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打了疫苗,我孩子可以不用打了?關於疫苗的六大誤解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中國古代甲骨文中就有「瘧疾」和「疾年」等記載。從漢朝開始到清朝末年,有記錄的大瘟疫有近百起。瘟疫爆發的時候,通常「死亡甚多,至有全家無一生者」「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

近代疫苗的出現,對預防大型瘟疫的爆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假疫苗、過期疫苗層出不窮,對整個社會的危害不可估量。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它們讓公眾再次對疫苗失去安全感。再加上一些渠道的不實宣傳,以訛傳訛,造成了很多人對疫苗產生極大的偏見和誤解,讓幾十年的公眾宣傳全都前功盡棄。

撰文 | 史雋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會經常接觸到許多不同的病毒、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大多數都沒有害處,許多是有益的,但有些可能導致疾病。

身體的免疫系統是保護我們免受感染的防線。當我們接觸到病源時,免疫系統會引發一系列反應來中和微生物並限制其有害作用。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統也因此「記住」了見過的微生物,使得我們不會再次感染同一種疾病,很多時候身體會對這個病源產生終身免疫力。然而,這個自然發生的過程有時會對身體造成永久的傷害:某些病源造成的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有時甚至死亡。

疫苗則是一個人為改善的、能讓身體產生免疫「記憶」的東西。它通過模仿細菌或者病毒侵入身體的過程,從而激活我們的免疫系統,但卻不會讓我們生病。

疫苗通常的成分是弱化版本的或已被殺死的病源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碎片或類似的物質。接種疫苗時,這些物質進入體內,免疫系統被激活,同時也會記住它。等到以後和疫苗長得非常像的病源微生物入侵體內的時候,免疫系統的「記憶「功能就會被激活,防禦比第一次更快更強大,有效殺死病源,防止人生病。

疫苗作用的機理。圖片來源:mlive.com,經作者修改

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可以預防許多危險的傳染病,真心恨不能每種疾病都有對應的疫苗,這樣大家就啥病都不會有了。某些疾病,疫苗接種會提供終身保護,而其他疾病,幾年後免疫「記憶力」會衰退,需要再次接種疫苗,加強記憶。

現代符合規定生產出來的疫苗很安全,那些黑心廠家的假疫苗另說。近幾年假疫苗、過期疫苗層出不窮,對整個社會的危害不可估量。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它們讓公眾再次對疫苗失去安全感。再加上一些渠道的不實宣傳,以訛傳訛,造成了很多人對疫苗產生極大的偏見和誤解,讓幾十年的公眾宣傳全都前功盡棄。有些人因此選擇不再接種疫苗,導致很多早就應該被滅絕的傳染病捲土重來。過期疫苗、假疫苗影響的不只是用了這些偽劣疫苗的孩子和大人,而是整個社會群體。等到哪一天真的爆發了大規模的原本可以預防的傳染病,後悔也晚了。

以天花(smallpox)為例說說消滅一項流行病需要多少年的努力。

天花在中國流行了數千年,連清朝的順治、同治兩位皇帝都曾感染過天花。1796年,Edward Jenner,一位英國醫生和免疫學家,成功開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疫苗——天花疫苗。然而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國才基本消滅天花。

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為了杜絕廣為流傳的天花,採取了三個準備步驟:確保供應足夠多的強效疫苗;密集宣傳,獲取民眾的支持;培訓了一批專業的接種人員[1]。經過10多年的全民免疫推廣,天花基本在中國被消滅。但是,為了保證天花不會翻土重來,所有新生嬰兒仍然要接種天花疫苗,6歲、12歲和18歲的時候再次加強。1963年、1968年、1972年和1978年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宣傳。直到1978年,天花疫苗接種的要求才被放寬。

下面就針對那些「誰誰誰說的」一些流行的偏見來分析,看看到底有哪些數據來反駁他們。

關於疫苗的六大誤解

誤解1

疫苗能夠預防的病大多數都已經絕種了,不需要再預防。而且大部分是小毛病,不是致命的。

二十世紀以來,各國推行疫苗計劃,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大部分已經很少見了,但是這些疾病仍然存在,當疫苗接種率下降時,這些疾病就會捲土重來。

兒童疫苗預防的所有疾病都是很嚴重的。即使有最好的醫療護理,這些疾病都可能導致併發症甚至死亡,而且大多數無法根治。

舉幾個例子:麻疹(Measles)

