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態教育改革實踐,培育未來「生態小主人」

2020-08-06 青年報

生態文明,教育為本。早在2005年,崇明就已啟動「生態崇明」地方課程體系性構建項目。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崇明的生態教育改革形成了紮實的深化改革基礎,建立起了「生態崇明」鄉土特色地方課程體系,學前教育便是其中重要一環。筆者走訪崇明區多所幼兒園,感受區域積極探索農村幼兒園特色教育模式,管窺全區持續提升保教質量,建設「生態學前教育」,打造一所所好幼兒園,培養小小「生態人」的生動畫面。

踐行生態教育理念

培育幼兒好習慣

「刀魚媽媽請你留下來吧,我們會保護好你們的!這裡的水會越來越清,你們的朋友也會越來越多……」走進虹寶幼兒園,孩子們正在上演綠色生態兒童劇《小刀魚旅行記》,講述的正是對長江刀魚進行生態保護的故事。生動的表演和誇張的動作引來陣陣喝彩,展示出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的童真感悟。據園長宋寅介紹,自2016年上海市發布《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來,崇明區堅持實施「生態+」教育戰略,幼兒園設置了「三園三街一劇場」,深受孩子喜愛的生態兒童劇應運而生。

深化生態教育改革實踐,培育未來「生態小主人」

虹寶幼兒園「崇明老家」體驗館

幼兒園還創設了極具鄉土特色的「崇明老家」體驗館,孩子在館內挑水洗菜、看灶做飯,品嘗自己動手做的農家美食;研磨染料,繪製樣式,製作用摺疊法扎染的創意T恤;聽故事、看繪本,了解候鳥在東灘安家的過程。藉助豐富的資源,老師們組織孩子參觀崇明生態科技館,去堡鎮市民公園踏青,體驗各種社會活動。大班的孩子們走進社區,做起了「護綠小天使」,展覽自己創作的環保宣傳畫,向社區居民宣傳富有童趣的垃圾分類、愛護綠化、節水節電等知識……通過豐富多樣的生態主題活動,孩子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在實踐中豐富、提高了語言、動手、合作能力,收穫滿滿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營造書香氛圍

滋潤幼兒小小心田

育英幼兒園裡, 大廳的開放式書柜上放置著各類書籍,孩子們自由選取喜歡的書。閱讀後,直接可以在身後一整面塗鴉牆上塗塗畫畫。「其實從『閱讀書寫』到『多元表徵』是幼兒園一直以來研究的課題,我們將『多元表徵』的課程內容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園長沈翠娥介紹。

孩子們早上來園時就能自由閱讀繪本,上午的學習活動中可以講編故事,午休時間可以聽老師說說聊聊,而下午個別化學習時間,則會與同伴一起演演、畫畫。孩子們沉浸在閱讀中,整個過程樂趣無限,幼兒園裡縈繞著濃濃的書香氣。即使在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期間,老師們同樣堅持開展線上系列閱讀活動,雲端攜手家長,為孩子居家閱讀與遊戲做好指引。大二班的蘇筱雨媽媽說:「閱讀活動不但啟發了孩子們的心智,而且更激發了他們對美好世界的熱愛。」

深化生態教育改革實踐,培育未來「生態小主人」

育英幼兒園「親子自製繪本」展評活動

作為一所建園近40年的「老園」,育英幼兒園曾先後被評為崇明區綠色學校、崇明區安全文明校園、巾幗文明崗、崇明區03優秀指導站及上海市科學育兒示範點等。為了滿足社區家長的需求,讓社區中更多的2-3歲的幼兒和家長在家門口享受到親子早教服務,老師們會定期開展親子早教活動,老師、孩子、家長們總是在歡聲笑語中開展親子小遊戲,收穫周邊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攜手打造生態教育高地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合興幼兒園成立於1988年,位於崇明區港沿鎮東北部。幼兒園裡的「月月演」活動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每個孩子都可以上臺表演,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鍛鍊膽量,在掌聲中獲得鼓勵與肯定,越來越自信。此外,玩陶藝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結合當地豐富的資源,幼兒園在玩沙玩水的基礎上,增加了玩泥的元素,為孩子們創設了陶藝創意坊和陶藝吧,讓孩子們每次都「嗨」到玩不夠。

