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烤肉支子,獨家烤肉絕技,老北京名流就愛這一口

2021-01-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烤肉宛的創始人是京東大廠回民宛氏。大約在清康熙年間,每年秋後,宛氏便來到北京,在西單牌樓至宣武門一帶推車賣烤牛頭肉,年底回鄉,轉年再來,就這樣年復一年,父子相傳。

宛氏後人宛華福,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仍在烤肉宛工作,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回憶說:宛氏最初進京賣烤肉,肉是切碎的牛頭肉,吃時蘸「清醬」(制黃醬的汁液經發酵而成的鹹味液體調料)。到了宛華福的祖父輩,在宣武門內大街路東有了正式的鋪面,並在門口圈了一塊地,擺上支子,賣烤牛肉。當時是季節性營業,立秋以後賣烤肉,夏天改營其他飯食。

朱家溍記烤肉宛的店面比較詳細,文曰:「『烤肉宛』這個名詞本來也是沒有的,我的青年時期,人們都說:『到安兒胡同吃烤肉。』當時在安兒胡同西口外大街路東有兩間灰頂小平房,門前搭一個小棚,棚下放兩張方桌,上面放兩個很大的鐵炙子,幾條板凳。一輛獨輪推車上面擺著案板,是切肉的地方」。其時每天下午四點生火,三點時就有客人等候。晚間更是顧客盈門。客人中不乏富人顯貴。文藝界名人如梅蘭芳、馬連良、張君秋、金少山、齊白石、張大千等都是座上嘉賓。各界名流雲集,門外常停著當時流行的新款轎車。

宛家的烤肉支子為人矚目。支子是越老越好,老支子表面為油脂滋潤,烤時不粘,沒有金屬味。據說烤肉宛的支子,靠南牆的一盤「有百十來年」,靠北牆的是明代舊物。唐魯孫在《唐魯孫談吃》一書中稱:「北邊的支子,說是明朝萬曆年間流傳下來的,宛氏兄弟在未發跡前,推車子沿街賣烤肉,就是用的這個支子」。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出高價買這兩盤支子,宛家始終不肯。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烤肉宛後廚。攝影:海達·莫理循

烤肉的佐料,早期僅為醬油、香油、香菜,後逐漸增加了料酒、醋、滷蝦油、蔥絲、薑末等。佐料裝碗,另配一碗清水,烤前用筷子夾起肉片,先在水裡涮一下,涮去血水,然後放到支子上烤,烤好蘸佐料,可就大蒜、糖蒜、黃瓜。

烤肉按盤計數,吃一盤,要一盤,店家據盤算帳。清人夏仁虎著《舊京瑣記》記曰:「嘗見一人食肉至三十餘柈,柈各肉四兩;飲白酒至二十餘瓶,瓶亦四兩,其量可驚也。」

昔日烤肉是自烤自食,選擇肉的肥瘦,把握烤的火候,蘸什麼佐料,悉由自己做主。如今館子烤肉,肉片先用各種佐料餵漬,由店家烤好上桌,同樣的滋味,同樣的火候,客人沒有選擇,不得自主。對於這種營業方式,前人頗有微詞。

烤肉宛切肉是自家絕技,只傳宛氏子孫,不傳外姓。上文提及的宛華福,切肉已經五十多年了。賀富明著《京華老字號》記宛華福切肉,文曰:「只見他身子挺得筆直,手持一把一尺多長的尖頭大刀,刀光來回晃動,顫顫悠悠,節奏感很強,大塊的牛肉變成排列整齊的肉片子,既薄且勻」。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烤肉宛夥計切肉。攝影:海達·莫理循

宛氏兄弟為客人算帳,不用算盤,不用紙筆,全憑心記口算,無論多少客人,無一差錯。前人如唐魯孫、朱家溍、金受申、劉葉秋等都有記述,雖然都是同時代人,記長於算帳者,分別為宛大、宛二、宛四、宛五,莫衷一是,其中以劉葉秋所記最為生動:「宛老四既矮且胖,站在門口一個案子旁邊揮刀切肉,夥友把顧客用過的盤子碗,堆放在他面前。他用眼一掃,立即說幾盤肉是幾毛幾,幾份醬油佐料和燒餅等各是幾毛幾,一共是幾塊幾毛幾,脫口而出,簡直是不假思索,全憑口算,不用算盤,速度是驚人的。而且一邊算帳,一邊切肉不停,真可謂五官並用。」

