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3.0以學生為主導的自主學習才是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2020-09-04 智能之家

[ 前言】信息化一定是教育的必然趨勢!這點毋庸置疑,從黑板粉筆到多媒體教學,從多媒體教學到交互性平板,再從交互性平板可能進階到沉浸式互動課堂……這都是科技帶給我們的改變,這都是教育走向真正信息化的階段性成果。而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也存在系列性問題,我們的下一代接觸太多的電子產品,無形中產生一種依賴性,無形中也變成一種學業的加重……童真、兒時的樂趣或許在慢慢的消失。教育信息化該如何走,怎麼權衡並構建一個真正屬於未來的教育信息化呢?


圖1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近期教育部在2019工作計劃中信息化與教育的工作措施中指出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研究中國智能教育發展方案。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力爭全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達到97%以上、出口帶寬達到100Mbps(兆/秒)以上。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深入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有序推進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啟動「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建立數位化資源進校園監管機制。推動「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建設。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召開中國慕課大會。出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管理辦法》。推動更多高校課程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上線。系統推進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工作。

這份行動教育部實施教育信息化2.0計劃才是真正指導未來教育的根本,教育的信息化也是必然趨勢。

1 多媒體只是輔助工具,但不是全部


圖2 多媒體教學時代

多媒體教學賦予的信息量那是網際網路所改變的結果,這之於黑板粉筆,效率提高了許多。多媒體給予我們創造一種全新的載體,老師用更加豐富的PPT(文字、圖片、視頻)闡述一個道理的來源、起源和未來。多媒體時代賦予我們更多的信息量和知識量,毋庸置疑是之前黑板粉筆所無法比擬的。畢竟它改變的是一種全新的媒介方式,但是過多的依賴多媒體終端無疑讓我們缺失一種對於知識的潛心專研,更多的是碎片化學習。

2 交互式教學讓教學信息化更智能

交互式電子教學在課堂中的設計,是基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展示小組成果,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但是這畢竟主導還是教師,交互式電子教學是有利於教師進行備課,但是這還不夠屬於真正的智能化教學終端。

3 沉浸式互動數位化3.0自主學習才是未來

網絡化,數位化其實是一個基礎建設的階段,而智能化則是一個分搜集,分析,決策的過程,當有了當量基礎資源,設施,空間,又能夠精準分析出每個學習者的狀態,才能夠為個性化的學習做支撐,進而打通時間與空間,讓學習成為終身化的事情,讓取得的成果能夠成為一個終身化衡量標誌,被社會認可。


圖3 數位化3.0沉浸式互動學習

數位化1.0多媒體媒介。數位化2.0交互式互動,數位化3.0沉浸式自主學習。過去數位化1.0和2.0更多是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為信息化的主導方向,而數位化3.0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個性化.網絡化、數位化、終身化都將引領新一代互動式數字時代。

