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手工木刨

2021-02-13 眾韻琴茶

刨是一種用來刨直、削薄、刨光、作平的木工具

早期刨的實物已經無法考證,但從中國人對木工的重視和依賴推測,刨類工具應該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和現代使用的刨類似的平推刨的實物,則最早出現在南宋末年的文物中。

↓帶倆耳朵的平推刨



↓平推刨使用時向前推動削下木材

究極的精細加工:日本手刨

日本是個非常注重手工藝的國家,木工作為傳統手藝中最重要的技藝,被稱作大工。有趣的是,雖然古代的日本凡事喜歡借鑑中國,他們的手刨卻和中國恰好相反:不是用推的,而是拉刨。雖然往回扥的力度不如推出去,但仰賴於玉鋼刨刀和日本人的究極精神,日本手刨在修木邊和加工較軟質的木料方面非常擅長。


愛鑽牛角尖的日本人每年都會舉行刨工比賽,比誰的刨花最薄而且連續不斷,每個選手帶自己最心愛的手刨,一次可嘗試三次,根據最好一次的刨花來判斷成績。目前最薄紀錄為3微米。。。來看個個4微米的高清視頻:


4微米厚度的透明刨花(54秒)

比較一下:桑蠶絲的直徑都有13-18μm;蛛絲細一點,直徑有0.93~1.4μm;而PM2.5的定義是空氣中顆粒物的直徑在0~2.5μm之間的所有顆粒物。。。也就是說,日本刨拉出來的刨花厚度差不多相當於兩三根蛛絲,或者一層霧霾顆粒。


拉刨全靠拽

↓薄如蟬翼的刨花

↓一年一度日本刨木大賽中的超寬拉刨↓

▼日本傳統手刨(4分03秒)

西式推刨

日本刨雖然很牛,但圖文資料比較難收集,再看看西式刨。。。

西方世界的手刨最早出現在鐵器時代,下面這些德國出土的古老羅馬刨,是公元1~3世紀製造的。

西式刨初期也是以木頭為體,配以金屬刀片的。但近代更多用全金屬製造,外形和設計有了很大的不同。最有名的品牌是1843年創立的美國老牌STANLEY(網上有人說是英國品牌,以維基為準),它定義了刨子的編號標註,至今讓被大量的製造商採用。

↓老牌Stanley的手刨

和中式刨倆手抓倆耳朵的用法不同

西式刨的兩隻手是前後放置的

↓西式推刨的使用

↓頭一次見到估計很少有人能認出來這是個啥

↓RECORD的手刨

進入工業化時代,刨的外形則越來越簡約實用,廠家在產品外形上似乎再懶得多花什麼心思。

簡約抽象的現代西式刨

下面這些波蘭Bridge City Tool Works木工工具公司的產品,對現代西式刨的顏值有所提升,它們在造型設計上獨具一格,堪稱藝術品(就三維效果圖而言)。只是這家公司近兩年沒什麼新的動態傳出,咱主要看外形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官網看,雖然也沒多少詳情。

↓Bridge City Tool Works

義大利麵似的小刨花

特別設計的流線型花式刨


對於一款傳統木工工具而言,工業設計也很重要

雖然是一款刨,也要有手辦的呦

↓細節

不同的刀型可以之間刨出不同形狀

關於中式刨和西式刨的區別,gowindsor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西方工具非常具有科學性,而且是全系列的,全系統的。即便磨刀,可以每次精確到固定的角度,每個刨子如何使用都有非常具體的總結, 等等。。。而中國的工具我感覺是一種享受,因人而異,跟著感覺走,享受意境。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很多西東方的差異。

- end -

了解更多古琴內容,歡迎關注我們。

●●●

如果您需要聯繫我們,請直接長按上圖,掃描二維碼與我們互動,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韻》琴茶舍

