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館文物工作者:「為了尋找文物 牛車馬車都坐過」

2020-12-20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為了尋找文物 牛車馬車都坐過」

  昨日,抗戰館文保部主任要秋霞接受媒體採訪。抗戰館 吳娟 攝

  2009年,一位老人主動來到抗戰館,稱他的父親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抗敵宣傳第二隊的副隊長。整理父親遺物時,他發現了這封「孩子劇團」寫給抗宣二隊的信,將其捐贈。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長沙一位老兵家裡,抗戰館文保部主任要秋霞帶回來一個當年遠徵軍使用過的肥皂盒。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落成,次日正式開館。

  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抗戰館內的文物工作者們在籌建和開館後,一直在全國各地尋訪散落在老兵、收藏家乃至文物販子手中的抗戰文物。他們關注的是背後的歷史,「可能文物本身不太值錢」,抗戰館文保部主任要秋霞說,但是結合到具體的人和事,每件文物又都是無價之寶。

  近30年過去了,抗戰館的館藏文物已經達到了25000餘件,僅前日開幕的《偉大勝利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中,就陳列出了2834件文物,還有1500餘件是首次展出。這些都是過去多年裡,抗戰館文保部的工作人員尋訪而得。

  1線索

  長年積累專人關注

  新京報:這麼多年給抗戰館攢下了25000件文物的「家當」,都是怎麼找到的線索?

  要秋霞:主要還是靠長年積累。我們有專員查資料,文獻和網絡都看,聽說哪兒有文物了就馬上要電話聯繫。比如這次展出的苟吉堂的毛巾和南京受降儀式邀請信,就是2010年我在成都參加一項文物徵集活動時聽到的線索,然後馬上就與持有人聯繫。

  隨著抗戰館影響力的擴大,也經常有持有者打來電話或直接上門,說有文物可以捐贈。2009年時我曾接待過一位老人,他父親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抗敵宣傳第二隊的副隊長,說老人去世後整理遺物,發現了工作記錄、義演門票和「孩子劇團」寫給抗宣二隊的信,最後我們整理出來幾十件。

  總而言之,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尋找有關文物的線索。

  新京報:有了線索就出發尋訪?

  要秋霞:對,我們不是廣撒網大海撈針,全面鋪開去找,只要出發就一定是有目標的,不會漫無目的地出發。

  新京報:尋訪文物最難的是什麼?

  要秋霞:很多人覺得我們老是出差找文物,肯定遊山玩水特別愜意,其實完全不是,我到滇西主戰場的雲南去過五六次了,但是景點都沒逛過。因為很多文物持有者,特別是老兵,住得特別偏僻,好多地方還不通車。為了尋找到他們,尋找到文物,我們什麼車都坐過,包括牛車馬車。有一年去長沙一個老兵家裡,就是趟著泥路、開著小麵包過去的,最終帶回來的就是遠徵軍使用過的一個肥皂盒。

  再比如去臺灣,很多人都嚮往,我第一次去待了17天,走了3000多公裡,卻連日月潭這種景點都沒去過。到了就找到臺灣歷史學家口中的「蚊子博物館」泡著,因為這些地方沒人去啊,去了都是餵蚊子。尋訪的路挺艱辛的,但是能把文物帶回來,也就值了。

  2說服

  打感情牌長線聯繫

  新京報:文物的持有者通常是哪些群體?

  要秋霞:這些群體包括老兵、老兵後人、收藏家,乃至文物販子。

  新京報:如何說服他們「割愛」呢?

