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ps:點擊上方【憨爸在美國】查看往期內容 ---
這周推薦了兩本DK最新出品的科普巨作。
一本是《DK化學元素》(點擊這裡查看),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將中學要學習的化學知識,用精美的圖片和淺顯的文字,給孩子做個入門鋪墊,這樣孩子幾年後學習化學才會更容易上手,也不會覺得枯燥和突兀!
另一本就是本文推薦的《DK打開我自己》!
上個月回國的時候,出版社請我看一本DK講人體的書。我一開始興趣並不強烈,「市面上講人體的書不是很多嗎?這本有什麼好的!」
可是編輯老師笑了,「你不覺得很多人體書太枯燥了嗎?有些還因為太逼真,會瘮的慌,等你看完DK這本就知道啦!講人體原來可以這麼有趣!」
等拿到這本書後我足足花了一天時間才翻完,很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我第一次發現,原來人體科普竟然這麼有意思,就比如說介紹皮膚,它能延伸到指紋,進而講指紋破案,從來沒看見一本人體書像這本那樣有想像力!
今天我就推薦DK這本兒童人體科普圖書《DK打開我自己》,與之配對的是一款人體模型玩具《Squishy Human Body 探索人體器官》,玩具配合書能夠讓孩子了解得更加透徹。
學人體不是認識骨頭、心臟、大腦這麼簡單,它涉及科學、醫學、體育、歷史等多個領域,這套書介紹人體就特別有趣。介紹了人體從遠古祖先到現代群落,從皮膚到肌肉,從呼吸系統到內分泌系統,從心理探索到醫學歷史,所有關於人體的知識盡在其中。
推薦理由:
1. 書的主線和結構
這本書的英文版由英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理察·沃克博士擔任顧問,二十餘位著名科學家、頂級插畫師、平面設計師、3D建模師、科普編輯強強聯手,歷時數年打造而成,延續DK知識性嚴謹的一面,是DK的一部經典之作。
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覺就是,它像一位老師一樣,用邏輯嚴密的知識劃分,一點一點向孩子介紹人體的方方面面:
先是介紹人類基礎知識,接著教孩子認識身體,然後告訴他們身體是如何運動的,接下來是人類如何控制身體,後面是人類的能量是如何供應的,再接下來是人體內部如何運輸和維護,後面是介紹一些常見的疾病,最後是講生命的故事。
每章又分為更細的部分,具體講述人類的進化歷史、身體構造、肌肉、骨骼、神經、感官、大腦、消化、疾病、醫療、青春期等知識。知識結構由大至小,逐漸深入,清晰易懂。多重講解角度,既有宏觀又有微觀。
這本書最大的目的,就是教孩子如何正確地認識身體,從而能夠珍惜自己的身體,並懂得關愛他人!
2. 書的組織邏輯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循序漸進,從宏觀講到微觀,並有很多拓展知識。
比如第二章「由外而內認知身體」,從身體內外以及宏觀微觀兩種視角向孩子講解各種有關的知識。
整章從身體最外部的皮膚開始,講解皮膚的作用,展示結構,如何保養等等。
慢慢講到毛髮、指甲、指紋、膚色、器官、「多餘」的身體部件。知識點環環相扣,邏輯清晰又順暢。
比如介紹指甲,先講「指甲是什麼」,介紹指甲的作用、特點、主要成分(角蛋白)。
然後「解剖指甲」,孩子就開始認識和了解甲基、角質層、半月痕等專業詞彙。
接著講「指甲如何生長」,這裡就涉及到了甲基、甲板這些內容的生物特性。到這就知道了為什麼要剪指甲,還延伸到動物的蹄爪。
再深入,就開始講微觀層面的內容,人體的組成元素、細胞、DNA、遺傳基因編碼。
比如用像建築物搭建的方式,直觀展示組成人體96%的4種元素:氧、氮、氫、碳。
用大面幅的手繪彩圖,清晰畫出詳細的蛋白質生成過程。
為了把趣味性、知識性更完美的結合,書的內容設計也是腦洞大開,將各種人體知識場景化、故事化、漫畫化,用有趣、搞怪的形式闡述原本嚴肅的知識。文風生動活潑,幽默詼諧,趣味性非常高,即便孩子是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網絡環境中成長的,閱讀起來也不會覺得枯燥。
比如,書的開篇以人類祖先開辦奧運會的形式,介紹人類的進化歷程。
