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中心!卓越教育探索數位化時代下的教育OMO

2020-12-25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卓越教育創始人 唐俊京

專題

疫情後線下機構更傾向於OMO模式,疫情同時也加快了OMO的步伐。到底OMO的含義是什麼呢?教育OMO模式指的是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它試圖在交易到服務的全過程上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並期望通過這種形式來解決教育O2O發展遇到的問題。

日前,卓越教育創始人、集團董事會主席及總裁唐俊京向筆者表示,未來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OMO模式,將是教育行業主流。卓越教育基於教育OMO的戰略布局,卓越教育的優勢在線下,未來將以此為主導,並通過線上教育提高對區域的滲透率,提升教師授課技巧及方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教學雙輪驅動模式。

教育個性化,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育是有溫度有感情的,有質量的教學效果是教師與學生思想感情交流和相互碰撞的結果,線下教育的核心優勢是教學場景和本地化,這些點是線上教育無法取代的。疫情推動了在線教育的發展,所有學習都必須走到線上,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線下教育機構都在有序複課,大量在線學習的學生又回歸到線下教育中,而疫情提升了用戶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通過調研發現,10至15%用戶將繼續留在線上。

個性化學習是教育的終極形態,且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千人千面的,因此真正個性化的學習是要用不同的交互形式,不同的課程形式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多維的,多種學習形態的結合和覆蓋,必然覆蓋線上線下的方式。對於學生來說從結構原有的「以課程為中心」的結構將被打散,學生會更具其學習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唐俊京告訴筆者:「這更堅定了卓越教育基於教育OMO的戰略布局,卓越教育的優勢在線下,未來將以此為主導,通過線上教育提高對區域的滲透率,提升教師授課技巧及方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教學雙輪驅動模式。」

效果與效率最大化才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網際網路下半場,是產業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的流程提效,是通過數位化來提效。那麼教育行業的數位化是怎麼樣的?唐俊京認為,基於用戶需求實現效果與效率最大化,才能夠更好滿足整個的用戶需求。

未來在產業網際網路的背景之下,各行各業都有著很多的機會,在教育OMO模式裡面,分為了三大塊:戰略目標、價值鏈和數字能力。唐俊京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教育OMO。在這個目標之下,把價值鏈進行分拆,在底層構建企業的數位化能力,為學生和家長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和最合適最有效的學習路徑同時企業也能更好地提升效能,以讓優質的教學服務覆蓋更多的學生和家長。

近年來,卓越教育投入了較多資源在研發、系統的中後臺。「比如牛師幫、智慧課堂、卓越在線結合EES系統,都為我們線上線下的融合夯實了基礎,其中還通過企業的中臺底層,把各個環節數據化,做系統上的支撐。比如在觸達環節,數位化營銷中臺讓我們去觸達消費者,進行消費者畫像構建,通過畫像向用戶推送他們關注的內容。這些是卓越在教育OMO上面進行的一些探索。」唐俊京如是說。

「5G+教育」是教育OMO模式的突破口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與教育融合,藉助技術賦能,能夠構建高效的學習場景。唐俊京介紹道,「5G+教育」是教育OMO模式很好的一個突破口。今年10月,卓越教育與廣東聯通達成打造「5G+教育」生態戰略合作,成為國內第一家「5G+教育」生態打造的教培機構,讓更多優質資源普及到不同地方的學生。

5G技術賦能異地遠程教學,低時延無卡頓、4K高清畫面、多方互動,有助於解決在線課程「學生專注力下降、自主學習能力差、師生互動難度大」等難題,同時可以邀請多地的專家為本地學生授課,使學生能夠接收更多優質資源。此外,5G+實現多技術應用,賦予更多的教學場景,幫助教師更好地傳授知識,課堂的互動性更強,趣味性更濃。

