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縣中學深度應用教育信息化,為學生自主學習開闢「新航道」

2020-09-05 101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國家教育戰略的要求,山西省興縣中學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狠抓數字校園建設。軟體硬體全面配套,開展信息化教育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01

信息化教學入正軌

興縣中學連續四年中考「奪魁」


從2014年開始,山西省興縣中學(以下簡稱興縣中學)就與101智慧課堂合作開設了信息化教育班,現有信息化教育班4個。五年來,興縣中學校領導和老師先後到山東、河南、四川、湖南、陝西等省份的101智慧課堂優秀合作校,學習和交流信息化教學成功經驗。老師們積極開展教學創新,這幾年教學理念和信息化教學素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把傳統教育和網絡課程有機結合,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信息化教育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特別是初三信息班的學生,中考衝刺課上線以後,信息班的學生寒假利用101智慧課堂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邊聽邊練,既掌握了知識又掌握了考試的技巧。


興縣中學信息化教育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優於學校其他班級,同時連續四年中考「奪魁」。2017年中考,興縣中學信息化教學班有10人進入全縣前10名;2018年中考,興縣中學信息化教育班有9人進入全縣前10名;2019年中考,興縣中學信息化教育班有8人進入全縣前10名;2020年中考,興縣中學信息化教育班有9人進入全縣前10名。

興縣中學2020年中考喜報



興縣中學2020年中考進入全縣前十

學生101智慧課堂學習數據


學校為2018年中考信息化教育班獲

全縣前三名的學生頒獎



02


利用101智慧課堂優勢

狠抓自主學習,學生成績逆勢提升


在興縣中學信息化教學應用中有一批老師應用成果凸顯,幫助改進了教學模式,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逆襲」突破,屈利芳老師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屈利芳老師是興縣中學1711班(信息化教育班)的班主任。入學第一年期中考試,班裡能入全校前100名的學生只有9人,是同層次班裡成績較靠後的一個班。而經過三年的信息化教學,今年的成績非常優異,有17人進入全校前100名,18人(班級共50人)考試成績在500分以上(總分660分)。


1711班以班總均分465分排學校第二名,語文班均分96.1排學校第一名,數學班均分94.62排學校第一名。屈利芳老師稱,孩子們能考這樣好的成績,是各科老師基於101智慧課堂共同努力的結果。

利用豐富的名師課程資源

同步提升和培優夯實


101智慧課堂的網絡課程資源豐富,全國名師授課,有綜合課、同步課、強化課、高清培優課、中考衝刺課,適合於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屈利芳老師根據班裡學生的情況,要求學生利用自習時間必須把同步課全部聽一遍,同步測試認真完成,同時讓學生針對自己薄弱的章節,反覆聽練、查漏補缺、夯實基礎。


對於學生的強勢學科,屈老師要求學生加強對高清培優課的學習。另外,屈老師要求學生利用好101智慧課堂平臺內的錯題本,進行反覆練習,消除知識盲點。


家校紐帶

讓家長參與到學習管理中來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揮作用、形成合力的行為。家長若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教育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周六下午放學前她都會給微信群裡發一條信息,提醒家長讓孩子回家後堅持利用101智慧課堂學習。請周末家長督促孩子根據自身情況預習、鞏固、複習。


抓好寒暑假,學習提升的好時機。假期裡,屈老師在家長群裡每天通報誰還沒有上線學習,然後一一私信家長,問孩子沒有上線的原因,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她要求學生在看視頻的同時必須做筆記,練題,開學後統一檢查評比。


屈老師的信息化教學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有勁兒,101智慧課堂為她的教學工作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她勇於探索,大膽實踐,開闢教書育人的新方向。


03


舉辦「暑期信息化自主學習競賽」

促進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為了讓學生系統掌握各科知識,夯實基礎,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興縣中學利用101智慧課堂功能和資源優勢,多次舉辦「暑期信息化教育班信息化自主學習競賽」。並以現金獎勵激勵學生們踴躍參與,班主任老師根據學生在101智慧課堂平臺內的學習數據,聽課人數、聽課分鐘數、做題數量和正確率等進行結果評定。通過這樣的活動,信息化教育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明顯提升。


