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止流言,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2020-12-22 央視網

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春泉村村民在村衛生院看病。新華社發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打著科學旗號的流言也層出不窮。而且,很多流言喜歡從公眾關心的健康安全問題入手,聳人聽聞,製造恐慌。日前,在北京市科協等指導下,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發布了「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榜單裡的流言絕大部分都與健康相關。本版摘取部分健康流言及其真相解讀、套路分析,以正視聽。

  關鍵詞:5G基站輻射

  ●流言:

  手機基站都有輻射,5G基站比4G多,所以5G輻射會比4G要大,對人體危害很大。

  ●真相:

  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網絡提速和基站輻射增值無關。網絡提速不是靠增強通信基站的信號發射功率,而是靠擴容傳輸帶寬,就像拓寬高速公路一樣。5G通信基站也是一樣。而且,通信基站數量越多,手機通話效果就越好,手機和基站之間產生的電磁輻射反而越小。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自然界電閃雷鳴、太陽黑子活動等都在產生電磁輻射。在生活中,無線電臺、基站天線、微波爐、電腦、電視機、吹風機、收音機等和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家用電器也會產生電磁輻射。一般來說,電吹風的輻射可以達到100微瓦/平方釐米,電磁爐的輻射量甚至能達到580微瓦/平方釐米,家庭中常用的無線路由器,在1米範圍內產生的輻射量也有60微瓦/平方釐米以上。

  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要小於40微瓦/平方釐米。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運營商考慮到信號疊加,工程施工要控制在8微瓦/平方釐米以內。所以,無論是與國家標準還是與常用的家用電器相比,通信基站的輻射量都微乎其微,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套路:

  新鮮事物,誇大其詞。

  這類流言利用的是人們對新鮮事物的不了解,誇大其詞,使流言得以廣泛傳播。

  ●類似流言:

  1.PX致畸、致癌、有劇毒,爆炸堪比原子彈

  真相:PX歷史悠久,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低毒性化工產品,是醫藥、香料、油墨等的生產原料。

  2.吃轉基因食品斷子絕孫,美國人都不吃

  真相:轉基因的安全性評價遠比普通食品要嚴格得多,經政府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關鍵詞:高鐵輻射

  ●流言:

  高鐵從誕生起就存在嚴重的輻射問題,對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壞女性生殖系統,造成不孕。

  ●真相:

  我國高速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使用的電力一般為2.5萬伏特、50赫茲交流電。相應地,高鐵的高壓電力設備輻射出這個頻率段的電場和磁場,為「極低頻電磁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不會對女性生育產生影響。「高鐵輻射嚴重導致不孕」的說法純屬誤導。

  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普通火車、地鐵都有輻射,手機、剃鬚刀有輻射,太陽光也有輻射。只要輻射在一個安全值內,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規定,高鐵產生的磁場輻射安全標準為100微特斯拉(磁感應強度單位)以下,電場輻射的安全標準為5千伏/米以下。

  北京鐵路部門專業人士曾專門對高鐵車廂中的電場輻射進行測量並公開測量數據,不同車型的一等車廂、二等車廂、車廂連接處、駕駛室等位置,電場輻射值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的範圍內。比對這些數據不難發現,中國高鐵的電磁輻射量要遠遠低於國際標準,根本不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套路:

  不談劑量,誇大危害。

  危言聳聽、渲染恐嚇,是這類流言的主要特點。脫離劑量談輻射,在科學上並不具有實際的意義。我們對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都存在類似的誤解。

  ●類似流言:

  1.喝咖啡會攝入丙烯醯胺導致癌症

  真相:咖啡在製作過程中因為高溫而產生的丙烯醯胺只是具有潛在風險性,且含量微乎其微,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318杯才可能產生致癌風險。

  2.X射線安檢儀對人體有很大傷害

  真相:安檢儀的輻射量遠低於安全標準,完全不需要擔心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關鍵詞:鼠疫

  ●流言:

  鼠疫病死率高達100%,無藥可治,染上就等死吧!

