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國內外!DK這本啟蒙科普書你還不知道?

2021-02-19 企鵝爸爸

不能正確的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只會造成他性認知的模糊不清。犯罪分子正是揪住了孩子幼小,且生理認知不全的弱點,輕易就能對孩子進行猥褻和侵犯。

以下錯誤的家庭性教育示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中標了幾條?

1.孩子還很小,性教育對她來說太早了

2.不好意思和孩子說性方面的知識

3.性侵只是偶然事件,我看好她就不會發生

4.對孩子提出的性方面問題,遮遮掩掩或閉口不談

5.對孩子觸摸自己的生殖器,大驚小怪

如果孩子問你性交是什麼意思?你拒絕回答,那孩子當然會自己搜索答案,他搜索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會帶他走進錯誤的世界。

或者你看見孩子在玩弄自己的小雞雞,非但沒有避讓,還大聲阻止。這只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屈辱感和更強烈的探索欲望,對親子關係和自我認知只會有害無益。

真正的洪水猛獸其實不是性和性教育,我們對性的錯誤認知才是。

性教育的關鍵在於,要改變家長對性羞於啟齒的觀念,這叫「脫敏」。我們要做到在家庭中不羞於談論性,大大方方的回答孩子的困惑,平等看待孩子的性意識啟蒙,這對他們才是最好最有幫助的。

最近小鹿就看到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書!只看了第一眼,就被深深滴吸引住了,裡邊的性教育怎麼能展示得這麼有趣易懂,拿給身邊的同事看,大家也是一起哈哈哈哈。

DK人體科普《打開我自己》

通過搞笑的「男孩電梯」和「女孩電梯」對比的方式,展現出孩子們青春期時的變化和心態。

小鹿讀到這裡都驚訝了,作者也太了解孩子當時的心聲了!

從青春期的體徵心理變化,下一頁就到男性和女性的差別,從生殖系統、行為、體形幫助孩子樹立性別認知

猶如火箭臺發射中控室的視角,在外星世界般的神秘色彩下,讓孩子認識【受孕】這一過程,是如何艱難實現的。

從奔向卵子、包圍目標、衝進卵子和成功受精的過程圖解,孩子能很直接清楚地了解,觀察。

每個小朋友都應該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中的經歷,也就是【妊娠】,一般在受精後38周,寶寶會進入這個世界~

認識人體不僅只是學習肝臟、骨頭和大腦這麼簡單,它涉及科學、醫學、體育、歷史多個領域,所需知識維度是很廣的。

這套書介紹人體就特別有趣。介紹了人體從遠古祖先到現代群落,從皮膚到肌肉,從呼吸系統到內分泌系統,從心理探索到醫學歷史,所有關於人體的知識盡在其中。

推薦理由:

-清晰嚴謹的知識編排,多維度打開人體

-腦洞大開的內容,場景化、信息量龐大的知識點

-塑造全才少年,涉及知識領域廣泛

-創新素材的視覺語言設計,定義新式代

-DK出版社,寶藏百科書

你能想像一本書能裝下相關人體的所有知識嗎?

《DK打開我自己》被稱為「人體秘密的巨大入口」,擁有這本書,就等於擁有了人類歷史、人體醫學、心理探索的永久學習資格。

①知識結構逐步深入,清晰易懂

全書一共八大章節:

這幾乎囊括了有關人體最珍貴最獨特最有趣的2500+人體知識點,從頭到腳徹底地了解你自己。

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年輕教授,把一個很難鑽研透徹的知識體系,用嚴謹的邏輯劃分開,一點一點的教會孩子人體的方方面面

這本書先告訴孩子人類的演化,再到人體外部以及內部的皮膚、指甲、器官、細胞、DNA等人體認知;再從人體是如何運動,如何控制自身肢體到人體的能量補給和消化系統等介紹;血液運輸和人類疾病與醫藥的研究密不可分,這也是最後一章生命的故事要告訴孩子的:關於人類未來的設想,以及生命的終點。

每章又分為更細的部分,知識結構由大至小,逐漸深入,清晰易懂,多維度的講解角度,既有宏觀又有微觀。

小鹿真心覺得買這本書不一定是要孩子成為醫學博士,而是讓他們了解生命從何而來,正確認識自己,從而愛自己,愛別人!

