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新生兒的降臨,都伴隨著父母對他們最大的期許,盼望著他們能夠長大成才,帶過娃的家長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是很難帶的,尤其是三歲以後的小孩,動不動就會成為拆家的「熊孩子」。
但也有這樣一句話: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究竟是真是假呢?
倩倩的兒子小明上小學三年級,由於平時自己工作比較忙,照顧孩子的重擔,就交到了奶奶手裡,但是倩倩平時總聽婆婆抱怨:小明愛「拆家」。
家裡的鬧鐘、手錶甚至電視都被小明禍害過,雖然孩子總會嘗試著拼裝回去,但成功的機率很小,說了好幾次不允許,但小明還是會忍不住去拆,婆婆對此十分無奈。
起初倩倩很生氣,總會訓斥小明,可後來經過反覆思考,覺得這說不定也是孩子的天賦——喜歡動手、敢於動手、擅長動手,於是給孩子報名了科技興趣班。
果然,孩子才上了沒幾天就拿了班上的「最佳發明獎」,還說將來想做科學家,興趣班的老師也和倩倩說:孩子拆東西的過程,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自我意識的增強,家長千萬不要扼殺。
第一點:鬧騰,精力旺盛
有的寶媽埋怨,孩子特別難帶,像「小猴子」一樣,成天東竄西竄,總是坐不住,愛動手動腳的小動作特別多,每天都得仔細地看著孩子就怕他摔著碰著,還有的娃愛拆東西不說,還把玩的東西到處丟,精力充沛得不行。
但其實這樣的孩子,智商會比其他的孩子更高,他們的腦子轉得比較快,身體的協調性更好,也因此父母會覺得難帶。
第二點:喜歡說話,愛頂嘴
這樣的孩子通常思維比較敏捷,口才比較好,否則在和父母頂嘴的時候,又怎麼會把父母說得啞口無言,如果你的孩子愛說話,愛和你頂嘴,不要總是生氣,可以想辦法把孩子的聰慧轉移到其他方面。
第三點:愛思考,有好奇心
如果你的孩子,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總是問東問西地,那一定是他的好奇心在作怪,玩玩具的時候,總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總是按自己的想法來,他可能創新意識比較強,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那你應該偷著樂,因為他很聰明。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比較能鬧,不聽話,有時還頂嘴、好動,或是比較叛逆,千萬不要生氣,這說明你的孩子智商比較高,非常聰明。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多數家長對愛鬧不懂事的孩子,總是生氣,嚴厲管教,其實父母沒必要對孩子過度的管教,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孩子好動其實是擁有珍貴的好奇心,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如果讓孩子自由發揮,他會創造許多讓你意想不到的事。
二、父母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淘氣能鬧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父母要正確地引導教育,比如孩子把玩具拆了,並沒有把他拼回去的意思,這時候父母要陪孩子一起把玩具恢復,激發孩子的興趣,指導督促他,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為孩子創造自我活動空間
孩子好動能鬧,那麼家長就為孩子創造一個自我活動的空間,讓他在那裡,盡情地玩耍,盡情的放飛自我,更好地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面對孩子的能鬧不聽話,家長切記不要和他生氣,不要打他訓他,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正確的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和創造力,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把「壞習慣」變成「好習慣」!
留言板話題:上面的特徵,你家娃中了幾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