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中網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網主辦的「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演講中,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由於政策調控,短期內房價不會出現暴漲。在疫情之後和外部環境壓力之下,中國經濟將回到平穩增長的趨勢性軌道上。
對於複雜宏觀經濟環境下的創投領域,連平表示,在國內外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創投或將面臨著更大的風險;但「危」和「機」往往並存,目前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未來5-10年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連平認為,未來產業投資有五大板塊值得關注:高科技板塊、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中高端消費品行業和醫療健康行業。
1、房價會暴漲嗎?
5月以來,房地產行業復甦的形勢越來越明顯:「五一」期間,商品住房銷售形勢喜人,一線城市房產成交同比上漲50%以上,
一線城市房價有所鬆動,截止5月中下旬,深圳新房單價環比上升1.9%,擺脫了自2019年10月開始的下行通道;而二手房價格大部分重點城市環比都有所回升。各地土地拍賣活躍,土地成交價款同比上升6.9%,這是自2018年12月以來首次正增長。
城市二手房出售掛牌價指數
而目前的貨幣寬鬆政策和低利率也將推動更多資金進入房地產:今年3月以來社融增速迅速攀升,從10.7%逐步躍升至3月的11.5%、4月的12%和5月的12.5%。
具體到房地產行業,在居民端,按揭貸款放款節奏明顯加快,居民部門按揭貸款利率小幅下降。在房企端,發債繼續提速,截止5月下旬,房企內地信用債累計發行316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9.1%。
經濟復甦來臨、市場熱錢多,這會導致房價再次暴漲嗎?
連平認為不太可能。
連平對投中網表示,未來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復甦,利率下降、準備金率下調,有助於房地產市場復甦,但房價會不會暴漲取決於政策。此前政策要求嚴格,政府高度重視房價上漲,因此這輪房地產周期可能不會再度出現房價暴漲。
房價不會暴漲的依據有三大政策背景:
一是去槓桿,2017年的去槓桿直到目前還存在。目前與房地產相關的居民槓桿雖然絕對值不是很高,但增長很快,這將對消費行為造成壓力,因此未來資本大規模流入房地產的可能性不大。
二是,房住不炒是始終會堅持的中長期政策,所以在房價較快上漲時,政府將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控。
三是土地制度改革。過去土地價格太高是導致房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背後原因是土地供應不足和土地定價太高,而土地供應受限於大城市控制規模的理念。而現在政策已有鬆動,供地政策方向發生變化,土地的供給將根據當地人口流入情況、需求情況而定。
在連平看來,三大政策並行之下,下半年到明年,一部分城市會出現房價上漲的壓力,但可能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
2、從「科技立國」到「科技領先」
科技引領著新一輪經濟周期,近年來,國家把科技放在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上。
在政策方面,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要求,我國要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與國家戰略長遠發展和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
在行動上,從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大基金)到去年推出的科創板,再到近期中芯國際科創板上市和大基金增資、紫光展銳獲大基金入股,都體現出國家對科技產業的扶持。
但連平認為,這樣的政策還不夠,科技產業的戰略角色應該由「科技立國」走向「科技領先」。
連平認為,「科技立國」和「科技領先」的區別在於,科技立國是國家建立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但是科技領先要走在全球的前列,比如5G技術,將帶領軍事和金融方面的發展。
要做到科技領先,連平表示,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財政支持和一體化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比如科研經費的稅收支持、吸引海外科研人員回國等。
「現在的組織形式和體制設計還不足以支撐上述目標,要採用最有效的體制設計,錢投下去要有效果、並拉動更多資金」,連平表示。
具體到行業層面,連平認為,目前有五大板塊非常值得關注:高科技板塊、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中高端消費品行業和醫療健康行業,未來數據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重要的。
3、看好中國,內需主導
近期,雖然疫情已經初步得到防控,但A股、商品行情依然波動劇烈,市場情緒依然較為悲觀。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波動,連平認為,中國經濟目前比較複雜,外部環境壓力大,導致形勢不明朗,不確定性大,使得市場上投資者心理預期壓力大,這是今年股市最大的問題。
對於目前中國的宏觀經濟環境,連平認為,短期內中國處於流動性好、結構性寬鬆的貨幣政策大環境中,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從底部回升,呈V型反轉的態勢。從長周期的來看,中國自身沒有問題,韌勁十足,但外部環境惡劣,是最大的不利因素。
因此,連平對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勢持謹慎樂觀的觀點:在疫情之後和外部環境壓力之下,中國經濟將回到平穩增長的趨勢性軌道上。
而新一輪經濟回升中,什麼又是經濟的支柱?還是此前的三駕馬車嗎?
連平認為,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依靠三駕馬車,但目前出口貢獻降低、投資撐不起來,只能更多地依靠消費。
在連平看來,目前公布的數據說明內需在中國經濟運行中佔據主導地位,在GDP總量中內需佔比最高,但國家還沒有一整套內需主導的系統性、長久的發展規劃,制度和政策層面的安排還有欠缺,需要有政策推力促使內需發揮作用。
如何通過制度變革挖掘內需?連平稱,政府或許應該通過轉移支出的方式支持居民消費。通過一個內需主導的系統性地長久地將中國增長的潛力挖掘出來,使中國真正能夠主動的促進發展,而不是自然地由宏觀經濟自身運行發展來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