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支教工作
我想好好記住她們的名字和每一張笑臉
還記得第一次聽到斯裡蘭卡這個國家的名字,是電影《風聲》裡面老戲骨王志文的一句臺詞:「這是一種香料,真香啊,從斯裡蘭卡來的。」
我參加的項目名稱是danuma4.0,屬於教育類項目,內容是去到當地的學校當志願者老師,教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英文和少量中文。
Holy Cross College是一所天主教女校,位於距離首都科倫坡四十五分鐘車程的Gampaha,學校包括了幼兒園和一年級到十三年級的學生。
這個學校的高層都是修女,老校長穿著整齊的一套修女服裝優雅地向我們打招呼。我的好搭檔是來自中山大學的tissue妹子,也成為了接下來幾周我做志願者工作的好隊友。
前兩個星期,修女校長讓我們去一年級教英語,孩子們大多只有五歲左右,我們每天的課程內容是教女孩們唱英文歌和講童話故事,由於我們的英語發音和蘭卡口音不太一樣,孩子們理解起來多少有些難度,我們拿出手機和平板電腦播放音樂,把歌詞寫在彩色卡紙上,先放慢速度大聲示範著唱一段,然後配合著肢體語言逐句地教,說明英文含義,讓她們模仿我們的嘴型和發音。這裡的孩子們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新奇,總是閃爍著大眼睛看著我們兩位外國小老師,一下課就會擁過,拉著我們的手喊著「teacher!Teacher」。她們會小心翼翼地說出幾個英文單詞,也會突然說回她們熟悉的母語僧伽羅語:"Akki Akki",這是當地「姐姐」的意思。
每天早上七點半到八點是當地孩子到教堂的禱告時間,十點到十點半是她們的早餐時間,我和tissue可以在這段時間跑到教師休息室偷懶一下。
學校裡的老師們會精心為我們泡上一杯錫蘭紅茶,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老師每天都會從家裡帶來不同的美食和大家分享,比如她自己做的椰奶飯、麵包、小點心、巧克力蛋糕。
下課走出教室,她們時常會拉著我的衣角問:「Janice,明天你還會來我們班嗎?我們愛你」。小女孩們用她們響亮又甜甜的嗓音跟我們say bye,後來的幾天,她們總會讓我寫她們翻譯過來的中文名,比如Ashani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寫成「阿莎妮」,然後拿著中文名如獲至寶。
看著她們的笑臉,我真的相信了那是世界上最淳樸最燦爛的笑容。
所以我也是和tissue說,多希望日子過得慢一些,我想好好記住她們的名字和每一張笑臉。
「千與千尋版海上火車」的原型
在斯裡蘭卡的每個星期,我們都會乘坐火車去不同的城市,這裡每一個城市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風景和風情。火車是當地最主要的出行工具,記憶裡最驚豔的一段是從科倫坡到加勒的海上小火車。
它是宮崎駿動畫裡「千與千尋版海上火車」的原型,這段火車旅行途經一望無際的印度洋大海。遠遠望去,盡頭處全是蔚藍的天和深藍的海,海浪翻滾,鐵軌外堆砌的石頭陣把它們阻擋在外。這時候的火車距離大海不到四米,海水藍地觸手可及。
首都科倫坡colombo
首都科倫坡的建築集復古和現代於一體,保留了些英國荷蘭統治時期的殖民地色彩。
不得不提的是Galle Green Face加勒菲斯綠地,這裡是看不到盡頭的的海灘、翻滾而來的白浪花、蔥翠平坦的草坪、悠哉閒聊或追著風箏的人們。
我去的那天剛好碰上了首都的軍隊演習,一路閒逛見到一列列坦克整齊地停靠人行道上,每輛坦克旁邊站著幾位高大威武的警官,經過身邊時,他們都會微微點頭微笑,表示友好。我想這樣的笑容,應該是每一個人在異國他鄉最想見到的吧。
大象孤兒院Pinnawala Elephant Orphanage
