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讀本爭議背後:是普及性知識,還是避免孩子發生性行為

2021-01-11 澎湃新聞
性教育讀本爭議背後:是普及性知識,還是避免孩子發生性行為

yinlin

2017-03-10 10:16 來源:澎湃新聞

直白的性教育課程讀本讓父母們大跌眼鏡,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專家們希望傳遞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而家長們則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能遠遠避開性行為。

這幾天,一本小學生性教育書成了微博熱點。

幾天前,杭州一位媽媽發微博稱,學校通過「讀書漂流」活動,發給正在讀二年級的女兒一本性教育讀本,出現部分過於直白的詞彙,包括「陰莖」「陰道」等男女生殖器名稱。這位家長表示,自己不反對性教育,但這種直接把性教育讀本發給學生自己閱讀的方式不妥。

事實上,這本名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早在2013年,就已被北京市10所打工子弟小學作為校本課程在使用。據主編這本教材的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文利介紹,這本讀本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根據每個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安排了系統的性教育內容,以性保護為例,探索身體奧秘、保護身體隱私部位、青春期來了、認識兒童性侵犯、預防兒童性侵犯等知識和技能被安排在不同年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習的知識不斷加深。

家長:性知識很好,但最好孩子跟性無關

不過,許多家長在看了網絡上的性教育截圖後,仍然感到難以接受:「畫得太直白了,孩子看了會不會有樣學樣?給二年級的小朋友看,合適嗎?」甚至有媽媽表示:「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懂,可以保證他們不去嘗試性的話,我寧願不要性教育。」她的想法在一些父母心中頗具代表性。

實際上,即使是在很多人眼中性教育接受度比較廣的美國,性教育仍然是一個被討論和挑戰的事情。「全天下的父母似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能夠在結婚前不要發生性行為,他們擔心性教育會誘發孩子去嘗試性,或者激發出性的衝動。」曾經在美國大學學習社會學課程的媽媽蘇菲亞說。

「父母會擔心性教育讓年輕人認為發生性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避孕就可以了。社會上一直有一種擔心,認為性教育課可能會增加學生性交的機會。」蘇菲亞介紹說。

但是,性教育專家們認為,性教育是為了幫助孩子以更科學更自然地態度去面對性這件事,從而為成為更好的成人做準備。教材主編者劉文利表示,中國傳統觀念認為,性是不需要教的,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懂。其實,性是人一生成長中必須要學習的知識。北京性健康研究會理事黃莉莉表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0年出版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在小學階段就要完成所有關於生殖健康的教育,即使避孕知識也要在小學階段講完。

在美國,性教育從幼兒園一直延續到高中,內容涵蓋繁殖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內容,它的目的包括減少青少年性風險,幫助孩子建立自尊、防止性侵害、尊重不同的性文化等等。學校是否應該在性教育的課程中增加節制性慾的信息也是一個目前討論的熱點問題。

在一所公立中學任心理諮詢老師的許建軍表示:「好的性教育會告訴孩子,做愛不是一個關係中唯一快樂的方式。」或許,焦慮的父母們更喜歡聽到的是這句話。 

專家:推遲性行為,家長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青少年發展的研究中,人們發現,推遲孩子發生性行為的時間方面,家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合適的方法是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孩子,而不是靠屏蔽性知識來完成這個目標。

「性教育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絕不僅僅發生在學校。家長其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性價值觀、期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心理諮詢師許建軍說。一項來自荷蘭的研究表明:與媽媽擁有更好關係質量的少女不太可能在青春期早期發生性行為。在荷蘭進行的這個研究一共調查了2931名男孩和女孩,它以問卷的方式了解這些孩子們的性生活信息以及他們與父母的關係。整個研究的數據一共收集了2次,第一次是這些孩子12歲的時候,第二次是他們16歲的時候。結果發現,在報告與媽媽關係好的女孩中,有44%在12-16歲期間沒有發生性行為。

目前有大量研究關注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高風險性行為與糟糕的親子關係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者提醒人們,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關係,親子之間可以公開談論性的話題,孩子不會動不動被懲罰,這些因素雖然不能完全避免孩子過早發生性行為,但是,被父母關心的孩子更可能花大量精力去讀書學習、關注未來的職業目標,而不是把過早發生性關係放在人生的首位。