家長們評價孩子們「人小本領大,小鬼愛當家」。這樣的說法,緣於幼兒園經常組織孩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原本農村的孩子多由祖輩帶養,接觸外界社會的機會少,膽小、遇到困難容易退縮。幼兒園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和社會資源,組織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小班的孩子會走進鎮上的菜市場、水果攤;中班的孩子會事先制定好購物單,用足5元錢自主購物;大班的孩子分小組外出,還會討價還價,大膽地與人交談,感受著購物、遠足的樂趣。加入志願護隊行列的家長們總是忍不住感嘆,幼兒園真正讓孩子走進了社會大課堂,體驗生活,快樂成長。

深化生態教育改革實踐,培育未來「生態小主人」

合興幼兒園陶藝活動

後記

怎樣讓孩子在幼兒園裡感到快樂、安全,獲得成長與發展,是每一所家門口的好幼兒園都在探索的目標。一所好的幼兒園,不僅需要帶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更要將科學的育兒理念深入家庭。據悉,為滿足居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2019到2021年期間,崇明區將新建、改建7所幼兒園,整體推進提升區域幼兒園辦園質量,不斷完善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體系,讓每一個孩子受益。

深化生態教育改革實踐,培育未來「生態小主人」

編輯:梁文靜

相關焦點

  • 嶽偉:構築三大體系 深化生態文明教育 | 疫後教育變革㉑
    生態文明教育是旨在培育全體國民生態文明素養,從深層上解決生態危機、建設生態文明的教育活動。從目標來看,生態文明教育旨在培養具有以平等、尊重、責任、共生為核心的生態文明思維方式、生態文明行動意願與生態文明行為能力的生態國民。
  • 用評價改革引領促進健康教育生態建設——在全省教研系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會議上的講話
    今年10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是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名義印發的第一個關於評價的文件。我們舉辦這次培訓,無疑是學習貫徹《總體方案》的實際行動,也是謀劃設計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之舉。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實踐。我們的老師、孩子、家長、社會都會圍繞著教育評價這一指揮棒轉。
  • 生態校園素質素養創新培育工程開啟 教育資源如何共享
    為全面貫徹2018全國教育工作者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做好「生態校園教學環境建設理論與實踐」課題的研究工作,推進中小學生態校園建設,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中小學生態校園行動工作委員會於2019年5月22日上午在北京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附屬小學梵谷水郡校區召開中小學素質素養創新培育工程教育資源共享課堂研討會。
  • 聚焦教育新生態 用思想照亮未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們期待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態。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教育的許多問題更加凸顯,營造教育新生態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重點。
  • 2020,或將成為我市教育生態改革元年?
    回望來路,三年間,全市教育工作者對於增值評價體系由陌生到熟悉,由懷疑到認同;三年間,艱難跋涉,排除萬難,我市增值評價由起步探索到走到全國前列;展望未來,從中央到地方,教育評價改革箭在弦上,對於先行先試者,包頭經驗或將成為評價體系改革的先導者。或許,2020,也將成為我市教育生態改革元年。
  • 高校育人:構建優良教育生態
    構建「知行合一」為特質的育人生態圍繞「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高校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的要求,認真總結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與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知行合一」的精神堅持教學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
  • A5301 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
    A5301 全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培育壯大轉型發展新動能
  • 江蘇高教學會「產教融合、協同教育新生態」雲上會議圓滿舉辦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的部署,結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與江蘇博子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博研院」)主辦的「產教融合、協同教育新生態」的雲上會議於2020年4月22日成功召開。
  • 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強勢來襲,千校共繪學校發展未來路線圖
    會議部分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的第五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以下簡稱:校長大會)為主,校長大會參會人群主要為教育局代表、中小學校長及幼兒園園長,2000+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學校發展的研究與實踐;展示部分以SmartShow為主,主要面向普、高、幼、職、培等教育全領域近百萬從業者展示2020年未來學校生態下的教育熱點內容及2021年教育新趨勢、新內容、新產品。
  • 經濟時代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如何培育?
