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對於霧霾的十個認識誤區

2020-12-14 人民網

這些年,霧霾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有關霧霾的各種傳言也紛紛湧現,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這些言論呢?

文章來源:科通社

隨著冷空氣的到來,北京的霧霾終將消散,全國多個城市卻仍籠罩在霧霾之中。霧霾下一次「光臨」北京,也許用不了多久。

這些年,霧霾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有關霧霾的各種傳言也紛紛湧現,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這些言論呢?且聽科通君為大家個個擊破。

誤區一:到底是霧還是霾?

誤區:自從「霧霾」這個詞出現後,每當出現能見度降低的天氣時,人們就分不清是霧還是霾了。

▲ 大霧時的情形。霧是水汽凝結的產物,主要由水汽組成。

▲ 霾天。霾由包含PM2.5在內的大量顆粒物在空氣中形成。

真相:沒錯,把霧和霾分開是科學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說,霧和霾其實是兩種東西。霧是水汽凝結的產物,主要由水汽組成,是一種自然現象,霾則由包含PM2.5在內的大量顆粒物飄浮在空氣中形成,對健康危害更大。

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說,以2014年十一期間的霧霾為例,北京的霧霾剛形成時溼度比較大,以霧為主。但由於沒有風,也就沒有擴散條件,汙染物基本處於靜止穩定的狀態,當汙染物濃度累積到比較高的值時,就由霧變成了霾。所以,汙染物也是霾。不過北京密雲水庫、延慶等郊區,因這些地區本身汙染物不多,溼度較大,因此以霧為主。

誤區二:北京秋天的霾是燒秸稈造成的?

誤區:有媒體報導稱,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除了氣象原因外,北京周邊地區農田燃燒秸稈也是主要原因。

真相:從2014年9月份環保部關於秸稈焚燒的衛星遙感監測結果來看,河北、山西、內蒙等多個地區確實是燃燒秸稈比較厲害的區域。但是彭應登表示,霧霾是多方面組成的,因為某一個特殊的汙染排放源直接導致大範圍霧霾天氣的情況是極其罕見的。燃燒秸稈絕對不是霧霾汙染的直接原因或唯一原因,只是會在現有霧霾天氣的基礎上加重汙染程度而已。

其實每年秋冬季節北京基本都會有霧霾,最首要的原因是秋冬季節北京容易出現靜風強逆溫天氣,這是一種極不利於汙染物擴散的天氣。同時由於近幾年華北地區汙染物排放的大氣汙染總量居高不下,處於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一旦出現不利天氣,汙染物累積會上升很快,這是北京汙染的規律。所以說,秸稈燃燒只是助紂為虐,並不是首要原因。

誤區三:霧霾天不能運動?

誤區:遭遇霧霾天要停止鍛鍊。

真相:霧霾會對人體呼吸系統產生影響,容易引起氣道的炎症反應。但若是因為霧霾嚴重而取消全部鍛鍊也是一個誤區。健身鍛鍊並不只有跑步、打籃球、踢足球。在不能進行高強度有氧運動時,可以選擇在室內進行柔韌性、協調性、平衡性等方面的鍛鍊。這些素質都是身體所需要的,但同時鍛鍊又不會明顯增加呼吸量。

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居住環境,打造一個小型的健身區域,只需要藉助有限的家具、啞鈴、瑜伽墊等就可以進行力量鍛鍊和有氧鍛鍊。原地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柔力球、健美操踏板都是適合霧霾天健身的項目。若空間足夠大,可以充分進行有氧鍛鍊,可以選擇的有氧型器械包括動感單車、橢圓機、跑步機、划船器等,可以鍛鍊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等。而早晚和下午六七點汙染比較嚴重,建議不要選擇在這個時間段運動,儘量安排在下午。

誤區四:霧霾會大幅縮短人類壽命?

誤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及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教授進行的聯合調研報告稱,長期暴露於汙染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平均預期壽命將縮短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幾乎都是通過增加心肺疾病導致的。按照北方地區總懸浮顆粒物的水平,這意味著中國北方5億居民因嚴重的空氣汙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壽命。

真相: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劉志全表示,「這個結論缺乏大量樣本的實際證明,這個說法沒有充分依據,且有爭議。」他說,要得出煤煙汙染影響壽命的結論,需要大量樣本的取得,並經過長期觀察、充分科學論證後才能得出結論。雖然燃煤可排放出重金屬、細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這些汙染物質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影響,但是,其是否影響人的壽命,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且國際上對這一問題也有爭議。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潔空氣中心副主任朱怡芳表示,空氣汙染對公眾健康的顯著影響不容置疑,但人均壽命是受到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可這份研究結論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慮了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這一個因素影響下的減壽數值。事實上,根據《2010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在中國導致民眾減壽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飲食結構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壓,第三是吸菸,第四才是大氣汙染。

誤區五:霧霾天不能戴隱形眼鏡?