跑在第一名的就是我們——智人,後面的運動員依次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直立人、能人、南方古猿,代表不同地質時代的人類祖先,並展現出人類不斷進化的次序。
書最底下是賽場的廣告牌,廣告牌的內容也非常幽默的融入了各種遠古人類的知識。像:「如果天氣適宜,我們需要徵集10個身強力壯的海德堡人於下周四狩獵一頭犀牛」。讓小讀者在津津有味的閱讀之餘了解到,海德堡人是集群狩獵的獵人,他們的獵物包括史前犀牛。
比如,用科幻風十足的生態區旅遊的形式,將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分為:裝備齊全的現代化大都市、氧氣稀薄的安第斯山脈、炎熱乾燥的卡拉哈裡沙漠、溫暖溼潤的巴西熱帶雨林,冰雪皚皚的北極生態區,這裡生活著不同的人群。
當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不同時,身體也會產生適應性。比如居住在高原地區的人們有更大的肺活量,體內還有更多的紅細胞。
比如用一則輕鬆的手繪漫畫故事——《骨骼動起來》,介紹骨骼和關節的相關知識。
一個模樣滑稽的骨架想要運動起來,它需要哪些關節才能完成這個願望呢?漫畫故事穿插介紹了滑膜關節、鞍狀關節、樞軸關節、球狀關節、鉸鏈關節和橢球關節。在漫畫故事的最後,通過這些關節而靈活自如的骨架興奮地滑起了滑板……也許有點太靈活了,小心摔跤哦!
比如用電影試鏡海報的形式,介紹人體各種各樣的面部表情和其中的隱藏信息。悲傷、驚詫、厭惡……你能分辨出這些試鏡演員的面部表情嗎?一個人兩張微笑的照片,你知道哪張是假裝的,哪張是真正的笑容嗎?本頁讓孩子學會「讀心術」,通過細微的面部表情明辨人的心理狀態。
還有一個場景也很有意思,它以老師對學生的學期評語的形式,各位老師通過評價左腦和右腦同學的各科成績,從而介紹左右腦分工的不同。
看看美術老師卡勒小姐對左腦同學的評語:「左腦對藝術的態度只能用「愛恨交加」來形容。談及巴勃羅·畢卡索的生活與工作經歷時,他能夠滔滔不絕,可他就是不願意拿起畫筆認真作畫。」她給了左腦一個C-。
但是卡勒小姐對右腦同學的評語:「右腦的原創作品特點可以用渴望冒險、燦爛炫目、新奇怪誕這三個詞來精準概況。他極富創造天賦,想像力任意馳騁」 她給了右腦一個A+。
此外,數學老師緹可小姐、科學老師費斯博士、歷史老師歐德曼先生、語言老師多伊奇夫人、體育老師鮑先生,分別都給了左腦和右腦同學的幽默形象的課程評語,讓人讀來會心一笑,同時又能從中體會到左腦和右腦的思維差異。
這本書的內容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跨學科領域。不僅僅讓孩子了解人體的構造,還涉及人體相關的各大綜合學科,也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跨學科小知識點,性教育等等。
在這本書裡,可以了解相關的各大綜合學科:醫學史、微生物學、寄生蟲學、傳染病學、器官移植學、犯罪生理學等等。
比如,能看到在超微電子顯微鏡下,各種邪惡的寄生蟲組成了一個人體動物園,展現神秘的寄生蟲學。
血印追兇,通過緊張刺激的刑事案件調查,介紹指紋的知識。從世界上第一個犯罪指紋檔案,到企圖用腐蝕性強酸毀壞指紋的犯罪分子,展現法醫學和指紋科學。
從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到人類基因工程,「醫學大事記」速覽醫學和人體科學的歷史。這裡不僅有嚴謹的醫學知識,還有讓人驚訝的歷史真相。
比如:最早的醫學書籍——公元前1760年的《漢穆拉比法典》明確規定了醫生的職責,例如如果外科醫生手術失誤,就將他的手臂砍掉!
追蹤一百多年前英國倫敦一場著名傳染病(霍亂疫情)的源頭,生動反映了傳染病學的研究方法。
當時的人們一開始以為是無形的瘴氣導致了災難。可是約翰·斯諾醫生發現所有的病人都飲用一個水泵裡的水,他認為汙染的水源才是導致疾病肆虐的原因。如今,斯諾醫生被後人看作是現代流行病學的先驅。本書重現了感染者居住位置的地圖,還標註了詳細的地點、死亡病例數量等,孩子讀起來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講人體部位的作用時,會延伸到歷史、科學等多個學科。跟我們傳統理解的很大不同,非常有意思。
比如古時候用手腳如何測量長度,這就是英尺的由來,它也解釋了為什麼英尺是「foot」,也是「腳」的意思!