  要秋霞:這個比較難,我們總結就是靠長期溝通,感情攻勢。其實老兵和文物販子很好打交道,很多老兵本身就希望讓後人熟知歷史,願意把收藏的文物捐出來,文物販子反正就是賣錢,溝通好價格就是了。

  但老兵或將領後代就比較麻煩,他們本身對遺物就很有感情。2010年我聽說苟吉堂後人手上有那兩件文物後,就立刻跟他電話溝通,對方最初也同意了。但就在我們去的火車上,他就打電話說不願意捐了。

  後來我們就長期跟他保持聯繫,過年過節問候下,有個情感上的交流,就這樣一直到2014年7月,他最終同意把遺物捐贈給我們了。像這種情況我們還得特別注意,一定要問是不是經過了全家人同意,有一個人不願意都不能接受。

  對於收藏家,也需要走「情感攻略」,因為人家整理收藏了這麼多年,都是真心喜歡,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只能慢慢做工作,以情動人。

  還有一種人群是當地老鄉,比如在雲南,我們運回來過一段滇緬戰場的輸油管,當時就在老鄉家裡的鴨圈下面壓著。聽說這是文物,老鄉就說能運走就免費捐贈了。找了這麼多年文物,感覺遇到的大多數人都很淳樸。

  3入庫

  尋訪者先過「論文答辯」

  新京報:文物尋訪回來後,入庫需要哪些流程?

  要秋霞:我們有專門的文物鑑定委員會,在尋回前和入庫前都會進行鑑定。尋回前確定文物是真的,徵集到館後就要進行鑑選,之後就編目、拍照、上帳、入庫並研究利用。

  新京報:鑑選是怎樣的流程?

  要秋霞:有點像「論文答辯」,每個人要能講清楚帶回來的文物的故事,這就得查資料,並且向持有者進行仔細了解,這樣才能確定文物到底放在哪個庫裡更合適,以及之後怎麼研究,這也是對文物負責。

  新京報:從文物到館到最終入庫,流程有多長?

  要秋霞:一個月之內能完成。我最近一次參加「論文答辯」是今年5月,是「偉大勝利歷史貢獻」展覽設計完成後,特意去哈爾濱取回的一件關於「九一八事變」的文物。

  新京報:通常怎麼衡量文物的價值?

  要秋霞:很難用金錢或價格來評判一件文物,比如遠徵軍的肥皂盒或苟吉堂的毛巾,單純從物件上說可能並不值錢,但結合背後的歷史事實,就是無價之寶了。其實抗戰文物的價值更多是看能從中解讀出的歷史信息,從這個角度說,每個文物都是無價之寶。

  4展陳

  除了基本陳列展還有專題展

  新京報:抗戰館有25000多件館藏文物,展陳時選擇標準是怎樣的?

  要秋霞:主要標準是要與展覽密切相關,有些非典型性的文物可能就不會出現了,我們要在展覽中擺放能說明歷史的文物。

  新京報:有的文物無法展出,會不會有捐贈者提出意見?

  要秋霞:會,其實每位捐贈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物能放在展櫃裡讓大家看到,但我們又不可能擺出所有的文物,只能跟他們解釋。其實我們也希望所有的文物都能展示出來,這才能體現文物的價值,所以每年除了基本陳列展,也會開闢專題展覽。比如之前有個侵華罪證的專題展覽,就擺放了700多件文物,另外,基本陳列展中的文物每年也會更新,儘可能讓公眾看到更多的文物。

  對於捐贈者來說,文物還是一種記憶。我一直記得當年捐贈父親在抗宣二隊時留下的遺物的那位持有者,一直把我們送出了門。他說,我要親自送他(指父親)走。當時我眼淚就下來了。我們要為文物負責。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黃穎

