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讀完的10本科普書

2021-02-20 書海魚人

《量子物理史話》這些以前看的就不記入在內了,只列今年讀過的10本科普。

1、《植物學家的鍋略大於銀河系》,很喜歡作者侃侃而談的口吻,他從日常的食物出發,講述作為食物的那些植物的前世今生。有趣之處在於作者不怎麼尊重營養學和飲食禁忌傳統看法,只追求吃自己愛吃的好吃植物。能看得出來作者確實吃過也真懂植物。文風幽默又能旁徵博引,裡面還解析了不少關於吃的新老謠言,非常好看。

2、《信號與噪聲》,這是一本關於預測學的科普讀物,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無數的信息,從中提取有用的(信號),剔除無用的(噪聲)也是一門學問。本作試圖用一些經典的例證來說明應該如何展開預測。我覺得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關於「狐狸型專家」和「刺蝟型專家」的描述:前者博採眾長,敢於承認錯誤,勇於修正自己的觀念,更適合預測未來;後者篤信某種理論並用來解釋一切事物,遇到現實與理論有矛盾時也堅決否認,更適合作為電視嘉賓。

3、《你知道嗎——現代科學中的一百個問題》。作者阿西莫夫不必多介紹,可能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科普作家。這本書是阿翁關於現代科學的綱領性科普書,所提出的100個問題有的屬於科學思想和方法論,有的關於科學史,也有的直接關於科學事實。有的問題我們中學時就已耳熟能詳,也有些屬於科學研究的前沿地帶,作者只能提出自己比較信服的假說。不管哪種都做了簡單明快而又詳細的解說。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出版於1980年……

4、龐德斯通的《推理的迷宮——悖論、謎題,及知識的脆弱性》,雖然後面一部分看得囫圇吞棗有待消化,但是依然覺得是一本酣暢淋漓的好書。這實際上是一本關於邏輯思辨和哲學想像的歷史,作者搜集了那些史上最著名、最有話題性的思維實驗,用活潑俏皮的語言加以解說和闡述,把看似枯燥的內容講得非常好玩,順便還插入了一些有意思的思維謎題和冷笑話。炎炎夏日裡躲在空調屋裡,讓腦子隨著作者的筆調高速運轉一天,仿佛其中的水分被擰乾了一小部分呢。

5、《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偽裝成了小說的哲學史講義,  用一個神秘的哲學老師給14歲女孩蘇菲上課的形式為讀者把西方哲學史整個捋了一遍,除了文字介紹還讓蘇菲身臨其境去感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是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很適合青春期熱愛思考的孩子們啟蒙用。對每種哲學思維的介紹不偏不倚,有點像擺出了一道道美餐的宴席,可以任食客自行選用。對我這種三觀基本定型的「老讀者」,補上當年沒有接觸過的哲學流派也很不錯。篇幅所限,每種流派的介紹都有點簡單直接,某些流派上作者的理解好像也或多或少有點問題,不過我仍然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棒的教材類書籍。

6、《伊索爾德的魔湯》,這是一本以世界各國傳統文化中的春藥串聯起來的人類性愛與淫慾文化史。從古到今,性都是人類最在意的一件事。在遠古蒙昧時代,人類崇拜性交,把它和神靈聯繫起來,連帶著春藥也有了神性。中古黑暗時代,性交變成了一件羞恥與可憎的事,春藥也變成了女巫們玩弄的邪惡魔法。看這本書深深感慨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文化觀念的差異實在太深,而人類對淫慾宣洩的渴望又是如此迫切,以至於對所謂「春藥」產生了極為浩瀚的想像力。

7、《無可否認——進化論是什麼》,這是一本好看、好懂的科普著作,它把我們對進化論常見的那些誤解和容易被問到的問題一一剖析開來,闡述了進化論無可否認的正確性,特別是運用大量證據和邏輯鏈吊打神創論的環節看得異常過癮。作者是工科出身的作者兼主持人,所以文風輕快詼諧,很適合我這樣對科學了解不多也不深入的人讀。

8、卡爾薩根的《暗淡藍點》,作者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同時又身兼科普作家和科幻作家,所以這本關於人類探索太陽系歷史的科普名著便寫得既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又有著十足的可讀性。甚至與其說其是科普作品,還不如說作者在闡述自己的哲學思維,以及作為最優秀的人類在代替我們這個族群思考。卡爾薩根語言中帶著一種讓人著迷的從容不迫,偶爾還帶著點頑童般的俏皮——這讓我想起當年的《驚奇檔案》。

9、《性別戰爭》:非常非常有趣當然也非常汙的一本科普著作,在講一個關於性行為知識點時,會以一封在性當中遇到困惑的可愛動物寫給塔蒂阿娜博士的信件開始。文風幽默而奔放,有點像電臺裡的萬峰老師(可百度)講了許多動物性行為裡的冷知識或者不太冷的知識。短而信息量大,很容易看完但值得深思。