興縣中學作為當地乃至全國的教育信息化先行者,不僅為學校開闢了課改新道路,更是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為區域中小學提供了成功經驗。興縣中學是1925年由著名愛國紳士牛友蘭創辦,曾經是抗戰前,晉西北唯一的中等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2011年改制為縣直初中。學校學校現有教學班39個,在校學生2198名,教職工245人,專任教師153人。


勇立潮頭,砥礪奮進,興縣中學始終堅守「著眼明天,把握今天」的校訓,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和創新。藉助101智慧課堂,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等各方面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在晉綏革命老區譜寫了一篇篇教育新華章。


相關焦點

  • 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課改,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大邑縣教育局開展「101」智慧課堂資源應用交流研討會導語目前大邑教育已進入教育信息化2.0階段,為解決課改工作中的問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確定校企合作的創新模式和思路,推動大邑縣信息化課改工作,助力大邑信息化課改不斷深入,在頂層設計、資源共建、協同推進、信息化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切實做出成效。
  • 強強聯合 開闢國際藝術教育的新航道
    (原標題:強強聯合 開闢國際藝術教育的新航道) 2020年11月22
  • 數位化3.0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才是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有序推進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啟動「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建立數位化資源進校園監管機制。推動「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建設。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出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辦法》。推動更多高校課程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上線。
  • 上海創建54所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為學生創造最適合的教育
    為加快對接適應數字時代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需求,推進大規模因材施教和服務學生個性學習,支撐教育改革和創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以「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創建」為抓手和契機,積極探索實踐,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構建教育信息化應用新生態。
  • 教育信息化領域湧現的十大新技術應用
    教育信息化領域湧現的十大新技術應用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項目組近年來,新興技術不斷湧現,並逐漸被運用到教育領域,這些新興技術將給教育帶來持續和深遠的影響。創新是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焦點,新興技術是助推創新的重要引擎之一,其對於課堂的影響已初見端倪,正在深刻影響並改變新一代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步開始扭轉以教師為中心的低效教學形式,並成為有望打破課堂單一教學形態的利器。新興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更易被新一代學生所接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豐富課堂的教學環境、促進師生良好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從而有力地促進教育的革新和發展。
  • 中學讓學生自主網上學習 老師講課不超過十分鐘
    (原標題:大荔縣城郊中學讓學生自主網上學習 老師講課不超過十分鐘)
  • 朔城區第五中學:積極推進信息化教學深度應用
    8月23日下午,朔城區「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國家級新課程新教材示範校」啟動儀式後,8月24日上午八點,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朔州市朔城區「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朔城區一中「國家級新課程新教材示範校」首席顧問鍾紹春教授蒞臨該校視察並指導深化教學改革,促進信息化教學等工作。
  • 興縣教育科技局局長張欣到興縣中學調研指導工作
    教育科技局局長張欣深入興縣中學調研指導工作,縣教科局相關負責人一同調研。張欣實地查看了教學樓、留觀室、學生食堂、各功能室等場所,詳細了解了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中考成績、疫情防控、校園安全及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等工作。
  • 一起中學APP融入課程全體系,教育信息化激發學生興趣
    最開始林老師在校內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試水」,從暑假作業方面開始嘗試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以一起中學為代表的在線練習形式能發揮網際網路跨時空的優勢,在假期中我們也能通過平臺中的智能題庫命題,定期向學生推送作業,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假期時間,查漏補缺,強化訓練,並一直保持著對知識的敏感度和記憶度,為學生在新學期奠定基礎」,林秋莎老師說。
  • 城裡中學被教育部評為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優秀學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乃彰 通訊員 王春曉近日,從教育部辦公廳傳來喜訊,威海市城裡中學成功入選教育部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這是繼學校獲得全國中小學創新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卓越學校、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範校、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先進單位、山東省網絡學習空間優秀學校等榮譽後,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又一標誌性成果。
  • 清大知好樂助力培元中學教育改革 構建信息化教學新常態
