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藏象生理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跟你聊聊,關於神經官能症的話題。
神經官能症,這是現代人的時髦病。誰還沒點壓力啊?所以,這類病在人群中特別流行。
當然,神經官能症的表現也有很多。我這裡談的,就是三個主要症狀:胸悶、心慌、肚子脹。
來看一個醫案吧。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性患者,年45歲。什麼毛病呢?就是胸悶、心慌、肚子脹,吃不下飯,小便有點黃,大便有點幹,晚上睡覺不好,白天頭暈乏力。因為胸悶心慌,她到醫院做過專門的檢查,發現有心律不齊,但服藥後效果一般。到最後,醫院說了,你這很可能就是神經官能症,以後回家得慢慢調養。
調養?怎麼調養啊?這女患者沒辦法了,來看中醫。
接待她的,恰好是我的老師。我就在一旁侍診。
我老師就詢問其病史。原來啊,這個人在十多年前做過一次人流。人流之後呢,整個人情緒不好,身體乏力,於是就用了很多補藥。結果這一用,壞了,開始腹脹、胸悶、心慌。到這時候,家裡還以為是虛弱所致,於是就用大補之品,補藥做成的膏滋。結果這一次,更完了。從那以後,心慌、胸悶、腹脹、便幹、尿黃、煩躁、易怒、睡覺不好的毛病就留下來了,一直到現在。
我老師診脈,發現脈弦而結代,舌紅苔略黃。
我老師隨即開了一個配伍:柴胡10克,白芍12克,炒枳殼10克,制香附10克,鬱金10克,陳皮10克,茯神15克,丹參15克,炒山楂10克。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混勻後分2次溫服。
結果如何呢?這個人用了6劑之後,腹脹、心慌、胸悶的現象大大減輕,只是睡眠還是稍有不安。後來,我老師在其中加入了茯神、合歡皮、麥芽、丹皮等,患者最後徹底痊癒。
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就是典型的因為肝鬱氣滯引發的神經官能症。
我們的肝,主疏洩,主條達。我們各個臟腑功能的正常開展,離不開肝的條達。包括心臟。心臟跳動的規律、正常,也要以肝氣舒暢為前提。所以說這個女患者,在流產後情緒波動、肝鬱氣滯之際,用了大量滋膩的補藥,於是加重肝鬱,引發了心氣心血失常,形成胸悶、心慌。肝鬱之後,脾土受克,於是運化失常,導致腹脹胃脹。肝鬱日久,產生了鬱火,於是小便黃,大便幹,口乾舌燥,失眠易怒。就這個患者從前的病史來看,現在的症狀,和她不明醫理,亂用滋補之品,有很大關係。
這個時候,我老師用的配伍就比較科學。它能疏肝、解鬱、健脾行氣、清熱寧心。其中,柴胡、白芍、枳殼、香附,這是可以疏肝的。陳皮、炒山楂,用來健脾行氣,暢活中州。鬱金、丹參,可以清熱安神。後期加上茯神、合歡皮、麥芽、丹皮等,無不是為了增強安神、解鬱、清熱之功。
我把這個故事寫出來,有兩個目的。
其一,希望有此類困擾的讀者朋友,揣摩其中的要義,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鑑應用文中的配位。
其二,我希望大家能懂一點中醫,明白神經官能症的由來,不要犯文中女士那樣的錯誤。中醫盲,是很可怕的。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