10、《數學悖論與三次數學危機》:雖然我早已把微積分還給了老師但前兩個悖論基本還都能理解,到第三個悖論就頂不住了就只看了小字的人物故事。總體來說是本非常不錯的科普教材,說理清晰、資料翔實、圖文並茂,看PDF版都能輕鬆讀下去。不過與《量子物理史話》相比,不得不說還是少了點趣味性……

相關焦點

  • 真實案例:讀完60萬字的10本英文原著,我是如何做到的?
    原著中的核心詞彙和短語都一一講解羅列、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還有圖文並茂的章節講義,電子書自動翻頁跟讀、自動調整播放速度、以及原著閱讀後的習題與詳解……我讀完《老人與海》之後、就用輕課閱讀讀完了《愛麗絲夢遊仙境
  • 有一套科普書我一定要推薦
    這麼說吧,凱迪克大獎80年歷史中,獲獎的科普大師屈指可數。其中一位,我曾給大家介紹過——史蒂夫.詹金斯。而另一位凱迪克大獎得主科普大師,就是陳振盼。陳振盼曾說:我認為一本好的科普書籍和任何一本好書一樣,都要有一個好故事。故事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促使孩子一遍又一遍閱讀。
  • 3-12歲孩子必讀的6本科普書,不僅大腦更聰明,還能開闊眼界
    我的鄰居是一位大學教師,他曾跟我說: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好,表現好父母可能認為他是學霸,但這樣的孩子上了初中甚至高中之後,就會開始嚴重偏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學起來相當吃力,他曾經教過的學生當中就有這樣的孩子。
  • 薦書:讀了3年,我推薦這套全中國最好的兒童科普叢書
    --- Tips:點擊上方【憨爸在美國】查看往期內容 ---今天推薦的是中國原創科普叢書《少年時》,這套書是每個月一期,我18年12月份推薦過一次,19年6月份又推薦過一次,讀者的評價真是超級好的,這應該是我見過做得最用心、品質最好的的中國科普叢書的月刊了!恰好過了一整年,我今天再組織一下2020年度的叢書徵訂。
  • 100天讀完5本英文書,你來不來?
    其實大部分書的詞彙就是我們英語4、6級水平。為什麼學了12年的英語,背了那麼多單詞,卻連本書都讀不下去?因此,如果是要閱讀英文原著,當你才3000-4000詞彙量時,就去看《哈姆雷特》,就好像你要求自己3歲讀懂史記一樣,你除了把書扔了去看電視,也沒其他玩法了。所以,想要通過閱讀英文原著,來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恐怕要先找到自己的「i」。
  • 10本國內作家寫的經典書,最適合小學生,讀完語文上90分
    小學生閱讀時,一定要尋找優秀的經典書,切記不要讀沒多大用的作文書,要知道,讀作文書,根本沒有多大作用。而讀優秀的經典作品,絕對能快速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第一本書:冰波《狼蝙蝠》。冰波的作品,在國內屬上乘,他的文筆優美,特別適合小學生欣賞。
  • 說說娃這些年看過的科普動畫片和書
    娃有一天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像屠呦呦一樣,讓當媽的我小驚訝了一下,畢竟女娃喜歡科學的不多。從前她喜歡看科普類的讀物,我想小孩子好奇心都強,什麼都想知道一下而已,沒想到娃不知不覺對科學產生了一點興趣。回想娃的成長,她的科學啟蒙,大概有以下三方面:一,看動畫片娃最初與科學的接觸來自動畫片。
  • 非科班出身的我 是如何讀完上百本英文原著的
    一旦你被故事情節吸引,你就產生了興趣,有了興趣,你查單詞就更有耐心,更容易讀完一本書,一旦你讀完了一本英文書,收穫了成就感,你就會願意讀另一本,這樣就容易堅持下來了。我建議對於基礎一般的人,這個3000詞的可以讀上十幾二十本。當你覺得三千字的對你沒有難度的時候,你就可讀5000詞的了,5000詞的也可以讀十幾二十本。
  • 2016年鞏義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指南
    2016年鞏義市科協全國科普日活動——科普特色活動展時間:9月1日至10月31日地點:鞏義市文化藝術中心2016年鞏義市科協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科幻畫作品展時間:9月1日至10月31日地點:鞏義市文化藝術中心
  • 短小精彩,11本1天就能讀完的kindle電子書
    庫管有一個習慣,特別忙的時候,會停止長篇的閱讀,換成可以短時間讀完的作品。今天給大家推薦11本可以1天內讀完的書,短小精彩,不會佔用太多時間又能體驗完整讀完一本書的充實感。作者:阿城約1.4萬字/看完大概需要1小時豆瓣評分8.7(15190人評) 庫管薦語:《棋王》是阿城的處女作,1984年發表於《上海文學》,一時引得文壇矚目。後來《棋王》傳到臺灣,讓臺灣文學界對大陸文學刮目相看,甚至掀起一股「大陸熱」。
  • 5G時代,助力一年讀完讀懂200本+書|五色時間管理法