    【本文為部分摘選,全文中國知網可查】【作者簡介】李冠傑(1981—),男,河南禹州人,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研究方向:可持續發展;李榮娟(1985-),女,陝西禮泉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李高俠、宋敏、張會珍,鹹陽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
  • 叢臺區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成果斐然
    叢臺區教體局在綠色學校創建行動中積極培育綠色校園文化,引導師生參加多種形式的校內外綠色生活主題宣傳,培養青少年學生綠色發展的責任感,養成健康向上的綠色生活方式。近期,在邯鄲市環保局、邯鄲市教育局聯合舉辦的「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系列宣傳教育活動評選中榮獲先進單位。徵文活動比賽,我區學生踴躍參加,斬獲一等獎20名、二等獎26名、三等獎57名。
  • 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強勢來襲,千校共繪學校發展未來路線圖
    會議部分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的第五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以下簡稱:校長大會)為主,校長大會參會人群主要為教育局領導、中小學校長及幼兒園園長,2000+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學校發展的研究與實踐;展示部分以SmartShow為主,主要面向普、高、幼、職、培等教育全領域近百萬從業者展示2020年未來學校生態下的教育熱點內容及2021年教育新趨勢、新內容、新產品。
  • 千餘名師生積極參與 嶗山區「我是大美嶗山小主人」完美收官
    半島網12月12日訊  記者從嶗山生態環境分局獲悉,隨著第13場現場環保主題實踐活動在張村河水務有限公司落下帷幕,由嶗山生態環境分局與區教育體育局聯合組織開展的「我是大美嶗山小主人」學習水知識、愛護水環境主題實踐活動月圓滿結束,活動先後開展了13場線下現場研學和17場線上視頻學習,來自嶗山區第四中學
  • 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主會場議程發布
    年最值得期待的基礎教育盛會——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即將拉開帷幕。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以「共同繪製學校發展『未來路線圖』」為主題,意在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精神,探究新時期學校形態變革趨勢和未來學校發展路線,更好地統籌各方優質資源、搭建政企校研融合的未來學校生態平臺,推動基礎教育創新發展。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
  • 子謙原創|廣西師範大學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直播
    顛覆與變革為創業創造了新的機會,培育多維創業生態系統的大學和學院可以在充滿挑戰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茁壯成長。以百森商學院為例,他們將創業精神作為使命的核心,並將它深深的融入到學校文化中;他們獨特的生態系統通過本地和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學術和課程的機會,以及近4.2萬名校友和朋友,延伸至全球120個國家。
  • 從生態教育到素質培育 看這所中學的「生態德育」進行時
    今天下午,「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學校展示活動」在以「生態素養的培育」為特色的青浦一中舉行。  據悉,青浦一中將特色聚焦於生態素養,將培育學生生態素養作為核心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創造美好生活」的現代生態人。學校於2016年通過評審成功進入「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第二批項目學校」。
  • 曹獻坤:深化五育並舉 培育海南學生「特色印記」
    充分發揮海南全國最好生態環境、國家南海國防重地、國家航天發射基地、瓊崖革命根據地等獨特育人優勢,省教育廳指導各地各校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海洋意識教育以及「四史」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成長。
  • 【教育評價改革筆談⑮】季誠鈞: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必將成為指導教育評價改革的總綱領。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生態為切入口,圍繞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在全國率先建立並實施縣域基礎教育生態監測發布制度,是推動《總體方案》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的有益嘗試。  首先,教育生態評價要奔著問題去。
  • 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創新
    各級各類學校的校長對於深化學校教育改革的創新探索與成果分享,對於學生發展與育人方式、信息化與智慧教育、智能時代的教師專業發展等熱門議題的探討,都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生動實踐。在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堅守如下四個原則。
  • 子謙原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學
    顛覆與變革為創業創造了新的機會,培育多維創業生態系統的大學和學院可以在充滿挑戰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茁壯成長。以百森商學院為例,他們將創業精神作為使命的核心,並將它深深的融入到學校文化中;他們獨特的生態系統通過本地和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學術和課程的機會,以及近4.2萬名校友和朋友,延伸至全球12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