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 推薦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2021-02-07 揚州玉器網

《論語》、《中國哲學史》都是無需急迫、慢慢讀、常讀的書。讀論語可參考《中國哲學史》之相關內容,可做一總體之了解。如果不懂原文,可直接讀馮友蘭的解釋。讀上述兩本書,可在生活中理解。如梁啓超所言,倘若能得一兩句,或可受益終生。

這兩本書是閱讀之基礎書本,所以最為重要,可先買來放在書架上。

讀論語注釋,有無數種,我選的是錢穆《論語新解》,並非有學術偏好,只是因為讀的舒服而已。

論語是讀來給自己用的。不是用來尋章摘句,做門派分立的論據。所以那些學術爭論,於我們這些普通讀者實在無需理會。

待有了自己的理解,未嘗不可自己獨立一派。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有大量引文,讀起來或有困難,但是可以不看引文,直接讀馮友蘭的解釋評論,待與自己的經驗相結合,亦有收穫。可作為閱讀中國文化思想史的工具書。

胡適也寫過一本《中國哲學史大綱》,讀起來比馮友蘭《中國哲學史》輕鬆,語言也更近白話,可以拿來參詳。對初學者完全夠用。

讀書要慢慢讀。不急。:)

                                 讀書會/金明

讀書會推薦書目: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錢穆《論語新解》                                                                     

錢穆《中國史學發微》

往期讀書會

讀書會| 錢穆談如何讀懂中國歷史。

相關焦點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此後,採薇對胡適的興趣逐漸上升,陸續買了他的《四十自述》和《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毫無疑問最突出的貢獻在於「疑古精神」,講中國哲學史居然直接扔掉三皇五帝,直接從周宣王開講。讀畢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上觀點更讓人好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如何成書的?可讀性在何處呢?二、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胡適出生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地在上海。4年後,1895年12月4日,馮友蘭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 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讀書學習筆記一
    哲學不是比拼知識儲備,哲學不是比拼修辭美文,哲學也不是比拼記憶能力,就像梁簌溟先生說他是問題中人一樣,我想哲學應該是一種對問題的不斷思考力。閒暇之時,思考自己所能做的,或喜好做的,總覺得不應放棄對中國哲學的學習。學中國哲學最基礎的還是要學好《中國哲學史》,故搜羅手頭僅有的幾個版本,希望以兩三個版本為主,通過對比學習,一則咀嚼時光,寬慰心靈,二則希望能有所得。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古之君子馮友蘭大師「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重塑精神家園所謂哲學就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著重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按馮友蘭大師所說,人分為四重境界,即自然境界
  • 馮友蘭深信中國哲學蘊含珍貴寶藏 定會大放光彩
    這些非馬克思主義哲學,雖非主流,但同樣不可或缺。它們各有其特點和價值,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需要和解決所面臨歷史課題的方案。在諸多非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馮友蘭是出類拔萃者。  ■「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這是馮友蘭對自己學術成就的概括和總結,研究馮友蘭哲學,自然要以此為綱  馮友蘭重要的哲學成就是創立了新理學。
  • 那年今日 馮友蘭:哲學大師的智慧人生
    於是馮友蘭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用他自己的話講:「我是去求新的」。正是帶著「舊邦新命」這一問題,馮友蘭赴美留學,師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由於當時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在中國思想界風行一時,因此馮友蘭對此派哲學也比較感興趣,並專門寫了《柏格森的哲學方法》和《心力》兩篇文章,向國內思想界介紹柏格森的哲學思想。
  • 史與思的智慧結晶 ——讀《中國哲學簡史》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經常思考社會、人生和哲學。他在研究和向外傳播中國哲學的過程中,經過梳理和總結,推出了《中國哲學簡史》一書,成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 這本書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以宏觀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深入淺出、融會貫通的講解。
  • 成瑋|分道合擊: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佛學部分的兩篇書評
    1935年版《中國哲學史》馮友蘭晚年回顧自著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承認其弱點之一,在「講佛學失於膚淺」。林志鈞看過書稿坦言:「講也就是這麼講,可是總覺得不是那個樣子。」(馮友蘭《三松堂自序》,三聯書店,1989年,227頁)馮著談佛學,集中於東晉至唐一段,見下冊第七、八、九章,十章三節又略提及。問世後各家書評,對此大都語焉不詳,惟有兩位佛門弟子力辨之。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南陽名人篇之哲學大師-馮友蘭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我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13歲喪父,秉承母訓,發奮讀書。曾於北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19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起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常務委員及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馮友蘭一生著述甚豐,中,英文著作近500萬言。20世紀20年代,出版了《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謀求解決中西文化衝突的途徑。20世紀30年代,他編著出《中國哲學史》兩卷本(有英,日,朝文譯本),這是近代中國學術研究的重要成果,確立了他作為中國哲學史學科主要奠基人的地位。