每1000位麻疹病人中會有1-2人死亡。10%得病的人會有併發症,嚴重的包括失明和腦炎(encephalitis)。

2000年,美國宣布「已經消滅了麻疹」。然而,2019年,麻疹在美國全面爆發——2019年1月1日至7月18日,美國30個州確認了1,148例麻疹案例,是自1992年以來病例數最多的一年。2011年美國有107例麻疹確診病例,醫療成本介於270萬美元至530萬美元之間。由此推算, 2019年的麻疹爆發會使美國損失數千萬美元。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統計,大多數麻疹患者未接種疫苗,例如,紐約和新澤西州的麻疹暴發主要是從一些猶太社區中開始的,這些社區有大量的未接種疫苗的人群。

不僅僅是美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稱,全球數據初步顯示,與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前三個月報告的麻疹病例增加了300%。爆發的國家包括一些疫苗接種覆蓋率很高的國家——美國,以色列,泰國和突尼西亞——也是起源於這些國家未接種疫苗的人群。

從2019年1月1日至7月18日,已在美國30個州確認了1,148例個體麻疹病例。較深的藍色代表有確認麻疹病例的州。圖片來源:CDC ;日期:7/22/2019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

在世界範圍內,估計每年有24,100,000百日咳病例和約160,700例死亡。得了百日咳但存活下來的嬰兒中,每400位大約有1位會有永久性腦損傷。

中國每年報告的百日咳病例不超過10,000例,遠低於其他許多國家。但是,百日咳的發病率在過去十年中從2005年的4058例增加到2015年的6744例, 漲幅高達66.20%。模型預測,2016年以後的發病率還是會繼續增加[2]。百日咳還沒有被完全消滅。

2005-2015年中國的百日咳發病人數。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經作者修改。

破傷風(Tetanus)

輕度和中度破傷風的死亡率約為6%;嚴重的破傷風死亡率可能高達60%。死亡的人大多是未接種過破傷風疫苗的人,或者是每10年沒有接受過加強注射的人。

誤解2

別人都接種疫苗了,那我和我的孩子就不需要接種疫苗。

這種想法只有在周圍大部分人都接種疫苗的情況下才有效。如果別人都和您一個想法,就不會有足夠的人接種疫苗,疾病將迅速蔓延開來。

要解釋這個問題,就要提到一個學術詞彙:群體免疫力(herd protection)。群體免疫力是一種保護整個社區免受疾病侵害的手段:通過免疫社區裡足夠多的人,從而有效地打斷疾病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的接力,中斷感染鏈,從而保護少數不能接種疫苗的人群。但是,這個模式要真正起作用,社區中接種疫苗的人必須足夠多。接種疫苗的人數必須高於一個最小的百分值(學術界稱之為「閾值」),群體免疫才會生效。接種的社區成員越多,整個社區就越能夠避免疾病的爆發。

群體免疫力是整個社區接種疫苗率高的結果。圖片來源: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

針對不同的傳染病,社區內接種疫苗的人數需要達到的閾值也不同。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傳染病的傳播性不同: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傳染特徵。有些傳染病,比如麻疹和流感,比其他疾病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設定閾值的時候,流行病/傳染病學家會首先考慮一個稱為「基本再生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的值,簡稱為「R0」。R0值代表在完全沒有疫苗保護的社區中,一位生病的患者可以將這個病傳染給幾個人。R0的數值越大,防止疾病擴散要達到的免疫閾值就越高。例如,由於麻疹極具傳染性並且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相對應的R0值在12到18之間,保護社區所需的免疫閾值很高,大約是95%;傳染性較低的疾病,例如脊髓灰質炎(polio),R0值在5到7之間,免疫閾值大約是80%~85%。

除了考慮R0值,計算免疫閾值還要考慮其他許多複雜的因素:針對特定疾病的疫苗的有效性;接種疫苗或者曾經感染疾病以後產生的免疫能力可以持續多久——因為很多免疫力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弱,所以有些疫苗需要定期打加強針;哪些特殊的群體是疾病傳播鏈中最關鍵的鏈結等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最後設定免疫閾值,下表就列出了幾個疾病的R0和免疫閾值:

R0與免疫閾值之間的關係。圖片來源:Epidemiologic Reviews 1993的數據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利,村子不大而且之間還隔著老遠,人類社區相對小而孤立。如果瘟疫爆發,只要能夠有效地限制民眾的流動性,也就不會大規模地傳播開來。但是今天,快捷便利的交通將全世界的人連接成一個巨大的、互動的人類群體。疾病的傳播也就更加迅速。而可以有效中斷傳播鏈的就是免疫抗病的鏈結。