誤區:「趕緊轉!霧霾天別戴隱形眼鏡!此時隱形眼鏡=吸塵器!」按照這一說法,隱形眼鏡會像吸塵器一樣吸附更多的粉塵、顆粒和有害物質。

真相:網上流傳的說法忽略了人眼的自我保護能力,那就是:淚液的衝刷作用。實際上,人眼哪怕進入一個極其細小的顆粒,都會有不適的感覺,隨即啟動自我保護功能——湧出淚液進行衝刷。此外,正規的隱形眼鏡產品往往是用吸附性較弱的材料製成的,在淚液的衝刷下,並不會輕易粘上髒東西。

如果使用者不放心,建議適當增加清洗鏡片的次數。比如,上班途中眼部接觸到了重度汙染空氣,進入室內後可以先用眼鏡護理液將鏡片清洗一下再戴。或者,用正規的洗眼液清洗一下眼部。此外,戴隱形眼鏡者一定要注意使用時間,拋棄型鏡片每天戴的時間不要超過10小時。

誤區六:食物具有抵禦霧霾的作用?

誤區:近期,微博、微信上流傳著這一類消息,認為某些食物可以達到清除肺部沉積物的效果。白蘿蔔治痰多咳嗽;雪梨燉百合、銀耳蓮子羹潤肺抗病毒;羅漢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藍滋陰潤肺。特別推薦鴨血和豬血,清肺效果最棒!

真相:空氣中的粉塵是通過呼吸道進入體內的,比較大的粉塵顆粒會被鼻腔內的纖毛攔截,更小的顆粒會通過鼻腔、咽部、喉部,而小於2.5微米的顆粒會進入肺部,沉積在那裡。而我們吃的食物是通過消化道進入胃腸道中,然後被分解。消化道和呼吸道是兩個系統,想讓進入呼吸道的東西通過新陳代謝的方式「帶出來」,這是說不通的。

北京市石景山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張作清表示,進入肺裡面的粉塵,人體可以通過咳嗽,以咳痰的方式「排」出一部分,但有一部分是咳不出來的。粉塵對肺是一個刺激,短期可能沒事,長期沉積可能導致肺組織發生結構性變化。目前醫學上最好的辦法就是洗肺,這隻針對於塵肺病人,普通人不適用。

誤區七:空氣淨化器不能24小時連續開?

誤區:長時間開空氣淨化器會令空氣汙染更嚴重,這樣的說法總是不絕於耳。

真相:市場上絕大部分空氣淨化器的淨化原理是非常相似的,在選擇空氣淨化器的時候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新技術。從測試結果看,市場上常見的空氣淨化器是可以淨化PM2.5的,但一些廠家說空氣淨化器淨化效率達99%是不確切的。在選擇空氣淨化器的時候,不用過分追求價格高的產品。

潔淨空氣量應根據自己的房間大小和性價比進行選擇,而空氣淨化器可以持續開,只要風機壽命、磨損、散熱沒問題就行。有些靜電式或等離子放電式原理的淨化器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少量臭氧,這可以通過開啟較長時間後出風口是否有明顯異味產生進行辨別。

誤區八:戴普通口罩能抵禦霧霾?

誤區: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曬出了各種口罩照片,包括紗布口罩、醫用一次性口罩、N95口罩等等,還有用圍巾捂住口鼻的,覺得捂住口鼻就安全了,至少聊勝於無吧。

真相:紗布口罩對PM2.5幾乎沒有阻隔作用,活性炭口罩中增加的一層活性炭是吸附氣體的材料,可以減除一些異味,但並未明顯增加對顆粒物的防護效果。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它也不能將細小顆粒物完全「拒之門外」,這是因為城市空氣汙染源太多,人們佩戴時又不能保證口罩與臉部完全貼合,降低了其實際防護效果。

而口罩濾除懸浮顆粒效率越高,呼吸越費力氣,長時間佩戴容易出現缺氧、胸悶等情況。此外,口罩對空氣的阻隔也很大,我們呼出的氣體會反覆進入呼吸道,對健康也有影響,戴半小時就要摘下來換換氣。

誤區九:人工消霾各種神器是否有效?

