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態教育到素質培育 看這所中學的「生態德育」進行時

2020-12-17 東方網

圖片說明:青浦一中校園

  東方網記者汪偉秋9月27日報導:在當下,生態,即是綠色,也是富有生機與活力、成長與發展的寫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僅是客觀必然,也是主觀使然。今天下午,「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學校展示活動」在以「生態素養的培育」為特色的青浦一中舉行。

  據悉,青浦一中將特色聚焦於生態素養,將培育學生生態素養作為核心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創造美好生活」的現代生態人。學校於2016年通過評審成功進入「上海市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第二批項目學校」。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青浦一中的生態素養培育,讓每一位師生能更主動、積極、持續踐行生態文明建設

  關心身邊大小事構建校園生態系統

  走進青浦一中的校園,就被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包圍。鬱鬱蔥蔥的樹木,各類花草隨處可見。在生態研究角,中學生們更是大膽創新,進行了「魚菜共生生態系統」及「自吸水花盆」等多種生態新嘗試。

圖片說明:中學生們在進行手工創作

  以「自吸水花盆」為例,同學們提出了將水倒入花盆內,花盆內自帶的一根棉線通過滲透吸水為土壤提供足夠多的水分的構想,並在實踐中驗證「自動吸水」會不會導致植物吸水過多「爛根」,提出此類花盆適合哪些種類的植物等等研究方向。

圖片說明:中學生們將校園內的植物做成精美的工藝品

  學生們「坐擁」優美的生態環境,同時也在不斷對其進行維護。興趣課上,同學們將學校內的花朵製作成乾花,並以藝術的形式將其做成工藝品,點綴校園。在親身的參與中,生態知識儲備更是潛移默化,為提高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培養學生生態文明行為打下了紮實基礎。

  積極調研找原因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在高三年級「垃圾分類一小步,生態文明一大步」的主題班會上,同學們紛紛出謀劃策,總結垃圾分類在推進過程中所表露出的問題,並分析解決方案。同學們發現,垃圾分類在學校開展得好,而在家中卻難以推行。

圖片說明:「垃圾分類一小步,生態文明一大步」主題班會上,一位同學正在發言

  對此,同學們以分組調研的方式,通過採訪受訪者的方式,對問題展開了分析。垃圾分類設施的缺乏、垃圾分類制度的不夠完善以及垃圾分類知識的缺乏成為了垃圾分類在家中推進緩慢的主要原因。

圖片說明:同學們就垃圾分類問題展開積極討論

  同學們結合垃圾分類在學校內推廣的成功經驗,總結出從被迫分類到養成習慣再到積極分類的生態構建過程。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進,同學們也越發認識到垃圾分類在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方面的顯著優勢。

圖片說明:校園內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

  青浦一中從「生態德育」目標出發,開發了「生態德育」系列課程,又發動全體師生編制了《校園生態行為準則》,在校園內營造了良好的弘揚生態道德、倡導生態行為的氛圍。在此基礎上,學生走到鄉村,走上街頭,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開展垃圾分類、環保稅開徵、節能減排等公益宣傳活動,近三年來,參與人次達21000多。從校內到校外,由知識到實踐,從學習者轉為傳授者,學生正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踐行者、推廣者。