爆發疫情的村莊自我焚燒以阻隔病毒散播,圖片來源:美劇「The Hot Zone」 《血疫》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水痘(chicken pox)疫苗。美國在1995年開始推廣水痘疫苗,自那以後美國水痘的死亡率下降了97%。一般兒童到12-15個月大才會接種水痘疫苗,但在2004年至2007年間,美國沒有嬰兒死於水痘[3]。正是群體免疫力,令不到1歲的孩子——這些不能接種疫苗的最微小、最脆弱的人群——有效地避免了接觸到致病病毒。

不僅僅是新生嬰兒,還有好多成年人因為客觀原因——例如身體狀況或過敏反應等——不能接種疫苗。這類人群只能依賴群體免疫來避免感染傳染病。

因此,接種疫苗不僅僅只是個人選擇,而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是對自己和周圍的人都負責的行為。

另外,也有些疾病,例如破傷風,其他人是否接種疫苗對您的安全沒有任何影響,因為破傷風是由名叫「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的細菌引起的感染。破傷風梭菌的孢子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土壤、灰塵、 唾液、糞便……都含有這種菌的孢子。不過不接種疫苗,皮膚有創口,細菌孢子就有可能進入體內發展成細菌,造成感染。破傷風是可能致命的。就像前面說過的,輕度和中度破傷風的死亡率約為6%;嚴重的破傷風死亡率可能高達60%。

誤解3

疫苗沒有經過充分的安全性測試:MMR疫苗(麻風腮疫苗)會引起自閉症;疫苗中的硫柳汞(thimerosal)會引起自閉症。

正規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與所有藥物一樣,疫苗必須經過許多步驟的審批才能獲得各國衛生部的批准上市。生產商必須證明疫苗在預防疾病方面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疫苗上市以後,有關機構還會繼續監測其副作用。每種疫苗都會對少數人產生一些副作用,一旦覺得不對勁就要儘快和醫生聯繫。但嚴重的副作用並不多見。

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風疹聯合疫苗,國內稱為麻風腮疫苗)不會引起自閉症。由於兒童出現自閉症跡象的年齡恰巧和接種MMR疫苗的年齡差不多,有些人就認為是接種MMR疫苗導致了這些早期的自閉傾向。

但是,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這個關聯。關於MMR疫苗和自閉症的大部分爭議起源於1998年一位叫Andrew Wakefield的英國醫生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MMR疫苗和自閉症之間有關聯。然而,該論文已經被證明造假,並被發表該論文的期刊撤回 [4]。這個事件算是疫苗科研史上最大的醜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這篇英國記者Brian Deer的調查報告 How the case against the MMR vaccine was fixed [5],講述了Andrew Wakefield是如何「製造」出這篇文章,隨後真相又是如何被揭露出來,最終導致論文撤回的過程。Wakefield也因行為不端和學術造假而被吊銷行醫執照。

隨後世界各國的至少20多項科學研究都證實MMR疫苗與自閉症之間沒有聯繫 [6-31]。也沒有證據將任何其他疫苗與自閉症聯繫起來:

1、一項2014年的研究綜合分析了10項研究的數據,包括5項追蹤研究 (cohort study),5項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囊括了125多萬名兒童,作者發現自閉譜系障礙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與接種任何疫苗,MMR疫苗,硫柳汞或汞之間沒有任何關聯[32]。

2、另一項201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321名被診斷患有各種類型自閉症的兒童和752名正常的兒童做對照比較。研究人員比較了這兩組兒童在3個時期:出生到3個月,出生到7個月和出生到2年期間因為接種了疫苗而接觸到的抗原蛋白和多糖的數量,最終得出結論:兒童2歲以內因為接種疫苗中而接觸到的抗原蛋白和多糖並沒有增加患自閉症的風險[33]。

大量的證據表明硫柳汞(thimerosal,一種疫苗中的防腐劑)與自閉症或任何其他發育障礙無關[23, 26, 31, 34-42] 。除了流感疫苗(也有不含硫柳汞的流感疫苗),嬰兒和兒童疫苗早就不含有硫柳汞了。即使在硫柳汞停用之後,自閉症兒童的數量仍在繼續增加,也間接說明了兩者之間沒有聯繫。

近幾年,患自閉症的兒童的數量似乎有所增加,這是因為現在自閉症的定義放寬了,囊括了許多過去不會被診斷為自閉症的症狀較輕的兒童。

誤解4

體內累積了過多的疫苗會讓免疫系統超負荷運作,最後崩潰罷工。

有些家長擔心兒童出生以後接種多種疫苗會削弱他們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容易感染那些沒有疫苗保護的細菌或者病毒,生病更多。

