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盛」真的要來?已浮現這四大信號!

2020-12-11 騰訊網

剛剛踏入下半年,A股就攻破了3000點大關,近兩日券商地產相繼扛起進攻大旗,市場做多情緒快速被點燃!

今日收盤,上證指數大漲2.13%,逼近3100點大關,兩市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其中,大金融板塊發力,券商股掀起了漲停潮,市場牛市情緒愈發濃厚。

值得注意的是,在昨日成功站上3000點大關後,今日市場更是呈現出四大「牛市」信號。

信號一:券商股掀起了漲停潮,板塊內多達12隻股票漲停。資金瘋狂湧入,券商信託板塊單日資金淨流入達到99.35億元,接近百億元,成為全市場最為吸金的板塊。

信號二:兩融餘額疊創新高,槓桿資金跑步進場。自六月以來,兩融餘額大增接近千億,同時場外配資近期也活躍起來。

信號三:兩市成交破萬億大關。

信號四:今日北向資金大舉進場,淨買入171.15億元,創6月19日以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兩市成交破萬億、券商股漲停潮,幾乎是每輪行情啟動的信號,而這兩個信號都在今天同時出現。而且,今天市場又傳出兩大券商龍頭合併的消息。一位相關券商高管回應稱,若此事為真,必屬高級機密,目前未有耳聞。

此外,有私募認為,一輪牛市或者正在展開中。目前貨幣政策偏寬鬆,市場流動性充裕,有利於整體股市的上漲;同時,從股市周期上來看,現在可能在也是一輪新牛市的起點的時間點上。不過,不少機構均認為,不會是全面的牛市,結構性行情將延續。

券商股掀起漲停潮

市場又傳兩大龍頭券商合併

繼醫藥消費和科技在上半年大放異彩後,下半年伊始,券商和地產扛起進攻大旗,滬指終於在昨日一舉突破3000點大關。

今日,券商股更是迎來大爆發,板塊掀起漲停潮。截至收盤,券商信託板塊大漲7.41%,其中,中泰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山西證券、浙商證券、太平洋、中信建投、南京證券、國金證券、華安證券、哈投股份、天風證券等12隻券商股漲停,國海、中原證券大漲超8%。

如果以最近三個交易日來看,券商信託板塊的漲幅已經達到12.24%,其中浙商證券連續2日漲停,光大證券三天兩個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市場又傳出兩大券商龍頭合併的消息。據外媒報導,知情人士稱,中國正在加快可能合併國內最大兩家投行的進程,此舉將締造出一個規模820億美元的行業巨擘,並可能在該國130多家券商間掀起一股整合潮。

據外媒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據最新提議,中國最大券商中信證券的母公司中信集團將作為主收購方,購買中國第二大券商中信建投的股份。知情人士稱,中信集團將從中信建投的國有股東中央匯金手中購買股份,從而成為中信建投的最大股東,為整合資源和運營鋪平道路。

不過,此前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在6月2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再次表示,已發布澄清公告,公司並未聽聞相關(與中信建投證券)合併消息。針對今日的市場傳聞,一位相關券商高管回應稱,若此事為真,必屬高級機密,目前未有耳聞。

兩市成交破萬億

資金大舉流入大金融

除了券商股,今天整個大金融板塊都處於進攻的態勢,在大金融的發力下,今日滬指收盤大漲2.13%,創下5個半月來新高,指數逼近3100點大關,兩市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

其中,保險板塊今日大漲6.68%,中國人保一度漲停,收盤大漲9.38%,中國人壽大漲6.79%,新華保險大漲5.90%,中國平安上漲3.40%。

銀行股大漲3.22%,更是帶動指數上行。其中,青農商行漲停,西安銀行大漲7.74%,常熟銀行、長沙銀行、蘇州銀行、張家港行等城商行漲幅均超過4%。

此外,多元金融板塊的漲幅也達到4.51%,其中九鼎投資、南華期貨、民生控股、瑞達期貨、越秀金控等股票漲幅均超過5%。

由於看好行情走牛,資金今日大舉殺入了大金融板塊,尤其是券商信託板塊。

數據顯示,今日券商信託板塊資金的淨流入達到99.35億元,接近百億元,成為市場最為吸金的板塊;銀行板塊則收穫了17.89億元的淨流入,排名第二;保險板塊資金淨流入為14.42億元,排名第三。