②由直觀到具體,劃分明確

現在市面上的人體百科都是這樣介紹皮膚的,雖然用橫截面展示,但並沒有分隔開,孩子認知起來會稍有難度。擴展知識也近趨於零,看完這個皮膚的介紹,給我的感覺就是學得很少,而且很枯燥,圖示部分也很單調。

而DK打開你自己就不一樣,用3D立體圖直觀解構皮膚,並拓展了【皮膚】各大作用的知識點:彈性、新陳代謝、隔離細菌、溫度調節等。

整章從人體最外部的皮膚開始,不僅有「是什麼」,還有「為什麼」,讓孩子舉一反三進行生活中的思考。

作為皮膚的「附件」,指甲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防禦衛士。孩子能從中了解到為什麼我們需要指甲?以及指甲如何生長,指甲的內部結構,以及指甲是什麼。

簡單的一個知識點,能拓展出超多豐富孩子認知的內容,相信孩子看完,絕對能給家長當老師了。

再深入了解,就到了微觀層面。比如人體的組成元素、細胞DNA、遺傳基因編碼。

用小朋友生活中常見的工人搭建築畫面,形象展示每個人體內組成人體96%的4種元素:氧、氮、氫、碳。

用大篇幅的手繪彩圖,清晰畫出詳細的蛋白質生成過程

創意的場景化知識

腦洞大開讓孩子無法自拔

現在00後的孩子,要想讓他看進一本百科書,真是難上加難,手機、動漫、遊戲、上網已經霸佔了他90%的注意力

DK出版社的作者很清楚這點,打從一開始他們就要讓知識點場景化、故事化、漫畫化,用生動幽默的畫風和文風詮釋嚴謹的知識,即便是在平板、手機環境中成長的新時代孩子,閱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比如,書的開篇以人類祖先開辦跑步比賽的形式,介紹人類的演化歷程

暫時領先的就是我們——智人,後面的運動員依次為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直立人、能人、南方古猿,用跑步速度來區分演化時間的遠近。家長可以先問孩子哪個人種跑的最慢,再問他分別存在於哪個時間段呢?這有助於孩子逐步記憶和思考的能力

畫面底下是賽場廣告牌,廣告牌的內容非常幽默的融入了各種遠古人類的知識。例如:「如果天氣適宜,我們需要徵集10個身強力壯的海德堡人於下周四狩獵一頭犀牛」。讓孩子在津津有味的閱讀之餘了解到,海德堡人擅長團隊作戰狩獵,他們的獵物包括史前犀牛。

如果不藉助語言,你的臉還會說話嗎?現在孩子需要去參加一部無聲電影的試鏡選拔,現場的演員都能不說話的進行表演。

考驗孩子觀察力的時候到了,同一種微笑,卻有假笑和真笑之分,孩子能分辨出嗎?本頁讓孩子學會「讀心術」,通過細微的面部表情發現人們的心理狀態,家長可以和孩子按照右邊的情緒,一起來試一下吧。

還有一個場景也很有意思,它以老師對學生的學期評語的形式,各位老師通過評價左腦和右腦同學的各科成績,從而介紹左右腦分工的不同

看看美術老師卡勒小姐對左腦同學的評語:「左腦對藝術的態度只能用「愛恨交加」來形容。談及巴勃羅·畢卡索的生活與工作經歷時,他能夠滔滔不絕,可他就是不願意拿起畫筆認真作畫。」她給了左腦一個C-。

但是卡勒小姐對右腦同學的評語:「右腦的原創作品特點可以用渴望冒險、燦爛炫目、新奇怪誕這三個詞來精準概況。他極富創造天賦,想像力任意馳騁」 她給了右腦一個A+。

此外,數學老師緹可小姐、科學老師費斯博士、歷史老師歐德曼先生、語言老師多伊奇夫人、體育老師鮑先生,分別都給了左腦和右腦同學的幽默形象的課程評語,讓人讀來會心一笑,同時又能從中體會到左腦和右腦的思維差異

孩子來到了一間【錯覺藝術館】,這裡面就像盜夢空間似的,虛虛實實很難分清,這裡邊沒有完全可以確定的事情,雖然我們常說眼見為實,但你發現自己大腦被視覺信號欺騙了,這就叫視覺錯覺。

你能搞明白,自己現在正在看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每一頁都是獨立的主題知識,孩子可以和家長隨翻隨看,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收穫更大的知識寶藏。

塑造全才少年

涉及知識領域廣泛

這本書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年輕教授,他會教給你很多課本裡以及生活中學不到的知識。

