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松梅(雲南省中醫醫院藥學部)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古醫學術界,每種藥材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效用,而將幾種藥材搭配起來使用,會有更好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桑白皮和地骨皮的配伍。
桑白皮
桑白皮就是桑科植物桑的乾燥根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別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分布於全國各地。入藥部位就是根皮了。味甘、辛,性寒。歸肺、脾經。可以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肺熱喘,咳痰水飲停肺,脹滿喘急,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其實桑白皮還有很多的功效,比如說在月經期間,上火了,又不想在月經期間吃藥,這時候可以吃一些桑白皮,把它熬成水之後,當水喝下去,可以有效去除上火症狀。
桑白皮說白了就是桑根白皮,取一塊桑樹根,然後將它外面的黃皮去掉而剩下的那塊白皮。一般生長時間越長的老桑樹效果就越好,桑白皮水煎喝了可以消腫,用它洗頭就可以去掉頭皮屑,阻止脫髮產生。如果是脫髮,可以將四兩左右桑白皮放入1000克水中煎煮三十分鐘,裡面放上兩勺醋,水開後放置溫度正好時洗髮,每天洗一次,可以選擇晚上洗髮,當時不要用清水衝洗,第二天用清水洗髮一次可以洗去醋味,從事一天的工作,晚上回來再洗,連續洗一個星期左右即可。
如果頭皮屑比較嚴重,可以將四兩左右桑白皮放入1000克水中煮三十分鐘,不用放醋,然後放到溫度不燙頭皮的時候浸發洗髮,每天洗一次,一般連續一星期。
在用桑白皮洗髮的過程中,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期間不用洗髮水,也不吃特別油膩的東西,保持好的心態和作息,就能夠讓桑白皮發揮最好的效果。
還有很多的準媽媽在懷孕的期間都會出現高血壓的症狀,但是不能吃降壓藥,因為對孩子有影響,這時候可以用桑白皮把它煮成水當水喝,能有效改善懷孕期間高血壓的症狀。
地骨皮
地骨皮大家聽著耳生,但要是提起它的別名你就會說:「哦,原來是它。」
地骨皮別名枸杞皮,也就是枸杞的根皮。性寒,味甘。歸肺經、肝經、腎經。涼血除蒸、清肺降火。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地骨皮有治療陰虛潮熱的作用,煩熱、口燥咽幹、舌紅少苔,可以買一點地骨皮來煎服,有很好的效果,非常適合嘴巴乾澀,疲乏勞累的人群。
對於家裡面的兒童,由於肺熱而導致的反覆咳嗽,就可以食用地骨皮來減輕症狀。由於一些人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出現了肺熱咳嗽可以使用地骨皮來食用。
一些人容易出現咳血的症狀,可能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他們都可以使用地骨皮。當然,循環系統疾病、外傷等疾病都可能導致咳血,此時地骨皮就是比較好的藥品了。
地骨皮治療盜汗,這是它可以清虛熱的功能決定的。地骨皮善於清肺熱,所以肺熱咳嗽的人,用它合適。地骨皮能夠涼血,所以因為血熱妄行而導致出血的人,可以用它來止血。當然,地骨皮可以用於治療內熱消渴(即糖尿病)。其實,地骨皮治療消渴,在古代是有先例的,比如說《醫心方》裡面的枸杞湯,就是用地骨皮、石膏、小麥來配伍。《聖濟總錄》裡面的地骨皮飲,就是用地骨皮和天花粉、蘆根、麥冬來同用。
地骨皮有清熱滋陰的作用,本為根,甘淡而寒,專入陰分,能夠益陰瀉火,因此是治療消渴病的「尖兵」。另外,現代藥理學對地骨皮的研究也發現,地骨皮水煎液給家兔灌胃,出現了顯著的血糖下降。它對胰島β細胞的形態結構損害,也有一定的減輕作用。可見,地骨皮降血糖是千真萬確了。
但是,地骨皮性味寒涼。所以外感風寒發熱的人,脾胃虛寒容易腹瀉人,不能用。而且和現代正規用藥控制血糖相比,中藥地骨皮降糖,也只能作為輔助手段。病情複雜的糖尿病人,需綜合治療,單用地骨皮未必適宜。
桑白皮和地骨皮的CP
中藥瀉白散
將地骨皮、桑白皮各(30克),炙甘草(3克),粳米(15克)四味藥磨成或砸成碎粒,然後用150毫升水煎煮,至剩下100毫升藥湯即可。飯前服用。一劑藥煎兩遍,將湯合在一起,一日內分兩次服完。病癒立即停藥。
為什麼是研成碎粒,不是研成粉末;是湯劑,不是衝劑?
桑白皮是辛涼解表藥,不能長時間煎服,否則會揮發失效。磨成碎粒,容易在短時間內將有效成分溶入水中。
製成粉末衝劑不是更能利用藥物的有效成分嗎?
不行,藥量太大,如果是小孩子服用就很困難。
桑白皮、地骨皮合用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1.肺熱咳嗽、氣逆作喘、痰吐粘稠、身熱口渴等症(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合併感染等均可選用);
2.風溫咳嗽,午後發熱,或低熱不退者;
3.水腫,以面目腫甚、小便不利者;
4.肺癆(肺結核)乾咳;
5.鼻衄。
常用量
桑白皮6-10克,地骨皮10-15克。
本文僅做科普,藥品具體用法用量還請諮詢身邊的醫生
知識延展
關於瀉白散的故事
桑白皮、地骨皮配伍使用,出自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據說,宋朝名醫錢乙用黃土湯治好了太子的病後,得到了宋神宗的重用,成了太醫局的局丞。這件事對太醫們的震動很大。當時的太醫,一般都是名醫的後代,但是相當一部分人不再努力進取,變得平庸了。他們得知錢乙出自寒門,很不服氣。一天,一位高官的小兒子患了肺熱症,邀請錢乙看病。一位太醫說是要「討教」,跟著錢乙去了。在此之前,幾名醫生給孩子用了大量的涼性藥物,治了一個月不但無效而且更重了。錢乙診病後,開了有厚樸、陳皮在內的一服藥。跟來的太醫就開始「討教」了:「孩子明明是熱症,怎麼開溫補藥呢?」高官一聽,也跟著「討教」:「你這藥方有誤吧?」錢乙說:「先前的醫生開的是大寒藥物,涼過了頭,傷了孩子的脾胃,結果舊病未除,又添新病。現在要先給孩子溫補脾胃,等孩子能吃飯了,我再給他清肺熱。」
孩子吃了幾服藥,胃口好轉,能吃飯了,錢乙這才開始用自己研製的「瀉白散」給孩子清除肺熱。
錢乙治好了那位高官兒子的病後,許多太醫信服了。以後隨著他醫治小兒疑難雜症的例數越多,名氣也越大。但是,新的矛盾又產生了:人們都直奔錢乙而來,其他太醫被冷落了。於是錢乙感到自己在太醫局這個小範圍內很孤立。此外,他是太醫局負責人之一,大量行政事務纏身。漸漸地,他招架不住了。幾年後,他 「告病還鄉」,回山東鄆城去了。
責任編輯丨馬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