誤區:蘭州市購置了高射遠程風送式噴霧機,可將自來水霧化並噴出600米遠,有媒體稱其「可有效對抗霧霾、粉塵等」。而西安市新城區市容園林局之後也新購多功能抑塵車投入使用,該「霧炮車」重10噸,能噴灑120米遠、70米高的水霧,有噴霧降塵作用,媒體將之稱為「治霾神器」。

真相:人工削減霧霾的具體方式有三種,分別是人工增雨(雪)、人工消霧和人工除霾。但由於霧霾顆粒物的直徑等因素,人工增雨包括被稱為「治霾水炮」的高射遠程風送式噴霧機對細顆粒物也就是霾的衝刷效果不會太明顯。而人工消霧和人工除霾的方法目前只適合在封閉或局部範圍內運用。

人工消霾是一種不得已的方式。PM2.5是引起霧霾的罪魁禍首,治霾還應把重心放在降低空氣中的PM2.5含量上。降低PM2.5含量就要對採集到的大氣顆粒物的成分進行分析,反推出到底哪些汙染源造成了霧霾汙染。這就是大氣顆粒物汙染的源解析技術,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單、擴散模型和受體模型等三類方法。目前影響PM2.5源解析精度和準確性的兩大障礙是源成分譜與二次顆粒來源的不確定性。各種源頭解析方法結合使用起來,才可能會得出比較客觀、更加切合實際的結果。

誤區十:古代沒有霧霾?

誤區:大家普遍認為,霧霾天氣是因為尾氣的排放、工業汙染等原因造成的,古代應該空氣品質優良,應該就沒有霧霾天。

真相:歷史上稱霧霾為「霾災」「雨霾」「風霾」「土雨」等。《元史》《明實錄》和《清實錄》等史料中多有記載。古代人認為,霧霾是「天神之怒」,治理方式則是「焚香祭天,祈神靈驅風霾」。如果用現代方法分析古代霧霾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焚燒秸稈、木炭、樹木等,二是揚塵揚沙,如果遇上靜止穩定的天氣系統,不利於空氣流動和汙染物擴散的話,也一樣會產生霧霾天氣。

在科學尚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霧霾的認識極少,對於如何預防「霾災」,沒有什麼記載。但是可以看到霧霾確實在很久之前就有,只是現在城市規模變大,經濟發達,導致霧霾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人們的關注度升高了而已。(文/記者 程莉)

(本文摘自北京科技報《科技生活》周刊。新媒體編輯/房永珍,轉載需授權,合作聯繫微信:科通社)