的確有人做過研究,專門驗證這一猜想是不是正確。作者追蹤了994名兒童,從24個月大開始到47個月大[43]。其中,193名兒童感染過沒有被疫苗覆蓋的疾病,其他751名兒童則沒有感染——然而這兩組兒童接種過的疫苗的抗原的數量基本一樣。換句話說,這193個孩子生病並不是因為打的疫苗比別的兒童多,免疫系統不工作了。接種疫苗並沒有增加得病的風險。

同時接種多種疫苗時,副作用並不比每個疫苗單獨接種高[44, 45]。常見的疫苗中只有兩種不能一起接種:黃熱病疫苗和霍亂疫苗。霍亂疫苗已經不再推薦使用,黃熱病疫苗只有少數國家或者去那兒旅遊的人需要。

現在有了複合疫苗,只要打一針就能獲得多種不同疾病的保護,例如MMR(麻疹,腮腺炎,風疹)和5合1疫苗,俗稱「五聯」(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疾病)。聯合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同時接種好幾個疫苗也意味著不會延誤保護的機會,減少去醫院的次數,也可以少被針頭扎幾次。

誤解5

等孩子大一些再接種疫苗會更安全。

嬰兒在子宮裡的時候,免疫系統就已經準備好了應對出生後會遇到的各種微生物。疫苗只佔用了兒童免疫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對免疫系統的負擔比普通感冒還低。

美國醫學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的一篇綜述[46]指出,在過去40年,美國醫學院開展了60多項疫苗安全性研究,包括對推薦的疫苗接種時間計劃表的全面審查。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按照推薦的時間表接種疫苗會有重大安全隱患。同時指出,按時接種疫苗不僅對身體無害,還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風險。

研究人員取樣了1000多名1993年至1997年間出生的兒童,看了他們1歲以下的疫苗接種時間表,然後在孩子們7-10歲時進行了42種不同神經心理學測試[47]。這個研究比較了按時接種疫苗的兒童與延遲接種甚至不接種某些疫苗的兒童,發現在一歲以前延遲免疫接種沒有任何顯著優勢。換句話來說在周歲以前按時接種疫苗對長期神經心理學結果沒有不良影響。

另一個研究的作者調查了1107名7-10歲的兒童的神經心理學測試結果,以及這些孩子在2歲以前因為接種疫苗接觸到抗原蛋白和多糖,然後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2歲以前接種疫苗並沒有對兒童晚期的神經心理學有任何不良影響[48]。

即使兒童有先天性代謝異常,按時接種疫苗後的一個月裡也沒有看到顯著的不良反應[49]。

每個疫苗接種的時間都不是隨意決定的,都是經過研究以後找到的最佳時機:既安全,又能儘早保護嬰兒避免患上致命疾病(如百日咳)。在很小的時候,嬰兒就能對疫苗產生良好的反應。沒有證據顯示年紀小的兒童接種疫苗的副作用更常見。

誤解6

天然的東西才是好的。疫苗這種人造的東西應該少用。

天然並不就是好的。造成疾病的細菌病毒是天然的,砒霜也是天然的,這些都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疫苗是用天然原料製成的,用與自然感染相同的方式來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區別是疫苗裡面的病原(細菌或者病毒)已經經過了特殊的處理,不會讓我們生病。然而,它們足夠強大,可以使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從而產生免疫力。換句話說,疫苗是我們第一次接觸病源的更安全的替代品,人體得到了保護卻不必生病。

總 結

很多疾病有嚴重的併發症,有時甚至會致死,預防疾病發生就能避免這一切。而疫苗恰恰就是能夠預防疾病的東西。這麼多年來,疫苗已經預防了無數疾病,並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真正的疫苗是天花疫苗。一個世紀以前,天花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僅在20世紀內,它就造成了全世界3億至5億人的死亡。正是因為天花疫苗的普及,這種疾病才最終被消滅了。目前為止,它是唯一一個被徹底消滅的疾病。如果沒有天花疫苗,還會有更多的人死亡。正是因為曾經的天花疫苗普及,我們現在甚至不需要再繼續接種了。

很多時候,接種疫苗不僅僅是一種個人選擇,也是一份社會責任。能夠接種疫苗的人都接種了,才能保護那些因為客觀原因不能接種疫苗的人群。

圖片來源 | 網絡

史雋,筆名「隨心所欲的貓」,現居美國波士頓。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加入某跨國知名藥企從事藥物研發。十餘年中,帶領團隊與糖尿病、肌肉萎縮症等作鬥爭,近年來著重於抗衰老藥物的研究和開發。個人微信公眾號「怡然隨心」,與您聊醫療保健的那些事。

史雋

參考文獻

[1] X. Hui, J. Yutu, The eradication of smallpox in Shanghai, China, October 1950-July 1951.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59, 913-917 (1981).

