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專家現場講解評選流行語須規範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攝
臨近年末,又到評選年度詞語、年度流行詞、年度網絡用語的高潮。近年來,來自語言教育部門、相關職能部門、有關學術研究單位乃至網絡自媒體,都會以各自不同的視角、主題,遴選出各種各樣年度代表性詞語。有的詞語稱得上眾望所歸,有的入選詞語則譁眾取寵,還有的著實令人大跌眼鏡。那麼,是否該給年度詞語評選設立幾條應當普遍遵守的原則呢?
今天上午,受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主辦的《語言文字周報》,在滬發布2019年十大流行語,力求從時代性、思想性、導向性、典型性和大眾性等方面,為年度詞語的評選起到一個正面引領的作用。近年來,有些年度詞語的評選出現了不規範、不嚴謹、不合理、不具代表性等問題。比如,有一年評選出的「十大流行詞語」,結果,當年風靡全國的「任性」、「也是蠻拼的」、「也是醉了」等詞語沒有入選,網民批評這樣的評選不具代表性、不接地氣。再以去年為例,某機構評選出的年度詞彙,也被指缺乏足夠的年度時代特徵。因為,去年「退群」一直是個熱詞,本意是來自於微信群的網絡用語,但隨著全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抬頭,美國接連退出一些國際協議或組織,被形象地稱為「退群」,且這個詞語廣泛出現在新聞報導中。還比如,浙江等地提出「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是指推進經濟發展、為企業提供周到服務,「店小二」由此演化出新義。但是,在評選出的年度熱詞裡卻找不到這樣緊扣時代特徵,忠實記錄時代變化的鮮活詞語。
應該給年度流行用語、用詞的評選定個原則、出個標準、設個門檻了。《語言文字周報》執行主編楊林成今天表示,這類評選應當秉持五大基本的原則。
一是群眾性原則,年度「十大流行語」應具有原創性,能展現大眾的語言創造力,年度使用的熱度較高,不同的語境、不同群體的人都在用的,比如「盤它(他)」。二是持續性原則,沒有真正流行開來的事件性熱詞熱語不收,比如「你是什麼垃圾」,只在今年6月底上海即將開始實施垃圾分類管理的時候熱過,其後湮沒無聞,就不應該收錄。 三是趣味性原則,入選的條目必須具有一定的有語文智慧,包涵一定的辭趣,還應該攜帶著一定的情感、情緒,在風格上應該是輕鬆活潑、幽默詼諧、自嘲解嘲,讀來讓人會心一笑,辭趣寡淡的一般不收錄。四是規範性原則,流行語評選不能只考慮流行度,入選的條目要有利於健康的語文生態的建設,源於諧音的熱詞不收,這樣的「諧音」不利於漢語的規範、健康發展,比如,「你怎麼這個亞子」「讓我康康」等;縮寫拼音的字母詞一般不收,比如,「OMG」「瑞思拜」。五是正面性原則,入選的條目在內涵上應該能反映當年民眾或某一群體的某種心態,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鏡像。
「總之,評選出的年度熱詞應該是可以傳播正能量的,低俗、媚俗的一律不收。」楊林成說。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附:2019年十大流行語
《語言文字周報》
一、阿中
在社交媒體上,「阿中」是指擁有14億粉絲的明星——中國,是「飯圈女孩」對她們共同的偶像——中國的愛稱、暱稱。2019年8月,多位明星紛紛在海外社交平臺發布支持香港警方的言論,高喊「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爭做國旗「護旗手」,卻遭到了香港激進示威者的辱罵和人身威脅。各家中國粉絲於是團結起來,統一陣線,一起維護祖國,稱中國為「阿中」「阿中哥」「阿中哥哥」。她們用特有的飯圈文化,有組織有紀律地怒懟「港獨」言論,一夜之間佔領各大社交媒體。有網友評論道:「這才是真正的中國兒女,炎黃子孫!為你們的自信與驕傲點讚,為我們同是中國人點讚!」2019年是新中國七十周年華誕,「阿中」的走紅,無疑也飽含著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濃濃深情。
二、盤它(他)
「盤它」一詞,出自2018年下半年的一段相聲《文玩》。演員說及龍形根雕時,有這樣一句臺詞:「乾乾巴巴的,麻麻賴賴的,一點兒都不圓潤……盤它!」 節目中不止一次地說及「盤它」。後來某短視頻平臺的主播引用了這個配音,「盤它」在網絡迅速發酵;2019年成為爆款的網絡熱詞。表示動作的「盤」,在文玩圈是指一種玩法,即用手反覆摩挲、把玩文物,使其表面光滑有質感。後來,「盤」的對象擴展開去,書、核桃、小提琴……萬物皆可「盤」。走紅網絡後,「盤它(他)」衍生出很多意思:可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喜愛,只想把他(它)捧在手裡放在心裡反覆揉捏;也可以表達戰勝競爭對手的意願,比如人民日報客戶端2019年1月19日在英超賽場上的場邊廣告中打出了一句助威廣告語:「中國隊,盤他!亞洲杯加油!」還可以用在和別人起衝突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盤他」就是「懟他」的意思,有點像東北方言「整他」。
三、上頭