據悉,卓越教育5G全息課堂首將先在華南地區、大灣區應用,並邀請北京、上海或者全球大師級專家為學生授課。同時,卓越教育向希望工程&中國青少年基金會贈予5G全息在線課程,為鄉村教育輸送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改善資源配置不均衡,促進教育公平。   文:葉斯茗、遊沅滏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教育機構如何實現逆襲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對教育行業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新冠疫情,讓教育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變革。隨著疫情陰霾漸漸消退,教育行業也開始逐步復甦。但疫情帶來的影響卻遠遠沒有過去,與在線教育的繁榮相比,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則經歷著「寒冬」, 面對愈來愈高的獲客成本,如何招生拓客?如何留住學生?都成了教育機構最頭疼的問題。
  • 西北師範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探索新時代民族教育...
    二、新時代背景下的民族教育創新發展路徑在當前全新的環境、全新的政策支撐下,想要對民族教育發展探索出科學、有效的發展路徑,需要進行有效的思考與探索。在這方面,通過借鑑西北師範大學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相關研究成果,針對當前的實際情況可以進行有效的改革與創新。
  • 卓越教育探索教育新路徑,賦予孩子未來生長力
    原標題:卓越教育探索教育新路徑,賦予孩子未來生長力近日,刷爆網絡、吸引眾多人目光的山東衛視《國學小名士》在掀起一波國學熱潮後,正式收官。《國學小名士》自播出以來就深受觀眾喜愛,收視率節節攀升,廣電總局《收聽收看日報》評價節目「弘揚國學啟迪少年」,《人民日報》刊文更是點讚節目「讓成長更優雅」,而節目主話題微博閱讀量已接近《朗讀者》,一度成為「現象級」傳播。
  • 推動教育全鏈路數位化,釘釘攜手生態夥伴助力教育新基建
    真格教育基金合伙人葛文偉也表示:「是否擁有數據能力,會是未來教培機構的分水嶺,以數據能力為區分的競爭時代來臨,其帶來的改變不再只是線上線下的遷移,而是教育所有環節的重構。」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找到自身發展特徵與新模式的最佳契合點,把握技術帶來的數位化升級內容,提升自身對於數字應用於業務融合的把控水平,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是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否要做omo並不是一道必選題。短暫的線上線下業務結合,沒有技術和數據的支撐,新模式的故事講得再精彩也走不長遠。
  • 教育信息化助力青少年科普走向數位化時代
    幾個關鍵詞拿出來闡述:教育信息化、青少年科普、數位化時代。如果說今天的教育已經走向信息化技術,從VR、AR、AI、3D列印等等,這些先進的信息技術無疑改變了我們對於教育的理解和教育今後的走向,而我們在青少年的科普培養中側重教育,主要側重教育的青少年基地才能在潛移默化中科普相關知識,最後我們來談談什麼數位化時代,今天已經走到真正的數位化3.0時代,以學生為主導的核心就是數位化3.0的最基本的點。
  • 後疫情時代,OMO是教育行業重生的新機會?
    2020年,線上線下融合的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模式已被公認為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圍繞這一主題,由武漢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協會主辦、翼鷗教育承辦的《重塑·新生|後疫情時代下的教培OMO變革》研討會日前在武漢舉辦。
  • 數位化時代的大學再造
    21世紀是數位化時代,置身於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知識殿堂和社會燈塔的大學,積極探索符合未來趨勢、契合大學使命的發展路徑,持久實現大學的價值理想和獨立追求,共舞於時代,貢獻於時代,超越於時代,已然成為當下中外一流大學共同的自覺選擇。此次論壇的主題是:「數位化時代的大學未來」。
  • 上海學生英文報啟動「茉莉花」數位化教育公益活動
    東方網1月7日消息:2021年1月初,《上海學生英文報》社牽手麥田教育基金會、華東師範大學外語教學研究中心在上海報業集團總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啟動「茉莉花」數位化教育公益項目。
  • 上海學生英文報啟動 「茉莉花」數位化教育公益活動
    2021年1月初,《上海學生英文報》社牽手麥田教育基金會、華東師範大學外語教學研究中心在上海報業集團總部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啟動「茉莉花」數位化教育公益項目。
  • 上海創建54所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為學生創造最適合的教育
    為加快對接適應數字時代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發展需求,推進大規模因材施教和服務學生個性學習,支撐教育改革和創新,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以「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創建」為抓手和契機,積極探索實踐,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以數據驅動大規模因材施教,構建教育信息化應用新生態。
  • ...立新: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智能時代的師範教育標杆高校
