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天津租界照舊,英國、日本、德國租界與利順德飯店

2020-12-17 歷史舊影

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李鴻章的主持下,經與有關方面議定,決定建開啟式鐵橋,以解決水陸兩方面的交通問題,並請英國技師設計。該橋命名為「金華橋」,成為天津第一座懸臂式可開啟式的西式鐵浮橋,天津人俗稱之為「老鐵橋」。圖為大胡同金華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國駐華公使紳柯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照會,藉口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迫日還遼(東半島)」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與英、法等國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飭令天津海關道同駐津德國領事商談劃定租界事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特一區)。圖為德租界。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後,俄國先強佔,然後再和清政府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九日籤訂了《天津租界條款》,正式劃定俄租界。劃定的俄租界,除已侵佔的老龍頭車站迤西的一大片土地外,又由車站沿海河向南擴展到大直沽以南的田莊。1924年8月6日,新成立的蘇聯政府正式還給北洋民國政府。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三區(特三區)。圖為俄租界。

1861年6月2日,法國政府和清政府籤定《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地條款》,劃定法國租界,在英租界北鄰確定了位置,面積為439畝。1870年6月發生了天津教案,外國僑民紛紛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開發經營。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同意放棄在華租界。1945年天津法租界被國民政府正式收回。圖為法租界。

海河風景。

天津利順德飯店是全國酒店業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863年,迄今已擁有140多年的歷史了,成為天津乃至中國近代史的見證。改造後的利順德飯店回復英式建築風格,木質長廊、雕花拱窗、花園中庭,同時還新建了全國第一家酒店博物館,珍藏了飯店歷史上珍貴的文物史料。圖為利順德飯店。

1896年7月21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籤訂《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8年8月29日,根據《中日通商行船條約》,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籤訂《天津日本租界協議書及附屬議定書》,劃定日本租界,南臨法租界,西北與老天津城相望。1860年代英法在天津開闢租界時,避開了這片不易開發的地區。1903年以後,進行了浩大的填築工程。圖為日租界。

1904年,英租界董事會董事長德璀琳發起興建天津英國俱樂部,座落在英租界維多利亞道(今和平區解放北路201號)。俱樂部為2層建築,紅磚砌築,棕紅色鐵皮屋頂,大樓正面附牆立有十餘根細長的愛奧尼亞柱式。內部有網球、撞球、舞廳、酒吧、餐廳、浴室等設施,設施豪華,為天津英僑上流社會社交場所。圖為英國俱樂部。

