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樓無夢
「生命的降臨如此艱難,所以才值得我們年復一年的慶祝。」
產房裡,有驚有喜,有笑也有淚。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總是充滿希望,當聽到寶寶哭聲的那一刻,家人的心情是激動喜悅的。
這時候他們的眼光總在寶寶身上:是男是女?幾斤幾兩?健不健康?
很少有人問剛歷經了生死的產婦:疼不疼?累不累?經歷了什麼?
都說女人生孩子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但是她們歷經苦難把寶寶送到人間,大家關心的卻是新生的寶寶,沒有人問她路上遭遇了什麼?
雖然聽起來很寒心,但這種情況卻每天都在產房發生。
女性在分娩中要經歷什麼?
在紀錄片《生門》記錄了女人生孩子的真實歷程。用鏡頭向大家展示產房裡的人情冷暖,在紀錄片中,有新生,有死亡、有希望也有絕望。我們能更直觀的感受女性生孩子的不容易,同時也能感受產房裡的溫暖。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夏錦菊的故事。
32歲的她在懷二胎的時候胎盤前置,並且胎盤超出了子宮,長到了膀胱裡。
經過醫生的生死搏鬥,寶寶平安出生了,但是為了保住夏錦菊的性命,醫生需要切除子宮。
夏錦菊聽到後堅決不同意,在這生死關頭,夏錦菊的父親當即同意切除子宮。
「你同意我也的切,你不同意我也得切除。」
聽完醫生的這句話,很多人心裡一暖。
另一位產婦肖小萍的故事也令人動容。
年紀24歲的肖小萍雖然順利生下寶寶,但胎盤卻滯留在體內,嘗試過幾次「手剝胎盤」,兩次鉗夾失敗後,醫生陷入困境:是繼續鉗夾還是直接切除子宮。
看著病床上虛弱的妻子,肖小萍的丈夫決定的說:錢不是問題,按最好的治療。
還安慰妻子:不管怎樣,我們都不會分開。
肖小萍才24歲,切除子宮醫生也不忍心,於是就想著再試一次鉗夾,如果不行就認了。
手術全程沒有麻醉,醫生用鉗夾不停刮著,肖小萍臉色創白,承受的痛苦我們無法想像。
好在最後鉗夾成功了,胎盤被成功夾出,她的子宮保住了!
肖小萍是不幸的,在分娩時遇到了「胎盤滯留」,承受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她遇上了好的醫生,嫁了一個愛她的男人。
比順產痛百倍的「胎盤滯留」
一般來說,在女性分娩的時候,胎兒出生後,胎盤也會隨之娩出。而胎盤滯留是指胎兒娩出30分鐘後,胎盤卻還留在子宮裡面。
出現這種情況的話就需要通過人為的方式將胎盤從子宮裡拿出來,不然將會影響產婦的生命安全。醫生會通過「手剝胎盤」「鉗夾」等方式來將胎盤拿出來,而且這個過程一般會重複多次,直到胎盤在子宮裡沒有殘留,拿乾淨為止。
在「手剝胎盤」的過程中,產婦要經歷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有產婦直言:這種痛苦比順產痛百倍!經歷一次一輩子也忘不了!
而如果手剝胎盤和鉗夾依然不能將胎盤取出的話,那就要進行子宮摘除了。
「胎盤滯留」這麼痛苦,究竟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胎盤滯留」容易盯上這三類孕婦
①分娩時體力不支導致子宮提前關閉
生孩子不僅要承受痛苦,同時也是一項體力活。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片段:在生孩子的時候產婆一直說:用力,孩子馬上就要出來了!
有些孕媽體質較弱,導致分娩產程較長,孩子娩出後體力不支導致子宮收縮乏力,提前關閉,自然就無法娩出胎盤了。
②胎盤形狀異常,被卡住了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不同的孕媽形狀也會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對分娩是不會有形象的,但也不乏有些胎盤形狀過於異常,會卡在子宮口無法娩出,這時候就需要進行「手剝胎盤」了。
③流產次數過多,胎盤黏在子宮上
流產對子宮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流產次數過多的話,子宮會變得越來越薄,這時候就很容易發生胎盤黏連,就是胎盤黏在子宮上,很難自然分娩出來。所以當沒有想清楚要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這樣既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女性分娩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希望大家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也心疼一下女人生孩子所受的痛苦。
關注「媽寶經」,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育兒知識,做新時代好媽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讚並分享哦~