烤肉宛的客人多,座位少,吃烤肉須先排號,然後進店坐等。宛老大有規矩:排號後不得外出,否則銷號重排。抗日戰爭時期,偽「冀察政務委員會」的王克敏陪姨太太小阿鳳光顧烤肉宛,隨扈保鏢一行人等領了號進屋等。屋裡煙燻火燎,一伙人紛紛離座到屋外吸菸聊天。等了一會兒,進屋看看輪到沒有,不料宛老大已經銷了他們的號,再排要到二三十號以後了。小阿鳳大發嬌嗔,王克敏怒不可遏,隨行保鏢個個橫眉立目,不服安排,眼見要發生衝突。這時,有一人走上前去為店家解圍。此人名吳菊痴,武生票友,文化漢奸,他說,他是陪著日本憲兵隊大佐來的,同樣受煙燻按順序等候,店裡的規矩,人走銷號,要吃烤肉就往後排。王克敏見勢頭不對,帶著小阿鳳和隨從離店而去。這是唐魯孫在《中國吃》一書中記載的一段逸聞。

老北京有歇後語曰:「吃了烤肉到盧溝——宛(晚)來宛(晚)走。」盧溝橋東有一座小城,名「拱極城」,是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為拱衛北京而建的。民國初年,宛平縣縣署由市內遷至拱極城,此後改稱宛平城。兩個「宛」字,一指宛平,一指烤肉宛,諧音為「晚」,從烤肉宛那裡吃完烤肉後,再去宛平縣的盧溝橋,所以為「宛(晚)來宛(晚)走」。意思是:做事須做足鐘點,正點來的正點走,早來的早走,晚來的晚走。在日常生活中,說某人來晚了,要罰他晚走,老北京人便會說上這麼一句,詼諧又幽默。

