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數字經濟發展呼喚數據權利保護類法律

2021-01-10 澎湃新聞
人民法院報:數字經濟發展呼喚數據權利保護類法律

2021-01-0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刊登於人民法院報2021年01月07日第二版,作者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姜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的共享、整合成為大勢所趨。數字經濟迫切需要法律保駕護航,數據屬性迫切需要創新法律規範,司法實踐迫切需要明確法律依據。

當前,以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作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並成為推動各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動能。加強數字治理,為建設數字經濟強國提供制度保障是國家立法的當務之急。我國立法機關正在綜合考量國家安全、信息保護、數據產權等需求,分類分步完善關於數據的法律制度體系。著眼於維護國家安全、防範社會風險、保障個人信息權利,我國已頒行電子商務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正在審議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草案。但是,關於數據資源的產權保護、企業經營者的利益保障、鼓勵數據開放應用的法律尚不完備,需要把握好數據安全與數字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平衡。按照「急用先行」的原則,在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即將出臺的前提下,我們建議將數據權利、特別是數據產權保護類法律儘快列入立法計劃並及時出臺,建立既維護國家安全、也保護個人信息權利,又保護數據使用者權利的數據保護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的共享、整合成為大勢所趨。權屬或產權問題是數據資源化背景下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因數據的權屬不明確,有三個問題困擾有關企業,一是創新難,數據企業之間爬取數據、濫用數據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形成灰色產業,小型企業擔心數據安全,不願將數據接入雲平臺共享,一些企業研發創新動力明顯不足。二是交易難,因數據價值缺乏統一評估標準,需要逐一談判,數據交易成本高。而且,對企業交易數據是否需要原始數據全部所有人同意、對衍生數據企業是否可以自主交易等問題尚無定論,交易企業可能面臨訴訟風險。有人預測,個人信息保護法出臺後,數據企業被訴的風險增大。三是維權難,數據平臺遭到侵權的問題時有發生。司法實踐中,對數據侵權糾紛案件,因現有法律沒有保護數據的具體條款,原告主張權利的舉證難度大,法院只能將非獨創性數據視為企業財產利益、競爭優勢,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一般條款,只能保護企業的部分權益,難以全面、及時、有效保護數據企業的正當利益。所以,關於數據權屬等產權問題,亟須相關法律明確規範。

數字經濟迫切需要法律保駕護航。健全數據產權制度,有利於發揮數據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保障數字經濟的持久繁榮。大數據的價值在於流動。鼓勵數據流動、數據利用需要秩序,更需要法律保障。《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在信息化時代,需要建立一個安全、有序的數據流通環境。建立一套關於數據產權的法律規則,規範數據的權屬、使用、交易、共享機制,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促進數據開放、流動、共享。

數據屬性迫切需要創新法律規範。人工智慧、大數據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顛覆性的,數據生成是全新的生產方式,治理數據問題必須更新觀念、創新制度。數據形態與現有法律客體的形態和性質均有不同,其權利主體是多元的,權利內容是多樣的,涉及個人信息、企業利益、政府資源、國家安全、數據主權等多重維度,不宜簡單地套用傳統的物權規範,將數據所有權絕對化,不能將數據所有權賦予一個主體完全擁有,由其自由處分。雖然數據權利問題比較複雜,一些重大問題也需要充分論證,但數據作為一種新型財產權利,已是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識。法律需要根據數據的屬性特點建立數據產權制度,破解「個人數據與企業產權」的矛盾,平衡「數據安全與數據利用」的衝突。數據產權界定是數據要素有效配置的基礎。對各種類型數據合理確權,解決數據屬誰所有、數據如何使用、數據收益歸誰等問題,釐清數據主體的權利邊界和責任義務,有效解決大數據產業發展面臨的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安全、數據增值與數據協作的問題,健全全過程、各環節的數據權利保護制度。

司法實踐迫切需要明確法律依據。在現行法律框架內,因法律尚未明確數據的具體權利,導致企業一些數據權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目前,法院依據智慧財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可以對企業部分數據提供財產權利保護,但是,智慧財產權難以保護缺乏獨創性的數據;資料庫側重於保護開發或構建資料庫的投資,更多的是保護「庫」,而非數據;反不正當競爭法重視對主體行為的規制和市場秩序的維護,並不確定數據的相關權利。民法典總則編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表明法律保護數據權利的鮮明態度,問題是目前缺少保護數據產權的專門法律規範。後續立法應細化數據權利保護規則,落實這個原則性規定,為司法裁判提供依據。