相關焦點

  • 流言揭秘:關燈玩手機會得「眼癌」是真的嗎?
    流言揭秘:關燈玩手機會得「眼癌」是真的嗎?時間:2017-03-12 13:52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流言揭秘:關燈玩手機會得眼癌是真的嗎? 微信上廣為流傳的一篇健康養生帖《太可怕了!年輕人眼癌增三成!
  • 1232個配方揭秘奶粉十大誤區(三):用大包粉的奶粉品牌沒實力?
    知食君發現,支持生牛乳的網絡言論中,有人表示「生牛乳用的就是溼法工藝」,但知食君整理目前通過註冊的1232個奶粉配方發現,用什麼原料與採用哪種工藝並沒有必然聯繫。(詳情請看:1232個配方揭秘奶粉十大誤區(一):溼法加工的奶粉最值得買?)
  • 流言揭秘:相機閃光燈會灼傷孩子眼睛嗎?
    流言揭秘:相機閃光燈會灼傷孩子眼睛嗎?
  • 2020年01月「科學」流言榜新鮮出爐
    看完闢謠,好好過個春節。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 冬天護膚存三大誤區:霧霾天不傷臉 空調房裡用噴霧
    「霧霾天只傷肺不傷臉面?」……這些不是真理,而是公眾常見的護膚誤區。在昨天閉幕的中國皮膚科醫師年會上,專家指出,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可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化學物質等體外物質的侵入,皮膚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 行業聚焦 | 鋼鐵產業在霧霾時代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7年新年已至,霧霾仍陰魂不散。鋼鐵行業作為重化工業的代表,自然難辭其咎,華北大地上大面積的限產、停產風雲再起。治理霧霾是一個長期工程,我們必須看到鋼鐵產業面臨的挑戰並不僅僅是暫時的限產、停產那麼簡單,霧霾時代的鋼鐵產業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 八大「營養流言」,你信了嗎
    誤區1.蘋果維生素C含量很高流言:俗話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很多人把蘋果的保健功能歸於富含維生素C上。專家解讀:事實上,蘋果的維生素C含量並不高。誤區2.蜂蜜抗腫瘤流言:人們對蜂蜜有很多期望,比如「排毒」「抗腫瘤」「提高免疫力」「促進脂肪代謝」等。專家解讀: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其總含糖量超過85%,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成分並沒有特別突出。
  • 孩子上小學的4個認識誤區
    孩子上小學的4個認識誤區海哥 瀋陽學區研判 3天前很多家長們困惑:幼升小有沒有必要選擇私立學校?一些名聲響亮的學校孩子會不會很累?什麼時候開始準備幼升小時間剛好?今天我們一起看下幼升小擇校過程中的一些誤區:Q:誤區一:金子在哪都能發光?A:金子在哪都能發光。這句話沒錯,但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倖存者偏差,若是放在大數據中算下概率,可能都不及10%。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讓孩子成為90%,而非要去拼那機會渺茫的10%呢?
  • 美國大學流言終結者
    當Leland Jr不幸由於傷寒而去世後幾個小時內,斯坦福夫婦說:「以後加州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了。」於是他們就創建了史丹福大學。其中根本沒有發生他們前往哈佛大學捐雕像的事情。所以,這個流言完全是虛假。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是由加州州長創立了史丹福大學,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把史丹福大學定位加州大學聖何塞分校(來自UC某校學生的斜眼笑)。
  • 口罩防病毒原理大揭秘:別再「土法消毒」了
    口罩防病毒原理大揭秘:別再「土法消毒」了 2020-02-21 1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衝牙器誤區大揭秘!老司機告訴你衝牙器排行榜!
    如今口腔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大家的關注,人們對於口腔保健的意識也越來越高,這也在另一方面帶動了口腔保健產品領域,想必大家都聽過電動牙刷、牙線、衝牙器等產品,尤其是其中的衝牙器在近期被眾多商家標榜為「潔牙神器」,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其實是讓商家鑽了空子,很多商家為了銷售量而進行誇大宣傳,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些衝牙器的誤區!還有為你安利的衝牙器排行榜,趕快看下去吧。
  • 官網揭秘一些豐胸誤區
    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往往陷入了豐胸誤區,可是人們還沒有察覺,最後勢必會導致一次次的豐胸失敗。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既然是豐胸誤區,那麼今天就由豐胸專家來給我們揭秘平常都會有哪些豐胸誤區,以便在以后豐胸過程中儘量的避免陷入豐胸誤區,對身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 關於 Trados 的十大認識誤區
    下面就以 Trados 為例,把人們對於 CAT 軟體的誤區加以總結並予以解釋。: r- I3 r: c; I4 n1 n1 [誤區一:Trados 是翻譯軟體,可以自動做翻譯這恐怕是對 Trados 最大、最普遍的誤區了。
  • 關於盜竊罪的一些認識誤區 看看檢察官怎麼說_社會新聞_山西新聞網...
    兩次入戶盜竊了不足150元的財物,男子將被從重處罰 關於盜竊罪的一些認識誤區 看看檢察官怎麼說 時間:2018年11月24日 06:22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
  • 牙齒矯正十個誤區 你中了幾條
    原標題:牙齒矯正十個誤區,你中了幾條?   誤區五:矯正牙齒一定很疼。對疼痛的畏懼使很多人不敢矯正,其實矯正牙齒並不可怕,矯正戴的牙箍並非「緊箍咒」。現今矯治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傾向於輕力矯治,很多技術可以提供安全舒適的矯正,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或僅有輕微不適。
  • 錢鍾書非常精闢的名言,4個比喻,把流言這東西形容的一針見血!
    而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男朋友會聽流言來挖苦我們,我們去反駁,去解釋。男朋友卻仍了這樣一句話:「解釋就是掩飾掩飾就是事實。」說起流言我們都深深受過傷害,流言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我們不妨看看錢鍾書非常精闢的名言,4個比喻,把流言這東西形容的一針見血!
  • 灰指甲常見的認識誤區有哪些?
    人們對於灰指甲的認識常常存在誤區,並因此而耽擱了最佳治療時機。那麼灰指甲的常見症狀有哪些呢?人們對灰指甲的認識常常會存在哪些誤區?  灰指甲有哪些常見症狀?  1、白色表淺型灰指甲:這種灰指甲的症狀表現為甲板表面有白點或白色1毫米直徑大小的斑片,病甲呈脆性而刮落,這也是灰指甲的症狀所在。
  • 智止流言,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  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已不再無藥可救。事實上,臨床上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 關於流感的十個誤區
    流感年年有,遭遇各不同,尤其對於新冠疫情還未完全結束的今天。前幾天我們對照了新冠和流感的一些異同,假期期間又閱讀了幾篇文獻,梳理了一下關於流感的十個誤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 這些流言,至今仍讓孩子在走彎路
    「六個核桃」這類商品就憑藉著補腦這一概念,成為很多家長唯一願意讓孩子飲用的飲品。但核桃真的能補腦嗎?對了,這裡還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很多人覺得打籃球會長高,而踢足球會影響身高發育,這也是沒有依據的,只要健康、合理的運動,就都可以促進身體發育的。 4、電子產品會導致近視家長永遠覺得看書1個小時都沒事,看手機5分鐘就會瞎了,這其實是一種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