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珍珠小鎮推介及《珍珠粉》和《珍珠粉 X射線衍射分析法》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聞發布會在諸暨市華東國際珠寶城召開。
發布會向媒體介紹了山下湖珍珠小鎮和由浙江長生鳥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領銜起草的《珍珠粉》(GB/T 36930-2018)和《珍珠粉鑑別方法 X射線衍射分析法》(GB/T 36923-2018)兩項國家標準。
珍珠粉兩項國家標準於2018年12月28日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發布,於2019年7月1日已正式實施。它們的實施意味著珍珠粉真假鑑別和品質鑑定將有據可依。
浙江諸暨是「中國珍珠之都」,淡水珍珠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73%,全國總產量的80%。諸暨淡水珍珠加工成的珍珠粉,一直在醫藥、保健食品、美容化妝品等行業備受青睞。上世紀90年代,珍珠粉曾在全國市場風靡一時,在產業的鼎盛時期,豐厚的利潤引起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而市場競爭的背後,低價惡性競爭導致的市場亂象成為這個行業從山頂墜落的危機。
媒體曝光有些珍珠粉製造商以貝殼粉假冒珍珠粉,以次充好的現象,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珍珠粉行業也因此受到巨大打擊。如何重拾消費者對於珍珠粉的信任?這成為困擾長生鳥董事長阮華君許久的一個問題,長生鳥從未摻假,但長生鳥卻也在這次行業「浩劫」中受傷。
珍珠粉和貝殼粉從外觀到成分上都非常相近,兩者的鑑別技術存在空白,使得監管非常困難;珍珠粉加工工藝技術的成熟,超細珍珠粉、納米珍珠粉……這些名稱究竟是噱頭還是事實,行業缺乏統一的分級鑑別標準;而消費者對於珍珠粉鑑別缺乏知識,也助長了假冒產品的虛假宣傳,混淆視聽。監管部門無法對產品的優劣進行評價、考核,兩難的局面如何解決?
「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解了我的一個心結。」阮華君說。在《珍珠粉》國家標準基礎上,長生鳥和有關科研院組成研發團隊,利用浙江省諸暨珍珠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歷經5年,投入1000多萬元,終於成功攻克了珍珠粉和貝殼粉鑑別難題,該項技術還榮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根據這項技術成果,長生鳥牽頭制定了《珍珠粉鑑別方法》國家標準。
《珍珠粉》和《珍珠粉鑑別方法》兩項國家標準的發布,在讓這個難題成為過去。《珍珠粉》國家標準規定了珍珠粉的術語與定義、檢測方法、標誌、包裝、運輸及包裝、保質期等要求,為珍珠粉從生產到上市過程提供了具體的監督和檢查依據。《珍珠粉鑑別方法》國家標準,則通過利用X射線衍射儀,觀測在380℃-400℃條件下珍珠粉與貝殼粉中文石(一種晶體)的相變速率,從而能夠準確分辨出珍珠粉和貝殼粉。這兩項標準能否終結幾十年來我國珍珠粉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尚可拭目以待。(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