Tel:010-88240622

北京豐臺區靛廠路52號西府蘭庭北門

以上視頻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眾韻琴茶整理此文章目的在於方便學習與交流,如有問題請您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手工木刨居然可以薄到如此境界?!
    早期刨的實物已經無法考證,但從中國人對木工的重視和依賴推測,刨類工具應該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了。和現代使用的刨類似的平推刨的實物,則最早出現在南宋末年的文物中。↓帶倆耳朵的平推刨來看個個4微米的高清視頻:▼4微米厚度的透明刨花(54秒)比較一下:桑蠶絲的直徑都有13-18μm;蛛絲細一點,直徑有0.93~1.4μm;而PM2.5的定義是空氣中顆粒物的直徑在0~2.5μm之間的所有顆粒物。。。也就是說,日本刨拉出來的刨花厚度差不多相當於兩三根蛛絲,或者一層霧霾顆粒。
  • 木工必備手工工具——刨刀!中國老木匠流傳的木工刨口訣!
    大家好,我是木工秧子,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木工工具的使用,先來介紹一些手工工具,比如,刨刀。最近發現一個很好用的 刨刀操作口訣,臺灣推式刨刀的操作方式。臺灣有關刨刀的記錄非常稀少,關於刨刀的操作方法都是口耳相傳,看不到文字記錄。
  • 只有一個項目,卻能舉辦35屆,歷時20餘年而經久不衰的刨木大賽
    喜歡木工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日本有這樣一場賽事:參賽者都是木工,不做家具,不比手藝,僅拿幾隻拉刨,只比一個項目——刨木頭。這就是日本刨削大會(削ろう會),國內也有翻譯成刨木大賽的。正像奧運會的口號:更高、更快、更強一樣,刨削大會也有自己的口號,那就是:更寬、更長、更薄。
  • 傳統木工機械和手工工具
    木作工具的使用如果說機械提升了效率和精細程度,而對於產品,其實手工製作雖比機器慢,卻能更多地載入人的情感與氣場。手工做出來的木質榫卯雖然每一個槽位做不到完全一致,卻堅固耐用。手工工具的體驗深度也是木工機械所不能及的,比如在使用刨子的時候輕盈的刨花從刨鏜湧出,使用刻刀時木頭被切削的聲音以及刀面過後閃光的質感...下面我們將介紹一些對木作來說最重要的木作工具...量具與劃線一絲一毫直接影響效果呈現做精細活的必要工具。
  • 守藝的第一次——木作體驗活動打造「獨一無二的筷子」
    24位「守藝」的大小朋友,通過一堂愉快的木工體驗課,親手製作了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中華木筷。▲好玩的木頭玩具。時光抽屜木工房創始人梁凱,是「守藝」報導過的人物,他被讀者親切地稱為「梁木匠」。在活動現場,「梁木匠」帶領都市報的讀者和粉絲,欣賞了許多精巧有趣的木藝作品,他用通俗易懂的解說和演示,把中國木工刨、歐洲木工刨、日本木工刨如何區別這樣的專業話題,講解得深入淺出,迅速提起了學藝者的興趣。「前腿弓,後腿蹬,兩手夾緊刨端平」,梁凱介紹,木筷雖是日常之物,樣式簡單、體積不大,但製作起來難度卻不小。
  • 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環保夢手工花朵製作——是你要的手工DIY教程
    上海植物園秋季花展環保夢手工花朵製作——是你要的手工DIY教程 2020-10-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年筷子鋪至今一直延續手工刨制 現已後繼有人
    原標題:百年筷子鋪至今一直延續手工刨制 現已後繼有人   有了第四代傳人 老店筷子製作至今一直延續手工刨制  越秀區繁華老城區,在老街濠畔街的尾巴上,有家不起眼的百年筷子老店——「酸枝家具」,古舊的招牌旁邊擺了一疊疊筷子。63歲的冼聯廣說,老店筷子製作至今一直延續手工刨制。他坦言, 單靠這筷子生意,連自己都無法養活。他曾一度擔心無人繼承這門手藝,但現在已無此憂。
  • 《一小時人生》木柵欄做法解析 木柵欄怎麼製作
    導 讀 一小時人生木柵欄怎麼做?
  • 手工製作簡單木相框變身復古相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廢物利用手工製作大全a」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杜店香坊王村有家特色木工坊 愛好者可以刨刨木頭體驗一把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杜店街道香坊王村,有一家特色木工坊,在這裡,可以體驗傳統手工製作帶來的無窮樂趣,感受獨特的木工生活。從側門進入,小店主人鄧小明正在工坊車間為一個嬰兒床做下料,平刨機的聲音嗡嗡不停,間或響起木料打磨的聲響。環顧四周,整個木工坊裡除了木頭還是木頭,側牆上整齊擺放著各種製作工具,而在另一面牆上,則是鄧小明自製的一個置物架,有條不紊地堆積著各種木料。找平、拋光,鄧小明的動作有板有眼,精益求精。
