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得了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卻沒有重視

2020-12-19 浙江新聞

 

        假裡,當大部分學生趁著難得的假期「休養生息」時,杭二中高一學生周鬱康和同學沒閒著,來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進行社會實踐。五天的歷練,讓他們對一種叫「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病症有了新的認識。

  順著這個小課題,記者採訪發現,感覺統合失調在兒童中越來越多見,但似乎家長並沒有足夠重視。

  來治療的孩子只有六七歲多是老師建議家長帶孩子來的

  「如果孩子多動不安、做事懶散、自控能力差,那麼家長們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得了感覺統合失調。」在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研究室的特殊訓練室經過了5天的歷練,周鬱康描述起「兒童感覺統合失調」來頭頭是道。

  實習期間,周鬱康和其他兩位同學,每天8點到醫院,下午4點下班,實踐內容就是幫患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做恢復性治療。他舉了個例子:有一項訓練,孩子們需要站在一塊半圓柱上,左右搖擺並接住治療師扔給他的球,然後孩子再把球扔回給治療師,這樣得連續做50次。「這是針對性訓練,為了提高患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注意力和平衡性。」

  周鬱康介紹,實踐的幾天裡,每天大概有20多個孩子來訓練室治療,年齡大概六七歲,基本是家長陪同過來的。有時候,周鬱康也會和家長聊聊,他發現很多孩子之所以來醫院治療,並不是因為家長發現孩子有異常,而是老師建議他們帶孩子來看看。「不光是家長,我來這裡實習前也對感覺統合失調並不了解,所以很希望社會對這一病症能多一些關注。」

  經常把「10」抄寫成「01」感統失調容易引發學習障礙

        患感覺統合失調,對孩子的學習會有什麼影響?

  「主要表現在注意力分散、上課做小動作、學習吃力。」拱宸橋小學的許老師曾經帶過一個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這孩子人很聰明,你和他對話沒有問題,但他會時不時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在抄寫作業中,他會把「10」抄成「01」,字的偏旁甚至還會左右換錯,在身體協調性上也偏差,成績也一直處於中下遊。

  記者注意到,現在很多民辦小學在招生的時候,都有讓孩子拍皮球、串珠子等項目,目的就是考察孩子的注意力和身體協調性。一些校長說,這兩項素質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

  為了幫助這個學生,許老師也做了一些安排。比如,在布置作業時,要求這個孩子儘量少做一些測試性的作業,而多安排一些抄寫作業,鍛鍊他的注意力。此外,學校還要求他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像跳繩、拍球這樣的運動,從醫學角度來看,也是為了提高身體協調性而對症下藥。

  孩子鍛鍊少、剖腹產率高

  專家為預防感統失調支招

  感覺統合失調在兒童中越來越多見。南京曾對2486名6歲至11歲的學齡兒童通過規範、系統的測試,結果發現有34.9%的學齡兒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感覺綜合失調。

  「之所以現在患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除了遺傳、環境因素,還與孩子鍛鍊少有關。」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介紹,現在的孩子戶外活動少,獲得五官感覺上的刺激和對肌肉運動的感受也少,這使孩子身體協調能力發展遲緩,感覺統合能力自然變差了。此外,剖腹產是導致孩子統合能力失調的原因之一。胎兒通過產道的順產過程,也是第一次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撫觸機會,「而剖腹產剝奪了這些」。

  對於感覺統合失調,周醫生提出了一些預防的方法,家長不妨試一下:

  ●讓孩子嬰兒時期多爬行,爬行可促進寶寶身體及腦部發育,能鍛鍊孩子眼、四肢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孕婦儘可能地選擇順產。

  ●讓孩子多玩蕩鞦韆、走平衡木等平衡遊戲。

  ●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訓練,可根據孩子年齡、能力等特點,自行設計遊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等。

  ●增加戶外活動,讓孩子多跑多跳,鼓勵孩子多玩沙土,因為接觸沙土的過程對孩子的皮膚和身體都是很有利的刺激。

  名詞解釋——

  「感覺統合失調」

  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是指大腦對於身體各個部位的感覺器官輸入的信號進行整合,指揮肢體進行正確有效反應的過程。像視覺、聽覺、觸覺等都是感覺信號。感覺統合能力失調,常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出差錯,做事笨手笨腳,拖拖拉拉,丟三落四,有的孩子顯得害羞膽小,有的孩子可能脾氣暴躁。(杭州日報)

