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或遺蹟),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寶貴財產,正是有它們的存在,人類的歷史和文明才得以流傳下來,我們才能更直觀地回顧過去。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隨著朝代的更替,戰爭的影響,一些珍貴文物遭到了破壞,甚至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4件目前已經失傳的國寶級文物,用價值連城形容它們也不為過。
第1件:和氏璧
關於和氏璧的記載,最早見於《韓非子》,裡面詳細記載了和氏璧的傳奇故事:春秋時期,楚國採玉人卞和在荊山發現了一塊璞玉,眼光毒辣的他一眼便看出該璞玉的不一般,獻給楚厲王,結果楚厲王不識貨,認為是普通石頭,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卞和不甘心,又把它送給了武王,武王也不識貨,砍掉了卞和的右腳,萬念俱灰的卞和肝腸寸斷。好在此時文王即位,將信將疑下把卞和找到的璞玉剖開,結果發現這是稀世珍寶,這塊玉,便是後來舉世聞名的和氏璧。
由於和氏璧實在太精美,很快就引來了各國君主的覬覦,當年秦昭王甚至願意用15座城池換和氏璧,後來便有了「完璧歸趙」和「負荊請罪」的故事,可見和氏璧存在的真實性,以及它的珍稀程度。
最後強大的秦國還是得到了和氏璧,秦始皇直接把它打造成了「御璽」,後劉邦得到了它,又將其改為「漢傳國寶」,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裡,和氏璧不斷轉手易主,直到五代時期,天下大亂,和氏璧在戰亂中不知所蹤。
第2件:七星龍淵
七星龍淵,又名龍泉劍,打造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由歐冶子和幹將兩大鑄劍大師聯手打造,當年二人鑿開茨山,將清澈無比的溪水引到鑄劍爐,再取山中鐵石,歷經數年才打造出了龍泉劍。
該劍鑄成後,劍身如同在高山上看深淵一般飄渺深邃,又似有巨龍盤臥其間,故而得名「龍淵」,後來此劍輾轉來到李淵手中,為了避諱李淵的名字,才改名為「龍泉」,這把削鐵如泥的神劍隨著李淵的去世,從此消失在世界上,傳說他把劍留給了兒子李世民,但已無可考。
第3件: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乃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特別是全文21個「之」字用了21種寫法,震驚世人,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光是歷代名家對其進行的臨摹,就多達幾十幅,實乃罕見。
然而《蘭亭集序》傳到王羲之的後人智永時,卻遺失了,據說後來被酷愛書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想盡辦法找到,日日觀摩,最後臨終前都不忘交代別人把《蘭亭集序》和他一起埋了,從此《蘭亭集序》便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第4件:法老權杖
在古代埃及,每位國王法老都有一根法老權杖,它象徵了國王的最高統治權,在大量古埃及的壁畫和法老雕刻中,都出現了權杖的影子,可以證明它的存在,然而隨著古埃及的滅亡,法老權杖也隨之消失,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