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粘人媽媽一刻不能離開怎麼辦?三個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2020-12-25 豌豆媽媽育兒

寶寶睡醒之後沒看到媽媽的時候很乖,看到媽媽之後反而哭的很厲害,在孩子成長股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3歲前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安全感來自於孩子和成人之間的依戀關係,如果安全感建立的很好,孩子內心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他會很樂於積極地接受新的世界;如果安全感沒有建立,孩子的內心是孤獨和害怕的,他對這個世界會充滿了敵意。

而從寶寶哭的狀態中,我們就能夠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建立起來了。

01嬰兒安全感的建議共有四個階段

0-2個月,前依戀階段,孩子對誰的反應都是一樣的;2-7個月,形成中的依戀關係,孩子會和照顧自己的人互動的更多,開始形成基本的交往規則,比如哭泣、笑,但是他還不沒有隻認媽媽;7-24個月,明確的依戀關係,孩子的依戀會從多個人轉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通常是照顧孩子最多的人。這個階段,孩子只認媽媽,面對一切陌生人都會哭泣,焦慮。24個月後,目標矯正的夥伴關係,孩子會根據自己的依戀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心理學家鮑爾比認為依戀關係是一個特定的穩定狀態,即和父母保持一個合適的距離,達到這個狀態的時候,依戀關係是靜止的,一旦這個狀態受到威脅的時候,孩子就會開始哭泣。

02嬰兒哭泣想要表達的意思

孩子出現短暫記憶

8個月大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短暫記憶,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客體永存,當他眼前的東西被擋住的時候他會努力地去尋找,證明孩子出現了記憶。但是當我們用別的東西吸引注意力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

所以說看不到媽媽的時候孩子的記憶裡還沒有想起媽媽,一旦媽媽出現,孩子開始出現短暫記憶,想起媽媽開始哭泣。

哭泣是孩子在建立安全圈

在安全依戀關係中,如果孩子感覺到不安全,也就是安全圈超出了範圍,孩子就會哭泣,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很快地走過去抱起孩子,孩子很快就會停止哭泣,並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他正在學著建立安全感。所以孩子的哭泣可能是在說:媽媽快回來。

哭泣是在吸引注意力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和這個世界建立關係是被寫在基因裡的,並不是後天兒習得的,比如孩子看到媽媽就會哭泣,看到被人逗他就會笑,這些都是對這個世界的回應。所以看到媽媽哭泣,可能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03孩子哭泣要不要抱?

0-7個月

哭聲是在表達需求,不管是生理需求還是心理需求,因為孩子屬於形成中的依戀,所以最好及時回應孩子;

7-24個月

接納孩子的情緒。分離焦慮是一種成長狀態,不是因為撫養習慣而形成的,所以一旦孩子一刻都不能離開媽媽,那麼就儘量接納孩子的情緒。

擴大依戀的安全圈,孩子的安全依戀圈會逐漸擴大,不過需要媽媽的幫助,比如離開5分鐘到10分鐘,到20分鐘,時間逐漸增加。

24個月後

幫助孩子建立固定的依戀模式,

比如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每次都是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再去安慰孩子,再去詢問原因,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固定的依戀模式。這種內在的模式的情緒會留在孩子內心,一旦形成後將指引兒童一切親密關係。相反,如果每次都是訓斥、打罵,一旦這樣的模式建立,孩子和這個世界相處的內在模式也會從不良的情緒開始。