相關焦點

  • 天津歷史博物館圖片一組,晚清英國日本租界的繁榮
    近日有幸參觀了天津歷史博物館,看到了很多英國日本租界的東西,就知道一百多年前英日租界的繁榮,以及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壓迫。
  • ...老字號——利順德飯店 Tianjin Time-honored Brand:Astor Hotel
    【1924年的奧的斯電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天津被迫開為通商口岸,英國也乘機劃定了東至海河,西至今大沽路,北至今營口道,南至今彰德道,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英租界原訂租界。1861年4月,英國基督教聖道堂傳教士殷森德和司託孟從上海來到天津。第二年,殷森德與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柏亨利在天津城裡建起了倉門口教堂。不久之後,因為殷森德與大鹽商張錦文相識,並得到了他的巨額資助,所以殷森德被吸收為英租界董事會的董事。
  • 天津百年利順德升級五星 改擴建盡顯英式風格(圖)
    其中,有著百年歷史的利順德飯店將恢復1886年時的原有風貌,並定位於具有英式風格的世界歷史遺產酒店,預計今年10月改擴建工作完成。   百年利順德已停業  昨日,記者來到利順德飯店,它已經停業。少有的「沉寂」,讓海河邊這座百年老飯店散發出更加濃鬱的滄桑味道。
  • 「網信文化」近代街巷之英國租界 Streets Built In Modern Times...
    【19世紀末的利順德飯店】天津英租界由原訂租界及三次擴張租界組成,基本相當於今天東至海河,南沿馬場道至佟樓,西至西康路營口道是英、法租界最早的一段界線,19世紀末被稱為「寶士徒道」。與之平行的大同道,因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英國駐津領事館而得名「領事道」。天津早期四大洋行之一的怡和洋行位於河壩大堤與今天大連道的交會處,大連道也因此被稱為「怡和道」。
  • 英國怎麼歸還7個英租界?1927年1月7日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租界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一十八期】(歷史系列第694講)1927年1月7日:中國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由於歷史原因,英國在中國的7個港口城市設有租界,分別是上海英租界、廈門英租界、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和廣州英租界。
  • 天津小洋樓「變形記」
    天津利順德大飯店夜景。酒店方提供照片新華社天津2月12日電(記者王暉)深棕色的陽臺、青磚壘砌的配樓,木質的轉門伴隨咿咿呀呀的扭轉聲依舊為客人敞開。走進大廳裡,油燈造型的壁燈閃閃發亮,精緻的手工地毯上,雕花歐式沙發、三角鋼琴擺放得錯落有致。
  •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歐美租界是怎樣的存在?
    租界當局在抗戰前期一直與日本侵略軍保持著互不幹涉的默契,直到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本與英美成為敵國,中立政策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上海租界又將迎來什麼樣的變化?其中又以上海租界的地位最為緊要。一方面是由於上海本身處於長江入海口的優越位置,另一方面上海租界是在黃浦江邊從頭建起的一座新城,周圍數十裡內均是空閒的平地,清廷對其的制約因素甚小。1843年11月,首任英國駐上海領事來到上海縣,上海正式宣布開埠。1845年11月,《上海土地章程》告示於眾,標誌著上海租界成立。
  • 天津「小白樓」究竟在哪? 天津人進來看一看
    當時紫竹林地區飯店林立,除了外國人開的西餐館外,還有特別受江浙閩廣一帶客人青睞的番菜館,經營清淡菜餚,且還會提供洋酒、飲料和紙菸。當時最有名的要屬同順德、華眾會、裕泰、利順德、第一樓和鴻春樓了。當時,夏曾佑等文人墨客經常進出這些場所,少有到老城就餐的記錄。可以推測,小白樓很有可能是一個西餐館。位置大致在先農裡一代當年,小白樓不但存在,而且還是集吃、住、玩於一體的娛樂場所。
  • 天津利順德大飯店有一座博物館,門票50元,竟然能穿越157年
    您聽過「近代中國看天津,近代天津看利順德」這句話嗎?話說利順德只是一家酒店,它怎會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和評價?這一次我慕名而來,除了揭開了以上問題的謎底以外,似乎還歷經了一個半世紀的「時空穿越」,並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利順德是誰?
  • 在天津,聽相聲,吃狗不理包子,住利順德大飯店也是一種別樣體驗
    在天津玩,就得玩點天津特色,去天津第一個就得體驗相聲,作為北方曲藝的鍊金石,當今在臺上的相聲名家、大腕們,哪個不是在天津經受了檢驗,才能走向全國的。天津大部分的相聲園子價格挺親民的,而且因為天津本地的觀眾水平高,相聲園子的水平也是夠夠的,而且是經過長期競爭的。