[2] Q. Zeng et al.,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temporal trends in the pertussis incidence in Mainland China from 2005 to 2016. Scientific Reports 6, 32367 (2016).

[3] M. Marin, J. X. Zhang, J. F. Seward, Near Elimination of Varicella Deaths in the US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ccination Program. Pediatrics 128, 214-220 (2011).

[4] L. The Editors of The, Retraction—Ileal-lymphoid-nodular hyperplasia, non-specific colitis,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 children. The Lancet 375, 445 (2010).

[5] B. Deer, How the case against the MMR vaccine was fixed. BMJ 342, c5347 (2011).

[6] A. Jain et al., 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 With Older Siblings With and Without Autism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Autism Occurrence by MMR Vaccine Status Among US Children. JAMA 313, 1534-1540 (2015).

[7] H. Peltola et al., No evidence for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associate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or autism in a 14-year prospective study. The Lancet 351, 1327-1328 (1998).

[8] B. Taylor et al., Autism and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no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for a causal association. The Lancet 353, 2026-2029 (1999).

[9] J. A. Kaye, M. del Mar Melero-Montes, H. Jick, Mumps, measles, and rubella vaccine and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recorded by general practitioners: a time trend analysis. BMJ 322, 460-463 (2001).

[10] C. P. Farrington, E. Miller, B. Taylor, MMR and autism: further evidence against a causal association. Vaccine 19, 3632-3635 (2001).

[11] L. Dales, S. J. Hammer, N. J. Smith, Time Trends in Autism and in MMR Immunization Coverage in California. JAMA 285, 1183-1185 (2001).

[12] R. L. Davis et al., Measles-Mumps-Rubella and Other 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s Do Not Increase the Risk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Case-Control Study From the Vaccine Safety Datalink Project. JAMA Pediatrics 155, 354-359 (2001).

[13] E. Fombonne, S. Chakrabarti, No Evidence for A New Variant of Measles-Mumps-Rubella–Induced Autism. Pediatrics 108, e58-e58 (2001).

[14] B. Taylor et al.,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ation and bowel problems or developmental regress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population study. BMJ 324, 393-396 (2002).

[15] C. Black, J. A. Kaye, H. Jick, Relation of childhoo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o autism: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data from the UK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 BMJ 325, 419-421 (2002).

[16] A. Mäkelä, J. P. Nuorti, H. Peltola, Neurologic Disorders After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ation. Pediatrics 110, 957-963 (2002).

[17] K. M. Madsen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ation and Autis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7, 1477-1482 (2002).

[18] R. Lingam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and parentally reported triggers in a north east London population.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88, 666-670 (2003).

[19] L. Smeeth et al., MMR vaccination an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 case-control study. The Lancet 364, 963-969 (2004).

[20] F. DeStefano, T. K. Bhasin, W. W. Thompson, M. Yeargin-Allsopp, C. Boyle, Age at First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School-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Metropolitan Atlanta. Pediatrics 113, 259-266 (2004).

[21] H. Honda, Y. Shimizu, M. Rutter, No effect of MMR withdrawal on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a total population stud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6, 572-579 (2005).

[22] W. Chen, S. Landau, P. Sham, E. Fombonne, No evidence for links between autism, MMR and measles virus. Psychol Med 34, 543-553 (2004).

[23] I. o. Medicine, Immunization Safety Review: Vaccines and Autism.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 2004), pp. 214.

[24] K. C. Klein, E. B. Diehl, Relationship Between MMR Vaccine and Autism. 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 38, 1297-1300 (2004).

[25] J. Richler et al., Is There a 『Regressive Phenotyp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the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e? A CPEA Study.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6, 299-316 (2006).

[26] E. Fombonne, R. Zakarian, A. Bennett, L. Meng, D. McLean-Heywood,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n Montreal, Quebec, Canada: Prevalence and Links With Immunizations. Pediatrics 118, e139-e150 (2006).

[27] Y. D』Souza, E. Fombonne, B. J. Ward, No Evidence of Persisting Measles Viru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ediatrics 118, 1664-1675 (2006).

