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多年前天津租界照舊,英國、日本、德國租界與利順德飯店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國駐華公使紳柯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照會,藉口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迫日還遼(東半島)」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與英、法等國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飭令天津海關道同駐津德國領事商談劃定租界事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特一區)。圖為德租界。
-
天津歷史博物館:中華百年看天津
"中華百年看天津"位於天津博物館三層,是最重要的基本陳列之一。主要展示了自鴉片戰爭到共和國成立這歷盡滄桑的百年歷史。入口處巨大的船錨塑像象徵著天津是一個港口城市,雕塑細節滿分,上面鑲嵌著很多貝殼,看起來相當逼真。
-
英國怎麼歸還7個英租界?1927年1月7日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租界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一十八期】(歷史系列第694講)1927年1月7日:中國國民政府接管漢口、九江的英國租界。由於歷史原因,英國在中國的7個港口城市設有租界,分別是上海英租界、廈門英租界、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和廣州英租界。這些租界中,英國人比較重視的是上海、天津以及廣州英租界,分別位於中國的東部、中部和南部。最小的是廈門英租界,僅有24畝。這點點大的地方,勉強容納了和記洋行、德記洋行、太古洋行等商行,類似於今天的商業街。
-
中國曾在外國建立租界,時間極為短暫,卻留下一樣東西,享譽世界
晚清的中國,就像是病入膏肓的老人,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中國地大物博,可利用資源還是很多。英國、法國、德國等等西方帝國,都像餓狼盯著這樣一塊肥肉。紛紛在中國土地上搶佔地盤,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租界」。這個在很多清末題材的電視劇裡看到,這些租界不允許中國人進入的,除非是那些有錢又諂媚的所謂望族或者官員。看到這,真是對晚清政府失望,簡直就快成了西方列強的玩偶了。但就是這種局面下,晚清政府竟然也在別國建立租界,而且這一設置還不得了,居然還建立了三個租界。這怎麼說?這得從歷史說起。話說,清政府雖懦弱,但也會效仿。
-
中國最早的酒店博物館,見證天津近代歷史,有157年之久
但是……住酒店的時候裡面還有一座博物館可以參觀,我想大多數遊客都是喜聞樂見的。在天津就有這麼一家歷史悠久的酒店,叫做利順德大飯店,如果你選擇住在這裡,就可以免費參觀酒店內的利順德博物館。如果你是慕名來參觀這座博物館的,需要另外購買50元/人的門票。
-
「網信文化」近代街巷之英國租界 Streets Built In Modern Times...
在《南京條約》籤訂後的半個多世紀裡,東西方列強在中國的通商口岸先後開闢了近三十處租界,成為了外國僑民居留、貿易的「國中之國」。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天津被迫開為通商口岸,英、美、法三國率先脅迫清政府將海河西岸的紫竹林一帶劃為租界,從此拉開了天津近代歷史的序幕。
-
七個英租界之一,鎮江除金山寺之外的旅遊勝地,夜景讓你好看
是一組五幢房子串聯而成的建築群,有一個算不上賣點的賣點:建築組合依著山勢攀援而上;在成片修整得十分亮眼的綠化帶之間步步登高,一步一景。站在領事館的最高處,你可以感受一下當年英國人俯瞰整個鎮江市景的氣勢。其實,鎮江最不缺的就是山,依山而建也不算稀奇。想來,英領事館如此設計,一則:外國人浪漫的氣質;其二,位於高坡之上,安全多一層保障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
上海百年租界: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歐美租界是怎樣的存在?
▲清朝時,松江府治下有七個縣,上海縣只是其中之一,各方面都不算出色晚清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租界在中國遍地開花,總共有九座城市先後設有二十七塊租界。大量人口遷入租界及周邊地區,助推租界繁榮的同時,也使上海縣城之外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了城內,縣治的存在不再合乎時宜。1927年,由於上海的地位日漸提升,國民政府升格為上海縣(連同租界)為上海特別市,與南京、北平、重慶等幾個特別市(類似於直轄市)並列,這是上海首次獲得如此高的政治地位。次年初,租界被宣布為上海的特別區。1930年上海特別市又改名為上海市。
-
天津郵政博物館,歐式的洋樓,恍如城堡
天津郵政博物館,歐式的洋樓,恍如城堡解放北路上有一幢青灰色古典歐式洋樓,正門上方掛著範增題寫的天津郵政博物館匾額。這是一幢方方正正的老建築,樓角有通往二樓的戶外樓梯,配上青灰色磚牆,看上去恍如城堡。博物館裡展示著秦漢時期的車轍石、唐代磚畫、清代大龍郵票、中華郵政運郵馬車等文物,還陳列著不同歷史時期與郵政有關的通告、通令、公函、近代郵政創辦的英文檔案等資料。中國第一個郵政代辦機構、第一部郵政規章、第一條郵路、第一張郵政資費表,第一套郵票都誕生於天津。天津到迪化,也就是今天的烏魯木齊,當年是世界上最長的陸路郵路。京津空運事郵是中國第一次航空郵運。
-
上海歷史博物館有幅油畫,畫的內容有意思,市民們為何圍在路燈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上海歷史博物館不僅是上海的地理標誌,也是上海近代歷史的見證者,它自1954年籌建以來,便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也接受了大量的文物捐贈。1984年5月,上海歷史博物館第一次對外開放,吸引了數百萬市民前往參觀遊覽。
-
天津博物館歷史沿革
天津淪陷後,1937年8月,日軍強佔河北博物院院址,並將文物洗劫一空。剩餘的極少部分文物由院長姚彤章等人運至市立美術館,並在美術館內成立辦事處。1941年1月,河北博物院更名為天津特別市立博物院,館址位於河北區宙緯路。 日本投降後,1945年12月,天津特別市立博物院改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博物館。
-
帶你看天津20棟最美老建築!