「上頭」,本指喝酒以後引起的頭暈、頭疼等症狀。流行語「上頭」,出自競技遊戲「Dota玩家」中。某人在遊戲中擊殺一定數量的敵人後,本應回去充電或補充裝備,但是他一時衝動,強行繼續戰鬥,結果被「殺」。這種做法就叫「上頭」。2019年7月,當紅演員李現在微博發了兩張自己手拿扇子的圖片,扇子上寫的均是「太上頭了!」,從而使得這句話成了熱門的調侃用語,用來表達某一事物讓人產生衝動、驚訝、激動等情緒這一意思。比如,形容一個人好看,可以說「長得太上頭了」;形容帳單開銷比較大,可以說「帳單太上頭了」;看到甜甜的愛情,可以驚呼「上頭!」;等等。
四、我酸了
「我酸了」是從流行語「檸檬精」「檸檬人」衍生出的新說法。檸檬最大的特點是酸。在流行語中,「檸檬」是指心裡酸溜溜的,略帶嘲諷、羨慕、嫉妒的意味。「檸檬精」「檸檬人」,指的是那些躲在鍵盤後對他人冷嘲熱諷的人。後來在語言運用中發展出「我酸了」這一新的表達,情感色彩也從貶義轉為中性,可用於自嘲式的表達——對他人從外貌到內在、從物質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羨慕。「我酸了」較「檸檬精」更為直接,類似於「我羨慕了」「我嫉妒了」。「我酸了」中的「酸」字有時也被替換為「檸檬」,「檸檬」活用為動詞,即「我檸檬了」,更顯辭趣。
五、我太難(南)了
「我太難了」來源於快手紅人ɡiao哥發布的一個短視頻,視頻中他憂愁地嘆息說:「我太難了!老鐵——最近我壓力很大!」這個視頻給人心理上造成一種強烈的衝擊,引起許多網民的共鳴,也成為眾人情緒發洩的一個出口。「我太難了」越來越多地被網民們借用,成了隨時隨地吐槽的口頭禪。從「我太難了」演變為「我太南了」,則是緣於網絡上的一個段子:
北極熊:你怎麼不來找我玩啊?
企鵝:我太南了。
由此,「我太南了」這個表達方式被全網接受,進而被做成一系列的麻將表情包,比如,「我太南了」「南上加南」「我簡直南上加南」……它們表達的程度可謂一個高於一個。後來又因藝人周震南的影響,「我太南了」和「南上加南」等說法越發熱力四射,紅遍網絡。
六、寶藏XX
流行語「寶藏xx」有兩個相反的意思:一是褒義,稱讚某人、某事物具有不為大家所知的優點,猶如寶藏,越深入挖掘,越能得到驚喜,如「寶藏小鎮」「寶藏節目」「寶藏品牌」等。二是貶義,用於嘲笑、諷刺明星黑料、黑歷史太多,挖都挖不完,如「寶藏男孩」「寶藏女孩」等。「寶藏XX」最早出現於2016年,在2019年火爆起來,不僅頻繁出現在網絡娛樂新聞中,而且有逐步泛化的趨勢,用來形容日常生活裡的一般事物、事件。
七、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這句話特別接地氣,近似於一個詼諧的口頭禪,成了2019年網絡上的萬能金句,還被做成了各式花樣的表情包,火遍了社交網絡。吃瓜群眾常用它來表達一種無奈和調侃的心情。在生活中或者網絡上遇到一些事自己想不明白而又不方便問的時候,就可以輕鬆地來上一句。比如,某演員回應坎城電影節走紅毯被驅趕一事,就很無辜地告訴網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這個句子還帶有某種冷笑話的意味,可用來調侃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比較中二。比如,當看到網上一些姑娘發自己的奇葩視頻時,就可以套用這句話來調侃一下:「挺好的一姑娘,她是受什麼刺激了,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這句話的用法還有許多,這裡不再一一列舉。它的最早出處,有人以為是在抖音評論。最開始是一位網友用它來評論某一奇葩視頻的,後來就呼啦一下子流行了開來。
八、上班996,生病ICU
所謂「996」,是指許多網際網路企業程式設計師的工作狀態——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個別網際網路企業甚至把「996」作為所謂企業文化加以宣傳,要求員工執行。「上班996,生病ICU」,最早來自程式設計師圈子的自嘲。2019年4月,有人在知名代碼託管平臺上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以此抵制網際網路公司的超時工作。此舉得到大批程式設計師響應。後來,這一話題也擴展到其他網絡平臺,引起了廣泛關注。「上班996,生病ICU」的流行,反映了廣大勞動者對美好生活的正當訴求,而員工幸福感、員工與企業如何實現和諧共贏也值得認真思考。
九、X千萬條,Y第一條
「X千萬條,Y第一條」這一能產性很強的語句構式,源於2019年春節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其中有一句多次出現的關於交通安全宣傳的臺詞:「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電影甫一播放,即刻掀起了全民造句的熱潮,諸如「法律千萬條,守法第一條」,「行車千萬條,加油第一條」,「娛樂千萬條,作業第一條」等,層出不窮。句式簡潔,表意清晰,利於記憶,是其廣泛流傳的一個原因。
十、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出自明星黃曉明在綜藝節目《中餐廳》中的臺詞,體現了一種不容置疑的霸道風格。節目中類似的「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要不我覺得你別幹了吧」,「就這樣,都聽我的」等話語,被網友戲稱為「明言明語」,而學習研究黃曉明的這些言論叫做「明學」。當下言語交際中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很多時候是一種戲言,表達的是人們對這種「霸道總裁式」語言的不滿與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