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的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直到生產的一刻,孕媽媽都有可能要經歷不可預料的事情。
到達懷孕的中後期,孕婦的肚子會越來越大,行動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此時孕媽媽可能連走路和站立都會很費勁兒。
孕媽媽都會有觀察和撫摸孕肚的習慣,有時會發現肚子的大小會有變化,真是不可思議,難道寶寶在運動嗎?
其實這樣的變化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只是與胎兒的大小有關。
小尹懷孕已有十周,這段時間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肚子在變大,本就認為是正常,因此沒有多的去理會。
可是誰曾想肚子突然又變回原來平坦的樣子,小尹開始疑惑不解,便去詢問醫生,原來這都是正常現象。
醫師詢問了小尹近期的飲食起居,每日的食物攝入量突然增多,導致消化能力下降。
小尹也便是最近有胃不舒服的狀況出現,醫生說這是常見的問題,不需要太擔憂,漸漸地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就好。
孕肚時大時小,看似是不太可能出現的現象,但是弄明白其中的緣由就會放心很多了。
1)顯懷時間
懷孕期間,很多孕媽媽會發現,每個人的肚子大小都不同,有的好似撐得鼓鼓的,而有的卻依舊輕鬆有型。
孕媽媽一般在懷孕4個月之後才會顯懷,其實肚子的大小和胎兒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懷孕的前三個月,子宮還未進入腹腔,因此在別人看來肚子突出不會很明顯。
2)孕肚大小
人們通常會認為懷孕的周期越長,孕婦的肚子也會越大,其實這其中並沒有必然的聯繫。隨著母體內的激素增長,孕媽媽的身形都會有所變化。
孕媽媽看到肚子有時大有時小,也有可能是自己身體發生了變化,也不一定非得是肚子的大小發生變化。
1)羊水的量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營養吸收的程度不同,原先體形過於胖的孕媽媽,自然就會顯得腹部更大一些,羊水量也會較他人多。
然而有的孕媽媽羊水量會很少,這可能與水分攝入量、藥物作用等有關,羊水量減少,肚子就會變小。
孕媽媽要注意,有時食用過多的甜食,血糖自然會升高,這樣的情況也會引起羊水量增加。
2)脹氣現象
懷孕期間,孕媽媽有脹氣或是便秘的情況,這些實屬正常。孕早期由於體內激素的影響,胃腸的消化能力下降,有時會產生脹氣。
孕媽媽一旦發現有脹氣的症狀出現,要考慮改變飲食優先。
孕期不宜食用過多脂肪類食物,不利於消化吸收。孕媽媽要多食蔬果,促進腸胃消化。
3)飲食狀態
每個人的消化能力不一樣,如果孕婦的消化功能會慢一些,孕媽媽要根據個人體質不同,早好自己的飲食結構規劃。
有的孕媽媽在吃完飯之後,肚子會大得很明顯,直到完成消化過程才會恢復平日裡的狀態。
遇到這樣的狀況,也屬於正常範疇,千萬不要擔心。
4)胎盤、骨盆位置
每一位孕媽媽的體格形態有差別,有的孕媽媽骨盆較寬一些,當胎兒順利入盆之時,肚子也會看起來會比較小。
有的孕媽媽有胎位不正的情況,再加上骨盆過於狹窄的緣故,胎兒可能很難完成入盆,此時腹部就會有明顯的突起,比起其他孕婦的肚子就會大一些。
1)測量方法
孕媽媽要以臍部為準,利用皮尺圍繞腹部一周進行測量。但是要注意,孕媽媽最好保持體態的直立,不要隔著衣衫測量。
2)測量判斷
懷孕的不同時期,腹圍的增長值都會不同。20~24周時間段的增長速度最快,一般會以一周1.6釐米的速度增長。
當到達36周值周,這樣的速度會明顯變慢,每周增長0.3釐米左右。
孕媽媽要以孕期16周的情況作為標準,即使腹圍不按照正常數值增長,也不必過多的懷疑,畢竟每個人的腹圍情況也不會完全一樣。
懷孕時期,孕媽媽可以依據很多方法來判斷寶寶的發育狀況,但是依據孕肚的大小來看是沒有科學性的。
孕肚時大時小,很多情況是由於羊水量決定的,如果要確定胎兒的大小,還是要以腹圍或是宮高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