[28] T. Uchiyama, M. Kurosawa, Y. Inaba, MMR-Vaccine and Regress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Negative Results Presented from Japa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7, 210-217 (2007).

[29] M. Hornig et al.,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Measles Virus Vaccine and Autism with Enteropathy: A Case-Control Study. PLOS ONE 3, e3140 (2008).

[30] G. Baird et al., Measles vaccination and antibody respons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93, 832-837 (2008).

[31] D. Mrozek-Budzyn, A. Kieltyka, R. Majewska, Lack of association between measles-mumps-rubella vaccination and autism in children: a case-control study. Pediatr Infect Dis J 29, 397-400 (2010).

[32] L. E. Taylor, A. L. Swerdfeger, G. D. Eslick, Vaccine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utism: An evidence-based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 Vaccine 32, 3623-3629 (2014).

[33] F. DeStefano, C. S. Price, E. S. Weintraub, Increasing Exposure to Antibody-Stimulating Proteins and Polysaccharides in Vaccine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Autism.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63, 561-567 (2013).

[34] J. Heron, J. Golding, Thimerosal Exposure in Infants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es Not Support a Causal Association. Pediatrics 114, 577-583 (2004).

[35] A. Hviid, M. Stellfeld, J. Wohlfahrt, M. Melbye, Association Between Thimerosal-Containing Vaccine and Autism. JAMA 290, 1763-1766 (2003).

[36] K. M. Madsen et al., Thimerosal and the Occurrence of Autism: Negative Ecological Evidence From Danish Population-Based Data. Pediatrics 112, 604-606 (2003).

[37] P. Stehr-Green, P. Tull, M. Stellfeld, P.-B. Mortenson, D. Simpson, Autism and thimerosal-containing vaccines: Lack of consistent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5, 101-106 (2003).

[38] N. Andrews et al., Thimerosal Exposure in Infants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es Not Support a Causal Association. Pediatrics 114, 584-591 (2004).

[39] M. E. Pichichero et al., Mercury Levels in Newborns and Infants After Receipt of Thimerosal-Containing Vaccines. Pediatrics 121, e208-e214 (2008).

[40] W. W. Thompson et al., Early Thimerosal Exposure and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s at 7 to 10 Yea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7, 1281-1292 (2007).

[41] C. S. Price et al., Prenatal and Infant Exposure to Thimerosal From Vaccines and Immunoglobulins and Risk of Autism. Pediatrics 126, 656-664 (2010).

[42] R. Schechter, J. K. Grether, Continuing increases in autism reported to California's developmental services system: mercury in retrograde. Arch Gen Psychiatry 65, 19-24 (2008).

[43] J. M. Glanz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stimated Cumulative Vaccine Antigen Exposure Through the First 23 Months of Life and Non–Vaccine-Targeted Infections From 24 Through 47 Months of AgeCumulative Vaccine Antigen Exposure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Non–Vaccine-Targeted InfectionsCumulative Vaccine Antigen Exposure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Non–Vaccine-Targeted Infections. JAMA 319, 906-913 (2018).

[44] I. o. Medicine,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Vaccines: Evidence Bearing on Causality. K. R. Stratton, C. J. Howe, R. B. Johnston, Jr., Eds.,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DC, 1994), pp. 480.

[45] D. Elliman, H. Bedford,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vaccines. BMJ 326, 995-996 (2003).

[46] in The Childhood Immunization Schedule and Safety: Stakeholder Concerns,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Future Studies. (Washington (DC), 2013).

[47] M. J. Smith, C. R. Woods, On-time Vaccine Receipt in the First Year Does Not Adversely Affect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s. Pediatrics 125, 1134-1141 (2010).

[48] S. Iqbal, J. P. Barile, W. W. Thompson, F. DeStefano, Number of antigens in early childhood vaccines and neuropsychological outcomes at age 7–10 years. Pharmacoepidemiology and Drug Safety 22, 1263-1270 (2013).

[49] N. P. Klein et al., Evaluation of Immunization Rates and Safety Among Children With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Pediatrics 127, e1139-e1146 (2011).