  ●真相: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由鼠疫桿菌引起。根據不同的感染部位和臨床表現,鼠疫可以分為腺鼠疫、肺鼠疫、敗血型鼠疫、輕型鼠疫和其他少見類型鼠疫。歷史上,鼠疫確實引起過大範圍的死亡,但這是因為當時人們對鼠疫的病因、治療、預防等認識不足。

  雖然人類對鼠疫普遍易感,但在現代醫學裡,鼠疫已不再無藥可救。事實上,臨床上鼠疫病例已經可以通過規範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治療,治癒率很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未治療的鼠疫患者病死率極高,比如最兇險的肺鼠疫,可在發病18-24小時內致命。敗血型鼠疫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幾乎為100%。所以,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於患者存活和減少併發症至關重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當前我國已經基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防控體系,只要科學應對,不會出現鼠疫疫情大範圍擴散風險。

  ●套路:

  敏感時期,製造恐慌。

  鼠疫曾在歷史上造成過重大傷亡,因此相關流言在北京發現兩例輸入型鼠疫病例時迅速傳播。在出現重大疫情、重大災難等突發性事件時,人們往往會非常敏感和恐慌,此時相關流言極易傳播。對待極端的說法,要養成多質疑的習慣。

  ●類似流言:

  1.天津爆炸現場氰化鈉可能導致毒雨

  真相:固態氰化鈉本身有劇毒,遇水可溶解,但在常規環境下沒有氣態形式,不可能進入空氣隨風擴散,所以也沒有與大氣中的其他成分混合、降水形成毒雨的可能性。

  2.吸菸可以防「非典」

  真相:吸菸有害健康是得到公認的,其中一個危害就是削弱人體呼吸系統的防禦機能,增加感染的機會,而且吸菸還使手與口鼻增加接觸,增大了感染機會。

  3.吃碘鹽可以防核輻射

  真相:市面上出售的碘鹽碘含量是非常低的,要想得到碘的放射性防護作用所需要的劑量水平,一個成人一次性至少需要食用2至3公斤。不根據實際情況、盲目過量吃碘鹽或碘片,對身體有害無益,有可能造成碘超標以及碘甲亢等疾病。

  關鍵詞:甲狀腺結節

  ●流言:

  檢查出有甲狀腺結節,就是患上甲狀腺癌的前兆。

  ●真相:

  總的來說,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病變,真正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只佔很少一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不必過度擔心。

  甲狀腺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觸診、超聲、穿刺和術中病理。隨著現代超聲技術解析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隱匿性很強的甲狀腺乳頭狀微小癌都能被發現,大部分甲狀腺癌經過科學規範的治療可以被治癒。

  不過,甲狀腺結節雖不用過度擔心,但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明確診斷,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另外,由於甲狀腺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很難被覺察,如果出現結節突然增大、吞咽困難、結節附近組織發生粘連等症狀,應進行全面的甲狀腺功能檢測,對結節進行判斷。對難以辨別的結節,應每隔6到12個月定期檢查一次。

  ●套路:

  迎合需求,販賣焦慮。

  當前,人們普遍更加關注健康、養生話題,可網上信息眾說紛紜,一些模稜兩可的流言,就會利用人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傳播。

  ●類似流言:

  1.血管裡面有垃圾,不清理會百病纏身

  真相:血管裡並沒有所謂的垃圾、毒素,有的只是代謝廢物。平時適當多喝水,增加排尿,就可以幫助代謝廢物加速清理。除此之外,任何保健食品、排毒湯,都不可能把它們從身體裡清出去。

  2.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真相:人體有一套有效的調節系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波動。也就是說,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酸性變得更強。

  關鍵詞:人工增雪催化劑

  ●流言:

  2019年2月13至14日華北地區的大範圍降雪是人工增雪。人工增雪催化劑中含有的碘化銀會危害人體健康,並造成環境汙染。

  ●真相:

  在本次降雪中,確實有部分地區進行了人工增雪,但增雪使用的碘化銀催化劑即使全部降落到地面上,每平方公裡碘化銀的含量也僅有0.21克。按照降水量計算銀離子濃度,銀離子含量約合0.000035毫克/升,這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和我國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銀的含量不超過0.05毫克/升的要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汙染,更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早在20世紀60年代,科研機構就開始研究碘化銀催化劑對環境的影響。美國、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家對人工增雨雪作業後降水和土壤的檢測數據顯示,銀離子的平均濃度都很低。因此,人工影響天氣使用的催化劑碘化銀,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可以忽略。

