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比愛兒館|遊戲是嬰幼兒課程的媒介(一)

2021-01-18 託比愛兒館

版權所有

   

    嬰兒剛出生時,身體機能並不成熟,所以,前幾個月的每個月工作,都在學習如何適應最基本的生活。他們快速發展內部管理秩序,統理吃飯、睡覺等行為。同時,學會用眼、耳和其他感官來了解外在世界。

    嬰兒能專注地觀察表情和目標、某空間定位的聲音、記憶氣味並對其做出反應、回應觸摸和辨別味道。這些基本的能力,是綜合感官刺激的結果(例如,同時用視覺和聽覺)。對社會情感的信號和試探性的刺激,他們則會以肢體行動回應。

    凡是新穎的刺激,嬰兒都會展現出強烈的興趣。嬰幼兒階段的突觸連結與延展,使得早期語言能組織思考以及嘗試理解經驗,並以此【建構知識】。生命前三年,所建構的知識會架構起類似【學術】目標的學習基礎,例如,數學理解和文學技巧。當嬰幼兒探索四周時,他們自己就是學習課程的設計者之一,而與環境的遊戲探索互動,就是他們認識這世界的方法。雖然孩童有普遍共同的發展裡程,但是,不同的性格將會影響他們如何探索,以及與人事物互動和對課程經驗的反應。

Chess和Thomas(1989)的研究指出,個人氣質可用下列標準區分:

1、活動力的程度和廣度。

2、基本功能的規律性(睡、吃)。

3、對新刺激是退縮還是接受。

4、對環境變化的接受度。

5、對刺激的敏感度。

6、回應的能量密度。

7、平時的心情或性格。

8、容不容易分心。

9、專注持續於活動的時間。

 

他們結合這些特質,歸納出三種個性:

【容易相處】

【困難相處】

【較慢做好準備】

 

為什麼遊戲是課程的媒介

Why Play Serves as the Medium for Curriculum

    在自由情境中,嬰幼兒自己所選擇的遊戲活動,才能讓他們有所發展,也才是學習的媒介。充足的時間且能透過環境而獲得多種遊戲的經驗,則嬰幼兒的學習能力將會大幅躍進。媒介可被定義為【對有機體而言,是一種自然的棲息地】(Bergen,1998,P.8),而遊戲對嬰幼兒的意義,就是【大自然的棲息地】。遊戲不但是嬰幼兒的溝通管道,也是統整嬰幼兒所經驗的媒介。

 

透過遊戲建構知識

Constructing Knowledge through Play

    生命中的第一年,過往被認為是沒有教育價值的。但是,大腦研究揭露出,早期認知過程中的豐富訊息,可協助日後的學習。例如,Piaget(1952)的認知發展階段,與Epstein(1978)發現腦中的噴射成長吻合。第一次的噴射在18到24個月之間發生(前操作階段的開始)。其他的研究則發現,早期學習過程相似於人類日後建構知識的方法。例如,注意力、積極性、模仿和精熟、習慣、分辨與統整觀念的發展、記憶力和綜合以上的協調整理。這些基本的學習模式,可培養日後學習的知識和技巧。

 


一、注意力

若能讓嬰幼兒學習專注、集中並持續注意力,對於未來達到各種學習標準,將有明顯的幫助。

二、積極性

教保人員必須對嬰幼兒積極的象徵有回應。理解嬰幼兒積極的表情或特徵,對於幫助嘗試學習的孩童相當重要。遊戲對於嬰幼兒的【學習基模】有關鍵性的影響。就是,嬰幼兒視覺學習為享受的遊戲或活動,因此想學的更多,而想學的更多更廣,學習態度也就更積極。

三、模仿和精熟

模仿是學習最初的催化劑,透過遊戲行為的精熟,能夠掌握學習技巧。在嬰幼兒專注於特定的學習目標之前,達到學習標準的技巧,通常都是透由模仿別人而學習的。

四、習慣

教保人員要能設計布置具有回應學習情境的環境,首要任務就是敏銳察覺嬰幼兒【已經習慣】的象徵。因為,變換環境來維持適度的新奇,會促使嬰幼兒發展出更熟練的模仿遊戲,以及產生學習技能。