世界上一共有兩所大象孤兒院,一所在非洲的肯亞,另一所也就是在美麗的斯裡蘭卡了。遠近聞名的大象孤兒院主要是收養那些無家可歸、因戰火流離失所、受傷或患病、在叢林中失去母親的幼象。
大象在當地人心中具有極高的地位,以大象為圖騰的古老傳統深深根植於當地文化中。從阿努拉德普拉舍利塔下的石雕象群到如今的工藝品上,憨厚可愛的大象形象無處不在。
在佛教名城康提Kandy,大象是每年「佛牙節」盛會遊行的主角。屆時每頭大象的鼻子、身體和耳朵會被裝飾一新,頸上掛著聲音悅耳的鈴鐺,在萬人簇擁下,領頭象馱著裝有佛牙舍利的銀匣子,引領著遊行隊伍迤邐而行,非常風光。
我們一進去是臨近黃昏,枝頭上遍布烏鴉,公園裡充滿著侏羅紀公園的感覺。十幾隻大象在棚子內悠哉悠哉慵懶地吃著樹葉。
大象孤兒院內部,地上可以看見大象的糞便,這些糞便可以製作成紙張使用,實現循環再用。紙張在很多商店出售但是都價格高昂,不失為一種有創意又環保的紀念品。
加勒要塞和米瑞莎的鯨魚
加勒是斯裡蘭卡著名的南部海濱旅遊城市,火車站隨處可見中國人和歐美人,充斥著較為濃厚的商業氣息,到處都是小商店賣各種工藝品。
這裡最出名的莫過於它的荷蘭要塞,荷蘭人為了展示在斯裡蘭卡統治堅不可摧,在加勒建立了一座佔地36萬平方米的城堡,裡外都是標準的歐洲風格。
第二天早上五點起床坐車出發去米瑞莎,早在2006年有人在這片海域看到了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藍鯨,後來科學家發現這片土地上是世界上最適合觀賞這些大塊頭和他們兄弟—抹香鯨的地方。
七點乘船出海那天,船上溫馨地提供了暈船藥、水果、兩塊麵包和餅乾。海水清澈,在乘船的同時見到了很多捕魚歸來的小船,漁夫們坐在小船的高高支架上悠閒地環顧著周邊。
佛教聖地康提佛牙寺
佛牙寺就坐落在康提湖的北面,寺廟裡安放著佛教聖物——佛祖的牙舍利。
我去的當天剛好碰上情人節,又是周末,人格外多。
虔誠的朝聖者身穿純白色過膝的衣裳,手上捧著粉紅和白色的蓮花,赤腳進入寺廟。佛牙寺的內部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壁畫,佛牙寺的人群從外面一直排到寺廟裡面。
佛牙寺外部,朱紅色的屋頂和純白堆砌的外牆顯得乾淨而莊重典雅。
目光遠遠掃過去,排隊的人潮似乎永遠沒有盡頭。五顏六色的花朵漸欲迷人眼,當地虔誠的貢花者雙手合十,久久不願離開。
「世界盡頭」
霍頓平原位於斯裡蘭卡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的腳下,被原始草甸覆蓋,野生小動物種類多種多樣,算是一個奇特有趣又很適合徒步旅行的地方。
上山走的是泥濘和原始的山路,濃霧覆蓋著連綿山脈,翠綠深綠淺綠的票在朦朧中有指環王的味道。「世界盡頭」是當地最著名的景點,它其實是一個懸崖,在懸崖朝下望是山下的村莊,遠處的茶園和南邊的海岸。
當天的霧沒有完全消散,我看到的是一片鋪天蓋地的霧海,還有路旁貪吃的麋鹿,任由遊客怎麼餵食還是吃不夠的樣子。
飽受海嘯、內戰的侵襲,多舛的命運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蘭卡經濟的發展,但這裡保留了斯裡蘭卡最自然無汙染的美,沒有受到汙染,山間翠綠,空氣怡然,飲食傳統簡單,人心向善,宗教信仰也已深深紮根在當地的民族文化中。
寒假一個月的蘭卡志願者旅程,
最重要的收穫是,
用異鄉客的眼光,
回頭看自己接觸到的人和物。
有一個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心的心境,
去留意一個地方最平凡角落裡那個樓梯咯吱咯吱的百年老建築,
或者荷葉上一顆剔透的露珠。
感謝蘭卡,
我想,再次喝到錫蘭紅茶的時候,
我還是會想起那些燦爛的笑臉,
還有host family媽媽每天為我準備的早餐。
斯裡蘭卡,
後會有期。
責任編輯 | 鄭子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