END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感冒可以打疫苗嗎?打疫苗有什麼副作用?
    「醫生,聽說打了疫苗後,會發燒、精神不佳,食慾也會下降,真的是這樣嗎?」新手父母帶著小寶寶來體檢,順帶問幫孩子身體檢查的我。產生抵抗力的過程,有些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打疫苗,就是把少量的病菌注射到身體裡面,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產生對抗病菌的免疫反應、產生長久的抵抗力,產生抵抗力的過程容易發燒,造成孩子活力下降,這些都是疫苗的副作用!
  • 自費疫苗打不打?關於寶寶疫苗問題的答案都在這裡了
    因為寶寶每次生病,都是對媽媽體力、精力、腦力還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驗。兒童疫苗作為寶寶健康的保護傘,可以提升寶寶抵抗力,幫助寶寶少生病,始終是家長們關注的焦點。但是打疫苗這件事實在是太複雜太燒腦了……疫苗種類這麼多,應該怎麼選?選擇進口還是國產?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有什麼不同?二類疫苗安全嗎?二類疫苗打不打?接種疫苗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孩子六周歲以後就不打疫苗了嗎?
  • 盤點那些伴隨我們成長的疫苗:人一生要打多少針
    疫苗伴隨成長:人一生要打多少針你知道在疫苗研製出來之前,世界是什麼樣的麼?中國民間過去有「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的說法。大意是說,孩子出生後,經過麻疹和天花的考驗,才算真正成活下來。而中國民間的這個說法,放之四海皆準,因為國界和人種完全無法阻擋當時的傳染病。人類發明的第一個疫苗就是針對天花的牛痘疫苗。
  • 是不是周圍人都打了疫苗,我就不用打了?
    都知道打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但你有沒有過類似的想法 如果周圍人都接種了疫苗 自己是不是就不用打了?
  • 打疫苗常識:這些情況下,孩子不能打疫苗,孩子需要延緩接種疫苗
    打疫苗,是每個寶寶從出生後都要經歷的事情。但是,對於各位爸爸媽媽們來說,帶著寶寶去打疫苗卻是一件十分糾結的事情。這幾天,也經常有不少媽媽問我:孩子稍微有點感冒,能不能打疫苗?孩子出溼疹了,能不能打疫苗?
  • ...疫苗是不是人人要打?孩子哪些疫苗應該打?什麼情況下不能打疫苗...
    有很多想為「抗疫」做貢獻的人主動報名要做新疫苗的「小白鼠」。哪裡有什麼做小白鼠的事情,想做小白鼠,我們的流程都是不允許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只能加快審批的速度。哪些疫苗孩子應該打?一類苗必打、二類苗雖是提倡但也很重要張文宏醫生表示,我們現在打疫苗,一般是脊椎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結核病疫苗、B型肝炎等一類疫苗孩子是必打;流感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二類疫苗醫生提倡打。一類苗、二類苗都很重要,如果不打,重點人群、高風險的人群就面臨風險。
  • 打疫苗大人孩子都遭罪,為什麼還要打?有些疫苗可不可以不打?
    每次帶寶寶去打疫苗時,看到孩子痛苦的表情心裡很難受,有家長就疑惑了,有些疫苗能不能就不打了呀?每年的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疫苗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性疾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關於口足手病疫苗有沒有必要打?
    去年,手足口病疫苗出來的時候,我就準備給權寶接種了。那時候,很多人說「剛出來的疫苗會不會不好啊」?還有人說「是不是拿我們來當小白鼠啊?」當然,也有想的開的家長立刻帶寶寶去打了。對於我來說,不管是新上市的,還是舊的。只要它是安全的。剛好我經濟狀態能夠支付的起。我就打。哪怕萬分之一。而且,總是利大於弊。為什麼不打呢?對吧!
  • 疫苗為什麼不打屁股?關於寶寶打疫苗,你了解多少?
    文|福林媽咪 從寶寶出生到寶寶6歲之間,需要很多次的接種疫苗。有一些寶媽提出了關於接種疫苗的一些疑問,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什麼情況下不用打狂犬疫苗?關於狂犬病,這些知識了解一下
    這段時間以來,狂犬病疫苗成為了網絡熱點,人們對魚狂犬疫苗相關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到底什麼情況下必須去打狂犬疫苗,什麼情況下不用打狂犬疫苗,打狂犬疫苗有什麼好處和危害,諸如此類的問題困擾著很多朋友,而網上的答案又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亂七八糟,讓人不知道該相信誰。
