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講爛了的OMO,對教育機構到底意味著什麼?

2021-02-25 裡畔科技

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融合線下。

一場疫情,讓不具備線上能力的線下教育機構面臨著崩盤和淘汰的邊緣。

現實很現實:


常見的線下接觸客戶的通道不見了,我們如何更好地觸達客戶?

學生不能來線下上課了,我們的核心教學業務如何繼續開展?

答案也很簡單:我們的存在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那當然是客戶在哪裡,我們就應該去哪裡。

那客戶在哪裡了?

客戶和我們一樣,現在都在線上,在手機裡。他們在線上的活動時間,已經超過了在線下物理空間的活動時間。

所以,教育機構如何在原先」線下獲客,線下交付和服務「的單一模式裡,去探索:

線上獲客,線下交付和服務的模式;

線上獲客,線上交付和服務的模式;

甚至,線下獲客,線上交付和服務的模式……已經成為教育機構的絕對命題。

因為每一種把線上融合進來,並有效運營的模式,都是對原來單一模式的擴展,空間上的擴展,和時間上的便利。

並且,要有在這幾種模式中「熱切換」的能力。

我們以為,教育機構OMO體系的建設,不是要討論這個模式本身,也不是關於高深的未來的數據如何融合等等問題,而是要回到機構的業務現實當中去,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

行業OMO模式的發展方向會怎樣?

在不同環節,把線上融合進來之後,OMO模式會怎樣改變線下教育機構的擴張模式和運營模式?

在線下無法進行業務活動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線上拓展自己的獲客通道?

教育機構產品的OMO體系如何構建?

教學和服務體系如何OMO化?

我們給大家準備了一場《教育機構OMO體系建設全景解析》的課程。

從行業,到業務的各個環節:營銷獲客、產品、教學、服務……再到數位化管理的效率。

如何簡單而又充分地把線上能力建設起來。

我們在每個版塊,都安排了行業內最強的研究者和操盤者,經過數個版本的深度研討,把最佳實踐抽離出來,化成普遍適配的內容,給到教育機構。

這些交付的老師,都是各個領域的專家,均深耕教育行業十餘年,整個團隊累計諮詢案例上萬家。

這一次,他們竭盡全力,把最好的內容貢獻給大家。

《教育機構行業OMO總論》

教育行業OMO模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教育機構OMO業務全景圖

《數位化組織的管理和協同》

如何做到組織在線、溝通在線、業務在線、協同在線、生態在線,如何充分利用數位化的工具提升自己的管理和業務效率。

《短視頻時代的獲客新方式》

如何做好抖音等短視頻的獲客?短視頻獲客、轉化的路徑是什麼?

一個老師如何做好一場直播?設備、文稿如何準備才能效果最大化? 

《教育機構產品的OMO體系搭建》

教育機構的產品體系如何構建,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如何搭建,以形成業務上的閉環連結?哪些產品應該以及可以被線上化以形成OMO的產品體系?

《交付和服務體系的OMO化》

不同學科的教育機構如何能夠形成線上線下交付、服務熱切換?在組織能力和架構上需要具備什麼要求?在技術工具上如何選擇?如何提升家長服務體驗?如何利用線上能力,形成教學即營銷、服務即營銷的OMO業務體系? 

