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閨房之事並不比現在人保守,看看古代的一些性實物展示

2021-01-15 如冰視點

在一個古代性文化展覽上,看到很多古代的性實物展,讓人感覺古代性文化並不比現代差,有很多實物,讓現代人也大開眼界。

儘管中國古代的不少統治者對民眾實行性禁錮和性封閉,但是,在中國的古代社會很多時候,人們對性愛閨房之事並未視為隱私,其實,中國在春秋戰國期間,人們對性愛閨房之事並未視為隱私,可以公開談論,甚至宮廷裡討論國家大事時也談論。

到了漢代,性便被視為男女的私事,不公開談論了,但也未視為醜事;在唐代,性風俗更為開放。

而只是到了宋代理學盛行以後,中國社會才實行了其八百年的性禁錮與性封閉,但也是禁下不禁上,表面上禁而實際上禁不住。

讓中國父母在孩子面前談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多數家長對性話題諱莫如深,相比之下,中國古代性教育卻另闢蹊徑,多用「形象化教具」,進行「暗示引導」教育方式。「嫁妝畫」和「壓箱底」就是其中的兩種。

「嫁妝畫」其實是一卷春宮畫,在女兒出嫁前,父母往往購買一兩卷「嫁妝畫」,放在嫁妝之中,隨女兒帶到夫家中去,到了新婚之夜就把「嫁妝畫」鋪在床上,「照貓畫虎」地去做。

「壓箱底」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闢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上述為比較狹義的壓箱底,實際上,壓箱底除了情趣瓷器,還包含眾多與情趣相關的物件。

壓箱底物件。

這是偷吃禁果的實物展。

夫妻性愛彩塑。

《素女經》,作者及朝代不明(漢朝之前),傳說為素女。中國古代關於房中術的性文學作品,在漢朝已經非常著名,此書在唐朝之後失傳,982年,日本人丹波康賴在他編成的《醫心方》一書中收錄了此書。