  ●套路:

  專業名詞,引發曲解。

  對公眾看不懂的專業詞彙進行想當然的解釋是流言產生的常用套路,並利用人們「我比你懂得多」的虛榮心進行傳播。很多人根本搞不清「碘化銀」是什麼物質,就理所當然地相信並且傳播這類流言。

  ●類似流言:

  1.國產食鹽含有亞鐵氰化鉀,劇毒堪比砒霜

  真相:氰化鉀是人們所熟知的有毒物質,與食鹽中含的亞鐵氰化鉀不是一種物質。亞鐵氰化鉀是低毒物質,一個人每天要吃3兩鹽才有可能對人體產生負面效應,而我們正常人一天吃的食鹽能到20克就已經非常鹹了。

  2.麥片含農藥草甘膦成分會致癌

  真相:科學研究表明,草甘膦對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發育、繁殖和內分泌系統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在正常使用的範圍內草甘膦對農田中的動物也沒有慢性毒害和神經毒害。

  關鍵詞:X光片

  ●流言:

  X光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孕婦、嬰兒和胎兒。所以拍完X光片後發現懷孕,孩子就不能要了,要及時流產。

  ●真相:

  X射線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和幼仔,甚至胚胎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都是存在閾值的。無論是對於成人還是胎兒,受到的輻射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損傷。因此,不能離開輻射「劑量」來談論損傷情況。

  對於胎兒來講,不同胎齡對應著不同的射線安全劑量。2017年,美國婦產科協會發布相關指南:妊娠0至2周,致畸劑量的閾值是50至100mSv(毫西弗),主要影響是胎兒死亡;妊娠2至8周,致畸劑量閾值是200mSv,主要影響是先天畸形;妊娠8至15周,致畸劑量閾值是60至310mSv,主要影響是智力發育和畸形。所以,胎兒的最小影響劑量閾值是50mSv,理論上只要不超過這個數值就是安全的。

  一般情況下,一張普通胸片的輻射劑量是0.02mSv,一張膝關節X射線劑量是0.005mSv,一個頭部CT是2mSv,一個胸部CT是8mSv。顯而易見,這些輻射劑量都在安全範圍內。要達到50mSv,相當於要連拍2500次胸片,或者連做6次CT。

  很多醫院會對接受檢查的人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比如拍胸片時,會給受檢查者戴上特製的鉛帽、鉛圍領,並在腰部及以下圍上沉重的鉛圍裙,避免人體受到不必要的輻射。

  ●套路:

  慣性思維,影響判斷。

  生活中,許多體檢機構都會提示備孕及懷孕人士避免拍X光片,可能會讓人們形成「思維定式」,從而影響理性的分析判斷。

  ●類似流言:

  1.「奇形怪狀」的大個兒草莓都打了激素

  真相:激素是植物本身就存在的物質,不必談之色變。市面上的大個頭草莓多為「幸香」草莓,本身個頭就很大。有的草莓長相奇怪,那是因為大棚裡溫度和溼度條件不夠好,蜜蜂量不夠導致授粉不均。

  2.室外能見度低都是重汙染惹的禍

  真相:大氣能見度高低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影響:顆粒物濃度、化學成分、相對溼度、太陽輻射。我們常說的「空氣品質」只代表顆粒物濃度,夏季「桑拿天」溼度較大,對陽光散射作用明顯增強,導致光線投入到人眼中的量減少,所以能見度降低。

  關鍵詞:跑步

  ●流言:

  經常跑步的人容易得髖關節和膝關節炎。

  ●真相:

  導致關節炎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史、超重和受傷等,而跑步的時間長短、強度、距離和完成的長跑次數與關節炎沒有任何關聯。換句話說,年紀越大、體重越沉、有關節炎的家族史或者曾經有過關節受傷的人越容易得關節炎。

  長跑並不毀關節,馬拉松運動員得關節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還低。2017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出於健身目的的跑步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也就是說,跑步可以成為膝蓋的保護因素,關鍵在於正確的跑步方式。