相關焦點

  • 生態校園素質素養創新培育工程開啟 教育資源如何共享
    為全面貫徹2018全國教育工作者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做好「生態校園教學環境建設理論與實踐」課題的研究工作,推進中小學生態校園建設,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中小學生態校園行動工作委員會於2019年5月22日上午在北京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附屬小學梵谷水郡校區召開中小學素質素養創新培育工程教育資源共享課堂研討會。
  • 經濟時代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如何培育?
    【關鍵詞】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培育生態文明意識是指在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方面關係時所形成的,能夠提前思考人類活動與自然關係、妥善處理人類活動與自然矛盾,積極總結人類活動與自然規律的思想、觀念、態度、價值、心理等。
  • 深化生態教育改革實踐,培育未來「生態小主人」
    生態文明,教育為本。早在2005年,崇明就已啟動「生態崇明」地方課程體系性構建項目。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崇明的生態教育改革形成了紮實的深化改革基礎,建立起了「生態崇明」鄉土特色地方課程體系,學前教育便是其中重要一環。筆者走訪崇明區多所幼兒園,感受區域積極探索農村幼兒園特色教育模式,管窺全區持續提升保教質量,建設「生態學前教育」,打造一所所好幼兒園,培養小小「生態人」的生動畫面。
  • 高校育人:構建優良教育生態
    在這一背景下,全國高校都應積極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大力探索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效路徑,構建優良的教育生態、育人環境,以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構建優良育人生態,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舉措,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 傳說中的七一華源中學作業太多?都市報「名校行」帶你走進這所生態教育名校看真相
    七一華源派出的名師大咖團隊,現場粉碎了這些「傳說」,與家長們進行了深入交流,金句頻出:「只要地球不流浪,七一華源中學就是你永遠的希望!」「讓每個孩子到自己能到的最好位置,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當獲得「2018年IMC國際數學競賽」4位牛娃上臺,舉起3金1銀的獎牌,更是將氣氛推向了高潮。
  • 流溪中學積極創建文明校園,讓生態文明成為學校品牌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而中學生是未來生態環境的建設者。一直以來,流溪中學文明校園創建工作以生態教育為抓手,致力於培養與社會發展相匹配、具有綠色生態觀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讓學生真正擁抱綠色、享受幸福。
  • 名家看兩會:對德育和素質教育的三個希望
    記者:兩會來了,3月5日到了。您認為,學習雷鋒和德育教育如何更有效地結合?學雷鋒活動怎樣常態化?  林崇德:國家新一代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如何培養?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大課題,又是一個十分具體的題目。我對兩會的第一個希望是:以德育為先,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希望德育改革能夠深入進行,能夠從生活實踐入手,變大道理為小道理,學雷鋒是最好的內容,也是最好的一種形式。
  • 陳鳴明:生態文明教育是素質教育 綠色校園建設利於教育發展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周婷)6月17日,「規劃綠色大學創建生態校園專題研討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介紹了目前貴州省發展綠色校園的情況。「規劃綠色大學 創建生態校園專題研討會」現場據介紹,綠色校園建設是貴州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貴州省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
  • 浙江省溫州第二高級中學深植悠久文脈沃土 培育「匡國為民」人才
    近年來,溫州二高堅持走錯位發展的道路,把「辦學航標」確定為建設「人文、生態、現代化」的省一流名校。「人文」是育人氛圍和軟環境,著眼於學校歷史傳承和人格教育,著眼於人文素養的薰陶和培養,是辦學航標的內核;「生態」是育人空間和硬環境,著眼於學校地域特徵和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著眼於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現代化」則是育人手段和思維,著眼於育人手段的與時俱進,著眼於教育教學的科技化理念。
  • 思想道德教育:生態道德觀的培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些西方的先哲們開始對人和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態道德(或稱作「生態倫理」)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國思想家施韋茲「敬畏生命」的生態倫理學、萊奧波爾德的大地倫理學、卡遜的尊重自然倫理學、辛格的解放動物的倫理學、丸山竹秋的地球倫理學、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構成了和諧倫理發展鏈條上不可缺少的環節,為生態倫理學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那麼何為生態道德觀?
  • 教育讓世界同步 以素質教育打造生態系統
    山姆十年,鏈動未來,7月26日國際素質教育論壇暨山姆大叔教育集團十周年慶典在北京盛大啟幕。本次大會以「教育讓世界同步」為主題,國內外教育學者、業內專家及山姆家人齊聚一堂,共襄盛會,共探素質教育新路。會上,來自國內外的頂尖教育專家對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預測和深層次剖析。
  • 瀋陽市打造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生態
    瀋陽市打造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生態 作者: 2020-11-29 07:22   來源:瀋陽晚報   優質教育資源覆蓋84.6% 三年「零擇校」瀋陽市打造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新生態  時下,瀋陽正在圍繞12大領域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 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態道德觀培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些西方的先哲們開始對人和自然的關係進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態道德(或稱作「生態倫理」)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國思想家施韋茲「敬畏生命」的生態倫理學、萊奧波爾德的大地倫理學、卡遜的尊重自然倫理學、辛格的解放動物的倫理學、丸山竹秋的地球倫理學、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構成了和諧倫理發展鏈條上不可缺少的環節,為生態倫理學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那麼何為生態道德觀?
  • 走進北京順義一中,看看是什麼讓這所優質校「生態」如此好
    在北京城的東北角,坐落著一所聞名遐邇的優質中學,先後培養了18名國家一級運動員,1名中學生世界冠軍;200多人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它就是以建&34;為目標的北京市順義區第一中學。這所京郊學校的辦學理念很特別,主打&34;。校長李冬認為,生態文明思維應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要把生態文明思維作為育人目標的核心。
  • 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如何建立?看看教育部怎麼說
    近日,教育部就「關於設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建議」提案進行解答,快來和小研一起看看吧。 02 中厚明德集團 豐富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內容 近年來教育部先後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教基一〔2014〕4號)《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教基一〔2015〕5號)《
  • 叢臺區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成果斐然
    來源叢臺教育今年,河北省教育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 《河北省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60%以上的學校達到綠色學校創建要求,有條件的市、縣爭取達到70%。2019年10月28日,省級綠色學校叢臺區黎明小學成功舉辦邯鄲市開展「打贏藍天保衛戰 我是行動者」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啟動儀式,我區其他各學校設立分會場,同步進行。
  •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施素質教育,促全面發展
    沿溪中學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抓實常規,狠抓學校的衛生管理工作以及課間操的規範訓練,重視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和文明禮儀的教育以及紀律教育,成效明顯。大光完小注重家校結合以及班主任隊伍建設。梓山完小注重德育陣地建設,規範升旗,加強標準化隊室建設。二、扭住關鍵,著力提升我鎮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 北京順義一中:把「生態」理念滲透到校園各個角落
    A33劇場演出《雷雨》在北京城的東北角,坐落著一所聞名遐邇的優質中學,先後培養了18名國家一級運動員,1名中學生世界冠軍;200多人考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它就是以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百年名校」為目標的北京市順義區第一中學。
  • 研學與生態教育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呢?
    到2025年,基本建立&34;研學教育活動體系,綠色營地生態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全國50%以上青少年參與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提出,將依託&34;,加快普及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推進國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綠色營地建設,構建營地標準化運營體系和準入機制。以營地所在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為基礎,打造精品研學教育線路,並同步謀劃營運模式,帶動林區環境改善和百姓增收致富。
  • 北京順義一中:把「生態」理念滲透到校園各個角落
    順義一中學生課堂學生進行原漿啤酒絮凝能力試驗學生在雲南進行生態科考順義一中學生進行垃圾分類學校話劇社到A33劇場演出《雷雨》在北京城的東北角,坐落著一所聞名遐邇的優質中學這所京郊學校的辦學理念很特別,主打「生態」。校長李冬認為,生態文明思維應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要把生態文明思維作為育人目標的核心。走進順義一中,無論是教師黨建工作、學生課堂還是審美素養、校園建設,每個角落都自然地滲透著濃濃的「生態」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