五、分辨與統整觀念的發展

教保人員可由觀察嬰幼兒的【錯誤】統整(例如,把所有長毛的動物都叫做狗),理解他們的分辨能力,同時,應正視嬰幼兒分辨和統整觀念之發展,適時提供合宜的幫助,以協助他們將各別的分辨,轉變成分類或是與更深的統整概念連結。

    建議照顧者應提供合宜的【材料】(Wood,Bruner,&Ross,1976),以幫助孩童在最接近發展的區域裡學習。事實上,材料能幫助孩童從需要協助,發展到能獨立完成能力,這些技巧對學習更難的領域(例如數學、文學、科學和社會學)非常重要。

    教保人員也可以提供機會,讓孩童主動操作較大的物件、敘述物件的特色和行為,或是,可用統整性的詞條,命名某群屬性相同的物件,並指出物件的相似處、相關處與相對空間的位置。這些材料與技巧會會幫助嬰幼兒,發展早期分辨與統整的觀念,對晚期的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六、記憶力

    當嬰幼兒獲得語言能力時,即能更簡易的使用記憶力。他們常能應用圖片回想,能記得物件的名字、能重複敘述他們聽過的故事、朗誦詩歌和唱歌。幼兒晚期,記憶能力的行為表現,將會更頻繁地發生。幼兒自行遊戲時,也常會顯示出記得某些特定形式和順序的語句,像是【上床睡覺去】和【講電話】。記憶力發展提供嬰幼兒絕佳的學習技巧,因為,大多數的學習需要使用記憶策略。

七、綜合轉換協調

    教保人員應提供嬰幼兒廣泛且多種感官變化的環境,讓他們能同時使用或體驗多種感官的機會。引導他們看和聽、觀察和伸手觸摸、或是觸摸和聽聽玩具與聲音。在充滿遊戲氛圍的環境中,提供感官練習轉換協調的機會,即可幫助嬰幼兒發展協調及綜合轉換能力。感官學習的協調層級越高,綜合與轉換的連結就會越強。

八、溝通和萌發識字的能力

    教保人員和幼兒共同看著圖片或書籍、有押韻的曲子、指出字母和名字、讀或說故事、鼓勵塗鴉寫字時,就是幫助幼兒發展識字能力。教保人員能說孩童當地的語言,是幫助其語言發展的理想情況;但若不是,仍可在活動中,提供溫暖且即時回應的對話,衡量並適時回應幼兒談話的意圖,與其家庭共同促進幼兒與會說當地語言的其他人活動。