  總之,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跑步,只要方法得當,對關節和健康都是有益處的。

  ●套路:

  亂搭因果,邏輯誤導。

  誤導性地嫁接因果關係。先後或是關聯不等於因果,因果關係需要嚴密的論證。把先後關係或關聯關係誤認為是因果關係,是我們經常犯的一種思維錯誤。

  ●類似流言:

  1.寒冷刺激削弱免疫防禦能力,受凍會導致關節炎

  真相:幾乎所有的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骨關節炎的病理改變。受涼或者受寒只是導致關節炎症狀加重的一個誘發因素,而不是直接原因。

  2.西安女子被狗咬傷注射疫苗後仍死亡,狂犬病疫苗沒用

  真相:注射狂犬病疫苗後確實存在因意外而發生疫苗無效的可能性,例如傷口處理不徹底依然殘存少量病毒等,但這並不能說明疫苗沒用。絕大多數情況下,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相關焦點

  • 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別讓你的健康被這些流言「中傷」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打著科學旗號的流言也層出不窮。而且,很多流言喜歡從公眾關心的健康安全問題入手,聳人聽聞,製造恐慌。日前,在北京市科協等指導下,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發布了「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榜單裡的流言絕大部分都與健康相關。本版摘取部分健康流言及其真相解讀、套路分析,以正視聽。
  • 莫讓流言衝淡春節的年味
    斯涵涵日前,在北京市科協等指導下,「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榜單裡的流言絕大部分都與健康相關。流言通常的套路是對公眾看不懂的專業詞彙進行「解釋」——故弄玄虛,誇大其詞,如「國產食鹽含有亞鐵氰化鉀,劇毒堪比砒霜」。有的亂搭因果,邏輯誤導,危言聳聽、渲染恐嚇,如「X射線安檢儀對人體有很大傷害」「 高鐵有強輻射,易造成不孕」……流言以公眾關心的健康、食品、環境等熱點為切入口,通常都以科學為噱頭,更具迷惑性,也更容易「打動」人心。
  • 民生智庫 | 健康真相,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
    別讓這些「科學」流言困擾你,一起來看真相吧。1.「量子原塑」能防癌防糖尿病防高血壓?流言:量子原塑(礦物飲液)是經過量子技術磁化後的磁化水,富含百餘種天然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飲用這種水可以防治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皮膚病等多種疾病。
  • 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謠言粉碎機】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這些揮發脂肪酸會很快揮發在空氣裡,並不會一直存在於空氣炸鍋裡面,因此不用太擔心其會影響人體健康。流言6:「手機信號增強貼」 可增強信號接收範圍真相:「手機信號增強貼」是在一張塑料片上鍍了一層鋁膜,鋁膜上面還印有一層類似磁性油墨的材料。商家宣稱「通過拉長手機內置天線接收信號的波長,來增強信號的接收範圍」的說法,從原理上這是講不通的。
  • 【網絡安全】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網絡謠言粉碎機】歲末,別被這些「偽科學」流言迷了眼
    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仍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會引起中毒、「抗幽牙膏」能殺幽門螺桿菌、安檢儀輻射會傷害胎兒健康、空氣炸鍋易致癌……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這些流言,至今仍讓孩子在走彎路
    這些信息有些只是會讓家長在教育孩子路上走一些彎路,有些卻惡劣到直接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健康。 1、核桃能補腦這恐怕是流傳最廣,也最具有迷惑性的謠言了。但還有些文章說孩子5歲就應該分房睡,那就屬於斷章取義了,我就想問問寫文章的那個人,你5歲時候分房睡了嗎?
  • 「科學流言」豈能一直「流言蜚語」
    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11月30日《人民日報》)<br/><br/>  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網絡上出現了不少「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出爐 可能就有你中過的套路!
    你的朋友圈裡是否有偽科學「潛水」?你是否遇到過科學選擇難題卻苦於無權威解答? 今天,「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曉。
  • 研究:散播流言能讓人平靜 有益健康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一項新研究稱,散播流言有益健康,因為散播流言能讓人平靜下來,對於維持社會秩序也很重要。然而新研究顯示,散播流言其實能減輕壓力,幫助人們克服看到有人做錯事卻沒受懲罰的挫敗感。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發現,當參加研究的志願者看到某些人行為不端時心跳會加速,但當他們可以和別人談論自己所看到的事情時心跳又會恢復正常。該研究發表在《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