教堂用地是1893年英租界工部局捐贈的,用了10年時間才正式落成。安裡甘教堂在歷史上有「天津的英國教會」之稱。唯一遺憾的是這座教堂暫不對外開放。 1945年,中國政府正式收回,現為天津是總醫院圖書館。
-
沙面,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小島,是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
沙面沿海,這樣一座小島就和「碼頭」的作用一樣,在歷史上是中國很重要的通商口岸和遊覽地。鴉片戰爭後,淪為了英國和法國的租界。在沙面,之前有十多個國家設立了領事館,還有銀行、洋行、會所等等。可以說,沙面經歷了廣州近代的變革,留下了很多偉人的足跡,沙面已經成為了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
-
達課堂看電影學歷史:看懂《八佰》需要了解的五個歷史背景(上)
但是,要想完全的看懂這部電影,還是需要有一些歷史知識作為背景,儘管這些知識大家都在中學學過,我還是想給大家在「複習」一下。不明所以,就不明白此中意義。1、為什麼一河之隔,兩個世界?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公共租界舊時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大城市以租借名義強迫劃定的共同管理的區域。
-
天津歷史博物館
天津歷史博物館是地方性歷史博物館,館址天津市河東區光華路四號。1952年6月在原天津第一博物館和第二博物館合併的基礎上建立,同年10月,原天津美術館併入。現有藏品10萬餘件,內含古代書畫3000餘件,代表性藏品有宋摹本《王義之乾嘔帖卷》、張弼《臨東坡詩卷》、吳慶卯《草書卷》,元代《草衣文殊圖軸》等。
-
天津地名發展的三個階段
地名是在歷史發展中不斷形成的。早在明代天津設衛建城之前,宋朝有直沽寨,元朝有海津鎮,直沽寨有什麼道路裡巷?海津鎮的管轄範圍究竟多大?因為沒有「直沽寨志」或「海津鎮志」這樣的地方志書流傳下來,所以關於那時的具體地名,均不可考。因此,天津地名研究,只能從明初建衛之後進行考察。
-
懷舊時光:有著數十年至一百年歷史的小洋樓——天津小洋樓
懷舊時光:有著數十年至一百年歷史的小洋樓——天津小洋樓【2019年11月8日(周五)天津和平區】圖文/葉子陪你去旅行>所謂小洋樓,就是天津舊租界地裡的花園住宅。天津的洋式建築,出現在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外國勢力的侵入,洋人開始在天津營造他們的新殖民地,於是他們也就開始為自己建築房屋了。天津的小洋樓幾乎都有著數十年至一百年歷史,建樓的主人們,多半已不復在,可是,有的小洋樓卻以主人們的名氣和軼事引起當代人濃厚的興趣和遐想。
-
聆聽光陰的故事——天津收音機工業歷史博物館
1860年天津開埠以來,在東西方文化的劇烈碰撞下,天津本土文化繁榮發展。廣播和收音機的普及更讓千家萬戶的津城百姓跨越劇場的束縛感受到曲藝的獨特魅力,這段時期許多曲藝大師、經典唱段在天津一夜走紅,也為天津發展成為全國的曲藝中心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
晚清的「黃賭毒」達到了怎樣的歷史高度?
)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3152,閱讀時間:約9分鐘答:說起晚清那段落後挨打的糟心歷史,比起那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戰場表現,以及一張張割地賠款的恥辱條約,同樣值得我們深深銘記的,是晚清時代三項創造了「歷史新高」的「社會業績」:黃、賭、毒。
-
日本少年的天津「生活記錄」
一個日本少年的天津記憶,也是一個日僑家族的海外生活史,讓我們得以回顧昔日歷史!《天津的日本少年》為草思社1997年版。除了戰爭末期,八木一家在北京居住過一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天津度過。其父親是一名公司職員,並且有著較高的收入,在天津的日本僑民當中屬於上層階級,正如他自己在書中所說其父親的「工資在天津可以說是一級的,確實是過著令人羨慕的幸福生活」。回憶錄主要是對其家族在天津生活的回憶,同時從一個兒童的角度,來看待這一時期天津所發生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