相關焦點

  • 老北京說的「烤肉」,居然不是烤出來的?
    「等到時序一交立秋,什剎海的荷花市場已經是秋蟬噎露、殘燈末廟時期,可是依然有人架上支子生起火來,大賣烤肉。您瞧也怪,還真有捧場的,雖然火勢熊熊,燻得人熱汗直流,居然有人一口燒刀子一箸子烤肉,吃個不亦樂乎。北平人這種特性,是別省人沒有法子了解的。」
  • 老北京文化:「南宛」烤肉宛、天源醬園以及桂馨齋醬園的故事
    說到烤肉,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韓國烤肉,但在北京有名的還要說到「南」中的「南宛」—烤肉宛,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北京經營烤肉最早的字號,現位於西城區宣武門內大街。烤肉宛的創始人是一位姓宛的人,最初,他在宣武門一帶用手推車賣牛羊肉。後來,宛家的第二代在車上安置了烤肉炙子,賣起了烤牛肉。
  • 京城第一烤肉,稱霸京城330!
    烤肉宛,是一家餐飲店品牌。北京經營烤肉的餐館數烤肉宛的字號最老,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30多年歷史。早年間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烤肉宛現位於西城區宣武門內大街,創建於1686年。
  • 北京這家烤肉店,還原香港放著老歌吃烤肉,80後都找回了青春
    在北京,一說到烤肉通常大家想到的都是韓國燒烤。為了營造氛圍通常服務員都穿成大長今的樣子,進門還不忘喊一句「阿妮哈噻呦」。千篇一律的體驗畢竟不是城市探索的樂趣,有點不一樣的才能讓人眼前一亮。最近小明發現了一家烤肉店——九頭牛烤肉,裝修上不走尋常路,居然是香港街頭大排檔風格。
  • 一口烤肉一口泡菜,吃完東北泡菜烤肉,對其他烤肉再也無愛了!
    這段時間和朋友們聚會, 吃了不少的烤肉,有韓式的,中式的,東北味的。。。大家一致覺得還是東北烤肉味道更勝一籌,因為東北的烤肉是提前醃製過,味道進去了,而且在烤肉的同時會加入些泡菜進去,味道更加獨特。
  • 長春冬季人氣烤肉指南,一口下去香到流淚,簡直太美味!
    王妃家烤肉專門店(隆禮路)王妃家烤肉店在長春開了多家分店,而且每家店都是人滿為患的狀態!可見味道多麼受大家的喜愛!店內的服務很到位,每一桌都會有專門服務的人員,幫助烤肉,指導吃法,用餐體驗很好,也非常適合不愛動手操作的懶癌患者。
  • 「南海·中海寰宇城」秘制敘利亞烤肉,鮮美多汁!解鎖烤肉新吃法
    ·- Enjoy The Life -雞肉手握滿從敘利亞遠道而來的烤肉手握卷,可能是你未曾試過的獨特美味,麵皮裹住滿滿的烤雞肉和蔬菜,厚厚的一卷嘴巴要張到超大才能一口咬住!敘利亞烤肉瑪陸世的烤肉運用地道的敘利亞方式獨家秘制,用新鮮酸奶醃製過的烤肉,肉質鮮嫩,味道鮮美,一邊切一邊有汁水流下來!獨特的烤肉方式除了極大程度上保留了肉汁,還使烤肉嫩而不柴,營養更豐富!
  • 北京青年路的融合烤肉,特色菜是「呼啦圈」,一盤菜夠4個人吃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老冰棍一樣鍾愛炭火烤肉,夜深了,街邊小攤小販在煙火繚繞中不斷叫賣著:「炭火烤肉,新鮮的烤肉,歡迎品嘗」。隨著城市的發展,這樣的畫面已經越來越難以見到,但總有人記得並懷念著。這次老冰棍帶大家去的這家店,就是隱藏在高樓大廈中帶有煙火氣的炭火烤肉。馬路江湖炭火烤肉在北京有兩家門店,兩家的裝修風格都是「馬路牙子風」,地板就是大馬路的質感,甚至還畫著斑馬線;牆面有一些老巷子裡店面的樣式,例如按摩店窗戶一類的裝飾,十分地復古,讓人仿佛就置身於大馬路小巷子裡喝酒吃烤肉,好不快活!
  • 畫說北京丨手切鮮肉薄如紙,烤肉季和烤肉宛的各自絕活兒
    北京脈搏 北京脈搏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女真、蒙古建立的遼、金、元朝都曾在北京建立都城,這幾個少數民族飲食習慣,喜吃牛、羊肉。而且習慣用燒烤方法餐食。因為他們長時間居住在北京,與漢族人民互相影響,烤牛羊肉就是他們飲食習慣對北京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影響。
  • 烤肉愛好者林更新,在北京三裡屯開了家自己的烤肉店
    這條動態讓眾網友吃了一驚,網友誤以為林更新要當爸爸了,有網友在評論下面詢問「你要當爸爸了?」其實並不是啦,而是林更新在北京三裡屯開了一家烤肉店就要開業了,店鋪名字竟然是「爸爸烤肉」。不得不說,林更新的思維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大寫的服。林更新,在網友們心中的印象除了是一名演員之外,剩下的就是遊戲迷還有十足的吃貨。
  • 芝加哥烤肉大合集 | 就想吃那一口在烤架上滋滋作響,香味四溢的烤肉啊!
    將這未醃過的薄牛肉片放進石鍋裡,用香麻油煎熟,搭配上附送的鮮香蔥絲,再蘸上些許豆瓣醬塞進嘴裡,滿分~ 不過這家店幾乎總是在排隊,小夥伴們做好準備哦!Fogo De Chão巴西烤肉?炸土豆球也是美國人來這家餐廳的最愛!優美現代的就餐環境,可圈可點的創新BBQ菜式贏得了很多芝加哥群眾的喜愛~
  • 火爆韓國的國民烤肉店,姜虎東歐巴的烤肉店來杭州啦