相關焦點

  • 長沙民政職院領導一行來託比愛兒館考察研討
    10月14日下午,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院校領導及專業老師一行來託比愛兒館進行託育機構考察和研討。
  • 傳播媒介發展引發課程創新
    原標題:傳播媒介發展引發課程創新 網際網路技術與數位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讓信息傳播逐步從過去印刷傳播時代向電子傳播時代邁進。為應對傳播媒介的重大變革,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複合型媒體人才,西方發達國家高校就傳媒專業結構設置不斷推陳出新,開設了一大批可以與時代對話的新型傳媒課程。
  • 網路遊戲媒介的受眾分析
    大眾傳播媒介的受眾是指印刷媒介的讀者和電子媒介的聽眾、傳播媒介聽眾、觀眾的集合總稱。網路遊戲媒介的受眾,便是遊戲玩家。這些玩家參與到遊戲之中,接收信息,在遊戲中互動,也參與信息的生產,是傳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受眾使用這種媒介往往帶著多樣的目的,有著複雜的動機。
  • 託比愛兒館於2020年1月上線易知鳥管理系統
    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和保育品質,請各位家長積極配合我們完成《2019年度託比愛兒館質量評估調查問卷》。您所反饋的信息,將作為我們制訂2020年度工作計劃時的重要參考指標。
  • 騰訊遊戲招聘遊戲策劃、媒介經理等
    具有網路遊戲行業二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2. 具有成功運營 MMOG 或休閒網路遊戲產品 1 年以上企劃經驗;   3. 熟悉遊戲製作的流程及各個環節,熟悉網路遊戲市場,對行業發展有清晰認識;  4. 具有優秀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對中國歷史有深入了解,很強的文字組織能力;  5.
  • 新聞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析——以《媒介倫理與法規》課程為例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媒介倫理與法規》是新聞與傳播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核心課程,它將新聞學與法學、倫理學融為一體,其課程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內容。
  • Vlambeer:遊戲是最有趣的媒介
    Ismail 把遊戲描述成當下最有趣的媒介,「遊戲是一個媒介,你可以讓任何人進入自己創造的世界中,讓玩家以開發者設定的方式進行互動。我們可以在這個世界裡交流此前從來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當談論到書籍的時候,你需要地點、時間和場景,看電影的時候你需要有突出角色和障礙等等,但在遊戲裡,最重要的就是『我』,我擊敗敵人,我解決謎題等等。 遊戲可以讓人們變得更有責任感,也可以讓玩家們覺得遺憾。遊戲開發者們對於擁有這種能力非常自豪。但這是可怕的,Ismail說,「發布一款遊戲是非常可怕的」。
  • 遊戲論·現實的媒介丨MOBA遊戲與一個世界的症狀
    這一系列包含「批評的向度」「歷史的視線」「文化的邏輯」「媒介與現實性的擴張」等多組文章,邀請中、日、韓相關領域卓有精進的研究者、有志於遊戲研究的青年學人以及遊戲行業的前輩/從業人員等產學研各方面的遊戲同好聯合撰稿:嘗試提出遊戲批評的概念與觀點,圍繞遊戲批評的價值、可能、向度、路徑等展開討論;以歷史為向度,在文化與技術、東亞與全球、現代與後現代等脈絡下呈現遊戲史的源流及面向,梳理與探討遊戲文本與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關聯
  • 遊戲論·現實的媒介丨動漫中的遊戲表象與雙環境化的想像力
    這一系列包含「批評的向度」「歷史的視線」「文化的邏輯」「媒介與現實性的擴張」等多組文章,邀請中、日、韓相關領域卓有精進的研究者、有志於遊戲研究的青年學人以及遊戲行業的前輩/從業人員等產學研各方面的遊戲同好聯合撰稿:嘗試提出遊戲批評的概念與觀點,圍繞遊戲批評的價值、可能、向度、路徑等展開討論;以歷史為向度,在文化與技術、東亞與全球、現代與後現代等脈絡下呈現遊戲史的源流及面向,梳理與探討遊戲文本與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關聯
  • 媒介素養教育,青少年教育未來的「必修課」
    原標題:提升媒介素養教育水平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師生及教職員工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特殊時間。在此期間,教學秩序被打亂,線上教育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廣大師生與網際網路的接觸和使用愈加頻繁。這對媒介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發展趨勢看,未來的教育將越來越依託網際網路資源,互聯互通的網絡及多媒體教育資源必將促進教育極大發展。但也要看到,儘管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理論體系和實踐機制在逐步完善,但青少年網絡素養整體不高,青少年網絡技能、網絡安全、網絡規範等方面認知及能力存在諸多不足。
  • 玩遊戲能「免疫」假新聞?媒介素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如果說假新聞是當下傳播環境的惡疾,那麼身為「醫療團隊」一份子的專家學者已經找到了治療的方法。 被稱為「對抗假新聞的疫苗」的是一款叫做Bad News的在線角色扮演遊戲。 目前,這款遊戲已經在英國外交部的支持下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未來會向英國以外國家和地區傳播,給更多用戶使用。 遊戲掛鈎媒介素養?
