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在前面
作為一個英語專業的本科生,現在回想自己的整個高中時代,感覺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覺得別人就是有學習某一科的天賦;另外就是學霸的「謊言」絕不可輕信,什麼「我從來不刻意背單詞就隨便考到這個分數了呀...」
對於英語這科,「積澱」二字的分量很重,有時候,只有大量大量地輸入,才有可能有少量的輸出。
學霸們多是厚積薄發,要是聽信了學霸的「隨隨便便就考了高分」,而「薄積零發」,而覺得自己真的就可以隨隨便便,實在是不可行的。
學霸只是在假裝隨隨便便,而有的人卻認認真真地隨隨便便了。
二、七點學習誤區
(1)不背單詞或只背單詞
不刻意去背單詞,只是把課後單詞表草草讀一遍是最大的誤區。
很多同學覺得,有時候好不容易背過了一個詞,但等它在閱讀題裡出現的時候,又不知道什麼意思了,總把人搞得很沮喪,失去背單詞的動力。
其實還是不夠爛熟於心的緣故。
做閱讀題時,要求你在極短的時間內,反應過來這個單詞的意思,如果你不夠熟悉,就嚴重影響到對整個句子的理解。
又有另一波同學,的確是在利用時間去背單詞,但只是單一地重複。
可是卻沒有注意到,課文中生詞所在的句子,就是幫助記住生詞的最好例句,通過一段語境去記單詞是事半功倍的。
(2)認為自己永遠都不會用西式思維寫作
記得我的一個中學英語老師曾對我說:「你永遠學不會西式思維,更不可能寫出西式思維的文章,除非你住到國外去。」
這句話讓當時的自己感覺很挫敗,甚至有點無力回天的感覺,看著自己大量練習的文章,眼淚就不爭氣地掉了下去。
現在我的大學英語專業學習已過半,也明白了思維也是可以模仿的!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那就是背誦大量的範文。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枯燥乏味地、重複地背誦。範文中地道的固定搭配、短語、句型都是可以在寫作中套用的。最笨的方法卻是最快的方法。
(3)徹底聽老師話,不買教輔或買了不看
中學老師總會明令禁止我們購買教輔,目的是防止我們抄課後題答案。
但他們讓不買,你就真的不買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買來抄了答案,但是把整本書利用的很到位(仔細看解析、短語等)豈不是也很划得來?
我中學時期一直是偷偷買教輔,然後用彩色螢光筆把短語及單詞的陌生意思勾畫一遍,每周末還要把這些內容抄到筆記本上,正是這些習慣,給我打下了紮實的英語基礎。
(4)上課不動筆,連一個英語筆記本都沒有
上英語課從來不動筆,英語老師就像一個每天換著不同顏色外衣的「移動安眠藥」,一上英語課就開始打哈欠。
這是一些同學上英語課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上課拿一個本子抄著筆記,不僅能防止睡著,而且即使不走心也能培養點英語寫作的手感。
(5)磁帶從來沒開過封
大多數同學都沒聽過配套教材的磁帶,天天在網上找泛聽音頻。
其實磁帶也是很好的泛聽材料,能培養語感,創造英文環境的同時,還能幫助你記單詞和句型。
我高中的時候,寫理科作業或是做抄單詞這種重複性作業時,就可以聽著磁帶。
(6)覺得語音不重要
記得以前上中學的時候,每到早讀的讀單詞環節,就會有好多同學讀睡著。
這又是一大誤區了。
讀音很重要,很重要×n遍(重要的事說n遍)。
因為語音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你能否聽得懂聽力。聽力聽不懂的,也多半讀不正確聽力材料的原文。
(7)閱讀純做題
反思一下自己每次做完題時,有沒有標出生詞的意思?有沒有總結優秀的寫法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用來做閱讀的文章,其實也是很好的學習素材。
三、寫在最後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方法需要自己探索,需要你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那些單科學霸之所以能考那麼高,真的不是隨隨便便的,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
正是通過這些方法,我高考英語考到了130+,也算是進入有一點發言權的「學霸」之列吧。
現在的我,也從曾經自己總結的這些方法中獲益匪淺,每年都拿得到獎學金。更重要的是,我所擁有的英語自學能力是別人怎麼都拿不走的。
它們在我心中儼然已經變成某種「信仰」,而且,英語這門學科所帶給我的滿足感也是其他東西都替代不了的。
掌握了一些方法,你也可以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到一種自由,不會被課堂和老師牽著鼻子走。
願想要學好英語的人,都能學好英語,也都能感受到英語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