比如還會講相關的歷史和人類的成就,像是DNA的發現過程,圖設計的很好玩,4位科學家坐在沙發上打著毛線,在織一條DNA雙螺旋結構。
還會延伸到太空知識。太空人進入太空後身體會出現各方面的症狀和反應,像太空適應症候群,由於不需要對抗重力而導致肌肉鬆弛等等。
還有急救知識,面對心臟病發作、窒息、燒傷、骨折等緊急情況應該怎麼做,如何進行心肺復甦等等。
還有性教育。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面臨長高、聲音變粗、體毛生長等「尷尬」情況,通過一個女孩的日記形式,直面「成長的煩惱」。
通過誇張搞笑的「女孩電梯」和「男孩電梯」對比, 展現青春期男孩和女孩所經歷的有趣變化。
從生殖系統、體型和行為,展現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生理特徵。
還有情感表達、藝術、魔術、等等,就不一一舉例了。總之這本書的知識面涉及相當廣泛,既適合學齡前的孩子,也適合小學和初中的孩子。
這本書的圖片是一大特點,採用全素材的視覺語言設計,插圖不僅是實物攝影照片,還包括手繪圖片、漫畫、3D電腦製作模型、顯微圖片等等……用各種各樣的圖片風格,給孩子新鮮的視覺感,不容易出現審美疲勞,大大提高了書本的可讀性。
比如,用極富風格的手繪插畫介紹人體毛髮。色彩鮮明豐富的埃及壁畫風格的插畫,不僅表現出毛髮解剖圖等科學插圖,還增添了圖書的藝術性。介紹了毛髮的逗趣知識,包括毛囊的形狀決定了頭髮是直的,還是捲曲的,並用形象化的插圖表現出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年輕有為的蘇格蘭細菌學家弗萊明目睹傷員的痛苦,發誓要找到對抗細菌的武器。他回到實驗室後,在一次意外中無意發現了神奇的青黴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弗萊明也與其他同仁們一起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這則漫畫充滿了科學家探索科學真相時的使命感,小讀者不僅能了解到青黴素的發現故事,更能體會到科學家身上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
比如,將自主神經系統比擬為男孩麥克斯體內的救援隊,用美式卡通風格的趣味漫畫《麥克斯的一天早晨》來講這套系統怎麼來工作。
麥克斯起床、吃早餐、上廁所,甚至遇到一條兇惡的大狗,這些活動都會充分調動「紅隊」——交感神經系統和「藍隊」——副交感神經系統。這兩支隊伍互相拮抗,共同完成了麥克斯身體的運轉任務。在漫畫的最後,大腦發出感慨:「謝謝,夥計們!麥克斯正坐在書桌前,準備開始上課了!現在,我們的團隊可以鬆口氣了,不過大家也要堅持工作哦!」
比如,用清晰易懂的實物圖展現指紋的類型:弓形、箕形和鬥形。
通過「膠囊內鏡」和「內窺鏡」的推特主頁,揭開目前最先進的無創腔鏡技術
用精美的3D建模圖片,構建人體資料庫。展現出心血管系統、骨骼、呼吸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淋巴及免疫系統等身體系統。清晰的指示線將各大系統的結構展露無遺,可作為參考資料來學習人體結構。
這本書本來一個月前就想推薦的,但是我覺得書籍的知識如果能搭配一個人體模型會更加好玩,孩子也能看的更加明白。
在美國,有一款Smartlab出品的人體模型玩具《Squishy Human Body 探索人體器官》非常有名,
很多學校在給孩子講人體、性教育時都會選擇這款玩具。
等我入手這款玩具後就發現,這款玩具簡直和DK書實在太搭配了!
就像下面這頁讀到器官展覽時,就可以實際觀察每個器官的模型,甚至可以用小鑷子將器官取出來細細觀察。
而在讀到肌肉的內容時,配合肌肉的模型觀察,看起來更清楚。
玩具的部件有:9個重要內臟器官、12個塑料骨骼和肌肉,以及鑷子、鉗子和盤子,一張器官表,一張操作說明,一本24頁的英文科普手冊。
科普手冊由吃下一塊披薩作為故事的開始,一路跟著披薩走遍全身,了解身體各部位是如何工作的。
這是其中講胃的內容。
這裡講了胃的功能,為什麼人會感到飢餓,以及食糜的原理。
A layer of thick slime protects the stomach from its own acid. This is why the stomach doesn’t digest itself.