(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THE END

掃描下方二維碼申報加入數字經濟志願者服務隊

點擊圖片查看往期精選







杭州數字經濟聯合會簡介

全國首家打造「開放型、平臺型、樞紐型、生態型」的數字經濟品牌組織,是由杭州市數字經濟學會聯合體(由24家相關領域的學會、協會、研究會組成)及「數字中國智庫」為核心,覆蓋數字經濟相關企業近萬家。先後舉辦數字經濟大講堂、數字經濟發布、數字中國智庫等助力創業創新品牌活動200多場,參與人數超百萬人次,得到各級部門領導及企業好評。

「數經聯」同時承擔「長三角數字經濟產業聯盟」秘書處工作,正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新機遇和立足大平臺,致力於把浙江省、杭州市 「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更好落到實處高處;著力為解決長三角發展中遇到的跨學科跨行業跨區域、社會與經濟協同的卡脖子技術等,積極建言獻策出力;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升中國製造的核心技術、品牌價值與國際影響力等。期待與業界同仁和各界朋友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合作多贏、共謀發展、同譜新篇!

一鍵加入「數經聯」會員,

享盡30家協會與數字生態資源!

原標題:《人民法院報:數字經濟發展呼喚數據權利保護類法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顧雷:數字經濟時代《民法典》對於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本期圍繞當前數字經濟大發展這一背景,約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顧雷圍繞民法典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問題繼續接受專訪,同時上海財經大學小企業融資研究中心徐曉萍教授亦就此發表署名文章,探討數位化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與普惠金融的發展。
  • 當"皮皮魯"遭遇商標 文學作品角色呼喚法律保護
    原標題:當"皮皮魯"遭遇商標 文學作品角色呼喚法律保護 有專家表示,將作品名稱、作品中的角色名稱在特定情形下所具有的相關利益,納入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在先權利」予以保護,既是從現行商標法的基本原則出發,也是對著作權相關產業的發展予以適當關注。 謝忱認為,這種在先民事權益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打擊商標申請中存在的搶註、傍名牌、搭便車不良之風。
  • 域名與商標的權利衝突與解決 - 人民法院報
    深圳中院經審理認為,原告莫萊克斯公司的「MOLEX」商標依法經核准註冊,且處於法律保護的有效期內,故受我國商標法保護。原告的「MOLEX」商標標識屬於臆造詞彙,被告長江公司註冊並使用的「molex」頂級域名與原告的商標標識相比,除字母大小寫不同外,英文單詞是相同的。網際網路對英文字母的識別不區分大小寫。
  • 最高法院保護數字貨幣、網絡虛擬財產、數據等新權益意味著什麼?
    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發布《關於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要求加強對數字貨幣、網絡虛擬財產、數據等新型權益的保護,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產權保護的價值引領作用。本次最高法和發改委聯合發布該消息,到底意味著什麼?
  • 專家熱議:數字經濟與數據保護 前瞻與挑戰並存(實錄)
    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左亦魯,北京大學法學院前副院長、法治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王錫鋅,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新銳,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法律與公共政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郵電大學網際網路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崔聰聰出席「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並就「機遇與挑戰:數字經濟與數據保護」話題發表洞見。
  • 數字經濟進入法律視野的開端與未來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淘寶、支付寶、美團、餓了麼、滴滴打車等軟體,均是數字經濟的具體表現。兩個月前頒布的民法典,確立了數據(數字)作為一種法律關係形態的存在。數據(數字)不僅是一種生產和交易的要素,也作為新時期新興產業的法律地位的一種確立,如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 最高法發文:數字貨幣或將納入法律保護範疇
    第23條  加強數據權利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及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實踐,依法保護數據收集、使用、交易以及由此產生的智力成果,完善數據保護法律制度,妥善審理與數據有關的各類糾紛案件,促進大數據與其他新技術、新領域、新業態深度融合,服務數據要素市場創新發展
  • 徐漢明專欄(第20期)|數據財產權的法律保護研究
    可以說,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表徵,給傳統民法尤其是財產權的類型及其保護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財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正在面臨基於數據巨大經濟價值與社會作用帶來的新興權利訴求與制度變革的巨大衝擊(馬長山,2019)。
  • 大數據應該確定成什麼權利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大數據是依確定目的而挖掘、處理的大量不特定主體的數字信息。大數據的本質屬性是財產性而非人身性。大數據發展的指向應該是開放而不是封閉,在個人權益與社會福利間謀求均衡。  相較於債權、智慧財產權這兩種路徑,把大數據確定為物權的制度效率最高。
  • 宋保振 | 「數字弱勢群體」權利及其法治化保障