相關焦點

  • 不重視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後悔一生
    其實,這些孩子是感覺統合失調,他們需要的是專業的感統訓練。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 家長們要重視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在孩子0—3歲這個階段,是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階段,有些孩子可能會出現身體、動作不協調的情況,但有些家長也發現了孩子有這些問題,但並沒有及時重視,覺得孩子長大就沒事兒了,但卻不知道的是長大就錯過了感統訓練的最佳時期。
  • 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及原因
    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這種現象如不糾正,時間長了,孩子會在心理上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厭學逃學. 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心理上總有一種擔心害怕、易受驚的感覺。在學習與生活中則表現為好動、不安、辦事瞻前顧後,甚至怕剃頭、怕打針。這樣的孩子被家長帶到醫院請心理醫生診斷,總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症」。
  • 孩子學習不好,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
    學齡初期是孩子接受正規教育的萌芽時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可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城市中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率不斷攀升,它幾乎成了「城市兒童的專利」。如果不及時對感覺統合失調進行矯正,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現時期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什麼是感覺統合?
  • 感覺統合失調都有些什麼的表現
    感統失調的全稱為感覺統合失調,即寶寶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有被認為是學習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寶寶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失調嚴重嗎?
    感覺統合是大腦工作過程中的一部分,如果這一部分在進行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就會引起整體問題。這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感覺統合失調」。根據埃爾斯的觀點,感覺統合失調的主要表現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1. 身體運動協調障礙2.
  • "感覺統合失調"孩子增多 專家建議多做戶外鍛鍊
    新華網南京1月31日電(記者朱旭東)寒假本是孩子放鬆的時間,但記者從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有不少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生卻因「感覺統合失調」而在醫院接受治療。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及訓練方法
    當大腦對感覺信息的綜合發生問題時,就會使機體不能有效運作,稱為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分為平衡統合、觸覺統合、本體感統合、視覺和聽覺統合五大方面。對於感覺,人們一般比較關注視覺、聽覺和嗅覺,但實際上人類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是觸覺、前庭平衡和運動覺。觸覺是指分布於全身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震動等方面的感覺。
  • 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
    原創 曹夢橋、靳夢蝶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新華科普感覺統合失調的康復訓練(上)近來門診常有家長抱怨她家的孩子很牴觸與身邊人的肢體接觸,日常活動時又顯得動作很笨拙,握筆寫字總是寫不到規定的格子中,本以為是身體不協調想著多練練總會好的
  • 為什麼感覺統合對有些自閉症孩子沒什麼效果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我們被診斷自閉症、發育遲緩兒童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給他進行感統訓練時沒有什麼效果呢?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是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繫、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 當心,感覺統合失調可能就在你身邊
    當然有,但是不全是這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您的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這個詞可能很多家長都沒有聽過,我來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感覺統合?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整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在特殊兒童中(自閉症、發育遲緩、多動症等)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比例較高,使用感覺統合評估相關量表對孤獨症進行評估超過80%的兒童存在感覺統合失調。
  •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 想要孩子更「聰明」?「感覺統合」能力培養不可少,家長要重視
    本來感覺孩子們都很乖,十分的積極樂觀,所以感到很開心。但是最近新轉來的一個孩子卻讓他們感到十分的頭疼。這個孩子剛轉來這個班,很少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總是獨自坐在那裡玩遊戲,對其他小朋友的主動接近也會表現出抗拒的情緒。一開始他們還以為孩子只是因為剛到陌生的環境所以感到不適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後才發現孩子是由於"感覺統合"能力的失調。
  • 寶寶感覺統合失調?這是什麼?
    一、我們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感覺統合失調"1)感覺統合失調一般分為聽覺統合失調、觸覺統合失調、視覺統合失調、前庭平衡統合失調和本體統合失調5種情況。> 動作不靈活:寶寶多半動作靈活性較差,有些到五六歲不會使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敢登高,不敢蕩鞦韆等。
  • (感覺統合訓練)家長必看,本體失調對孩子的影響!
    有些家長和老師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孩子動作特別慢?寫拖拖拉拉、邊寫邊玩,自覺性、自制力特別差?沒想到這些問題與孩子的本體感發展障礙有關係,而不是學習態度問題,所以,家長怎麼嚴厲地打罵孩子都沒有用,而是需要心理訓練和心理治療。一、本體感失調與順應性反應 作為人類動作、行為的另一個基本的感覺是本體感覺。
  •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父母該如何預防?
    如果信息在處理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受阻,都會出現感統失調的現象。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可能並非某一方面的問題。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有很多種,包括生物學因素,家庭因素,父母因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等等。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具體的幾個方面,家長需要了解和控制這些方面,及早地採取預防措施,運用科學的、系統的方法,積極實施有效的幹預,才能確保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首先,出現感覺統合失調有可能是生物學方面的因素,比如家族遺傳病(精神疾病、學習障礙等)。
  • 【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失調的八大類型及表現
    聽覺統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現:對別人說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布置的作業。  三、嗅覺統合失調      什麼是嗅覺?       嗅覺是人類感覺神經中最多也最複雜的器官,嗅覺能協助我們用鼻子靈敏的認識環境,進而保護自己。       嗅覺失調的表現:如無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聞出某種氣味等。
  • 廣州近三成兒童患有'感覺統合失調'
    10歲的亮亮在家人眼中是個脾氣極壞的孩子,只要一句話不中聽,原本很高興的他會立刻和人吵起來。據廣州醫學院陳煥新教授介紹,亮亮的行為並非故意,而是感覺統合失調。日前一項調查表明,廣州市近三成的兒童患有感覺統合失調。
  • 患感覺統合失調症孩子越來越多,這真是病嗎?家長應該如何避免?
    女兒看了她一眼,沒有回話。這位老師回頭對我說:「你家寶貝是不是平時都這樣?」我點了點頭,這老師立馬下了一個判斷:「那你家寶貝有點感覺統合失調啊!」啥玩意?我剛開始有點懵。這位老師開始滔滔不絕的向我介紹感覺統合失調的症狀和他們機構的科學訓練方法。我在這位老師一通介紹之後,思路頓感清晰:這不就是女兒幼兒園裡經常講的孩子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運動覺和平衡覺嗎?
  • 應先觀察娃是否「感覺統合失調」
    有的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變會走路,但如果出現了行動緩慢或者反應不過靈敏,那麼家長就需要先觀察孩子是否面臨「感覺統合失調」的情況。 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是指,腦部的組織把外部接受到的訊息進行整理整合,並且通過一定的行為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