方正證券研究所指出,本輪大金融發力的邏輯主要有三點:

一是國內外經濟復甦的不斷確認,國內PMI持續處於榮枯線上方,環比明顯改善,需求也在加速恢復。海外經濟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昨日公布的美國小非農就業數據創下歷史最大增幅,花旗美國經濟意外指數也持續攀升達到最高點。

二是金融處於近10年來最低估值位置,大金融板塊估值僅7.9倍,銀行PB僅0.7倍,從近10年來四次大金融上漲前的情形來看,金融的估值分位均具有絕對或者相對優勢。

三是近期金融領域的催化劑不斷累積,從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混業經營的討論再起,再到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合理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做大做強金融業在目前外部環境多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關鍵。

兩融餘額單月大增近千億

槓桿資金跑步進場

得注意的是,除了正規的券商兩融渠道加槓桿,據了解,場外配資近期也活躍起來,各類配資廣告開始群發,宣稱可以將槓桿放大至1-10倍,宣傳免息配資等。

助推今日指數大舉上攻的還有北向資金的跑步進場。

享基金總經理陳建德表示,一輪牛市或正在展開中。

第一,從貨幣政策上來看,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經濟偏弱,貨幣偏寬鬆,市場流動性充裕,有利於整體股市的上漲;

第二,從股市周期上來看,現在可能在也是一輪新牛市的起點的時間點上。上證指數從1990年以來,經歷過幾輪熊市,時間都不超過5年,本輪熊市從2015年6月份的5178點調整到目前已整整5年時間,周期長已夠長;

「從投資收益上來看,隨著今年貨幣政策的寬鬆,市場融資成本不斷下降,現在很多3A級債券的票息才3%左右。而對應的,很多的銀行地產板塊的公司,其淨資產收益率在15%左右,每年的股息率在4%左右,單就股息率就已經高於這些3A級債券的票息。所以,優質藍籌股的性價比非常高,有利於吸引很多的資金流入。」陳建德說。

重陽投資表示,股市是希望的折射,隨著「一內一外」(國內經濟和和中美關係)兩個變量的預期反轉,我們判斷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股市的機會將大於風險,甚至有超預期的空間,特別是基於經濟基本面好轉的相關標的將迎來進一步機會。尤其是港股,一方面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另一方面隨著相關法律的落地實施,意味著亮牌時機也在逐漸臨近,今年以來壓制港股的外部不確定因素也將散去,其向好時機漸行漸近。

值得注意的是,據了解,不少機構均表示,即使接下來行情走牛,也不會是全面的牛市,結構性行情將延續。

方正證券研究所指出,金融起舞后行情演繹的核心在於經濟周期,初步判斷將延續結構性行情。從過往四次大金融上漲之後行情的演繹來看,在2013年和2019年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結構性行情,本質上是經濟短周期有企穩的跡象。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經濟繼續復甦的可能性較大,因此,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結構性行情將延續。

