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藏象生理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柳永詞曰: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柳永的《雨霖鈴》的下闕。
字裡行間,愁緒滿懷,絲絲入扣。
我們中國人,從來都是這樣情感細膩、委婉含蓄。
有了心事,放在心裡,諱莫如深,只是在夜闌人靜之時,
悄悄拿出來,品一品滋味。
於是,憋來憋去,弄出一個病來,叫做「心臟神經官能症」。
你別笑,我啊,還真就遇上過這麼一個人。
她是我親屬的一個同事。我們彼此間都熟悉。
她是某單位的副書記,當時40剛出頭。
那陣子,她們趕上換屆選舉。敏感時期,她可以說十分焦慮。但遺憾的是,書記只有一個。她落選了。
接下來,這個人病了。
什麼病?動不動就胸悶、心悸、心慌,人也變得煩躁不安,心前區也隱隱地悶痛。胸悶難受的時候,她就習慣性地嘆氣。
這個人到醫院去了,檢查得知是心肌缺血,確診為冠心病。
確診後,她情緒十分低落。想不到,自己晉升不成,卻落下了心臟病。
對此,我從始至終沒說話。因為人家篤定自己一定得了冠心病,正在進行積極治療,我也不好說什麼。
但是,我心裡明白,她很有可能舌紅,苔薄,脈弦細或者沉細。如果是這樣的話,要考慮心臟神經官能症,證屬肝鬱氣滯,心神不寧。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人由於職場上的事兒,再加上個人的年齡,壓力之下產生了肝鬱氣滯的問題。正因為氣機不暢,所以胸悶心慌、煩躁易怒。肝藏血,為心之母。肝鬱氣滯,肝藏血之能不佳,於是心血運行受到影響,形成心臟病。現代醫學手段檢查,就可能有點心肌缺血。心神被擾,肝魂不安,所以這類人睡覺也成問題。
這類人怎麼辦?用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的辦法,可以得到有效緩解。而且就治療效果看,不僅症狀可以消失,心電檢查也會趨於正常。
用什麼方藥呢?在我手頭,有一張配伍。這個配伍,在業界流傳已久,我收藏起來也有些年頭了。你看一下吧——
柴胡12克,香附、枳實、鬱金、白芍、當歸、川芎、玫瑰花、凌霄花、合歡花各10克,炙甘草6克。
這個方子,名叫解鬱寧心湯。他的創製者,是河南中醫前輩邱保國教授。邱師生於1936年,在心血管疾病治療方面,造詣很深。
這個方子的意義,很簡單。
柴胡、香附、枳實、鬱金疏肝解鬱行氣。白芍、當歸、川芎、玫瑰花、凌霄花養血活血涼血。合歡花解鬱安神。炙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陰虛明顯者,可以酌加、麥冬、枸杞、女貞子。心悸明顯者,可以加煅牡蠣、琥珀。睡眠不好的,可以加夜交藤、酸棗仁。高血壓的,可以加天麻、夏枯草、野菊花。
我覺得,用這樣的配伍,解鬱安神,對於肝鬱氣滯、心神不寧所致的神經官能症,是合適的,有一定參考的價值。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我的讀者朋友參考借鑑吧。
正如我前面所說,中國人,是含蓄的民族。中國人不喜歡張揚,不喜歡隨便吐露心聲,更不習慣傾訴。於是,我們就容易肝鬱氣滯,進而導致心神不寧。心臟神經官能症患者,在這方面尤為突出。這時候,請你相信,我們中國的傳統醫學,是有辦法的。中國人的常見病,中國的醫學,怎麼可能不重視呢?
看到這裡,有些朋友可能會想了——文老師寫得真好,病例裡的情況和我一模一樣。我應該抓方子自己吃吧。有這種想法的朋友,且慢動手。文老師給你寫東西,為了讓您學習、參考,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應用層面,你還需謹慎行事。你需要做怎樣的加減?你的身體是否可以喝中藥?這些都要考慮。用藥,可不是吃零食啊。它是專業性很強的事兒。不能你覺得沒事兒,它就真的沒事兒。
好了。關於這個事兒,我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