    堅決貫徹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總體思路,依託教育部首批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高校示範項目,堅持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開展了持續七年的探索實踐:一是重塑教學理念,促進「四個轉變」:通過確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以學為主、能力為先、更加開放和個性化的教育支撐體系,實現「四個轉變」:教學方式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教學資源供給從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 第二屆新時代中國卓越匠心文化論壇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職業教育文化的現代化是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前提和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厚植文化自信,對於職業教育的長足發展和建設教育強國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弘揚匠心文化,堅定職業教育文化自信、類型自信,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教育廳、棗莊市人民政府承辦,棗莊學院、滕州市人民政府協辦的第二屆新時代中國卓越匠心文化論壇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文化自信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將於2020年11月5日至7日在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舉行。
  • 首屆線上線下教育融合(OMO)創新大會召開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參事袁振國在大會上帶來了關於人類第三次教育大變革的深度思考。他認為線上教育已經興起,要充分認識融合教育對構建高質量教學體系的戰略意義,打造上海虛擬學校體系,建設數位化教育資源,建立學分銀行、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教師要在智能技術支持下協同育人,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穩定發展。
  • 「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論壇圓滿落幕,再次吹響海澱「教育高地...
    12月11日,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新技術時代下的未來教育」主題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隆舉辦。
  • 搭乘5G快車,卓越教育聯手聯通率先實現5G+全息教育
    面對種種問題,市場渴望能有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產品出現,滿足多方師生同時參與互動教學的需求,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此背景下,卓越教育率先攜手聯通打造5G+全息智慧教學體系,進一步推動教育智能化、自動化、數位化及全息化,為行業破解5G+智慧教育應用難題帶來了解決方案。
  • 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混合式教育是數位化時代人才培養的最佳選擇混合式教育倡導以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終身發展為中心,將傳統課堂面對面學習與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相結合,教學內容更加開放、全面,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師生互動更加深入、有效,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的不斷融入,將更利於全面跟蹤分析學生學習過程及效果,實現教育的智能化
  • 為培養教育新時代教師隊伍努力探索!於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成立
    運用好於漪教育思想研究成果,培育出更多的「於漪式」老師,是上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要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好研究中心,做好火種、做好核心、做好樣板,把研究中心真正建設成為紮根楊浦、面向上海、輻射全國的高水平教師發展研究、培養基地,打造成為傳播新時代教育思想和教師教育培養的新高地。
  • 教育數位化是第一步,智能教育才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馬雲說:面對未來的巨大變革,今天最迫切需要做出改革和改變的是教育。中國現在每年不到1400萬新生兒童,這是我們國家最寶貴的腦礦,他們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國家社會的未來,繼續用工業時代的方法去教育今天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未來將競爭不過機器,今天的教育方式是為了適應工業化流水線生產而建立的。而我們需要面向數字時代的新的教育方式,需要面向未來的教育。
  • 被講爛了的OMO,對教育機構到底意味著什麼?
    學生不能來線下上課了,我們的核心教學業務如何繼續開展?答案也很簡單:我們的存在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那當然是客戶在哪裡,我們就應該去哪裡。那客戶在哪裡了?客戶和我們一樣,現在都在線上,在手機裡。他們在線上的活動時間,已經超過了在線下物理空間的活動時間。所以,教育機構如何在原先」線下獲客,線下交付和服務「的單一模式裡,去探索:線上獲客,線下交付和服務的模式;線上獲客,線上交付和服務的模式;甚至,線下獲客,線上交付和服務的模式……已經成為教育機構的絕對命題。
  • 深度探索OMO戰略 綠光少兒教育新課程體系備受關注
    (原標題:深度探索OMO戰略 綠光少兒教育新課程體系備受關注) 為深入學習貫徹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