來源:券商中國

免責聲明:本文一切數據來源於公開信息,不存在任何內幕消息。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擔。如有其他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號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鯰魚」真的來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浮出水面,高盛集團收購高盛...
    12月8日,高盛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我們已與合資夥伴籤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全部剩餘股份。」在當下外資普遍希望擁有中國公司100%股權的背景下,高盛顯然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來了!高盛集團已完成100%持股高盛高華證券的協議...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來了!12月8日,據媒體,高盛已籤署一項協議,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並成為國內首家外商獨資券商。根據周二發給員工的內部備忘錄,監管機構已經啟動了將高盛在高盛高華中的股份從51%增加到100%的程序。高盛香港發言人證實了備忘錄的內容。高盛相關負責人此前曾表示,高盛集團和高華證券在過去17年的合作是成功的,接下來完成100%持股後,會更好地投資中國。
  • 高盛456 頁中國半導體大報告,點名 這11 家公司最有潛力
    高盛證券出具一份最新長達 456 頁的中國半導體大報告解析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全貌,高盛證券認為,儘管中國半導體產業仍在相對早期的技術發展階段,但受惠於低基期以及中國製造供應鏈在地化需求,中國半導體廠在技術、產品線與市佔上皆展現其巨大成長潛力,高盛證券挑選了 11 家分別在各自領域表現領先的廠商,首評皆給予買進評等。
  • 這是高盛的技術分析
    摘要:高盛認為,現在比特幣正處於關鍵時刻,接下來的走勢將證明比特幣近期大幅下跌究竟是不是回調。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下一個重要支撐位將在9978美元。高盛分析師Sheba Jafari發布的最新報告認為,在近期大跌之後,比特幣「正接近有趣的價格水平」("Bitcoin is nearing interesting levels")。Sheba Jafari稱,從技術面角度分析,比特幣正處於修正性的4浪中,下一個重要支撐位在9978美元。
  • 外資獨資券商躍躍欲試 高盛已啟動全資控股高盛高華收購程序
    12月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高盛處獲悉,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這也是外資機構首次為謀求在華獨資機構而採取的實質性行動。2018年,監管層作出將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至51%。此後,自2020年12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也被取消。
  • 高盛中國強勢擴招,實習生月薪高達38000,這家公司也太壕了吧!
    將在中國不斷發展業務,同時也公布了高盛在中國的招聘計劃:中國本土培養出來的人才,未來也可以去高盛集團其他國家的分公司工作。同為九大投行之一的摩根大通,近日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這意味著摩根大通證券可正式對外開展業務。
  • 從此,國內再無高盛高華?!
    好了,這下真的要和 高盛高華 say bye了~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要來了!華爾街之王「駕到」再見,高盛高華!而事情是這個樣子:就在這幾天,彭博社突然報導稱高盛已與在華的合作夥伴達成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剩餘的49%股權!也就是說高盛高華的100%股權都被高盛順利拿下了…
  • 中國版醫療集團「四大」崛起 商業譜系圖浮現
    中國版醫療集團「四大」崛起 商業譜系圖浮現  四家醫療集團作為整個社會辦醫領域的「開路先鋒」,已經在數量和規模上取得了成果,而後續會如何應對醫療機構的投後管理,又如何構建商業模式不過,從「四大」頻度極低的成果發布來看,公立醫院或國有企業醫院的併購改制仍然難度極高,這個領域的未知和變數依然相當大。  在新醫改鼓勵社會力量辦醫的政策推動,中國的醫療集團逐漸成型,並形成「四大」格局。
  • 高盛:銅的牛市正在全面展開
    長江有色金屬網訊:根據礦業周刊(miningweekly)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分析師12月1日報告稱,銅的牛市正在全面展開,價格已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樣在12月1日,Mining.com報導稱,銅價創下2013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中國數據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製造業和建築業正以十年來從未有過的速度擴張,而每日的上漲則宣告銅價「著火」。路透社援引獨立顧問Robin Bhar的話說,任何價格調整都可能是短暫的,許多投資者逢低買入。
