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浙江大學 葉章穎教授《電解水技術頻道》裴洛偉
編輯 | 《電解水技術頻道》裴洛偉
細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是20世紀60年代最主要的感染性角膜疾病,70年代以後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迅速增多,但細菌性角膜炎仍是當前發病率和致盲率最高的感染性角膜病。
細菌性角膜炎的發展趨勢是機會感染、混合感染及耐藥菌感染不斷增多,給該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困難,必須給予高度警惕和重視。
01
細菌性角膜炎常規治療方式
局部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黴素滴眼液等,是細菌性角膜潰瘍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有研究表明,長期、大量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會造成各種眼表、角膜的損害,主要表現為角膜上皮剝脫、淚膜穩定性下降、角膜敏感性下降、角膜神經損傷等,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
臨床上也時常見到對抗生素治療反應差,潰瘍經久不愈,甚至並發角膜穿孔的病例。因此,對於細菌性角膜潰瘍的治療,在使用常規抗生素藥物的基礎上,有必要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輔以綜合治療以縮短病程,提高治癒率。
02
次氯酸滴眼治療細菌性角膜潰瘍
2019年,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眼科的王凡等進行了「0.01%次氯酸局部滴眼治療細菌性角膜潰瘍的臨床分析」。
研究者選取2018-08/12 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眼科就診的細菌性角膜潰瘍患者共60 例60 眼,隨機分為2 組,常規治療組給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療30 例30 眼,聯合用藥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0. 01%次氯酸水溶液局部滴眼,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研究表明:聯合用藥組潰瘍癒合時間明顯短於常規治療組(P =0. 005),但兩組治癒率(P=0. 643)、最佳矯正視力(P=0. 787)無差異。兩組患者出現虹膜睫狀體炎發生率無差異(P = 0. 643)。兩組均未出現角膜穿孔、角膜新生血管等併發症,聯合用藥組患者使用0. 01%次氯酸滴眼無明顯角膜刺激症狀。
聯合治療組1 例患者治療前後對比
A:治療前角膜共焦顯微鏡檢查結果,見大量急性炎症細胞浸潤,未及菌絲及阿米巴結構;B:治療前前節OCT 圖像,提示角膜浸潤深度約為中層基質;C、D:治療前裂隙燈照相,見角膜鼻側近瞳孔區類圓形潰瘍病灶,直徑約4mm,螢光素染色陽性;E、F: 治療3d 裂隙燈照相,潰瘍面積縮小,角膜水腫減輕;G、H:治療6d 裂隙燈照相,潰瘍已癒合,螢光素染色陰性。
綜上所述,次氯酸聯合用藥治療周期更短,角膜上皮癒合更快,視力恢復也更快,且未出現明顯併發症,患者未出現明顯的眼部刺激症狀,次氯酸在角膜潰瘍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03
穩定性次氯酸治療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棘阿米巴是引起人類嚴重疾病的原生動物寄生蟲。研究新的治療藥物對治療難治性寄生蟲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有關穩定次氯酸的研究表明,它對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具有快速殺滅作用,可作為棘阿米巴感染的治療劑。
土耳其阿德南·門德雷斯大學的I. YILDIZ等研究了穩定的次氯酸對棘阿米巴的影響。
Fig 不同暴露時間的HOCl對棘阿米巴的影響
研究表明:200ppm的穩定次氯酸在90分鐘時對棘阿米巴的致死率達到96%和84%(稀釋度分別為1/2和1/4)。穩定次氯酸對棘阿米巴的致死效果具有劑量和時間依賴性。
A:對照組,寄生蟲的存在形態;B:0分鐘時,1/2稀釋倍率的穩定次氯酸對棘阿米巴的影響;用臺盼藍染色的寄生蟲死亡形態;C:在相同稀釋倍率下,正在死亡的和存活的寄生蟲形態
穩定的次氯酸溶液具有較高安全性,可用於眼部感染處理。由於其在0-10min內1/2和1/4稀釋的有效特性,它可能成為一種新的治療寄生蟲及其感染的藥物。
04
次氯酸在眼睛護理中的其他應用
國外已有團隊使用次氯酸治療Boston 1 型人工角膜術後的真菌感染,取得良好效果 。聚維酮碘結膜囊消毒,可顯著減少白內障術後感染併發症,研究表明,使用次氯酸水溶液消毒,也可有效殺滅結膜囊細菌,並減少角膜上皮損傷等聚維酮碘相關眼部併發症的發生。
在眼部用藥安全性上,動物實驗表明,使用濃度為0. 01%、0. 03%、0. 1%的次氯酸水溶液局部滴眼,均未出現眼部刺激症狀 。
在美國,已經有不少以次氯酸(HClO)為主要成分的眼科護理產品。
06
文末小結
疫情發生以來,次氯酸(HClO)在物表、織物、皮膚、衛生手、空氣等方面的消毒得到了廣泛應用。2020年2月至今,新增備案次氯酸消毒液產品共計121個,新增次氯酸水發生器產品共計12個,這些數據遠超出了過去幾年內次氯酸相關產品的備案數。
但是,隨著產品的增多,產品同質化嚴重。而在美國市場,以次氯酸為主要成分的產品不斷增多,而作為眼科護理液就是其中重要的應用之一。
次氯酸(HClO)作為眼科護理液,大量的研究表明:可以治療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同時可以作為基礎的眼瞼和睫毛清潔劑,以及有效緩解乾眼症、麥粒腫和眼瞼發紅、發癢等症狀,在眼科護理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新的應用市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