青少年心理諮詢師小亞則提醒父母們,家庭對孩子在性行為方面的期望是可以被孩子吸收和內化的,與其焦慮和擔心,不如從做更好的父母開始。「在和孩子聊性之前,你要先想想自己對性的看法,在你自己的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中,你擁有的是什麼樣的關係。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你才能給孩子更清晰一致的信息。」小亞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62)

相關焦點

  • 這部性教育讀本「太難了」
    家長稱學校發放的《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尺度太大,並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官相關介紹」。在爭議聲中,涉事小學收回了讀本,但也表示,性教育課程在中小學開展很有必要,將來會在合適時機繼續推進相關課程。2019年1月,網上又出現針對這套讀本的爭議,有自媒體文章指責它「宣揚同性戀」。
  • 性教育爭議,人類愚蠢的又一次示範
    先驅者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將性和生殖徹底的剝離開來,了解更多的性知識也意味著擁有人生更多的快樂,避免因為愚蠢和無知而飽受疾病的困擾,健康快樂的擁抱幸福人生。成年人暢遊在性的世界裡,享受性教育帶來的幸福,早就忘掉了在歷史上,因為性教育的缺乏,因為對於性的禁忌和羞恥感,成年人的世界充斥過多少笑話。
  • 普及性知識遭家長質疑,老師們需要系統性的支持
    這位學生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教給孩子懷孕和性別這方面的知識。老師也進行了解釋,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讓家長感到不滿。對此,許多網友表示贊成老師的做法。實際上,這位老師遇到家長的反彈,並不是孤例。幾年前,一本小學生性教育書成了微博熱點。
  • 什麼是好的性教育? 李銀河:能通過它避免婚前懷孕
    幼兒時期性教育正當時?  本次引發關注的「敏感」內容是《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二年級「身體發育」單元「人的誕生」主題中「我從哪裡來」的內容和五年級「性別與權利」單元「預防兒童性侵害」主題中的相關內容。  一些家長認為讀本中對人體生殖器官的「直呼其名」尺度過大,對尚處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普及這些性知識有些超前。
  • 性教育遇瓶頸 缺乏道德教育普及性知識危險
    性教育遇瓶頸 缺乏道德教育普及性知識危險 2004年09月13日13:21:09 新華網 鹿永建   新華網北京9月12日電 浙江省教育界自行編寫的中小學生性教材《少年心事》即將面世。性教育正在中國登堂入室,但是,關於性道德的呼聲卻沒有隨之強大起來,而是為人們無意有意之間忽略。
  • 回應性教育課本爭議 孩子性教育的意義
    近日網上的一片報導引起了很多的關注,這是一篇關於對小學的性教育課本的爭議,有一本教材《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裡面會有一些繪畫尺度比較大。內容也比較敏感,因此,引起很多家長的擔憂,他們認為這樣的教材不適合小學生,於是引起了一番的爭論。
  • 學生字典現惹爭議詞語 性教育何時能走在陽光下?
    偏偏選了一個有爭議用法的『自慰』?」  對於字典裡出現「自慰」一詞的情況,家長林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她的第一反應是有點「汙」,「但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的認知思維不同於成年人,他們應該不會聯想到什麼不堪的畫面,可能理解為『自我安慰』。不考慮第一層面的意思,這個詞寫上解釋也沒有什麼,畢竟孩子沒有性方面認知的時候,解釋了他們也不清楚是什麼。」
  • 北京醞釀中小學性教育大綱 6%高中生承認性行為
    「對性知識了解的程度上,重點高中甚至比普通高中的學生了解得要多。」  調查結果顯示,重點中學的學生在性態度上比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學生更為開放。在贊成中學生和異性「只要雙方自願就可發生性行為」、理解「一夜情」和「未婚同居」、贊成公共場所出售保險套等方面,重點高中學生的比例都要高過職業高中和普通高中。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究竟要不要給孩子普及性知識?
    今天上午,一條「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的消息登上熱搜,起因是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老師就給同學們普及了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但家長覺得自己女兒才9歲,不應該被老師講授這方面的知識。
  • 老師給九歲孩子普及性知識,引家長吐槽,性教育該從幾歲開始?
    即使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有很多家長將"性"視為洪水猛獸,對於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考慮方方面面,唯獨不談"性"。因為家長仍對這個詞帶有偏見,似乎談"性"是在汙染孩子的世界觀念,他們害怕孩子因此學壞,因此,在性教育上,家長向來保持沉默。