    政府可以在毫無提醒時,依靠網格化管理和人臉識別隨時隨地監視每一個人;而facebook、谷歌、微軟、百度、亞馬遜等大型數據運營商也可以通過對公眾活動「痕跡」的定向加工,準確獲知公眾信息並進行用戶畫像,進而調整自己的經營行為並單方面地向潛在客戶進行「服務推介」。關鍵的是,從現行社會法律規範體系來看,此類主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行為不僅合法,甚至還被賦予「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新動向」的正當合理理由。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加強民事審判工作 依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情況的報告
    民事案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民事權利、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做好民事審判工作,事關經濟行穩致遠,事關社會安定和諧,事關人民美好生活,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事審判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把握數據要素新特點 點燃數字經濟新動能
    實現對用戶權利的充分保護,需要通過相關制度設計形成市場激勵,對隱私保護更友好的企業能夠在市場上得到用戶更多選擇,獲得競爭優勢;同樣,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才能推動形成繁榮的數據市場和健康良性的數據競爭秩序,最終實現發展壯大本國數字產業,提升國家數字競爭力,保證國家數據安全的核心目標。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加強民事審判工作 依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情況的報告
    民事案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民事權利、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做好民事審判工作,事關經濟行穩致遠,事關社會安定和諧,事關人民美好生活,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彰顯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民事審判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季衛東:人工智慧時代呼喚法律的範式革命
    從人工智慧的治理,特別是從全面依法治國立場來看,我們都希望人工智慧的發展能納入法律可控的軌道之中,現實的發展也推進著法治的變革。  人工智慧時代的智能網絡化、算法黑箱化、機器自主化呼喚制度創新  大家都能體會到,目前我們整個的社會生活正在發生非常深刻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數字所覆蓋,從網購、外賣、行動支付到電子保險。
  • 數據驅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近年來,數字經濟進入迅猛發展期,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到36.2%,在近日舉辦的2020電力大數據協同創新高峰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張新紅預測,到2025年,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將達到40%~ 45%。
  • 「數字」裡的生機與法度 | 蘇州法院涉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典型案例
    ,以高質量司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維護權益,加大涉數字相關權益司法保護力度,妥善審理製造業、現代農業和服務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各類糾紛,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增強市場主體對經濟環境的安全感、信任度和可預期性,促進培育發展新動能;把握衡平,堅持鼓勵創新和包容審慎,平衡好涉數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與人格權益、消費者權益、平臺責任、競爭秩序、數字安全之間的關係,推動健康安全有序的數字經濟和數位化發展;加強規制
  •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個人數據法律保護模式分析
    大數據背景下歐美個人數據保護立法的回應與變革 權利保障與促進數據自由流動是各國數據保護立法的基本價值功能,如何在尊重各國文化、法律、政治及經濟發展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將其內化到數據保護法律規則的制定中是最大的難題,也是歐盟和美國數據保護立法最主要的分歧所在。 1.
  • 《興安盟兒童發展綱要》「成績單」 ——兒童與法律保護
    為全面反映《興安盟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實施進程,興安盟統計局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和資料,對《綱要》在健康、教育、福利、社會環境、法律保護五個領域2019年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統計監測,結果表明我盟《綱要》實施總體進展順利,兒童健康、營養狀況持續改善,兒童教育普及程度繼續提高
  • 西班牙,全球公民數字權利保護先驅
    西班牙馬德裡和巴塞隆納2020年11月19日 /美通社/ -- 「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天:《數字權利憲章》使得西班牙成為保障數字權利的先驅國家,引領歐洲和世界各地關於技術人文主義的討論」。
  • 人工智慧時代大數據收集行為的刑法規制 - 人民法院報
    首先,作為行為對象的大數據在刑法上可能評價為財產、人身權利或社會秩序。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大數據交易已經成為如火如荼的產業,2008年國際上「數據市場」「數據銀行」興起,數據交易本身即體現了數據的財產價值,這種實然上的經濟利益、可交易、可轉移的特性是數據財產權屬性的基礎。此外,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中作為行為客體的個人信息具有明顯的人身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