【結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未來推進的必然趨勢。在這趨勢中從以教師為輔助助手的信息化時代逐步要轉變成以學生為主宰的數位化3.0時代。這裡更加強調互動性、交互性、自主性,無疑數位化3.0沉浸式互動ARVR將會成為主宰。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助力青少年科普走向數位化時代
    幾個關鍵詞拿出來闡述:教育信息化、青少年科普、數位化時代。如果說今天的教育已經走向信息化技術,從VR、AR、AI、3D列印等等,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無疑改變了我們對於教育的理解和教育今後的走向,而我們在青少年的科普培養中側重教育,主要側重教育的青少年基地才能在潛移默化中科普相關知識,最後我們來談談什麼數位化時代,今天已經走到真正的數位化3.0時代,以學生為主導的核心就是數位化3.0的最基本的點。
  • 廈門智慧教育新星:以VR、AR教育信息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信息技術與教學應用融合,改變了教與學的模式以VR、AR、3D列印、人工智慧等先進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新模式,以此引領中國創新創客新載體。隨著創客教育的不斷深入,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身兼科學家、發明家等多重角色。創客教育所倡導的提出問題並利用自己的創造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 興縣中學深度應用教育信息化,為學生自主學習開闢「新航道」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把傳統教育和網絡課程有機結合,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信息化教育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特別是初三信息班的學生,中考衝刺課上線以後,信息班的學生寒假利用101智慧課堂自主學習。
  • 「網際網路+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實施自主學習的教育模式
    所謂「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強調以「學」為主,以「教」為輔,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主導課堂,一個老師在講課,全班的學生聽講。而現在提倡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退居舞臺邊緣或後臺進行輔導和指導。教師由「中心演講者」的角色轉變成「導演或現場指導」的角色轉變。
  • 智慧教育新思維——網際網路數位化教學模式,成就了智慧教育!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網際網路+」與教育的融合不斷加深,智慧教育應運而生。智慧教育是信息化教育發展的新階段,是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目標,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和技術,構建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現代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智慧的教育服務,推動傳統教學結構性變革,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和智慧發展。
  • 金堂縣「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交流論壇6月27日成功舉行
    具體來說,尤其表現在教育教學方面,學校把信息通信技術與「三階卓越課堂」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細化管理課堂、精準把握學情、提升課堂效率中的優勢。創新研發 產品打通信息化課堂最後一公裡教育信息化離不開現代科技產品的支持,北京慧嘉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此次論壇特邀產品研發團隊,其產品研發負責人劉駿在活動現場作了相關分享,他表示:「VR教育是將虛擬實境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真正的情境式教學,讓學生沉浸在高度仿真、可交互虛擬互動學習場景中
  • 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課改,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大邑縣教育局開展「101」智慧課堂資源應用交流研討會導語目前大邑教育已進入教育信息化2.0階段,為解決課改工作中的問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確定校企合作的創新模式和思路,推動大邑縣信息化課改工作,助力大邑信息化課改不斷深入,在頂層設計、資源共建、協同推進、信息化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切實做出成效。
  • 以學生為中心!卓越教育探索數位化時代下的教育OMO
    卓越教育基於教育OMO的戰略布局,卓越教育的優勢在線下,未來將以此為主導,並通過線上教育提高對區域的滲透率,提升教師授課技巧及方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教學雙輪驅動模式。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多維的,多種學習形態的結合和覆蓋,必然覆蓋線上線下的方式。對於學生來說從結構原有的「以課程為中心」的結構將被打散,學生會更具其學習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 信息化引領教育發展
    比如,在課上,老師在授課過程中無法較好的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無法較好地獲得學生學情;課後,老師無法高效進行作業批改,學生無法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匱乏,應用平臺切換頻繁、操作複雜等等原因使得線上教育效果不如預期。這些是當前在線教育的問題,也是老師、學生、家長對教育的新需求。
  • 《福鼎二中教育教學成果展1》教育信息化十大亮點
    年5月,引進天聞電子書包和雲課堂平臺,整合形成基於移動終端的數位化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包括但並不限於翻轉課堂等嘗試,旨在打造一個適合農村中學學生未來發展的高效課堂。5.2015年6月,我校成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的實驗檢測校;2016年3月,成為全國教育管理信息化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
  • 上海創建54所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為學生創造最適合的教育
    為加快對接適應數字時代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需求,推進大規模因材施教和服務學生個性學習,支撐教育改革和創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以「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創建」為抓手和契機,積極探索實踐,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構建教育信息化應用新生態。
  • 巴中印發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計劃三年建成「網際網路+教育」
    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2020—2022)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現代化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應用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 能動英語,用數位化創新技術開啟教育連鎖經營新模式
    原標題:能動英語,用數位化創新技術開啟教育連鎖經營新模式知名少兒英語連鎖經營品牌能動英語,為更好地為連鎖體系內的合作夥伴提供服務,2017年下半年開始,在體系內全面啟動信息化建設,搭建CRM信息系統、視頻服務支持系統、視頻培訓系統;開發在線教學-學習系統,面向祖國各地的學員提供在線學習服務;同時,為確保教學工作平穩、高質量推進,能動英語面向體系內全體老師提供統一
  •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成就回顧
    加強示範性高職院校資源建設,分四批啟動了18個專業或課程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資源建設工作,採集資源7177條,已建和在建課程130門;啟動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截止2012年,已分批立項建設28個資源庫,在整合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職業標準、技術標準、業務流程、作業規範、教學文件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數位化實現共享應用,有效解決全國高職學校同類專業共性需求,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優質、豐富、多樣化資源和個性化服務
  • 探索教育信息化模式 讓農村學生共享優質資源
    當下,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使命。對於農村基礎教育而言,信息化不僅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有力手段,更是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路徑。全國各個地區基於地方實際,正在探尋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可行辦法。  農村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政府主導模式。《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重點改善和發展農村教育。
  • 在線學習新模式,教育變革新發展
    在線學習新模式,教育變革新發展 ——新冠疫情背景下線上教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的調研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各個行業都受到嚴重影響,為了保證學生「停課不停學」,全國各地組織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實行線上教育。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是對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檢驗。
  • 5G加持,湖北教育信息化建設2.0行動計劃加速落地
    8月18日至21日,由湖北省教育廳主辦、湖北聯通協辦的湖北省教育廳管理者(教育局)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培訓會在武漢舉行。此舉旨在普及國家新興戰略及前沿的信息化理念,進一步提升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領導力,標誌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在湖北加速落地。
  • 擁有這套「秘籍」,你就是教育信息化的「錦鯉」
    《一堂好課》第3節內容1月16日晚8點不見不散《中小學數位化教學》2019年1月刊出爐上市啦!《中小學數位化教學》是一本國家級教育專業期刊(教育部主管,人教社主辦),專門分享一線教師數位化教學經驗,刊登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助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有了這份攻略,助您用好教育APP。
  • 中國教育「線上遷徙」,中教雲集團為「信息化教學」搭建平臺
    AR天文課件演示效果短時間內,幾億學生從線下搬到線上,本身就足以說明,前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在此情況下中教雲集團開發推出智慧學習平臺——中教雲數字課程教材雲平臺,為公立院校「信息化教學」搭建平臺,同時更是為現代化教育提供強大支撐。中教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教雲集團」或「中教雲」)系列產品的推出,正是為解決這些行業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應對方案。
  • 賽迪觀點:發揮信息化創新引領賦能全域作用,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十四五」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信息化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加速步入智能互聯、融合創新、全域賦能階段,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十四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重點方向「十四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面臨新階段、新機遇、新挑戰、新問題等一系列新情況,應該立足於服務國家戰略大局,以充分發揮信息化創新引領、賦能全域作用為主線,統籌考慮安全與發展、自主與開放、政府與市場、城市與鄉村的關係,著力補齊短板和前瞻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