  • 歷時20年,性教育終於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但禁忌和爭議仍在
    2005年,她放棄美國的教職回北師大任教,主編了《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並在北京多所打工子弟學校進行性教育課程實踐。2017年,這套性教育讀本在網絡上引發巨大爭議。讀本中有關性少數群體的內容、「陰莖」「陰道」等專有名詞以及被認為「露骨」的插圖,將劉文利和她背後的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推上風口浪尖。傳統觀念中,性是一種禁忌,不可言說。
  • 小學性教育課本爭議的背後:兒童性教育如何「脫敏」?
    對此,一些家長向中新網記者表示,現在社會上性侵的新聞也很多,應該讓孩子明白如何保護自己。如果性教育作為科學知識來講,孩子就會作為科學知識來接受。現在小學高年級同學開始有一點發育,講清楚人體發育過程孩子心理就會踏實,不會嘲笑同學或者被同學嘲笑。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糟,提倡性教育刻不容緩,為何這般難
    她說是自己的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給在課堂上給孩子教授有關懷孕和性別方面的知識,還當著男生的面去說。雖然老師解釋說是因為班裡有其他老師懷孕了,有學生在問,故藉此向同學們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可是這位家長卻聽不進去,還要找校長去說。
  • 為什麼要給小學生普及性教育?
    其實,性教育不僅僅是傳授關於狹義上的「性」的知識,還包括培養對性的積極美好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建立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從而確保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福祉和尊嚴,幫助兒童青少年思考他們的行為可能會怎樣影響到自身或他人,也能使他們終身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基於這套理念,我帶領我的課題組開發了一整套小學性教育課程,出版了《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12冊)。
  • 家庭性教育:美國父母咋看待孩子初次性行為
    當孩子長大了,開始聊性或者是懂得性的時候,美國的父母也會變得痛苦無比,甚至也和我們中國的家長一樣難以啟齒,甚至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過早地發生性行為而逼近自己的孩子禁慾。但是,這種現象好象越來越少,相對於中國保守的家長來講,美國越來越多的父母們認為,坦誠地接受孩子的成長,坦誠地接受孩子的性成熟,坦誠地接受孩子們的性行為,其實是家長們應該做到的一種責任。
  • 我們該正確給孩子普及性知識
    今天和一男同事聊天時,聊起孩子性教育這個話題,雖然我們的孩子還都很小。他開玩笑說以後他兒子上初中就在書包裡備上保險套,以防到時候有小姑娘大著肚子過來認爺爺。雖然是個玩笑話,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父母談「性」變色,致使孩子們的性知識匱乏,導致很多本能避免的悲劇發生。即使在很多公立學校,性普及教育也是敷衍了事。
  • 專家:「不談性就是壞的性教育」
    偏偏選了一個有爭議用法的『自慰』?」對於字典裡出現「自慰」一詞的情況,家長林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她的第一反應是有點「汙」,「但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的認知思維不同於成年人,他們應該不會聯想到什麼不堪的畫面,可能理解為『自我安慰』。不考慮第一層面的意思,這個詞寫上解釋也沒有什麼,畢竟孩子沒有性方面認知的時候,解釋了他們也不清楚是什麼。」
  • 校方回應小學性教育課本爭議:將擇機推相關課程
    中新網北京3月7日電(呂春榮)日前,有媒體報導,杭州蕭山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在其微博上吐槽學校發放的《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稱教材尺度太大,並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關介紹」的圖片,引發網友熱議。
  • 男孩女孩性教育都要從小抓起,3個方法教你正確進行性教育
    近幾年來性侵的事件不斷曝光,家長才開始重視孩子的性教育。因為很多這種事件,明明可以避免,但是由於受害人都是小孩,他們在受到侵犯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受到了傷害,正是對這方面的無知才給兇手一次次得手的機會。
  • 別讓性教育的缺失,成為孩子一生的噩夢
    很多父母在面對性教育的時候都會選擇避而不談,甚至不僅自己不願意和孩子談,也不願意學校去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前幾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一些小學便選擇這本書作為學校性教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