  •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第九
    一直到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之前,中國學術的時代精神可以說就是用分析方法對中國古代思想重新加以解釋。甚至西方的基督教傳教士也同樣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這或者可以解釋,何以有相當一批在華的西方傳教士,用西方語言翻譯中國哲學典籍,或著書介紹中國古典哲學,而很少有傳教士把西方哲學典籍譯為中文,或撰寫關於西方哲學的中文著述,介紹給中國人。
  • 《馮友蘭論人生》:人生哲學通俗化
    】  馮友蘭(1895~1990)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中國哲學史家、哲學家,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赴美國倫比亞大學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其哲學思想曾先後受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實驗主義哲學、新實在論哲學、馬克思末義哲學等影響。他是「中國哲學史」學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曾先後撰寫了《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蘭史,是研究中國哲學史的必讀教科書。
  • 步入大學前讀10本好書:馮友蘭講哲學 朱光潛談讀書
    人民網文化頻道參考2014年4月23日《人民日報》刊登的《14位大學校長的推薦書單》,2014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書單,「2014中國好書」入圍書單,以及多家出版社近期重點推薦的文化名家新書等資料,從中精心挑選了10本好書,為「準大學生」們提前「充電」,讓好書成為指引他們在浩瀚書海中摸索前行的指路明燈。
  • 時間線簡介馮友蘭一生,這才是哲學大師
    1915年9月,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開始接受較為系統的哲學訓練。1918年6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在臨近畢業的最後一年,恰逢胡適和梁漱溟二人先後來到北京大學任教,馮友蘭幸逢其會。1919年,赴美留學,馮友蘭和胡適一樣,都是杜威的學生。
  • 哲學很難懂嗎?不,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一點也不難!
    到如今,它依舊被人們廣泛認同,可見哲學是廣泛存在的。中國現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哲學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體驗。」我深以為然,哲學是由於人的經驗累積而產生的對生活、對生命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 哲學交流: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說起
    茲以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發微,接引大方、拋磚引玉。馮友蘭(1895-1990年)寫過兩本中國哲學的通史,即《中國哲學史》(以下簡稱《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以下簡稱《簡史》)。
  • 哥大中國人物史 | 馮友蘭:學以成人,意寄三松
    但當我研究了哲學史後,我發現這一觀點其實頗有問題;我發現,從歷史上的西方哲學中,我們能看到一些與東方哲學相通之處;反之亦然。我發現,人類有著同樣的天性與本質;人類對於『生命』的疑問也是共通的。」—— 馮友蘭  '1923壹近代中國哲學大家馮友蘭是近現代中國哲學的先驅與巨人。
  • 【京師哲學】許家星丨現代哲學視域下的經學——以馮友蘭為中心
    當時我們正陷入毫無邊際的經典註疏的大海之中,爬了半年才能望見周公……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哲學家們的哲學思想,無論有沒有新的東西,基本上都是用注釋古代經典的形式表達出來。故馮友蘭迫切希望有一部採用現代方法寫出的哲學史,能夠簡明扼要顯出中國古代哲學的思想系統和發展演變的軌跡。而當時師從杜威回國的胡適,採用新的科學方法撰寫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可謂正逢其時。
  • 馮友蘭:不得不說的中國哲學史
    編者:史家說史系列,是要用易懂好玩的方式介紹著名學者的觀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大名鼎鼎的專業人士的意見,總要更靠譜一些。我們只是歷史的搬運工。馮友蘭(1895-1990),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全國政協常委。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經典,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酷愛《中國哲學史》盤點韓國女總統樸槿惠愛看的中文書
    作為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樸槿惠說,父母的遇刺家庭的變故,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在絕望中,她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其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幫她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下面,讀書頻道就為您一一介紹這位喜歡中國哲學的韓國女總統最喜的中文書籍。     馮友蘭著作《中國哲學史》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對《道德經》的理解水平怎麼樣?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影響了很多人,其中最知名的恐怕要數前韓國總統樸槿惠了。對於一個愛讀書的人而言,能把一本書列為其讀書之最,肯定有它的道理。2005年以前,我讀過《中國哲學簡史》2遍,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說,一直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現在看來,他的這四境界說,也沒什麼特別的高深,我個人估計民間早就有人總結過,只不過是因為這個表達方式因為馮友蘭而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