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學生時代,你能想到最大的惡是什麼?
考試作弊,論文抄襲,還是酗酒打架,這些違章亂紀的行徑,其實足以讓一個學生被記過警告、留校察看甚至開除學籍。
然而如今,一名就讀於知名高校的大學生,犯下了強姦的重罪,卻獲得了留校察看的「從輕發落」,一邊是法律的無私鐵面,另一邊是學校的寬宥躲閃。
愈發魔幻的現實裡,暴露出它殘忍的遊戲規則。
01
這起校園強姦案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19年2月。
元宵節剛過不久,就讀於浙江大學建築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16級的努同學,帶著一位醉酒的女同學,走進了自己的出租屋欲行不軌。
女生察覺到異樣後,立刻反抗並打算報警,努同學慌亂收手。案發後,她又聯繫努同學稱已經報案,努同學這才到警察局自首並交代了犯案的過程。
這個案子一直拖到今年4月,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作出最終判決,由於努同學犯罪中止且有自首情節,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一年六個月。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學校終於在7月17日做出官方表態,決定給努同學以留校察看處分,觀察期為一年。
隨後,針對網絡上連連爆出其他受害者的聲音,學校也展開了後續調查。
百年名校,樹德育人,對於這樣違法犯罪的學生,依然採取包容到底的態度,不禁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而爭議的核心,就在這位努同學身上。
02
犯了強姦罪都沒被學校開除,努同學到底是何許人也?
這位努同學是一名哈薩克族學生,以少數民族身份考入浙江大學。據知情人士提供的成績單,努同學在全系128人中排名第126名。其所修讀學分和獲得成績,都遠低於該專業的平均水準,且常有掛科行為。
儘管在學業上停滯不前,努同學的課餘生活可謂風生水起,活色生香。據透露,他日常就喜歡吸菸,還經常出入酒吧,幾乎從不參加班級活動,更是從大三起就在校外租房,有女朋友還在遊戲中「撩妹」。
強姦案公之於眾後,紛紛有網友站出來爆料,稱這個努同學,是一個「糟蹋女孩子」的渣男。
一名女生在朵朵校友圈匿名爆料,之前因攝影與努同學相識,後在2019年4月的某晚,努同學帶她到清吧喝酒,酒量很好的她,只喝了一點點就完全失去了意識。再醒來的時候,已經人在酒店。她懷疑有人在她的酒中下藥並實施猥褻,但沒有證據,也就不了了之。
沒想到,努同學的風流事跡全面開花,在法院判決強姦罪後,他依然在朋友圈裡曬著自己的女朋友、畢業設計和各種美食,毫無任何異常。
心理素質這麼「強大」的努同學,難道真的有恃無恐嗎?對於違法犯罪學生作出的處分,浙大是否有失公允?
03
事實上,學校依據《浙江大學學生違紀處理辦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被判處有期徒刑被宣告緩刑的,給予留校察看或者開除學籍處分」的規定,對努同學做出了留校察看的處分,理論上是出於合規範疇。
留校察看或者開除學籍,浙大選擇了那個較輕的、比較包容的責罰。然而,巧就巧在隨後的兩天,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也發布了一條學生處分通知,責令開除兩名就讀於大四的畢業生,原因是考試作弊。
2019年12月,楊同學分別在兩門校內課程考試中,找同系同班的黃同學進行替考,經調查後兩名學生並無異議。
楊同學將於今年自哈工大畢業,而且已經被騰訊錄用,年薪30萬人民幣。由於一直在深圳實習,大四未回到學校,這兩門選修課的期末考試臨近,他嫌來回麻煩,就找黃同學替考,卻葬送了兩個人的前途。
在《哈工大(威海)學生違紀處分條例》第28條中提到,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或其他器材作弊等行為,將被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同樣是違紀,一個是作弊,而另一個是強姦,已經達到了犯罪的量刑級別。
此前,山東理工大學的範同學,因虐待流浪貓和製作、傳播、銷售虐貓視頻被開除學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季同學,因在境外社交平臺多次發表涉及南京大屠殺的不當言論,被校方予以開除學籍處分。
開除學籍,對於一個象牙塔裡的年輕人,算得上一種「終極懲罰」,這就意味著學校徹底切斷了與該名學生的聯繫,不再承認這名學生的歸屬和身份,兩者之間再無瓜葛。
那麼,浙大的「法外留情」和哈工大的「殺伐決斷」形成了鮮明對比,至於公允,人人心中有桿秤。
04
一個學生所能觸達的惡之極限,不僅突破了校規校紀,也衝撞著道德法律的底線,而最可怕的,就是在惡的苗頭出現時,沒有進行嚴格遏制和規範。
在努同學的案件被法院宣判後,其所在的建築工程學院向學校提交了申請——考慮到努某系初犯,且已強烈悔罪,並懇請獲得改正機會,以及其來自民族貧困地區,又是畢業生,學院從教育挽救民族學生出發,提請酌情從輕處分。
初犯?多名網友曝光,他儼然是一名「猥褻老手」;強烈悔罪?從判決後他的朋友圈來看,似乎活得依舊滋潤,玩樂不減;來自貧困地區?他可是在杭州西湖區租了房子,而且愛好攝影。
種種跡象表明,「教育挽救民族學生」,未必像所打的旗號那樣問心無愧。至於後續的調查能否揭開更多罪惡的真相,還是一個曖昧難明的未知數。
強姦罪,古今中外都是重罪;強姦犯,是監獄裡最為人唾棄的一種犯人;強姦的惡行,就算是罪行中止,但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又如何對得起那些無辜的受害者?
在浙江大學的校門口,有竺可楨老校長的兩個問題:
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
第二,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
本應是天之驕子,卻德不配位,讓人痛心疾首的同時,也感到世情炎涼。在最真實的罪惡面前,所有濃妝豔抹的假面,和道貌岸然的特權,也都暴露出了最醜惡的嘴臉。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