  • 天津有個百年景點,璀璨奪目,津門明珠,仿若穿梭於時空隧道!
    歷史悠久的利順德是天津開埠以來的一個側面反映。深度了解之後,肯定會更喜歡天津這個地方。 走進利順德,瞬間穿越回一百五十年前,根據歷史記載,1888年利順德飯店就有一臺自己的發電機,成為了中國最早使用電燈照明的飯店,就連中國最早的有線電話機交換機也是在利順德飯店最先使用的
  • 隱藏在天津港內的這家飯店,「來頭」頗大,天津利順德大飯店
    小編寫了這麼多關於景點的介紹,還沒有一個飯店可以被稱為景點的,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天津的利順德大飯店了,這別看它是一個飯店,可是我們國家三星級景區,這個飯店也是四星級酒店,非常的具有知名度。由於飯店內的裝修比較豪華,飯菜也比較好吃,所以每年都會吸引很多國內國外的遊客前去品嘗,就是這麼一個美好的飯店,是什麼成為我們國家景點並流傳至今的呢,據我所知,天津利德盛大飯店的歷史,可是非常悠久的,並不是我們近幾年來才建造的,那麼不了解不要緊,今天就跟隨小編的步伐,讓我們來一起探究一下天津的利順德大飯店。
  • 中國最早的酒店博物館,見證天津近代歷史,有157年之久
    在天津就有這麼一家歷史悠久的酒店,叫做利順德大飯店,如果你選擇住在這裡,就可以免費參觀酒店內的利順德博物館。如果你是慕名來參觀這座博物館的,需要另外購買50元/人的門票。 不了解天津利順德的小夥伴可能還不知道,這座飯店建於1863年,距今已經有長達157年的歷史了,已經入選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建築本身來看就已經極具看點了。它是中國第一座涉外飯店,仍保留著英國古典建築的風格和歐洲中世紀的田園鄉間建築的特點,是天津市租界風貌獨具特色的代表建築。
  • 帶你看天津20棟最美老建築!
    教堂用地是1893年英租界工部局捐贈的,用了10年時間才正式落成。安裡甘教堂在歷史上有「天津的英國教會」之稱。唯一遺憾的是這座教堂暫不對外開放。 1945年,中國政府正式收回,現為天津是總醫院圖書館。
  • 你知道民國時期天津的四大飯店嗎?
    眾所周知,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在近代史上佔據一席之地,與上海齊名,各種國內先進的設施、新鮮玩意兒在這裡應有盡有,服務業水平也是數一數二的。當然這些都是為上層人士享受的。今天來說一說民國時期的四大飯店。1931年8月,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妃文繡離家出走後住在國民飯店,與「皇上」打起了離婚官司。1933年,著名愛國將領吉鴻昌在國民飯店38號房間遇刺後被捕罹難。利順德大飯店坐落於海河西岸,位於和平區臺兒莊路33號。始建於1863年,為國內最老的國際性飯店之一。創辦人系英國聖道堂牧師約翰-殷森德。
  • 七個英租界之一,鎮江除金山寺之外的旅遊勝地,夜景讓你好看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一次戰敗後,被迫與英國籤訂了《中英天津條約》,鎮江被闢為通商口岸。1861年2月23日,鎮江知府師榮光與英國參贊巴夏禮訂立開闢鎮江英租界的約章。確定將距離鎮江西門約5華裡遠的,一塊毀於太平天國徵戰的空地租給英國人:這塊地基南到銀山門、雲臺山,北到江邊,西到小碼頭,東到公估巷(鎮屏山)。
  • 【爐邊閒話】租界那些事兒 《一部近代史 半部是上海》系列 之二
    這是因為1937年中國跟日本開戰,公共租界擔心中國人打進去,乾脆就把租界裡居住的日本人劃了出去,劃到蘇州河以北那一帶,就是今天閘北區四行倉庫那裡,然後告訴中日兩國:你們要打就在那兒打,千萬別打到公共租界裡來! 有些作者出於誤解以訛傳訛,把這一塊稱為「日租界」,其實是不確切的。
  • 【枉言 | 攝影】天津的網紅勝地
    1902年,義大利任命一個叫費洛梯(filete)的海軍陸戰隊的中尉做項目經理,負責意租界的規化和建設,就這麼一個機會,一個普通的義大利人永遠地載入了天津的歷史。在租界建設過程中,以馬可波羅廣場為中心建造了完整的道路網及完備的公用設施,建造房屋要求以義大利花園別墅為主,並嚴格規定沿街建築不許雷同。
  • 無印良品稱「法租界」,引網友不滿:醒醒,上海沒租界了
    1860年,法租界第一次擴界,面積增長到1124畝。1869年,駐華各關係國公使同時批准了法國的《公董局組織章程》以及英美的《土地章程》,法租界的獨立地位正式得到確認。1882年的法租界全圖,此時法租界已經完成第一次擴界,北界洋涇浜以北的英美租界也已合併為公共租界1900年時公共租界已經完成了兩次擴界,總面積達到三萬餘畝(22平方千米)。
  • 中國曾在外國建立租界,時間極為短暫,卻留下一樣東西,享譽世界
    英國、法國、德國等等西方帝國,都像餓狼盯著這樣一塊肥肉。紛紛在中國土地上搶佔地盤,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租界」。這個在很多清末題材的電視劇裡看到,這些租界不允許中國人進入的,除非是那些有錢又諂媚的所謂望族或者官員。看到這,真是對晚清政府失望,簡直就快成了西方列強的玩偶了。但就是這種局面下,晚清政府竟然也在別國建立租界,而且這一設置還不得了,居然還建立了三個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