  • 關於茶的這些流言,你需要擦亮眼睛
    關於茶,市面上一直流傳著各種流言,有的流言稱喝茶能養生抗癌,有的流言稱茶葉中含有重金屬。類似這樣的流言使得一些準備涉足茶葉的消費者停下腳步觀望,那麼這些流言到底是真是假?下面將帶大家一探究竟。首先來講講關於茶的功效問題,有流言稱喝進體內的茶能夠帶走血液裡的毒素,從而達到排毒的效果。
  • 關於孕婦的這些流言,你知道嗎?別再亂講了,快來腦補一下吧
    流言一懷孕一定要穿防輻射服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光、CT等醫院使用的輻射,大多是電離輻射;而日常大家接觸到的手機、電腦、微波爐、烤箱等,產生的都是非電離輻射。只要正常使用這些電器,都遠遠不至於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無需恐慌。
  • 這些關於心腦血管的流言到底該不該聽
    文章摘自:《我是大醫生:醫生不說你不懂2》  北京電視臺《我是大醫生》欄目組 著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健康流言,這些流言有真有假,真的當然對身體有益,但假的若是照著做了,很有可能會危及我們的健康。
  • 人民時評: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人民時評)提高科普質量,既介紹具體知識,又傳播科學思維,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全社會抵禦「科學流言」的根基才會更穩固不久前,北京市科協等機構發布的「科學流言」榜,回應了相關謠言。近年來,類似榜單每次發布都會引發社會關注,既說明公眾渴望得到權威的科普知識,也折射出一些「科學流言」傳播較廣的現實。移動互聯時代,信息觸手可及,傳播速度加快。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專業人士認為不靠譜、難以產生影響的「科學流言」,如果不及時予以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 美國大學流言終結者
    今天我就帶你來看一看其中最出名的流言的真真假假。其中不少流言一直都是我所深信不疑的。我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段傳奇的故事。富甲一方的斯坦福夫婦帶著孩子去哈佛大學「申請」入學,由於行程而顯得有些疲憊。圖書館的管理員表示,和哈佛家訓一樣,這些訓誡也只不過是眾多神話中的一條罷了。其實除了哈佛大學牆上的訓誡,類似的流言還有MIT牆上的「格言」等等類似的神話,大家都當作雞湯去看吧!
  • 2019 十大「科學」流言騙了誰
    2019年即將過去,但在過去的360多天裡,諸如這些披著「科學」外衣、打著「專家」旗號的謠言依舊滿天飛,成為被頻頻轉發的「科學」流言。作為科學普及的國家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前不久在北京揭曉2019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這其中既有健康常識,也有生活安全知識,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進行年終盤點。
  •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公布,錯誤「養生」建議有害無益
    喝「千滾水」會中毒?喝荷葉茶減肥?生吃魚膽能清肝明目?錯誤的「養生」建議,不僅無益,還會對健康產生危害。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發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十個平時容易「中招」的流言被一一擊破。流言1 喝「千滾水」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科學真相:反覆煮沸的飲用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但在人體正常飲水量下,不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 陳經:科普反流言需要「快準狠」
    近日,中國科協公布了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由於這些上榜流言在網絡和社交媒體傳播很廣,所以被澄清後也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其中名列榜首的「5G基站輻射」從年初開始就有不少相關討論與科普,再加上有網絡大V在今年5月說,5G基站密度高、輻射會危害健康,社會知名人士的參與更是引發了熱議。
  • 這些科學流言你中招了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日前,2020年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快來看看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1.「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此舉還會導致部分水溶性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流失,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控糖最重要的是管住嘴,邁開腿,這兩個相比,更加重要的還是管住嘴。所謂又能吃、又不動、又能降血糖的方法,都沒有科學證據。3. 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可用「抗幽牙膏」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