不僅僅只是了解人體的構造,還涉及人體相關的各大綜合學科,還有很多有意思、冷門的小知識,等待孩子去了解。

在這本書裡,孩子們可以了解到的學科有:醫學史、微生物學、傳染病學、器官移植學、犯罪生理學等等。

例如,當孩子在超微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噁心的細菌和小生物都遍布在人體上,我看完這裡只想趕快去把手洗乾淨。

孩子跟隨著緊張刺激的刑事案件調查,一邊學習指紋的知識。並從這個案件中了解到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相當於自己的【ID Card】。

帶領孩子追蹤1854年,英國倫敦一場著名傳染病(霍亂疫情)的源頭,本書復現了感染者當時居住地的地圖,並在圖中標註了死亡地點和數量,孩子讀起來一目了然,生動反映了當時傳染病的發生狀況


比如還會講相關的歷史人類的成就,像是DNA的發現過程,圖設計得很巧妙,4位科學家坐在沙發上打著毛線,共同織一條DNA雙螺旋結構。

除此之外,講人體部位的作用時,會延伸到歷史、科學等多個學科。跟我們傳統理解的很大不同,非常有意思。

比如古時候用手腳如何測量長度,這就是英尺的由來,它也解釋了為什麼英尺是「foot」,也是「腳」的意思!

定義新式代

創新素材的視覺語言設計

每當小鹿打開這本書的下一頁,總能有驚喜,因為這本書就是個超棒的視覺素材庫!風格多樣百變,孩子一打開就翻得停不下來,每一頁都像發現新大陸。

文風不僅幽默詼諧,插圖設計更是腦洞大開,色彩統一鮮豔清晰,畫面排版以吸引小朋友的眼光與互補文本內容為目的。插圖不僅只是攝影圖片,還包括了手繪圖片、漫畫、3D電腦模型、顯微圖片.

下面就用手繪插畫形象地介紹了毛髮的逗趣知識,以及壁畫風的毛髮結剖面圖下,毛囊所在位置。

消化系統的腸道太噁心或難以理解?那用魔術氣球製作的消化系統模型,是不是非常好理解。食物進入嘴巴後需要經過哪些階段才能最終消化,讓孩子看這裡準沒錯。

等孩子看完就會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經常喊飯後不要蹦蹦跳跳!

還有用寫實風格的漫畫,重現當年科學家探索發現青黴素的故事。

美式漫畫風撞見自主神經系統,作者將它擬人化為小男孩麥克斯體內的救援隊,它們一刻不停的幫助麥克斯平安到達學校,這中間遇到了哪些艱苦挑戰呢?

孩子肯定會迫不及待的看下去,在這過程中家長可以在旁適當回答孩子的疑問,幫助他們消化知識。


照片拼貼的風格,搭配上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詮釋得剛剛好。

DK出品,必屬精品

出版行業有這樣一句話:「DK出品,必屬精品」

DK一直強調圖文,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每個主題,同時十分注重數據的準確性和表達的嚴謹性,國際聲譽向來很好。

如果他家出版的百科有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比如汽車、宇宙、動物什麼的,閉著眼睛買就可以了。

國外的家長紛紛給出了全五星好評,並走心的寫下了評論:

刁蠻的媒體也空前的給出一致好評:

相關焦點

  • 2019年火遍全美的科普書《how to》中文版上市
    2015年,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猶如行星撞地球,引爆一股腦洞科普熱潮。全球銷量累計突破百萬,這股熱潮直到今天仍在持續。這本書就是由「未讀」引進出版的蘭道爾·門羅的《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以下簡稱《what if?》)。    蘭道爾·門羅是美國「國寶級」科普作家,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數千萬粉絲。全球的科技怪咖都追捧他,比爾·蓋茨也是他的死忠粉。
  • DK科普書來啦!《DK了不起的數學思維》《DK神秘樹百科》
    但是一般的數學書大多只講數學,知識點、技巧、概念、題海。其他跟數學有關的通識教育,卻少之又少。但《DK了不起的數學思維》這本書把很多跟數學有關的通識知識都關聯起來,孩子會看到一個跟其他數學書、數學課完全不一樣世界。
  • 2-5歲可入的科普書《DK兒童目擊者中英雙語分級閱讀》
    這就是最新的《DK兒童目擊者中英雙語分級閱讀·預備級》叢書。這12冊書既有目擊者系列一貫的品質和特點,又加入了「雙語點讀」這一新熱點,使其同時成為寶寶「科普」和「英語」的啟蒙夥伴。把生活中能看見的最真實的畫面展現給孩子,這樣他們會把書裡的和現實中的結合,內化成自己的認知,記憶深刻。說起故事書和科普書的區別,有一點特別重要。在科普書裡,插圖上的人物或生物是真實的,這和繪本裡天馬行空的帶有藝術誇張的圖畫非常不一樣。所以,好的科普書,尤其是百科、科普書,對照片的要求非常高。
  • 如果你的孩子還不喜歡科普書……
    前一階段有媽媽和我抱怨,說孩子「該」讀科普書了,可是總是對科普書不感興趣怎麼辦?我覺得呢,當我們覺得孩子該到某個階段了,該吸收哪方面的知識了,而孩子沒有那麼去做的時候,就是家長發揮引導作用的時候了。如何把引導做到自然而然又有效果,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事情。不過幸好,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外物,比如,適當的書籍。
  • 牛津樹第1級,12本無字書48本有字啟蒙繪本,英語啟蒙就盤它
    可以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很多寶媽寶爸會給孩子買一些圖畫書,就可以起到這個作用。「大衛不可以」「不要碰我」等繪本,都是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護的。「大衛不可以」非常適合幼兒園的小朋友,適合人手一本。還有一個科普類繪本比如「海尼曼」系列會有很多小知識,培養孩子的基本認知能力,1-3歲孩子適合讀這一類的繪本。
  • 牛津樹第1級,12本無字書48本有字啟蒙繪本,英語啟蒙就盤它
    2.基本生活習慣和基本認知的培養 最近很火的繪本「大衛不可以」「不要碰我」等繪本,都是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護的。 還有一個科普類繪本比如「海尼曼」系列會有很多小知識,培養孩子的基本認知能力,1-3歲孩子適合讀這一類的繪本。
  • 雙11大促,這10本DK科普大全等你入手
    以下整理了一些今年雙11期間值得入手的DK叢書,總有一款能涉及到你的興趣點。1文學藝術類《電影之書:一本觀影世界的完整指南》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愈發火熱,如今電影類的圖書可選的越來越多。若論有體系的多方面科普,這本《電影之書》是不錯的選擇。
  • 益智安全,還極具創造力,火遍全球的蒙氏早教布書免費送
    本周 丁香媽媽給大家帶來的福利就是火遍全球的蒙特梭利早教書——《My First Book》布書今天免費送~圖片來源:網絡下面和丁香媽媽一起來看看這本早教布書究竟有多適合寶寶早教啟蒙吧~近 100 種機關、玩法鍛鍊寶寶手眼協調能力這套 FOOD 系列圍繞「食物」主題,設計了近百種操作機關,比如按按鈕、拉一拉、插一插
  • 孩子3-4歲看什麼科普書,這篇全告訴你
    這套書一共16本,書後面還附帶32個科學小實驗,而且用擬人化的方式來科普,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比如專門講水的循環這本,噴水池的水,救火的水,煮麵條的水,水先生會隨意變幻形狀,最後上了天成為雲朵。如果你有動物的鼻子(全5冊)這套書來自中信,最初我感覺其貌不揚,畫風不能接受,沒想到叮噹反覆要求讀了好些遍。
  • 帶兒子這五年讀了好多科普書,和你分享我心目中的「最佳科普啟蒙閱讀書單」
    四五年來,「閱卷無數」,對兒童科普閱讀怎麼做、用什麼書,積攢了很多一手心得。今天來到小花生和大家分享 ~這篇文章裡,@Samuel書房還把自己和孩子使用效果特別好的25本科普書做成了「專業推薦」級別的書單。不少是流傳已久的經典,配合她和孩子的真實體驗、評價,實用性、可參考性特別強,非常值得收藏!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奇趣科普翻翻書》解決幼兒啟蒙難題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奇趣科普翻翻書》解決幼兒啟蒙難題 2020-12-08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沒報英語班也不背單詞,一年讀完613本英文書我們啟蒙「成功」!