裡畔聯合創始人

裡畔CSO、裡畔學院院長

阿里釘釘教育生態首席投資顧問

真格教育基金創始合伙人

北京新東方學校原市場總監

清華大學MBA

裡畔創始人/CEO 

君學中國原副總裁

全國管理諮詢師職業資格

《培訓機構業務全景圖》作者

阿里巴巴數位化實戰專家

釘釘大學副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MBM

主研課題《數位化組織管理》

智來時代 創始人 CEO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

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政府職能部門「十三五、教育培訓產業規劃」起草人

《教育行業數據年鑑》系列叢書總策劃

伯索雲課堂創始人

南京大學理學學士

加拿大毅偉(IVEY)商學院MBA

創立伯索前,曾在中興通訊擔任研發工程師、市場部經理、中興利比亞子公司總經理,擁有豐富的商業和運營管理經驗。

美國佩丁學院MBA

國家廣電總局廣播影視人才交流中心特聘講師

MCN機構合伙人

網紅&達人孵化策劃師

致力於培養教育企業家,並助力教育企業的組織能力升級。

立足於阿里巴巴經濟體,在數位化浪潮中應運而生的,是阿里釘釘官方數位化教育平臺。

專注教育培訓行業系統化管理諮詢,教育行業管理標準的構建者。

用技術服務教育領域,致力於用網際網路科技賦能教育機構發展,現已幫助25000多家教育機構部署線上教學服務,助力教育機構成長。

作為阿里釘釘的戰略級生態合作夥伴,我們專注於教育企業的數位化升級和組織力提升,為教育企業提供科技和組織的賦能,幫助教育企業更好地面對充滿無限挑戰的未來。

公司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高教路959號未來Park園區4號樓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教育機構如何實現逆襲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對教育行業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新冠疫情,讓教育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變革。隨著疫情陰霾漸漸消退,教育行業也開始逐步復甦。但疫情帶來的影響卻遠遠沒有過去,與在線教育的繁榮相比,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則經歷著「寒冬」, 面對愈來愈高的獲客成本,如何招生拓客?如何留住學生?都成了教育機構最頭疼的問題。
  • 爆火的教育行業「OMO」,到底是什麼?
    1.什麼是OMO從2019年開始,OMO就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公司所重視。新東方、鴻文教育、學而思等多家頭部教育公司都已宣布會將OMO模式作為未來公司發展的主要戰略。那麼OMO模式到底是怎樣一種理念呢?OMO概念是2017年由李開復提出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指的是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
  • 教育培訓機構OMO模式如何落地
    作為教育培訓機構OMO模式如何落地?京翰教育的未來校區模式值得同行業借鑑和探索。京翰教育... OMO在教育培訓行業裡成為一個熱詞。但是說得多,做得少。作為教育培訓機構OMO模式如何落地?
  • 教育行業OMO模式成「新寵」,教育機構如何提前布局OMO模式
    近幾年,OMO模式成為教育行業主流趨勢,就連教育巨頭好未來、新東方、精銳教育、樸新教育、等紛紛都布局,究竟何為「OMO」模式?為何多家教育機構將其作為重要戰略?一、什麼是OMO模式?在教培行業,線下教育主要優勢在於學習氛圍和互動性的塑造,對於學習興趣並不十分濃厚、自律性不強、容易走神分心的大多數普通學子而言,線下教育目前仍然是最佳的解決方案。而在線教育的主要能是打破地域、時間限制、實現名師資源共享、課堂模式多元化。再者,新一代90後家長的教育觀念更加多元化,對於教育機構的服務、教學等環節提出新的要求,更願意嘗試新的教育模式。
  • 伯索雲學堂陳志飛:教育機構突危破局,要擁抱OMO回歸教育本質
    到底要怎麼去做OMO?我們把教育機構的業務場景做橫向切分,分為課前、課後、課後。假設你的學校不是很大,未必需要全面OMO,就可以針對某一個環節,結合自身當下遇到的問題,將比較容易實現的部分線上化,比如運營管理,用線上系統實現無紙化、線上化管理,再一步一步最終實現學校全面OMO。其實有些學校用微信跟家長加強溝通,有些用智慧教室實現線上線下同時上課,這都是OMO,它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
  • 教育機構OMO升級,八大實戰案例解析
    就教育行業來說,傳統線下機構受疫情的倒逼, 全行業緊急轉型在線化;小機構大批倒閉,中等機構利潤受損,大型機構增長放緩。危機與機遇並存,也是這場疫情,使OMO成為行業普遍共識,把教育行業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去走的OMO升級之路,在幾個月內就幾乎完成了整個行業形態的轉變。
  • 巧口AI英語高培生:未來的教育需要OMO,少兒英語教育需要OMO
    既然學了,我們的學生都在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這個痛苦的過程是什麼呢?是我們當年所經歷的同樣的痛苦,我們的教育者無論是公立教育,還是課外培訓機構都要思考,我們怎麼樣減少孩子的痛苦,在英語學習的環節裡怎麼樣增加那一環,使他學的更有興趣,他對英語學習更自信,同時對他未來自己是不是繼續學英語,有一個很智慧的選擇。這個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
  • 傳統機構如何搭上OMO在線教育快車道
