。整體來看,我國紀錄片產業仍在上升階段,增速雖緩但較為平穩。
06.紀錄片行業發展現狀:投資主體多元化,新媒體後勁足
從生產投入看,2019年體量排序由高到低依然是電視臺、新媒體機構、民營公司、國家機構,但佔比再次發生了變化。2019年,我國電視臺紀錄片生產投入佔比由2018年的47.81%降為45.93%,而新媒體由2018年的23.97%增長到25.81%,新媒體平臺已經維持了2年生產投入主體第二名的位置,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整體來看,我國紀錄片生產投資主體趨於合理和多元。
07.紀錄片產業鏈:資金-製作-傳播—付費
紀錄片產業鏈清晰,上遊主要為紀錄片投資方及有廣告投放需求的廣告主對紀錄片製作提供資金支持;中遊為紀錄片製作和傳播主體,傳統的有電視臺、各級政府機構,如今有新媒體機構入局;而硬體設施服務商、營銷服務商等也為紀錄片產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08.紀錄片行業盈利模式:廣告為主要來源,盈利比例不高
相對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動輒上億元的收入,紀錄片的回報往往僅有幾十萬元或者幾百萬元,能夠達到千萬元級別收入的紀錄片鳳毛麟角。2019年,中國紀錄片行業的盈利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主要以廣告銷售、版權售賣、IP授權及衍生品開發等為主,廣告銷售為主要收入來源,佔比超過50%。
09.電視紀錄片發展現狀:省級衛視電視紀錄播出區域分布不均勻
根據地理位置將各個省級衛視進行片區劃分,2018年省級衛視頻道紀錄片播出總量排在第一梯隊的有浙江衛視、江蘇衛視,播出總量在1200小時以上;排在第二梯隊的有廣東衛視、四川衛視、旅遊衛視,播出總量皆超過800小時;大部分衛視均在第三梯隊,播出總量在200-800小時;而第四梯隊是未達到每天必須播出至少30分鐘國產紀錄片要求的衛視頻道。
10.紀錄電影發展現狀:2019年紀錄電影缺失高票房影片
紀錄電影作為紀錄片產業中的重要一極,2014年出現快速增長局面,隨後出現放緩但在2018年再次掀起一股小高潮。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缺失高票房影片,總票房創下近幾年新低,僅為1.49億元,降幅達72%。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生產製作合計47部。如果將北美紀錄電影市場視作參照,其紀錄電影市場發展已經進入穩定期,一般紀錄電影票房佔總票房的0.4-1.2%,那麼我國紀錄電影至少要在3-4億的基本體量。
11.紀錄電影發展現狀:國產紀錄電影票房大幅下滑
2019年,我國共24部紀錄電影獲得公映許可。其中,19部上映院線的國產紀錄電影票房為5319萬元,遠低於2018年5.25億元的票房收益。2019年,我國國產紀錄電影缺失單片票房過億元的電影,《四個春天》是2019年唯一一部票房超過1000萬元的國產紀錄電影。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票房500萬元以上的國產片共5部,成梯隊均勻分布在500-1200萬元區間之內。
12.紀錄電影發展現狀:進口紀錄電影表現優異
2019年,我國紀錄電影進口片上映5部,票房達到9584萬元。第一名為中國臺灣的《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一部全程記錄式的演唱會電影,作為定位精準的音樂人IP衍生產品,其票房達到5022萬元;而第二名是《徒手攀巖》,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項的加持下,其票房達到3641萬元。對比2018年我國進口紀錄電影來看,2019年我國進口紀錄電影表現較好。
13.紀錄電影發展現狀:中端產品正在良性生長階段
據統計,近30年來我國紀錄電影票房在300-1000萬元區間的紀錄電影合計有18部(含進口紀錄電影),其中15部是2014年後上映的作品,10部是最近兩年上映的作品。近兩年,我國紀錄電影票房在300-1000萬元區間的紀錄片在明顯增長,說明我國紀錄電影市場中端產品正在良性生長階段,為我國紀錄電影市場勃興埋下鋪墊。
14.新媒體紀錄片發展現狀:主題主線和美食節目持續霸屏
近年來,我國紀錄片產量最高的主要有兩類:一是迎合國家主題主線宣傳需求的作品,二是迎合市場需求的美食紀錄片。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美食紀錄片在我國持續風靡,2019年依然呈高密度霸屏狀態。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至少上線18部美食紀錄片,這類題材更容易吸引網際網路用戶。
15.代表性民營公司紀錄片運營分析
2019年,我國民營企業紀錄片生產總投入為8.69億元,同比增長8.1%。據統計,我國有200多家民營企業以公司或工作室的組織形式製作運營紀錄片業務,但僅有少數幾家機構運營情況良好,產品營業額能達到千萬規模。目前,我國民營機構主要以紀錄片承制為主營業務,在央視或各省級衛視、紀錄片頻道作為主打節目推出。
16.紀錄片行業發展痛點:類型單一、市場化不足、人才缺失
近10年來,我國紀錄片市場規模雖然出現大幅度增長,但是以定製市場、委託製作市場為主的格局並沒有發生變化,通過節目交易(包括版權和播映權銷售、觀眾付費觀看)和廣告銷售達到盈利的紀錄片不多。在紀錄片類型和內容上,我國紀錄片類型依然相對單一,貼近受眾需求的紀錄片仍然缺失。
17.紀錄片行業發展趨勢:內容年輕化、技術精細化、盈利多元化
我國紀錄片產業的發展需要產業鏈不斷完善和升級,目前轉向質量提升的階段,通過整合進行創新,通過創新創造價值。在融媒體時代,單一渠道的絕對優勢逐漸消失,內容為王的時代將要到來。未來,我國紀錄片行業將在內容形式上、製作技術上、觀看渠道上更加年輕化、精細化、多元化,助力我國紀錄片行業走向世界。
圖片,文字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
原標題:《2019年紀錄片票房大幅下滑,主旋律和美食類產量最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