心理學上認為,童年時代的依戀關係會指引我們以後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模式,尤其是3歲前的兒童,對於孩子哭泣的回應,父母一定要做正確。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把握2個分離焦慮期,孩子倍增安全感
    其實,孩子愛粘人、總纏著媽媽的現象,並非是個例,在所有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會出現這種粘人行為,具體表現為依賴性明顯、要抱抱、離不開媽媽等等。 事實上,女性從懷孕那一刻開始,就會給予孩子很大的溫暖,孩子出生後,不管是餵養還是日常護理,媽媽永遠是最為細膩和溫暖的那一個,所以當孩子逐漸出現認知意識、對外界事物產生抗拒和惶恐心理時,媽媽永遠是孩子最需要的人選。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離不開家長很多家長有這樣的體驗,自己的寶寶一刻鐘也無法離開自己,剛剛送進幼兒園自己轉身離開,就聽見寶寶在其他小朋友錯愕的目光中嚎啕大哭。粘人的寶寶對於家長有著過度的依賴,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分離焦慮:不能正確地認識與父母的分離,首要表現就是幼兒園離開父母就會哭鬧。
  • 時刻不能離開媽媽就是缺乏安全感?嬰兒3個表現正在經歷分離焦慮
    雖然是對陌生人感到害怕,焦慮,孩子的這種表現也是分離焦慮引起的。媽媽不能離開一刻鐘在孩子進入七八個月的時候,媽媽們會發現孩子們放不下了。媽媽一刻都不能離開,從客廳轉身去廚房孩子可能就會哭鬧不止。做遊戲的時候總是會不時的回頭去找媽媽,生怕媽媽離開了。
  • 孩子安全感認知誤區你還在犯?孩子怕生粘人,並非缺乏安全感
    1、 抗拒與生人社交是缺乏安全感孩子不喜歡社交,有些孩子到了陌生環境下看見不熟悉的人會開始哭鬧,產生的抗拒心理往家長的懷裡縮,甚至有時候哭鬧著想要離開陌生的環境,而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作出的舉動,其實不然,產生這種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孩子認知能力還在發展階段。
  • 孩子特別愛粘人?或許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多點陪伴
    前段時間,和睿智燈塔的一位王媽媽聊天,她說:「我的孩子都快2歲了,可是還是特別粘人,只要我在家他就一直跟在我身邊,我想做點其他事什麼都幹不了,一旦我稍微離開,他就嚎啕大哭。這讓王媽媽非常為難,不知該如何是好,既不能不管孩子,也不能一直呆在孩子身邊。」那麼,孩子太粘人怎麼辦?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這個階段的孩子以為自己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了,所以會把媽媽的離開當成永遠消失。為了不讓媽媽消失,孩子會表現出「粘人」的特點,想盡一切辦法緊緊地跟著媽媽以此確認媽媽的存在。另外三個很明顯的「依戀」期,則均是受外界因素刺激導致的,分別是媽媽重新上班、給孩子斷奶和孩子進入幼兒園這三個時期。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帶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這是因為,孩子從母體娩出那一刻起,就要經歷漫長的心理分娩期,大概從0歲一直到3歲。在這段時期內,孩子在心理上對媽媽的依賴感需要經過一個過程才能變得獨立,而這個過程中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是正常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依戀」。一般來說,孩子大概會有四個明顯的「依戀期」,分別出現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
  • 怎樣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3、喜歡吮吸手指 當孩子處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喜歡吃大拇指很多情況其實就是想要尋求安慰,平常的生活氛圍讓他們沒有安全感,他們就會通過吮吸或者吃手指的方式來尋求一些安慰,像吮吸手指的行為一般發生在三到五歲間的孩子身上。
  • 孩子太粘人,媽媽出門上班就哭,該怎麼辦呢?
    如果在這一階段不能建立穩定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有可能影響孩子以後的社會情感發育,會變得冷漠,孤僻,對別人缺乏信任感,甚至出現攻擊性,急躁等行為。寶寶脫離母體之後,被媽媽擁抱是重新建立母嬰連接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4個月的寶寶,通過哭聲表達被擁抱的需求,是情感的需要。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在父母抱著的時候,體會到不一樣的觸覺、嗅覺等感受,這也很可能促使他們一直想要被抱。一般4個月以後的嬰兒,會因為「認生」而黏自己熟悉的人。4個月之後的孩子,已經進入心理學家鮑爾貝所謂的「有差別的社會反映階段」,尤其對媽媽有偏愛。
  • 小傢伙太粘人了,一刻也離不開我,長大了怎麼辦
    我家寶寶四歲了,寶寶很聰明也很聽話,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粘人了。每當我走到哪裡總跟著我,簡直是寸步不離,哪天我要是不在家,他連飯都吃不好了,哭著鬧著要找媽媽。因為太粘我的緣故,到了現在還沒上學。雖然覺得自己很幸福,但有時候心也很累,寶寶總有一天要長大,不能這麼一直粘著我吧?