相關焦點

  •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漢代銅馬車」
    【每天一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漢代銅馬車」 2020-06-29 0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00餘件民間抗戰文物首次展出
    為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籌備了「社會各界捐贈抗戰文物史料」專題展覽,這是抗戰館近年來首次以捐贈為題材舉辦的展覽,首次展出散落民間的抗戰文物史料及書畫作品500餘件(套)。此外,昨天抗戰館還舉行了「正義必勝——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1周年演唱會」。
  • 紀念臺灣光復67周年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捐贈文物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電 (記者 陳小願)臺灣抗日誌士親屬21日在北京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簡稱「抗戰館」)捐贈文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光復67周年。  當天,在抗戰館舉行了文物捐贈儀式,伴隨著《永遠的盧溝橋》悲壯的歌聲,臺灣抗日誌士、愛國詩人丘逢甲侄孫女丘秀芷,臺灣抗日義軍領袖姜紹祖曾孫姜文滉、臺灣抗日誌士蔡智堪之子蔡廣源、蕭道應之子蕭開平等分別向抗戰館捐贈文物。
  • 中國「最牛」私人博物館,擁有425件國家一級文物,藏品800萬多件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穩步發展,從晚清時期才發展起來的博物館事業也逐步進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不論是省級博物館改擴建,還是地市級博物館興建都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與熱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在諸多的博物館之中,位於中國四川成都大邑縣安仁鎮裡,有一座以「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為主題的民營博物館
  • 民間工作者挖出了我國最古老的文物,博物館拒絕接收,已成為國寶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747,閱讀約2分鐘在開發文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功臣當然是考古專家。如今,我國博物館陳列的文物,除高價購回的文物外,大部分都是考古專家在古墓葬或其他地方發現的。
  • 兩千北京市民抗戰館緬懷先烈
    抗日戰爭紀念館將全面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發揮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平臺作用,深入開展學術研究並做好成果轉化,加大抗戰文物史料的徵集工作,向社會各界推出更多反映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國抗戰東方主戰場地位的精品展覽,創新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實際行動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兒女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戰後日本歸還16萬馬車文物只是皮毛,國外拍賣中國文物件件過億
    這引發了網友關於中外文物的大討論。清朝末期,幾次侵略戰爭,列強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不計其數,單就八國聯軍橫掃圓明園這一次,他們就把大清當朝以及搜集的中國前朝文物帶走了大半,圓明園堪稱大清的博物館,可想而知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
  • 提起衛輝王家大樓,這名文物工作者心都碎了
    經衛輝市政府協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家大樓修繕工程終於開始施工了。王家大樓其實原本是叫王家大院的,後來做過汲縣縣委和衛輝市委的辦公地。之所以現在叫王家大樓,是因為開發麗湖花園小區的時候把外面的圍牆拆了,只剩下一棟樓在小區內挺立。「每次談起王家大樓,我的心都是痛的!」
  • 西班牙人就算修個文物,都能把全世界人民整樂了
    但最近世超發現,並不是所有文物修復都像紀錄片裡拍攝的那樣。有些文物被修復後,走上了搞笑風。。。起因是前陣子的一則新聞。其實,看到西班牙出現這樣的文物修復,世超毫不意外,畢竟這種劇情早就在西班牙上演過好幾次了
  • 聽說最in文物都在《文物「潮」我看》裡了?
    最近央視頻推出的趣味文化科普系列直播節目《文物「潮」我看》又一次讓古代文物花式出道,小鑑也要送上一波打call! 天橋的舊橋已經不在,為了恢復歷史風貌新修了一座紀念橋;後海依然熱鬧,乘著特色人力車環行什剎海,感受京韻京味;漫遊金絲套胡同地區,體驗地道的老北京生活。
  • 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
    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德爾斐考古博物館大約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古德爾斐便因為古希臘人對阿波羅的崇拜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因此修建了許多宏偉的神廟、祭壇、運動場和古劇場等。如今德爾斐遺址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收藏在德爾斐考古博物館裡。
