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親綠媒體日昨 「世新大學籤一中承諾書」為標題報導一則陸生來臺研習交流的新聞。這樣的標題已不符合媒體客觀呈現事實的基本倫理要求,卻符合該媒體一貫的政治立場。這則新聞的真相是世新大學發了一封承諾書給大陸某大學,對於該校學生來世新研習,世新承諾「課程內容不得涉及敏感政治活動,包括『一中一臺』、『兩個中國』、『臺灣獨立』等方面活動」,並由該校終身學院院長署名。結果媒體用帶有價值判斷的標題稱之為一中承諾書,這種將評論置入新聞的手法,在該報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
比較值得我們關心的是臺「教育部」部長的回應,因為「潘部長」的回應已將「教育部」變成了「政戰部」。「教育部長」雖然表示「教育部」鼓勵;臺灣學校與大陸學校交流及兩方青年之間的互相交流,但世新大學籤署一中承諾書並未依法先向「教育部」提出申報,「教育部」將依私校法等相關法規處理。我們認為,「教育部長」的政治表態稍為急燥一些,我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教育部長」。
首先,一中一臺、兩個中國、或臺灣獨立是臺當局的政策嗎?「憲法」依舊是「一中憲法」,而且蔡英文是根據這部「憲法」宣誓就職。世新大學的承諾書或許有違民進黨的臺獨黨綱,但有違背「憲法」當局政策嗎?從這個觀點來看,「教育部」究竟是民進黨的政戰部,還是臺灣的「教育部」呢?
其次,世新大學這一紙承諾書只是向大陸學校保證這些來臺的陸生,不會有敏感的政治性課程活動而已,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三條之三所規定的締結聯盟或書面約定相距甚遠。我們認為,「教育部」要拿這一條法律來懲罰世新大學,根本是欲加之罪,只是想要殺雞儆猴,並且向民進黨表態效忠而已。
第三,根據世新大學表示,這一封承諾書只是一些個案,並不是大陸各大學的通案要求。陸生來臺研習,不論其家長或校方,難免有些會擔心孩子在臺灣研習過程中,因為敏感政治議題的內容而使未來受到影響,因此,這一封承諾書只是針對少數個案,使其安心而已。請問教育部,對於這樣的少數個案,有必要拿放大鏡來誇大其嚴重性嗎?
最後,我們要問臺「教育部長」,鼓勵兩岸學生交流是當局的政策嗎?如果是,那「部長」的發言不是小題大作,而且與政策相違背嗎?我們主張臺當局應該鼓勵陸生來臺研習,因為這有助於陸生對臺灣的理解、諒解,乃至于欣賞、喜歡。這些,都不是課堂上可以學習得到或感受得到,而是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的認知與情感。與這些比起來,世新那一紙承諾書簡直輕如鴻毛,可沒想到「部長」竟然舉輕若重,完全沒有戰略思維,只有政治思維。
兩岸學生交流是目前兩岸僵局中尚存的交流窗口之一,難道民進黨當局也想將之關閉?請執政當局三思。
來源:中央日報網絡報 www.cdnews.com.tw (www.cdnews.biz)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