    KESION在線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積極響應政策,為教育機構提供一站式在線教育解決服務方案。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印發紅頭文件《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
  • 騰訊教育對話一線教培機構:SaaS產品是教育OMO轉型期首選
    疫情期間,大批教培機構關門倒閉,但也有不少機構在疫情中逆勢增長。精銳教育產品總監孫麟認為,疫情對於教培機構來說有危也有機:首先,疫情打破了線上和線下教育的邊界;其次,疫情加快了在線教育的覆蓋;第三,疫情提升了用戶對於網課的接受程度。這些都為線上與線下融合的教育OMO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契機。
  • OMO萬能?OMO涼了?人云亦云後的3個「教育OMO冷思考」
    潘大叔撰文質疑稱:「OMO之於教培行業目前大概兩個模式,一是面授機構弄點線上課程或測試混在面授課裡,其實就是提高自己毛利率呢;一是在線教育機構打著網際網路旗號賦能小面授機構,其實就是賣加盟呢。」東方優播CEO朱宇也在採訪中表示,「一些企業講OMO多是為了融資噱頭」。
  • 悅寶園蔣海燕:早教領域omo模式跑通還需要時間
    (原標題:悅寶園蔣海燕:早教領域omo模式跑通還需要時間) 作為早教行業的標杆
  • 清華大學實力如何,考上會意味著什麼,上清華到底多難
    那麼,清華大學到底有什麼實力,考上意味著什麼?畢竟很多同學往往都有家長在叮囑,「你要努力考上清華」這樣的記憶,讓我們了解一下清華大學吧。清華大學眾所周知,簡稱清華,是中國全國重點大學,屬於中央直接管轄的一座學校。同時它更是世界內與名氣的一所一流高校,它的存在更是為中國培養了一些頂尖的人才,其學校的實力是不可質疑的。
  • 我在一家書法培訓機構實踐OMO
    OMO這詞也快被用爛了,我就不解釋了,仍然不清楚的請自行Google一下。而今天我要和你說個故事,反正大家都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上一個講故事的人十有八九已經沐浴到天使的聖光了。我的故事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5月,那是我最初開始做在線教育的日子。今天的故事,我要從兩年前說起,18年初的時候,我到一家做新高考的機構做了幾個月的線上課程。偶然的情況下通過彼時的前老闆認識了現老闆,一家在深圳做了十餘年的書法培訓機構,專門教小孩子們寫好鉛筆字的。
  • 教育OMO模式大揭秘
    原創:素質教育分享+2019年,OMO模式在教育行業受到重點關注,以高思教育為首的多家機構開始探索OMO模式。2020年,受疫情影響,教育OMO這一概念又一次走進教育人的視野。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教育OMO到底是什麼,應該怎麼做。教育OMO模式是什麼?要了解教育OMO模式,首先要知道什麼是OMO。
  • 《權力的遊戲》口碑直線下降,到底爛到了什麼境界?
    今天西柚子就來好好捋捋大家為什麼說它爛得明明白白,爛得無法挽救。Point 1:人設崩壞厲害,前後不一致前幾季構建了一個極大的世界觀,七個王國,幾十個大小不同的家族,交織成不同的故事。初步的觀感也就是人物眾多,有點搞不清,充滿中世紀風格的劍鬥沒有高科技現代風看起來酷炫感足。但堅持下來,慢慢就會發現其中的爽點:每次以為是主角的人,他立馬就死得透透地給你看。
  • 生命、自由和幸福對教育意味著什麼?
    暫且我不想談論到底生命與生存課的質量、價值和小飯桌、輔導班哪個更高,我只是想不明白,小學生,尤其是一二年級真的有必要去報什麼輔導班嗎?難道還有什麼課程比生命和生存的訓練課程更為重要的嗎?關鍵,我們的課程給孩子還是純公益的。
  • 教育機構線下搬線上≠OMO,疫情後才見真章
    教育機構線下搬線上≠OMO,疫情後才見真章金羊網  作者:蔣雋  2020-03-28 想活下去、活得好,就得答對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 創意和設計藝術家的水準 講故事卻很爛的陳凱歌水平到底是怎樣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網上開始傳言了中國的三大導演,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有人說這是指第五代導演,也有人說,這簡直是胡扯,小編也覺得挺胡扯。它講了一坨什麼東西。影片從一開始就讓我感動到尿都快流出來了,要知道除了毛片之外,很少有電影一上來就是高潮的大場面,而當我看到蠻族釋放的野牛陣的時候,我感動的熱淚盈眶,情不自禁的從座位上圓潤的滾到了地板下面,這貨太眼熟了,我記得小學玩過一個遊戲叫《三國群英傳2》,裡面有個火牛陣,就是差不多這個樣子。
  • 雲原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明確雲原生到底是什麼意思。一些與雲原生相關的流行的參照標準,比如微服務,以及更早的宣言,比如12要素應用,可能會讓你得出這樣的結論:雲原生是一種架構風格的描述,其他選擇都是遵從這一架構。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雲原生架構確實存在。然而,為了在雲原生應用上取得成功,企業必須有一個更全面的視角。除了架構和基礎設施決策,還有組織和過程決策。
  • 讓孩子讀書,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也就意味著,將會有一半人上不了不大學,改為去學技術,學手藝……所以,對於現在讀書不太好的孩子來說,你們也不要怕,就業當然不難。所以他們的孩子會更早、更有效、更全面地享受到最高端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觀念的引領。而你呢?你因為你的工資收入還不錯,從而更加固定你那「讀書無用論」的觀念,然後你們的孩子也在你那「讀書無用論」的觀念中,繼續牴觸著讀書,繼續牴觸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