  • 愛你哈妮寶貝|嬰幼兒專家認證課程
    Green Garden 的團隊走過了美國、加拿大、英國、匈牙利、澳大利亞等國家學習了很多的嬰幼兒相關的課程,參觀了很多當地知名的嬰幼兒中心在2019年8月份,GreenGarden 正式宣布成立了Green Garden Infant Institute (Green Garden 嬰幼兒教育研究所)專注於提供Green Garden 嬰幼兒教育和照料課程,以及引進海外嬰幼兒教育培訓2019年9月Green Garden Infant Institute 在北京成功舉辦了
  • 新生專業課程包大解密 | 《媒介通論》:發現另一種看世界的方法
    乍一看這三個課程名稱,唯獨《媒介通論》讓人摸不著頭緒,這門課是介紹媒介發展史,還是研究媒介思想,又或者還有其他教學目標?今天,我們對話親授此課的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胡翼青教授,來一場《媒介通論》課程包大解密。
  • 面對網絡風險 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山東濟南一所高中的學生小吳袒露心聲。「一用就沉迷,不用又跟不上潮流」「要想不看,只能卸載」,不少青少年的社交媒體使用在極端中遊走。  同時,更多的短視頻、小遊戲等社交應用在搶奪青少年受眾的注意力。「祖安」一詞源於某網遊同名服務區,該區遊戲玩家以愛說髒話、擅長罵人著稱,「祖安」逐漸演變成講髒話罵人的代名詞,後又依託B站等亞文化網絡平臺「出圈」。不少未成年人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他們在社交媒體的娛樂、遊戲、直播欄目,進行對罵、互撕,還尋求「創新、犀利、朗朗上口」。  這種網絡對罵還從虛擬社區倒灌進青少年的現實交往中,甚至被病態追捧和模仿。
  • 面對網絡風險,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山東濟南一所高中的學生小吳袒露心聲。「一用就沉迷,不用又跟不上潮流」「要想不看,只能卸載」,不少青少年的社交媒體使用在極端中遊走。同時,更多的短視頻、小遊戲等社交應用在搶奪青少年受眾的注意力。「祖安」一詞源於某網遊同名服務區,該區遊戲玩家以愛說髒話、擅長罵人著稱,「祖安」逐漸演變成講髒話罵人的代名詞,後又依託B站等亞文化網絡平臺「出圈」。不少未成年人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他們在社交媒體的娛樂、遊戲、直播欄目,進行對罵、互撕,還尋求「創新、犀利、朗朗上口」。這種網絡對罵還從虛擬社區倒灌進青少年的現實交往中,甚至被病態追捧和模仿。
  • [理解媒介]遊戲·男人的延伸(下)
    因此,遊戲可以提供多種不同的滿足感。在這裡,我們看的是他們在整個社會中作為傳播媒介的角色。因此,撲克是一種經常被引用為表達競爭社會所有複雜態度和潛臺詞的遊戲。它需要精明、咄咄逼人、詭計多端,以及對性格的直言不諱的評價。據說女人玩撲克不好是因為它會刺激她們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在撲克中是致命的。撲克是一種強烈的個人主義,不允許有善意或體貼的地方,而只為獲得最大數目的最大好處——第一名。
  • 美國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
    美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特點表現在:將媒介素養教育整合進課程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開展針對教師的媒介素養教育;尚未形成全國統一的課程標準。美國中小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對我國的啟示在於:在課程中實施媒介素養教育;培養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師資隊伍;需要加強政府介入,並實現政府與學校的聯合,真正推動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
  •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路徑初探
    其中,以玩遊戲為上網目的的佔90%,但只有40%的學生把「學習」作為上網的主要目的之一。對於青少年來說,網絡新媒體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夠正確使用,將有助於他們有效獲取信息、豐富視野、拓展思維;但若不能得到有效指導,那麼,新媒體對媒體使用時間、空間的「解鎖」,以及海量的信息,都會使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在享有自由掌控的快感之後,繼而茫然無助。
  • 兒童遊戲治療師•初階課程
    遊戲治療,是通過玩具為媒介,以遊戲的形式,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而產生的一套應用於兒童心理的臨床輔導技術。讓兒童透過遊玩、故事、圖像、隱喻、意象、藝術創作等各種形式,表達困擾他們的情緒,並抒發其想法、創傷經歷的一種專業的心理輔導方式。1、遊戲治療對孩子有哪些幫助?
  • 兒童觸網低齡化 建議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
    兒童觸網低齡化 建議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時間:2017-09-24 17:23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廣東兒童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3歲就開始用微信和QQ-----來源: 南方日報 00後成長於網絡時代,他們的網絡安全素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