  • 高盛集團將100%持股高盛高華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來了
    12月8日,有消息稱,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高盛方確認該消息屬實,高盛集團已於近日和合資夥伴籤署了最終協議,收購高盛高華證券全部剩餘股權。高盛集團已經率先完成了對高盛高華證券100%持股的協議籤署,接下來尚有一些監管流程要完成,高盛高華證券大概率將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券商。
  • 高盛執行長表示將致力於在中國的中長期發展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 俞懋峰)高盛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德巍(英文名戴維·所羅門)20日在北京表示,高盛持續看好中國經濟並致力於在中國的中長期發展。蘇德巍當天在清華大學出席「巾幗圓夢」計劃有關活動後對媒體表示,高盛中國團隊已向董事會提出5年期商業計劃,強調致力於在中國的中長期業務發展,未來5年公司將大幅增加在華投資並招聘更多本土人才。據了解,中國證監會近期已受理高盛增加在華合資券商高盛高華證券註冊資本且股權發生重大調整的申請。今年8月,高盛向證監會提交申請,擬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高至51%。
  • 高盛為什麼這麼牛?
    川普還稱,「中國正在嘲笑我們……嘲笑我們啊。」「約翰,我要讓你知道,這就是我的觀點。我想要的是關稅,想要有人為我帶來關稅。」  高盛公司在中國證券經紀公司高盛高華中持有股份,它還為三家中國企業經辦了首次公開募股事宜,這三家公司是中國石油、平安保險和中國銀行,它們的募股規模在中國股市均排在前幾位。
  • 美聯儲下周要「動手」了嗎?這是高盛的看法
    美聯儲要不要做OT(扭曲操作),會不會延長其國債購買的加權平均期限(WAM),又會延長多少,一直是12月15-16日FOMC會議召開前市場熱切關注的中心話題。隨著近期美國多項經濟數據好於預期,金融環境稍顯寬鬆,同時疫苗方面又頻頻取得進展,高盛一改此前對美聯儲要做OT的預計,認為如今做不做很難說了。
  • 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 應對外資競爭打造「中國的高盛」?
    早在2015年7月,便有消息指出,交通銀行入股華英證券混業經營受批准,由於我國金融混業有明確的限制,因此該業務也被業界視為政策逐漸鬆綁的信號,但經歷之後的股災後金融創新和改革便暫緩了「腳步」。 從國內行業發展來看,中國本土卻缺乏「航母規模」的券商,在與國外各大投行相比處在極為弱勢的地位。此前傳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將要合併意欲打造「航母級」券商。
  • 據傳,高盛IBD在中國只認這...
    「本地&名校」首先,在學校的選擇上的,第一是要遵循本地原則;讀EMBA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拓展自己的人脈圈子,沒有海外發展規劃的人,確實沒必要選擇去國外或者香港讀,浪費時間成本不說,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其次,一定要名校,而且是頂尖名校。這樣的圈子才有真的收益。
  • 高盛為什麼需要9000名技術人員?
    他33歲加入高盛,就職近20年,成為高盛的常務董事,並全權領導高盛的量化策略小組。他在《寬客人生》一書中提到,早在80年代初,高盛就已經用C語言研發了友好的用戶終端來幫助債券和期權交易員和銷售快速的綜合各種估值模式給出交易價格。機構服務部和交易部對科技需求最大目前高盛的業務分為四大塊:投行部,機構服務部,交易部和資產管理部。機構服務部佔2015年收入的45%。
  • 摩根史坦利清倉套現平安 高盛減持泰康安聯入局
    近一個月來,四大投行中的摩根史坦利、高盛陸續退出或減持了持股多年的平安財險、平安壽險和泰康集團,以致中國平安集團(601318.SH)對平安財險、平安壽險的股權更加集中,安聯保險集團在中國的保險版圖不斷擴張。11月15日,一位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買入和退出都很正常。
  • 高盛看好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兩家企業被評為「買入」
    理想汽車的第一款車Li ONE於去年11月投放市場,到今年10月,該公司已售出22,000多輛汽車。當月,銷量達到3,700輛,Li ONE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之一。理想汽車是美國股票市場的新來者,已於今年7月底在以11.50美元的價格上市,高於最初的預期範圍。自首次公開募股以來,LI的股票上漲了173%。
  • 讓蘋果千億市值灰飛煙滅的高盛,也坑了中國這些公司
    一名金融行業匿名人士告訴記者:「個人消費金融業務為高盛的短板,蘋果依然選擇高盛不排除摻雜有彌補兩者關係的因素。」市場研究公司MoffettNathanson認為,蘋果跟高盛的合作「讓這張卡片給蘋果帶來更大的風險」,因為這是「高盛首次進軍消費信用卡領域」。
  • 高盛高管辭職信全文:我為什麼離開高盛
    導讀:以下是高盛前高管GREG SMITH在紐約時報的公布辭職信全文《我為什麼離開高盛?》,Greg Smith曾是高盛執行董事,高盛的美國股票衍生業務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主管。  今天是我在高盛的最後一天。我在高盛工作了12年,最初在斯坦福讀書時夏季來做實習生,然後在紐約工作了十年,現在在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