  • 孩子粘人的背後,竟然是安全感的缺失
    成長道路上很多的事情節點,媽媽重返職場、斷奶、孩子上幼兒園等,則猶如催化劑,若處理不當便會加劇孩子分離焦慮的產生。而面對孩子平日裡的粘人,有些媽媽也會認為這是一種不獨立的表現,選擇用嚴厲責罵或刻意疏離的方式來應對。
  • 孩子特別粘人?掌握這4個方法,比啥都管用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爸爸媽媽都會發現,當寶寶到了半歲左右以後,會非常黏人。尤其是主要由媽媽照顧長大的寶寶會特別依賴媽媽,簡直時刻不能離,媽媽去洗個澡、蹲個廁所,寶寶都要哭鬧著四處尋找,而且哭得那個撕心裂肺啊,仿佛媽媽不要自己了一樣。寶寶這麼黏人是怎麼了呢?
  • 關注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以及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很多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而出現不一樣的行為,特別粘人,總纏在父母身邊。可是爸媽卻沒有理解孩子的情緒,往往認為是孩子的壞習慣,從而採用不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缺乏安全感,倘若父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孩子太敏感?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耐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粘人、敏感的表現,孩子多半是處於敏感期,這是孩子必經的道路,家長也不要忽視孩子此時的心理狀態,要想保護好孩子幼小天真的心靈,家長就需要了解孩子敏感的表象有哪些。孩子敏感會有什麼表現?關於孩子情緒的問題,有人是這樣勸諫的:如果不能改變風的方向,就要想辦法調整風帆如果不能改變事情的結果,就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
  • 寶寶愛哭又粘人,3歲前的孩子要重視安全感培養,差不了
    朋友家的寶貝樂樂3歲了,按常規9月份就要離開朝夕相處的家人進入幼兒園。朋友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家長不在身邊的生活嘗試著每天離開樂樂一會兒循序漸進的直至離開一整天。沒到就是這樣的行為引發樂樂的分離焦慮的大爆發。以前樂樂也出現過分離焦慮,但朋友因為急於出門並沒有太關注。
  • 寶寶愛哭又粘人,3歲前的孩子要重視安全感培養,差不了
    朋友家的寶貝樂樂3歲了,按常規9月份就要離開朝夕相處的家人進入幼兒園。朋友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家長不在身邊的生活嘗試著每天離開樂樂一會兒循序漸進的直至離開一整天。沒到就是這樣的行為引發樂樂分離焦慮的大爆發。以前樂樂也出現過分離焦慮,但朋友因為急於出門並沒有太關注。這次的爆發在剛開始朋友也以為只是孩子暫時不習慣,慢慢來總會適應的。
  • 孩子總是焦慮不安?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三招教你輕鬆搞定
    她說她也不知道,可能是因為小米粘人吧,她從小就很粘人,總是圍著大人轉。我心想,孩子小的時候粘人很正常,可現在都這麼大了,還總是粘著父母,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不應該呀!後來和小米媽媽聊起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事情,她提到小米小時候她和小米爸爸都很忙,很多地方都照顧得不周全。我看著粘人的小米突然驚覺,很可能就是由於他們在小米幼年時疏於陪伴,使得小米缺乏安全感,所以到現在還這麼粘人。
  • 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媽媽只需這3步
    、進一步把安全感範圍擴大到家中其他親人1歲左右的孩子會顯得特別「認人」,除了媽媽誰都不讓抱,不許碰。所以媽媽要在此之前把孩子的安全感範圍擴大。在嬰兒0-6周時,會表現出對社會性刺激(如微笑的面容)的偏好,此時他們很少表現出抗拒行為,是寶寶與身邊家人、親戚朋友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期。
  • 讓孩子不再粘人的3個步驟,四大性格孩子的引導注意點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通過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這篇文章開始,我選擇了5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從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層面,發展孩子的獨立性。這節課,我將和你一起解決的問題是「孩子粘人怎麼辦」。你家孩子有過以下這類表現嗎?
  • 孩子總愛黏著我,面對粘人的孩子應該怎麼做?
    小孩子喜歡黏著媽媽,相信是很多媽媽,當然也包括很多爸爸都經歷過的事情,很多媽媽包括我自己都經歷過小孩子很黏媽媽這麼一段時間。我記得小寶一歲多的時候,真的是片刻都不要離開我。我連上個廁所都得開著門跟他講話。現在很多媽媽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呢?他們說我的孩子總是這樣粘人,會不會以後獨立性很差?如果你有這樣的擔心,我建議你先把擔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