一層厚厚的黏液保護胃免受胃酸的傷害,這就是胃自身不被消化的原因。
FEELING HUNGRY?
感到飢餓?
That’s what happens when your stomach is empty. As you eat,your stomach stretches, giving you that 「full」 feeling.
當你的胃是空的時候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當你吃東西的時候,你的胃會舒展,給你那種「飽」的感覺。
Chyme Time
Place a piece of bread and some soda pop in a sealable plasticbag. Seal the bag tightly and squeeze the soda and bread together. The soupy resultis similar to the liquid called chyme created by your stomach’s muscles andacid.
食糜時間
將一片麵包和一些蘇打水放入密封塑膠袋中,把袋子封緊,把蘇打水和麵包擠在一起。這種湯狀混合物的效果類似於胃裡的肌肉和酸產生的一種稱為食糜的液體。
這本手冊每一頁都介紹了一個人體器官,它是英文的,我們提供了中文翻譯可以對照著閱讀。
【下載地址】
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EWFzICOJbHqmO7-uYJNejw
提取碼: uqp3
這個玩具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手感,器官的手感Q粘,非常逼真。
我第一次拿到玩具也是被這個手感驚到了,感覺有點黏,也有點滑,跟真實的器官很像。
你看下面這個視頻裡的Q彈感……
仿佛故意為了突出這個特點,包裝盒上特意設計了一個手指可以伸進去摸到腸子的地方:
我第一次摸的時候,哎呦,黏糊糊的,好噁心,但看看縮回的手指,又是乾乾淨淨的!所以這特殊的Q粘手感設計第一時間就贏得了好多小朋友的心。
膽小的不敢摸怎麼辦?沒關係,有夾子工具幫你!
看著這一盤子「活生生的內臟」,下一步來處理它們,還真是需要點勇氣!因為粘粘的設計,挺容易沾灰的,玩了一段時間就會感覺髒髒的,連頭髮都上去了,但是我發現也很容易清洗,水洗洗立馬很乾淨了,幹了以後還是一樣的Q粘感,真神奇!
這款玩具當然最大的功能就是學習人體內部器官了:拆解原來的人體組織,然後把各組織部位再裝回去,包括內臟、骨骼、肌肉、腦組織歸位,才能算完成任務!所以,其實它是一個人體3D拼圖。
除了可以配合書本閱讀,玩具本身也有遊戲活動配合模型教具來玩。套裝裡有一張器官表,通過器官表的匹配活動可以讓孩子熟悉各器官的形狀、名字。
跟著操作說明一步步操作,把所有的器官、骨骼、肌肉等部件全都裝回去。
通過拆裝,孩子可以立體的去感受和認知人體的器官、骨骼、肌肉,把平面抽象的書本知識變成真實的立體感受。
腦組織小心翼翼裝進去,頭蓋骨要對準好位置,才能扣好。
1.《DK打開我自己》書籍
適合年齡5~15歲。精裝全彩,252頁,尺寸大小276*216mm。定價198元,團購價128元。
河北發貨,圓通快遞。下單後3天內發貨,周六日不發貨。全國包郵(新疆、西藏補30元運費,港澳臺不發貨)。
2.《探索人體器官》玩具
適合年齡5歲以上。原價218元,團購價196元。
廣州發貨,圓通、韻達快遞。下單後3天內發貨,周六日不發貨。全國包郵(新疆、西藏、港澳臺不發貨)。
3.《DK打開我自己》+《探索人體器官》套裝
書籍和玩具都有商家的限價,但為了給大家最大的實惠,我還額外設置了一個套裝,價格299元,相當於新品上市的早鳥價,以後就不會有這樣的價格了!
不過,兩樣商品是分開兩地發貨的,微店只會顯示一個物流單,另外一個顯示不了,如果一個月沒到的話,請與我的客服聯繫!
團購時間:北京時間8月1日上午8點~8月4日晚24點。
如果想使用支付寶,有兩種方法:
進入微店後點右上角三個點的地方,然後下面出現的選項中點在新瀏覽器(我的是Safari)中打開就可以看到支付方式有支付寶一項
或者下載 「微店買家版」 APP,然後在店鋪中搜索「憨爸在美國」,就能進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