研究古代性文化書籍也比比皆是。

相關焦點

  • 【豔異錄】古代錢幣上的春宮圖,這回是真漲姿勢了!| 秘戲圖(上)
    話說回來,性的歷史我所查到的最早是出土戰國時期的文物——luo女跪地雕塑。(由於圖片太過於暴露,就不放圖了)你以為古人就是那種保守,避諱很多性話題的嗎?別人比現代好多人開放多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對閨房之事並未視為隱私,可以公開談論,甚至宮廷裡討論國家大事時也可以談論。 到了漢代,閨房之事便被視為男女的私事,不公開談論了,但也不會當作醜事。在唐代,民風更為開放。
  • 古代傳下來的閨房性愛秘笈
    當然,兩性的性交往,能否獲得性快樂和性滿足就不僅僅是性吸引力強弱的問題了,而是和雙方的感情、態度和方法有很大關係。方法問題,就是性技巧。  千百年來,一講到性技巧,不少人恥之,認為這是淫法淫方,正人君子所不為。其實,「食、色性也」。
  • 古代富貴人家的小姐們,每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都在閨房裡做啥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地位都是比較地下的,而且相對來,整個封建社會對於女性的束縛也很嚴重。尤其是自從宋朝以來,更是加上了纏足這一惡習,讓很多的女性只能夠被束縛在家裡面,想要出門去逛街那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富貴人家的小姐來說,更是鮮有出門的機會!
  • 山西廢棄的地主大院,古代千金小姐的閨房,看看是什麼樣子
    在山西,幾乎每一個村莊都有古廟、古戲臺,再不濟,也有一些清代的院落。以前去過山西很多農村,在許多古老的村莊裡都會發現廢棄的地主大院。對古代婦女的繡樓,大家都不是很好奇。現在我們來介紹一下古代千金小姐住的那棟繡樓是什麼樣子的?圖為山西北部農村地區一個荒廢的地主院落,坐北朝南一進。
  • 古代的冬天比現在冷嗎?那古人怎麼辦?
    其實不止唐朝,就連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在其詞中提到「乍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可見冬日裡的取暖問題,其實一直在古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然了,「吾廬獨破受凍」並非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局面,在冬日裡燒著「海量」炭火終日煙霧繚繞的也是大有人在,只是有這個資本的人少些罷了。古人在寒冷環境下的處境,大致如上所述,現在我們來看看古人們應對冷冬的具體手段。
  • 古代閨房頭飾收藏欣賞:美人可曾配玉梳
    收藏有時是一件傷感的事,古代閨房頭飾亦是如此,有些藏品的心思當如貓一般敏感,草長鶯飛,豪情滿懷之時,玉梳圓潤自然,清新沁人;感嘆世事無常、人生飄零的時候卻是稚澀晦暗,廖然傷情。古人對美女的標準,不外乎一頭秀麗烏黑的長髮,髮髻高聳的背後,更有每日清晨陽光雨露之中的耐心梳洗吧。古人煞是耐住性子,如此精巧細緻的玉梳在青絲間穿梭勾勒,自上而下,自前而後,一次次的如瀑飛流便是日常的全部生活吧。
  • 為什麼保守的日本人會性開放
    大家印象中,很多普通的日本人偏保守,很多都彬彬有禮,喜歡說對不起或者抱歉,因為怕給別人添麻煩,但是偏偏在性方面在東亞首屈一指,開放的很。明明受中國幾千年的影響,學習了很多思想,文字和制度,為什麼在中國談性色變,在日本卻如此開放?
  • 誰說古人不夠開放?兩千年前的中國古人,對「性」就像是蘿蔔白菜
    今天要為大家講的,則是古代的「房中術」。黃赤之道:即房中術,來源於古代先秦兩漢的閨房啟蒙教育,後被道教宗教化如《合氣釋罪三逆》等。馬王堆漢墓竹簡《合陰陽方》和《天下至道談》即是「房中術」典籍,文中談到所謂「五欲之徵」等。
  • 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是如何剪指甲的?
    可是,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們是如何修剪指甲的呢?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段子,就是提問,失去了一隻手的楊過,是如何剪指甲的,這個答案後來眾說紛紜,當然金庸也無法解釋,但是在古代,剪指甲是生活必須要做的,雖然中國古代有個觀念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指甲和頭髮是例外,是一定要剪的。
  • 古人發明的五個「奇技淫巧」,現在看來也很神奇,一些技藝已失傳
    ——《織婦詞》引言古代雖然不重視發展自然科學,但是這並不代表古人沒有創造力,相反古人在生產力並不強的情況下,還有許多代表著古人智慧結晶的產物。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古人發明的五個「奇淫技巧」。在我們現在看來也很神奇,而且一些技藝已經失傳。
  • 古人認為的四喜四悲之事,你都知道幾件
    它們都是先輩們用漫長的生活經驗堆積出來的,有的到現在仍然有著獨特的意義。古人曾經為人生總結了四大喜事和四大悲事,都很契合以前的生活環境,現在也有著一點的借鑑價值,快來看看吧。所謂人生四大喜,主要是指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關於這種說法的從處一向都有著爭議,有人說是南宋的洪邁所寫,也有的野史記載是杜甫所作。
  • 從閨閣到朝堂:本是古代小姐的閨房座具,卻成經典明式名椅!
    它的設計小巧精緻、外形纖細優雅、美若瑰玉,雖不像交椅、圈椅、官帽椅那樣出名,但也憑藉其精緻端莊的外形、文雅娟秀的氣質,躋身紅木家具八大椅子之列,是一款經典的明式家具,它就是——玫瑰椅。此外,玫瑰椅還有一種名稱曰:「小姐椅」,古代小姐閨房的御用座具,屬閨閣之物。古代女子坐在此種椅子上,必須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體現大家閨秀的教養。玫瑰椅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靠背直立於座面,大都用券口牙子或雕花板裝飾。
  • 古代沒電,古人是如何消磨時光的?別擔心,古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夜晚是最適合狂歡的時刻。而因為現在的科技還有娛樂設備都越來越發達,所以人們娛樂的方式也是種類豐富,熬夜刷劇,或者和三五知己出去宵夜,夜生活豐富多彩。那麼現代人的科技發達才能有方式來娛樂,古代沒有電,那麼晚上都做一些什麼事情來消磨時光呢?
  • 從實物到實物生態,博物館如何突破實物匱乏的「瓶頸」
    古代實物只是歷史的偶然遺存,不是任何歷史問題或歷史現象都可以用實物來反映,也不是任何歷史問題或歷史現象都有恰當的實物來表現,這是導致博物館陳列實物匱缺的根本原因。 相較於歷史類陳列,紀念類陳列實物匱缺的境況更為窘迫,這是由其所展示對象的特殊性決定的。
  • 俗語「勸賭不勸嫖」的下半句,99%的人沒聽過,彰顯古人處世之道
    估計99%的人沒聽過哦!從字面意思來看,「勸賭不勸嫖」就是勸人戒賭但不勸人去嫖。如此匪夷所思的話,讓很多人聞後不解。因為在多數人的眼裡,賭和嫖都是不能沾的,若是沾上一樣,就有可能會落得個身敗名裂或者是萬劫不復的下場。那麼這樣淺顯的道理,古人會不懂嗎?為什麼在勸人戒賭的時候,卻不勸人戒嫖呢?事實上,這裡面還有傳統思想在作祟。
  • 古人是如何計時的?古代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
    國學晚自習◆ ◆ ◆ ◆ ◆國學知識古代一個時辰等於現在2個小時,但古代的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嗎?「三更夜半」是現在的幾點?「彈指」、「瞬息」、「一念」、「剎那」,它們之間如何換算?來,漲知識,收藏吧!時辰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
  • 在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看看古人的消費水平
    作為古代貨幣的一種,它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直到清朝割地賠款時都是用的銀子。雖然我們在影視作品中見到銀子,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銀子可以換多少錢。就拿一兩銀子來說,人們不知道它放在現代值多少錢。換到現代,在酒樓打工的人怎麼著也要3500左右。粗略的計算一下,明朝時期的一兩銀子,等同於現在的15000左右。到了清朝就開始下滑了,銀子貶值,中後期,一兩銀子也就換百斤大米吃。如果換算成現代人民幣的花,也就是值300塊錢左右。
  • 古代沒銀行轉帳,皇帝如何給各地官員發工資?古人智慧讓人佩服
    如今的生活當中,基本上一個工作單位,都是以月結的方式,將工資發放到員工的帳戶當中,這不由得也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畢竟古代是沒有銀行的,那麼皇帝又是如何給全國各地官員發放工資的呢?看完就會發現,古人的智慧也是讓人佩服。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沒有什麼拼音,為什麼漢字卻能夠一直的延續下來,古人們究竟是怎樣識文斷字的呢?據說中國人學習拼音的歷史還是民國時期,當時的梁啓超等人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這才發明了漢語拼音的雛形,後來更是經過盧戇章的幾次修訂,這才在1918年的時候正式的公布了出來。也正是說現如今我們學習的漢語拼音最多也不過是數百年的時間。不過古人究竟是怎樣傳授的呢?
  • 古代也有運動會?論古人動起來的N種方式!
    所以,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回到古代,看看千年前古人的運動風採吧! 首先,在閱讀史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關於古代運動種類的記錄都是比較豐富的,有關運動賽事的記載就有秦朝的田徑運動會、北魏射箭運動會、北宋蹴鞠運動會和清朝冰上運動會……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能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