    2020年,培元中學攜手清大知好樂,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作為教學變革與發展的新引擎,實現教學手段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智能化和教學診斷的數據化,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培元中學積極響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號召,根據福建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學校「教育信息化」項目的要求,以清大知好樂「紙筆智慧課堂」、「清大微課寶」、「AI智能作業」為技術基礎,結合學校教育理念、辦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智慧教學模式。
  • 「網際網路+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實施自主學習的教育模式
    老師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將教學內容布置給學生,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以往的學習模式,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完全可以克服傳統學習模式帶來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習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自主學習的理念需要硬體支撐,而「網際網路+技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平臺和硬體保證。眾所周知,現代技術飛速發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日趨成熟,尤其是近年來5G技術的出現,更是將信息技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使萬物互聯成為可能。
  • 信息化手段重構課堂!廣州中學將投1億打造智慧校園
    12月11日至13日,全國信息化助推學校教育評價改革研討會在廣州中學鳳凰校區召開。記者獲悉,廣州中學將投入總計超過一個億打造智慧校園,包括搭建省內基礎教育首個校級智慧大數據平臺,圍繞該核心,打造省內先進、完備、高端的智慧學習硬體環境和智慧管理應用軟體等,促使該校從多方面實現突破,進而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
  • 基於 5G技術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究
    我國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補齊短板、迎頭趕上,2018 年 4 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均強調了教育信息化在推動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4]。面向未來,教育信息化以信息環境建設、軟硬體支持為基礎,緊密結合教育理論,探索新技術應用的潛力和層次,尋求多應用場景、多實踐領域、寬技術場域相結合的實施路徑。
  • 北京101教育到成都市棕北中學西區實驗學校舉行教育信息化課改合作...
    人民網成都12月21日電 在「技術」+「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學校教育理念、教育生態、教育流程的結構性變革和再造得以更好地實現,也將不斷深刻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科學、持續和全面發展。近日,北京101教育到成都市棕北中學西區實驗學校中學部舉行了教育信息化課改合作捐贈儀式。
  • 九江市第三中學邀請王淑文教授作「教育信息化」專題報告會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九江市第三中學特邀教育部數位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員、東北師範大學理想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淑文教授來校作教育信息化專題報告。
  • 平邑縣:用心做教育 實幹譜新篇 全力開啟「教育興縣」新徵程
    8月31日,《山東教育報》第7版報導了平邑縣《用心做教育 實幹譜新篇 全力開啟「教育興縣」新徵程》,現全文予以轉載,以饗讀者。,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平邑縣委、縣政府確定實施「教育興縣」戰略,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全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蒙陽名師名校長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平邑縣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凝聚起全縣上下齊抓教育的強大合力。
  • 歐帝智慧黑板助力雙池中學,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2019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切實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見》,提出了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加強「兩類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三項重點任務。
  • Minecraft我的世界教育版 點亮教育信息化2.0三大關鍵詞
    行業人士認為,網際網路時代下新技術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已勢不可擋地成為教學應用的主流。一時間,教育4I模式、技術深度賦能、一站式無死角雲計算成為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三大關鍵詞。京東雲教育雲技術專家詳細闡釋了「4I教學法」,即通過沉浸式學習環境創設, 將無法直接感知、體驗、實踐的課程知識3D化場景呈現,由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主動傳授知識過渡到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投入所學科目,加強學生學習、體驗、認知、探索。
  • 共同探討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
    重慶八中宏帆中學校長親自帶隊到瀘州市天立學校考察該校「口語100智慧學習空間」的使用情況,並就英語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等問題,與瀘州天立學校的相關領導進行了深度探討。近年來,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創新進入拐點期,人工智慧技術浪潮風起雲湧,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十九大代表杜佔元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 把教育信息化推向了新階段。在過去的20多年,教育信息化主要以內容為中心:從多媒體課堂、多媒體課件、點讀筆、名師錄播發展到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