  • 2021年《故宮日曆》來了,五牛圖領銜「牛文物」登場
    2021年《故宮日曆》以「福牛賀新歲、豐年禾黍香」為主題,展現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類型、不同材質的珍貴文物藏品。今年將推出漢英對照版、限量典藏版、黃金版、青少版、福壽版、故宮龍泉日曆等版本《故宮日曆》。故宮博物院供圖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生肖牛。
  • 文物「體檢醫生」的望聞問切
    全區現有不可移動文物21099處,這些不可文物有的在城市中,有的卻在草原沙漠的深處,怎麼做到將這些文物的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依靠的是全區廣大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努力。陳婷婷:7月份最熱的時候,每天早上7:30我們就準時去了遺址,然後就開始繞著一直走,我們定了一些點,然後每天用測量設備去測量,基本是隔一天就要去測量一次,然後那段時間就覺得你任何防曬都沒有用,然後就被曬得黢黑黢黑的。正好結婚,我就黢黑黢黑參加,然後就是史上最黑新娘。為什麼這麼拼,陳婷婷說,這就是一種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內心驅動力吧。
  • 「西周第一豪車」清理保護完畢 馬車裝飾華麗被嵌成千上萬綠松石
    在這個過程中,寶雞市和岐山縣文物部門也提供了很大幫助。」裝飾華麗複雜 銅飾上鑲嵌成千上萬綠松石2017年到2019年之間,省考古院文物保護人員對周原遺址賀家村出土的青銅輪牙馬車進行清理保護。通過清理可以看到,這套馬車遺蹟由車體和四匹馬的遺骸組成。
  • 劉曉:從文物保護中尋找中國教育脈絡
    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 題:劉曉:從文物保護中尋找中國教育脈絡  作者:張俊卿  刻著朱子家訓的古代門窗,古代狀元考試的試卷,繪著古代學生向先生行禮情景的瓷器,古代官學、私學使用的學規、戒尺、課本,學生的作業、課外教輔,古代的學生裝,刻有朱夫子白鹿洞書院規條的牌匾……當這些教育文物邂逅曲阜狀元文化博物館館長劉曉,猶如千裡馬遇到了伯樂。
  • 張寧:文物專家權威受質疑 文物鑑定師豈能自封
    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鑑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鑑定委員會副會長本期「文化名人訪」請到首都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國家級資深陶瓷鑑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鑑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張寧,談文物鑑定與業界之惑。 >>>點擊進入訪談專題頁面      在談到文物專家的級別和權威性由誰來鑑定的時候,張寧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文物市場不規範,也包括鑑定家不規範。
  • 【文物微課堂】「席不正不坐」——嵌貝鎏金銅鹿鎮
    今天文物微課堂介紹的是「鎮」的另一種使用方式,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的室內裝飾亮點——席鎮。 席鎮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已被人們廣泛使用。西漢時,鎮的使用及製作達到頂峰。魏晉以前,家具種類不多,尚未出現高腳桌椅,人們是席地而坐的。席地而坐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在長條形榻和正方形枰上鋪席而坐,另一種是直接在地上鋪席而坐。
  • 一農民偶遇珍貴文物,拋棄了10萬,上交國家僅得500,說:不後悔
    中國地大物博,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可以說各種珍貴藥材那更是數不勝數,在1982年的一天在河南山村的一個農民名叫屈西懷,為了尋找珍貴藥材靈芝,費盡周折爬上當地的山上,在河南比較有名的山就是嵩山,為了補貼家用,屈西懷可以說不畏艱險,爬上斷崖去採摘這些靈芝。
  • 「讓文物活起來」 杭州市第三屆青少年文物守護人出爐
    ,都訴說著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當天,華數傳媒也在杭州博物館華數「線上博物館」專欄中同步上線了尋找「在線文物守護人」活動,通過收集文物卡片,打卡線上博物館,就有機會成為「在線文物守護人」,取得青少年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的初評(海選)資格。超過8000位華數用戶實際有效參與了本次線上打卡活動。為了更好的宣傳本屆活動,讓文物貼近觀眾,高冷的杭州博物館也走起了俏皮路線,加入到了火熱的抖音大軍中。
  • 中國這些國寶級文物,都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國寶即國家的寶物,不管是物品還是非物品,都可以被列為國寶。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國寶,這些國寶受到所在國家的特別保護,他們大都作為無價之寶,成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年歷史綿綿不絕,光耀於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奪天工的文物珍品構成了中國歷史長河中一段段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