  • 手工DIY簡單實用的木書桌,瞬間感覺高大上~
    手工DIY簡單實用的木書桌,瞬間感覺高大上~ 2020-11-28 00:00
  • 食在沂水:雞刨豆腐
    註:急求「雞刨豆腐」圖片,要原圖,有樂意的請聯繫本文作者。
  • 榆木家具優缺點和胡桃木比哪個好
    而胡桃木則是國外常見的家具材料,但是在我國山西也有使用胡桃木製做家具的傳統。榆木家具的紋理清晰,弦面花紋也十分美觀,榆木的花紋有點類似雞翅木的花紋,榆木質地硬朗、紋理直而粗獷豪爽和質樸的天然色澤,從古到今榆木家具都十分受歡迎,不管是成功人士、都市白領、還是普通職工榆木都是他們製作家具的首選。
  • 微遊上海|藏在奉賢的木作博物館,緣何登上谷歌藝術典藏?
    「奉工源」創意產業園中上海真靜傳統木作博物館 本文圖片除截圖及標註圖外,均由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水泥外牆上有幾扇獨特的「窗」,展示著斧、鑽、刨、鑿等木工用具,一下子就亮出了它的身份。作為木文化非遺組織,館內設有特別的木作工坊體驗區,訪客可以使用館方提供的工具,自己動手,嘗試一下木工活兒,看看神奇的木作用具,解析一下經典的榫卯結構,玩玩榫卯玩具,或者直接做一個簡單的木製紀念品。
  • 歐式木工刨快速上手全教程!
    一般的木工都知道歐刨相對中式刨更容易上手,調節也方便,那是不是說歐式刨就不用調節呢,其實真正的木友,新買回來的歐式刨也是要進行更加精細的調節,下面工匠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如何調試你的歐式木工刨!為了達到最好的刨削效果,調整刨子就變得非常重要。
  • 過年禮送老北京木版年畫 可學手藝自己製作印刷上色
    其中,木版年畫自成一派,出名的手藝人最早有崇文門外的「順和王家」、東四北邊的「紙馬汪家」,不過,這些「老招牌」現在都已經封存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幸運的是,「老招牌」沒了,但木版年畫還在,如果想買,還能買得到。
  • 大術|實木+手工雕刻,靈氣華貴,真是貌美!
    它採用純實木、純手工雕刻來展現古典底蘊,每一個款式都富有詩意和靈感具備極高的收藏和傳承價值。擇木優美的造型源自選材的嚴苛。大術家具採用了桃花心木等歐洲皇室御用木材,實現巴洛克風格的雕琢。對稱而講究的造型,豐盈靈動的輪廓,融合了義大利工藝和現代簡約主義,優美的曲線加沉穩的褐色真皮「外衣」,使沙發如同王座一般,端莊典雅、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
  • 媽咪HOME「造物節」第二個主題活動:孩子變身小魯班 刨木製木板畫
    一起用刨子刨木料如果不帶孩子親眼去看,他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有些東西是怎麼來的;如果帶孩子去看去體驗,又讓他們自己親手去做一件東西,這本身,就是一個絕好的學習教育方式——媽咪HOME「造物節」第二個主題活動上周末繼續,40組參與活動的家庭分兩天參加了活動,孩子和家長變身小魯班,拿著刨刀刨木,把自己刨出來的刨花拿去做木板畫。
  • 【人與植物】尋木館手工木作,讓每一段木頭都有生活的溫度
    【人與植物】尋木館手工木作,讓每一段木頭都有生活的溫度 也喜歡木作的器物, 感覺用另一種方式在生長, 尋木館用原始的記憶, 塑造著森林給予的禮物。
  • 好的木匠已經不多了,純手工打的家具也已經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
    家具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直到上世紀80年代,很多人的家具還是純手工打造的,然而,如今高速運轉的機器和標準化流水線,輕易地將那段屬於傳統木匠的輝煌擊碎。(木匠師傅工具)刨子滑動,木花飛瀉,根根拙劣的木頭像個溫順的孩子,任由調遣,三五天工夫,桌子、凳子、鋤把等木具紛紛從木頭中復活。這樣的場景對於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或多或少都留存於記憶中。(木匠師傅工具)有句俗話叫「徒弟徒弟,三年受氣。」傳統木匠需要三年方能出師。剛開始,只能幫師傅打打下手,等技術嫻熟了能幫師傅帶小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