    很多人都提到對我的年閱讀量印象很深。從2015年年底我發現自己一不小心能讀完100本之後。2016年開始,已連續4年閱讀量超過200本,不得不說,這跟我各種媒介的數字閱讀密切相關。數字閱讀讓人獲取圖書的途徑大大增多,移動閱讀可以讓讀書隨時隨地,可以看電子書,還可以聽有聲書,在網上還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觀點。
  • 科普書照片被指張冠李戴 「達爾文」變「焦耳」?
    科普書照片被指張冠李戴 「達爾文」變「焦耳」?> 2016年01月27日 15:16 來源:法制晚報 刊登「牛頓」和「焦耳」照片 讀者稱實為狄德羅和達爾文 書局稱將核實差錯  日前,有市民發現中華書局出版社2015年印刷的《科學發現縱橫談》一書中,一些科學家的照片與名稱出現錯亂。
  • 2020 年你讀了幾本育兒書?讀完後作為父母的焦慮變少了嗎?
    時光飛逝,轉眼2020年就要進入尾聲了。回顧過去的這不同尋常的一年,發生了太多的變故和波折,唯有讀書成為每天不變的一部分重要生活內容。復盤這一年讀過的10本育兒方面的書籍,再次梳理所學習的育兒之書中的精髓,發現曾經有過的那些在育兒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和煩惱,已經在每一次的閱讀中都得到了分解,而經過每一次讀完一本書後的思考,也更加深了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領悟。下面把我在2020年讀過的10本育兒書,分享給更多正走在育兒路上的父母們。
  • 適合男孩子看的10本科普書——昆蟲系列
    但是不擅長運動的五郎,只要一開始談到昆蟲,班上同學就會露出不耐煩或是看不起他的樣子。不過,幸好五郎遇見了比他更了解昆蟲的正人哥哥,兩個人一起開心的採集昆蟲、查閱資料、製作標本。五郎覺得很幸福,可以交到這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真是太棒了!  作者松岡達英精緻的描繪了夜間大自然世界,讓讀者彷佛透過「夜視鏡」觀察,清楚看到「夜行性」動物的活動狀況。
  • 出版2年獲獎3次,這本法國科普繪本,憑什麼讓孩子瘋狂著迷?
    我女兒一直不喜歡科普類繪本,她覺得科普繪本太枯燥,不像故事繪本那樣有趣。所以每次給她讀科普繪本,她總是三下五除二幾秒鐘從頭翻到尾,就讀完了一本書。直到因為疫情被困老家無書可讀後,她才開始和我一起讀那本落灰很久的《細菌小不點兒人體歷險記》,從這本科普繪本開始,她好像突然打開了新世界,開始瘋狂迷戀這些微型小生物的神秘世界。
  • 書單︱2016年最好別錯過的30本政治書
    綠茶書情一直秉持選書傳統,每周每月都會選出有主張的書單。臨近年終,各類好書榜將陸續出爐,我也參與多個好書榜評選工作。陸續收到很多出版機構發來他們的年度書目,我以一己之見選出自己心儀的書單,供大家參考選讀,希望能為大家的閱讀提供些許便利。本期精選了2016年出版的30本政治書單,多數是新書,有些是再版。
  • 讀書就是修行 10位薦書人推薦10本好書
    在讀書日濃鬱的閱讀氛圍中,「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二期的10本好書新鮮出爐。本期推薦的這10本送讀好書,有再現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有簡練而深刻的中國通史傑作《中華史綱》,有讓人感受到愛與美的《青銅葵花》等等。讀書就像修行,讓你能時時仰望星空,汲取前行的力量。
  • 這9本輕鬆有趣的書,讀完令人捧腹大笑
    除了那些滿滿乾貨的書之外,我還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書。作者用非常幽默的筆觸寫出經典的劇情,讓你覺得書原來還可以這麼讀。下面介紹的這9本書,能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捧腹大笑,並且收穫滿滿。◎ 這本書初看讓人會心一笑,讀完卻又能立刻讓人反思。本書看點:◎主要講述的是通過作者對於生活中的戲謔、挑釁、怪誕、極智,艾柯對我們從未想過的問題予以解答,又對我們已視為常識的問題之答案進行質疑。
  • 直播|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科普系列
    《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的作者胡雅茹老師有20年的思維導圖培訓經驗,只要按照書中指導就能畫出屬於自己的思維導圖。本書將思維導圖歸納為四類並各引用很多實例來說明解釋,包括用創造型思維導圖在腦力激蕩、新產品開發、活動企劃,及未來目標的訂定;用整理型思維導圖做分析、歸納;用提示型思維導圖擬訂作文的大綱及演講的提詞;用溝通型思維導圖做自我介紹及會議簡報。
  • 娃「偏食」不愛讀科普,看我如何扭轉乾坤(含0-9歲科普書推薦)
    千尋愛上科普,很大程度是親子共讀的結果,也是我這些年的體會:合適的書+合適的共讀,就能點燃孩子的科普熱情!接下來,千媽就把自己用過效果很棒的高分科普書按不同年齡介紹給大家,同時附上共讀小貼士供爸媽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