    沒有報英語班、沒有上網課、沒有背單詞書和講語法書,我其實也沒有人盯人的句句解釋,1年把613本英語故事書讀下來,還真是神奇呢!不背單詞不講語法,光「囫圇吞棗」地泛讀英文原版書,這樣的啟蒙方式有用麼?@林戴西認為,做好目標和規劃,什麼階段該讀什麼書,只要媽媽心裡有個數,一年下來,學習的效果相當不錯!
  • 雙十二不知道買啥書?我把最近入手的5-9歲童書分享給大家
    文 | 維尼媽媽沐瀅2020年要結束了,今年最後一波剁手你想好給娃買啥書了嗎?不知道熱愛親子閱讀的你,家裡的小神獸現在進入了哪個閱讀階段?這篇文章我分享一下近期剁手給孩子的書。適合年齡範圍在5-9歲(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小學低中年級)本書單主範圍比較雜,有故事繪本,有故事類橋梁書,有地理歷史類科普,有古典文學傳統文化方面的童書。
  • 因果推斷書單-4本中文科普書 8本英文書
    科普書4本1《為什麼》 :對於很多人,了解因果推斷
  • 火遍全美的科普書《how to》中文版上市
    2015年,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引爆了一股腦洞科普熱潮,全球銷量累計突破百萬,這就是蘭道爾·門羅的《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以下簡稱《what if?》)蘭道爾·門羅是美國「國寶級」科普作家,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數千萬粉絲。全球的科技怪咖都追捧他,比爾·蓋茨也是他的忠粉。他一向不愛以真面目示人,即使在他的書封上的作者一欄,也僅僅以火柴人的形象出現。《how to》是《what if ?》的兄弟篇。如果說《what if?》
  • 《植物的朋友圈》:這本寫給孩子的植物科普書,有趣又有料
    為什麼是這個味道呀……好在我早有準備,順勢拿出最近剛入手的植物科普繪本《植物的朋友圈》,翻到第6頁的馬蹄圖片告訴她:瞧,這就是馬蹄植株的樣子啦!馬蹄是挺水植物,你吃的果實就長在水下的泥巴裡呢!還記得生物課堂上學過的生物分類法是「門綱目科屬種」,確實相當科學嚴謹,但對於接受科普啟蒙的孩子來說,又過於嚴肅板正,顯得枯燥無趣。
  • 叮噹3歲最愛的科普書、邏輯思維書
    4、書單裡的有些書,並不只是這個階段可以看,也有可能是1歲多就開始看了,像五味太郎、小兔湯姆這種,到現在還很喜歡的。或者是可以一直看到七八歲,比如好幾本關於科普的書。其實我拿到這套書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的:「天啦,這是啥!」倒是叮噹,一看封面就哈哈大笑說,媽媽,這是一個屁股嗎?還沒翻開,就把他逗笑的書還真不多。嚴格來說,它不純是偵探故事書,還涉及到邏輯推理,觀察力,專注力,重點是培養幽默感,很多破案情節。本來很嚴肅的,屁屁偵探突然噴出個屁,媽呀,笑噴了,哈哈。
  • 英語啟蒙,數學啟蒙,繪畫啟蒙……,你家孩子運動啟蒙了嗎
    身體健康是一個很多父母最需要的結果,但是孩子那麼小,是很難意識到要運動這個概念,想讓孩子對運動產生興趣更是難上加難,最近正在讀的這本呆萌又帶有科普性質的《運動,真美妙!》真的是一本適用於給孩子做運動啟蒙的好繪本,有料又好玩,拿到書之後帶著孩子一口氣讀了好幾遍,根本停不下來。
  • 火遍全美科普書《how to》中文版上市
    2015年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引爆了一股腦洞科普熱潮,全球銷量累計突破百萬,這就是蘭道爾·門羅的《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以下簡稱《what if?》)蘭道爾·門羅是美國「國寶級」科普作家,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數千萬粉絲。《how to》是《what if ?》的兄弟篇。如果說《what if?》告訴你如何給腦洞大開的問題找答案,《how to》則告訴你如何異想天開地解決問題。科學可以帶來想像力,想像力可以啟發科學,《what if?》和《how to》可以說是科學精神的一體兩面的最佳體現。
  • 2016年,我讀完的10本科普書
    3、《你知道嗎——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問題》。作者阿西莫夫不必多介紹,可能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科普作家。這本書是阿翁關於現代科學的綱領性科普書,所提出的100個問題有的屬於科學思想和方法論,有的關於科學史,也有的直接關於科學事實。有的問題我們中學時就已耳熟能詳,也有些屬於科學研究的前沿地帶,作者只能提出自己比較信服的假說。不管哪種都做了簡單明快而又詳細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