  • 疫苗醫生建議只打免費疫苗?過來人建議:自費「2必打4建議打」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說到疫苗,其實不少家長都是一臉懵,基本處於醫生讓打,就帶孩子去打的狀態。因為疫苗分為一類、二類,一類免費,二類自費。對於免費的,家長基本打得毫不猶豫,但是對於二類,家長們就猶豫了。
  • 新冠疫苗多少錢一針?哪裡可以打?
    相信大家有不少疑問:新冠疫苗真的上市了嗎?安不安全?到底要不要打?今天我們將一次性為大家解答,主要內容如下:新冠疫苗,為何遲遲不上市?新冠疫苗,到底適合哪些人打?新冠疫苗,六大常見疑問解答!一、 新冠疫苗,為何上市這麼難?疫情之下的全球經濟復甦,誰先掌握疫苗,誰就掌握了未來競爭的殺手鐧。
  • 關於孩子打疫苗的誤區,很多家長都入過,快來看看有沒有你
    夏天來了,又到了孩子們可以盡情在戶外玩耍的好時候了。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跑的通紅的小臉,就覺得非常開心。但是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忘了按時給孩子打疫苗哦,不要讓自己的一時疏忽而耽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01】關於孩子打疫苗,家長通常都有什麼誤區呢?
  • 張文宏:流感疫苗能打都要打,今年我也打
    針對於大家比較關心的像兒童要打哪些疫苗?打進口苗還是國產苗?咳嗽發燒能不能延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何時能上市?是不是人人都要打?等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解開了大多數人針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疫苗等諸多問題的疑惑。
  • 疫苗可以提前打嗎?推遲打後果很嚴重?
    >疫苗可以提前打嗎?推遲打後果很嚴重?:  因為和其他行程撞上、或者寶寶生病等原因,沒有辦法準時帶寶寶打疫苗。  免疫程序中規定的各種疫苗的最短間隔時間,都是經過多年的臨床試驗和研究得出的,可以說是「最佳選項」。貿然打破這種平衡,提前接種很可能會干擾疫苗的免疫效果。另外,寶寶出生後,會從母體中獲得一些保護性抗體,提早將疫苗打入寶寶體內,很可能會受到母傳抗體的幹擾,讓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可能會有媽媽想問:我就提前一兩天,也不能麼?  答案是:不能。
  • 親歷:被打過疫苗的狗抓傷也要打狂犬疫苗,打完需要檢測抗體嗎?
    被打過疫苗的狗咬傷的人要不要打狂犬疫苗?前幾天,孩子在和家裡的小狗玩耍時不小心被狗狗的牙齒刮到了,破了點皮,連血都沒有出。我一時猶豫: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打狂犬疫苗?家裡的狗狗是打過狂犬疫苗的,是不是不用給孩子打疫苗了。我百度了下相關內容。網上的醫生都說一定要給孩子打疫苗。
  • 自費疫苗到底打不打 崔玉濤推薦自費疫苗必打清單
    自寶寶出生以後,有關寶寶的一切一切都是父母們所關心的話題。相信沒有哪一個父母不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予寶寶的,只要是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爸爸媽媽赴湯蹈火也是心肝情願的。就比如寶寶需要接種疫苗的事情來講吧!可能有的家長對於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是神馬都還沒有搞明白,只要是別人說要打的,她也會跟著風的去給寶寶接種的。
  • 「怎麼辦,我打了假的狂犬疫苗!」
    這幾天,「假疫苗」事件鬧的沸沸揚揚,我們口中需要愛護的「祖國的花朵」一直以來打的疫苗竟然是假的?就算我沒孩子,聽了都會很氣憤,更別說把孩子捧在手心的家長們!>聽到這個消息後,我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年發生的:龍女士被街邊的狗狗咬傷按時打了狂犬疫苗,但28天後仍然病發死亡的事情。
  • 收費疫苗不重要?大多家長都誤解了,這3種疫苗再貴也要給寶寶打
    說到打疫苗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是排成隊的小朋友哭得稀裡譁啦的臉?還是胳膊上方的一朵像小菊花一樣的疤痕?疫苗的發明,大大的保障了新生兒的存活率,也使很多的寶寶免去了不少災難病痛的洗禮。當下疫苗主要分為免費接種的和收費接種兩種,免費的自然就是國家出錢的,收費的也就是你自行決定要不要去接種。所以就會有人認為,國家出錢的就是,強制性要求必須要接種的,這些比較重要。而自己可接可不接的,說明發病率不是那麼的高和可怕。這當然是一種誤解,以下的這幾種疫苗,就是沒錢也得去接,再貴都給寶寶安排上!
  • 疫苗事件爆發:孩子打了假疫苗?合姐教你咋整!
    我想讓假疫苗製造商全體接種他家生產的疫苗,我想讓無視孩子生命和健康的人都去死!我的眼前是無數父母在燈下翻看孩子《預防接種本》的畫面,是無數媽媽的痛心疾首,65萬支假疫苗,65萬個家庭,這個數字太可怕了!而更加可怕的,是難以預測的未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