    韓國著名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姜虎東,同時也是一個愛吃肉的主持人,在韓國也是大受歡迎。在2003 年就開始了連鎖烤肉店的經營, 烤肉店的名字是姜虎東678,肉味鮮美,價格適中。對於韓國吃貨來說,韓國料理是他們的最愛,如今,連明星必去的韓國烤肉店殺入杭州,這家烤肉店在韓國遍布100+分店,人均才100元左右,成為韓國最火的烤肉店之一。
  • 榴槤+烤肉?「黑暗」烤肉吃法,99%的人都不知道!
    作者:鬼鬼來源:北京吃貨團公眾號ID:bjcht010佔據臭味美食榜第①名的榴槤居然能和冒著油花的烤肉榴槤牛裡脊 這道菜團長強烈推薦!犟牛家的果爽冷麵顏值是在線的標配的冷麵裡加一片西瓜清爽可口~面Q彈有嚼勁,湯汁酸酸甜甜的兩口面一口西瓜一口湯下肚
  • 西門外的烤肉店
    ◎ 斯爾然 我上大學的時候,好像韓國烤肉店剛開始流行。以前自然也是有的,可是就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韓國烤肉店忽然像山雨後的筍子,一夜之間都掛起了招牌。 雖然新井一二三說她上世紀八十年代去東北的時候就愛上了朝鮮族人開的烤肉店,但在南方,相應的朝鮮族飲食只有泡菜——豔色羅衣的朝鮮族女人推著鑲玻璃的餐車,在街市上叫賣:「朝鮮小菜,朝鮮小菜……」這稱呼大約是入鄉隨了俗。後來,幾乎每一個電視臺都在播韓國連續劇,拎籃子的老阿姨們在菜場遇到,也要複述許久昨晚的劇情。小洋裝從不重樣的女主角們畫著精緻的妝,把長發染成淺慄色,發尾有大大的卷。
  • 小核桃烤肉館品牌戰略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近日,瀋陽帝門特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小核桃烤肉館品牌」烤肉連鎖店規模化戰略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小核桃烤肉館品牌創始人許陟先發表了對國內烤肉行業發展趨勢的分析,許陟先表示,伴隨著消費升級和品牌再造,烤肉正在被重新定義,層次更高的品質型消費時代正在到來,這意味著,中高端烤肉店消費增長已經成為全國趨勢,「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正規化」特徵的烤肉,正在迎來爭霸期。
  • 南京探店小核桃烤肉館
    小核桃烤肉館地址:在艾尚天地4樓的位置,是新來的烤肉店,比較特別的是他家的碳火用的是核桃做的,只有20道菜,老闆是只用心做好。冷麵:他家的冷麵絕對是南京所有烤肉店裡能排的上名次的,酸酸甜甜的非常解膩,一口面一口湯人間值得!豬頸肉:肉質比較緊,非常香,推薦大家一個吃法,烤肉加米飯包裹在生菜裡面,然後一口咬下去,滿滿的幸福。
  • 第性價比超高的烤肉店 期
    小編今天就要給大家推薦幾家吃烤肉的好去處,挑一家下次聚會去吧!    姜虎東白丁烤肉    曾在韓國烤肉料理排名Top1的韓式烤肉店,喜歡看韓綜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說這家老闆的名字—姜虎東。作為姜虎東白丁在重慶的獨家店鋪,不管是進口韓牛還是雪花肉,每一份上桌都是看得見的充實飽滿。
  • 日本60元烤肉vs1248元烤肉,一口下去72元,你會選擇哪一種?
    烤肉應該是很多人的最愛吧,它和燒烤很相似,都是用火烤制而成的,但是也有很大的區別,燒烤一般是由店家烤好,然後再拿給顧客,而烤肉是自己烤,想吃什麼放什麼。烤肉一般使用的食材是豬肉、牛肉、蔬菜、海鮮等,它的歷史悠久,因為烤出來的肉類香味濃鬱,可以提高人的食慾,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
  • 紮根廈門16年,帶來這一口純正東北烤肉味兒,食客:好吃又實在
    作為燒烤界的一大傳奇,東北烤肉,總是令人津津樂道。談起來就不禁流口水。冠以東北二字,一定要分量大,不然對不起這兩個字吶。而要提起廈門最好吃的東北烤肉店,這家名字也很東北的「蔣姐家烤肉」必須一提。主打當然還是東北烤肉,分量仍然是驚人的大,店內經常聽到最多的對話居然是老闆對客人說別點太多,吃完再點。酸菜五花肉,東北烤肉一絕,搭配了酸菜的五花肉仿佛注入了新的靈魂。酸菜都是店內自製的,很多老食客就為了這口酸菜味道,跟五花肉一起解油膩,而又營養豐富。
  • 藏在老小區的這家烤肉店,來的都是回頭客,每次去都要排隊
    不管是在春夏秋冬哪個季節,烤肉都是大家非常喜愛的食物,每逢周末都會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吃烤肉,不管是在家裡自己烤,還是在外面吃川式烤肉、韓式烤肉、日式烤肉,都非常的美味。而藏在老小區的這家烤肉,聽說是全成都最好吃的石棉烤肉,現在在成都已經開了很多家分店了,但是小編我還是最喜歡這第一家老店,坐落在雙林中路這邊,每次去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外面坐著一排排的人在等待,來的都是回頭客,生意之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